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歐洲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地區。自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很多歐洲國家都表示出興趣,有些國家已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協議,但是也有幾個老牌西歐大國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動機和實施提出質疑,并且借助其在歐盟的地位,影響中歐關系的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在歐洲的推進。歐盟委員會于2019年3月發布的《歐盟與中國:戰略展望》對華政策文件中,甚至把中國定義為歐盟的“制度性競爭對手”。在這一背景下,我們十分有必要了解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歐洲的“中國觀”及其演變過程。由于智庫對當代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和內政外交政策決策具有重要影響,比如在美國,智庫被稱為該國“第四部門”,也是繼立法、行政、司法、媒體之后的“第五種權力”。在歐美國家,智庫往往充當學術界和決策團體、國家和社會公眾之間的橋梁。不過,我們目前對歐洲智庫的研究還十分不足。

本書研究的主要問題是在“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歐洲主流智庫的“中國觀”是什么,以及這些“中國觀”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是如何演變的。

“中國觀”指對中國的認知、觀點和評價,其相關文獻主要分布在史學、文學、國際關系等領域,具有跨學科的性質。學界除了使用“中國觀”,還使用“中國形象”“中國印象”“中國意象”等詞語表達。近年來,媒體中的中國形象研究逐漸增多,也包含少量公眾調研。但在目前國內和國外已有的研究中,一方面以研究美國的“中國觀”為最多,而關于歐洲的“中國觀”相對較少;另一方面,智庫報告中的“中國觀”研究更少,而關于歐洲智庫的研究更是鮮見。對歐洲智庫的研究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很難將其歸納在某一學科領域,且既有研究主要是采用單一的內容分析或話語分析的方法,少有嚴謹的量化分析,盡管這些研究能夠揭示研究報告呈現的數據特征或話語分析背后的研究意圖,對于由表及里的邏輯呈現說服力相對不充分且缺乏系統性,更缺少從形象傳播視角的深度解讀。因此,首先,從選題上,本書聚焦目前文獻中較少關注的歐洲智庫的“中國觀”研究,其次,具體研究上,本書包含三個創新點:1)不僅研究歐盟層面智庫的“中國觀”,而且同時研究西歐、北歐層面和中東歐層面主要智庫的“中國觀”,并進行比較研究,這種跨層面和跨區域的歐洲中國形象比較研究彌補了現有文獻對中國海外形象研究的不足;2)與以往研究采用相對單一的研究方法不同,本研究借助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分析方法,包括內容分析、修辭分析,以及語義網絡分析,對“一帶一路”背景下歐盟和歐洲主要智庫的“中國觀”及其演變進行分析,研究方法上本書研究是對已有研究的補充和拓展;3)本研究不僅分析歐洲智庫的“中國觀”,而且通過分析全面展現這些“中國觀”背后復雜的社會心理和認知邏輯。

本書研究由九個章節組成:第一章梳理了“一帶一路”背景下中歐關系的發展;第二章從歷史和文化的角度對歐洲中國觀進行溯源;第三章對智庫進行界定,并討論智庫在國際關系中的作用;第四章闡述本研究的研究問題和研究方法,并解釋研究對象的選擇及其特點,包括歐盟層面、西歐北歐成員國層面以及中東歐層面有影響力的智庫等;第五章至第七章分別從歐盟智庫、西歐北歐智庫和中東歐智庫三個層面對其從2013年至2020年的中國觀演變進行探討和分析;第八章對這三個層面歐洲智庫的中國觀進行比較分析;第九章,總結歐洲智庫中國觀的特點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以期有助于我們在大變局下進一步發展中歐關系和加強中國在歐洲的國家形象建設。

本成果的出版得到外交部歐洲司中歐關系研究“指南針計劃”的支持和清華大學自主科研計劃資助。本書的完成還要感謝參與課題的研究生,特別是祝繼昌、殷雪丹、崔楊臻、孫詩和張曉旭,他們對研究亦有貢獻。

本書的初稿完成于2021年底,現在得以出版,也非常感謝郭曉鴻編輯的支持和幫助。

張莉

2023年12月

清華園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津市| 繁峙县| 嘉兴市| 靖州| 林西县| 榆社县| 黔江区| 兴宁市| 旌德县| 巴青县| 南澳县| 泰安市| 鲁山县| 汉沽区| 高唐县| 闸北区| 平舆县| 天峨县| 乐平市| 鄂温| 夏邑县| 林周县| 乐亭县| 沁源县| 昆山市| 建湖县| 保靖县| 高要市| 湖南省| 石棉县| 金秀| 营山县| 富平县| 霍城县| 芷江| 通州区| 双辽市| 正蓝旗| 东城区| 青阳县| 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