第16章 張遼!高順!
- 三國:開局就藩覺醒領主系統
- 根楓
- 2066字
- 2025-05-16 18:30:00
聽到袁術的話,袁紹忍不住揚起一抹不屑的笑容。
就這樣的貨色,在身份論上竟然比自己還要尊貴,簡直就是丟汝南袁氏的臉。
“你再好好想一下,劉辯和劉協我們應該支持誰登基?”
袁基看了一眼袁術,眼底閃過一抹冷意。
他不在乎袁術是想借劉協也可登基來隱喻自己這個嫡次子也能繼承汝南袁氏,亦或是單純的傻。
但袁術說出來了,那他就必須去糾正。
“劉辯與劉協肯定是劉協登基對我汝南袁氏幫助最大,沒有母族的存在,與何皇后這位未來太后還有弒母之仇,豈非更容易親近我們,成為我們的傀儡嗎?
若是能讓其迎娶汝南袁氏女,那沒有母族的情況下,妻族就會成為外戚。
等到那時我們袁氏大計不就能輕易施展?”
袁術很不爽袁基和袁紹此刻看自己的眼神。
他能夠感覺到兩人對自己的輕視,但袁術并不覺得自己的想法有什么問題。
“你的這個想法沒有問題,但那是渤海王還在宮內,還是曾經那個輕佻無威儀的皇子時的情況。”
袁基搖了搖頭,平淡開口,“但你想一想如今的劉辯做了什么?得到了多少郡望士族的支持?
我們汝南袁氏的基本盤是什么?”
袁術聞言眉頭一皺,但卻只是冷哼一聲,并沒有服軟覺得自己錯了的意思。
“你已經想到了。”
袁基看了一眼袁術,“我們汝南袁氏的基本盤是尊我們為府主的門生故吏。
而這些人也成為了郡望士族,他們也有自己的利益,都厭惡宦官,想要得到渤海王口中以名士入宮為近侍的通天之路!
所以,我們支持了渤海王,不然便是與所有的郡望士族站在了對立面之上!
那邊與我們的基本盤對立,如此還談什么袁氏大計?”
“麻煩,一個小屁孩哪來的這么重要!”
袁術冷哼一聲,但心中卻也明悟。
汝南袁氏不僅不能針對這位登基后會成為他們最大阻力的皇子,還必須和其他士人一起支持!
一個十幾歲的小屁孩,怎么就這么麻煩?
“不過我們沒法在朝堂與明面上阻止其登基,但卻能私下用些手段。”
袁紹則冷笑一聲,如袁基一般不將劉辯放在心里。
“從族中選合適人選,將其安排到北方邊郡去擔任太守,最好能夠在渤海王旁邊。”
袁基看向袁紹,眼中帶著一絲贊賞之色。
袁紹點頭,而后便直接轉身離開,并沒有再與袁基同路。
袁基瞇著眼睛,眼底閃爍著幽幽的光。
汝南袁氏的策略和十常侍不謀而合。
既然劉辯想要脫離洛陽這個牢籠去外面拼。
那他們就讓劉辯困死在新的牢籠就是了!
渤海郡和漁陽郡雖然橫跨兩州之地,但卻都在角落中,想要限制死很簡單。
斷冀州、青州之錢糧,再限制幽州之兵,劉辯就休想在渤海國有什么作為。
汝南袁氏無需像十常侍一樣去找鮮卑,他們自己的勢力便能夠慢慢磨死劉辯。
當然,袁基絕對想不到,他此刻想要限制的是怎樣一頭從潛淵中騰飛而起的真龍!
…………
而出了洛陽后,劉辯就過黃河抵達了河內郡。
在河內郡懷縣,已經幫劉辯募得三千強健丹陽兵的張遼和高順正在等候自己。
或許是劉辯讓何進招募這樣的人才時可以提過,亦或是這便是氣運。
除了九成可能會派遣而來的張遼外,劉辯還真的等到了另一位最想要的并州人才——高順!
張遼自不用過多贅述,八百破十萬,白狼山斬蹋頓,還是曹魏陣營中難得登上武廟的名將。
而高順則是因為其練兵之才。
或許比不上韓信那種拉多少流民,一段時間后都能操練成精銳的兵仙。
也比不得戚繼光那種將操練兵士琢磨到極致的人才。
但單憑陷陣營這支特殊的王牌兵種,便值得劉辯重視了!
正好,三千丹陽兵都是三國最優質的兵源,直接塞給高順,便能夠操練出一支王牌步兵來了!
而且,劉辯沒打算真的只要三千步兵與三千騎兵。
到時候往北方一打,直接將多出來的兵塞到草原去,誰能抓到劉辯的把柄?
三千兵權?
劉辯要做的是在四年后劉宏死后,董卓入洛的大亂之前,組建三萬精銳之師。
到時候莫說是十八路諸侯討董,劉辯要做的是直接正面擊潰董卓給自己進一步積攢聲望!
當然,劉辯肯定不會留在洛陽,也不會救文武百官和劉協的。
你們繼續去長安霍霍去吧,大漢皇室的威嚴他劉辯會撐著。
而且,沒有漢末三國這場亂世,劉辯也沒法打的赤地千里,將郡望士族兼并的土地打成無主狀態,然后收歸國有,分發給天下百姓。
本來劉辯完全可以憑借這四年瘋狂爆兵,然后在劉宏死后就直接南下,奉天靖難強勢登基。
然后借這支軍隊成為實權皇帝中興大漢。
但這種中興仍舊會是積重難返。
唯有破而后立,將土地和天下的所有利益打亂,然后由劉辯這位新的開國之君分配,才能夠讓大漢三興的強盛能夠再延續一兩百年!
“殿下!”
張遼和高順一齊上來朝自己行禮,劉辯也沒有絲毫遲疑。
翻身下馬,然后托著兩人的胳膊攙扶起來,滿臉是欣賞的連連點頭。
“我在洛陽,素聞文遠武力過人,猶善騎戰之法,勇猛異常,實乃古之灌嬰啊!”
劉辯很是喜愛的看向張遼,對其喜愛程度絲毫不下五虎將。
在二十一世紀,小時候的男孩子都喜歡五虎將,喜歡趙云。
但只要長大了,了解了曹魏陣營后,張遼絕對是曹魏中人氣最高的人,甚至沒有之一。
因此,劉辯對張遼表達出來的喜愛那也是沒有絲毫虛假。
“殿下謬贊了,遼哪里比得上灌嬰?”
張遼對劉辯的夸獎有些受寵若驚。
灌嬰確實是劉邦開國大將中最擅騎戰的,但張遼如今也不過十六七歲,這種夸獎是真的想都未曾想過。
但劉辯卻連連搖頭,握著張遼的手無比認真的說道:“孤自認有些識人之才,待去了漁陽北伐鮮卑,文遠之才定能折服那些不信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