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往事如煙 二
蓉若姑娘,殷行郾的青梅竹馬。
她的原名已經無人得知,也無人敢知。因她的父親是前太子榮親王的舊部,官至鴻臚寺卿,在二十年前那場弒兄篡位的浩劫中,她們家做為太子親信,被當時的嫡次子晉王,也就是當今皇上,以謀大逆罪名株九族。
前太子榮親王,也就是殷行郾的父親。
蓉若被殷行郾提前藏匿,因而幸免于難,對外只說是殷行郾姨母于般若寺上香時所收的義女,來此長住。
聽說早在我過門之前,殷行郾便有意納蓉若為世子妃,只不過,這件事情終究是傳到了云氏這里。
云氏除了父親云懷遠做主外,便是姑母。母親早逝,姑母配合父親執掌云氏內外,對云氏女眷,尤其是云懷遠唯一的女兒,終身大事自然格外上心。
當時父親已官至左丞相,權傾朝野,而姑母,也早已被封為一品誥命夫人,云氏本不欲與殷行郾結親,當朝達官貴人,誰家會想接殷家這塊燙手山芋呢?
只不過,天子賜婚,無人敢拒。云氏自己也明白,做為“開國功臣”,為免卻皇帝猜忌,只有從命。
事已至此,姑母在我過門前,便找到了殷行郾母親安氏,莫說殷家納其他女子為世子妃,即便是側妃也根本不可能,同時暗示其已知曉蓉若身份。后來蓉若就飲下毒蓮子湯身亡。
成婚那日,我鳳冠霞披,鈿釵禮衣,被眾人簇擁著送入世子府,我幼時便曾見過殷行郾,長大后雖在深閨,卻也聽聞其俊朗出眾。
至少是個好夫婿吧,我在上一世心想,其他什么政治與皇位,我不關心。
嫁過來才得知蓉若的存在,也得知了姑母從中的操縱,雖然這件事與我無直接關聯,但仍是心下不安,也許因著母家做了這件事的愧疚,我在與殷行郾婚后的三年里,對他格外寬容。
只不過,我低估了殷行郾的恨與怨,恨到能把我以及他親生的兒子子允親手送入黃泉。
更沒想到,蓉若沒有死,被殷行郾藏于外面的別院,一藏就是三年。
我在上一世被毒害前得知這件事,那天,我本想對殷行郾說,得知蓉若姑娘沒死,我很開心,也終于不再愧疚。但殷行郾沒有給我這個機會......
這一世,我已不在意蓉若到底是誰,與孩兒子允經歷了上一世的慘死,除了保全自己和孩子,我誰也不在意了。
“蓉若姑娘”是我來時便想好的借口,此刻跪在這個殺妻弒子的男人面前,用這樣的借口來和離,像是還對其情根深種。
我匍匐在他面前,殷行郾沒有絲毫慌亂,只是冷冷的說:“她不會影響到你什么。”
“妾身自知并非為世子所愛,愿從此遠離此地,再不過問世子府任何事,只求世子能放妾身自由。” 我不肯起身,也不愿抬頭看他哪怕一眼。
“你......你先出去吧,讓我想想。”
殷行郾沒有我想象中的吃驚。
也許他早有此意吧,我在心中苦笑。
“世子一日不同意,妾身便在此長跪一日!”
與其日后與孩兒被他毒殺,不如就在此地絕食而亡。
門外站著嬤嬤,手里捧著猩猩紅的大氅斗篷,不知所措的站在那。
殷行郾什么也沒說,拂袖而去,走時扔下一句話給嬤嬤:“照顧好你們主子。”
嬤嬤走進來,將大氅披在我身上,一邊抹眼淚,一邊嘆氣:“好好的,這是怎么了啊。”
嬤嬤以為我們只是吵架了,她不知道,此刻我抱了必死的決心,心里滴的血,如這斗篷般鮮紅。
跪的第一日,殷行郾派人來勸:主子莫要鬧脾氣了,快回房休息吧......
跪的第二日,他派人再來勸:世子妃與世子是當今圣上指婚,怎可輕易和離......
跪的第三日,兩天兩夜水米未進,我早已支撐不住了,躺在嬤嬤懷里,只是流眼淚,誰也不會了解我此刻的處境,我跟誰講也講不清,別人會當我是瘋子。
府中下人人人驚愕,不曉得前一日還好好的,現在突然是怎么了。
雖然剛嫁進來時,殷行郾異常冷落我,他們也傳過一陣子閑話,后來他們慢慢敬我,因我平日里以德待人,也因我是當朝首輔云懷遠的獨女。
有人傳出,是因為世子妃發現世子有外室的存在。這真真是個好借口,掩人耳目,又是那么合情合理。
跪的第三日傍晚,我木然的躺在嬤嬤懷里,我的孩兒,你可要挺住,挺過去,咱們就能活。
嬤嬤眼睛都哭腫了,她拍著地磚,說要回云府去,要回去告訴姑母,殷家欺負我們小姐。
夕陽灑在書房窗前的那顆楓樹上,紅葉如火。
終于,殷行郾差人帶話來,同意和離,并帶來了一紙休妻書,有點諷刺的是,他甚至不是親自帶過來,也許我在他心里真的不配。
休妻書:
昔年,吾奉圣旨,娶汝為妻。汝乃云氏之女,名門閨秀,才德兼備,本應相敬如賓,共度此生。然,天意弄人,世事無常,吾與汝之姻緣,終究難逃命運之捉弄。
自汝入府以來,吾雖未盡夫君之責,然汝亦未曾得吾之心。吾心之所系,早已另有所屬。汝雖賢良淑德,然吾心中始終難容他人。吾知汝無辜,然吾亦無法勉強己心,與汝虛與委蛇。
近日,吾思慮再三,終覺此段姻緣,已無繼續之必要。吾不愿再耽誤汝之青春,亦不愿汝再受此無謂之苦。故,今日書此休妻書,與汝解除夫妻之名分,從此各奔前程,再無瓜葛。
汝可攜嫁妝歸家,云氏一族,仍為汝之依靠。吾亦會命人妥善安置汝之起居,保汝衣食無憂。自此之后,汝可另覓良緣,尋得真正待汝如珍如寶之人。
此休妻書,乃吾深思熟慮之決定,望汝勿怪吾無情。吾與汝,終究是緣淺情薄,難成佳偶。愿汝此后,平安喜樂,歲月靜好。
殷行郾 親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