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福建海絲文獻整理與開發主要機構

福建海絲文獻整理開發機構眾多,特別是在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弘揚海絲文化的時代背景下,經濟文化雙向帶動的發展模式使越來越多的機構參與進來,極大地促進了福建海絲文化建設與發展,產生了眾多類型的海絲文化成果。福建海絲文獻整理開發機構主要包括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方志機構、出版機構、研究機構、廣播電視機構、報業集團、政府相關部門等,主要以公共事業單位為主體。

一 以整理與開發并重的海絲文獻收藏機構

福建海絲文獻收藏機構也是海絲文獻主要整理與開發機構,多為兼具對海絲文獻整理和開發職能的各類文化事業機構。這類整理與開發機構的特點是擁有豐富的海絲文獻資源,整理開發的主要對象是本館館藏資源。

1.圖書館

圖書館是對人類生產的知識成果即文獻進行收藏、組織及提供利用的社會機構。福建海絲文獻的收藏是福建各類型圖書館的基本職能之一,整理與開發福建海絲文獻、促進海絲文化建設也是其重要任務。整理和開發海絲文獻資源的主要圖書館類型是公共館和高校館,擁有大量的海絲文獻收藏是其主要優勢,收藏的海絲文獻既有實物文獻,又有多媒體及數字文獻資源。它們在做好福建海絲文獻保護與整理、館藏資源建設、海絲相關文獻數據庫開發以及海絲文化宣傳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福建海絲文獻整理開發的主要力量。

圖書館是集研究性和公益性于一體的文化服務機構,不僅承擔著收藏和保存原始福建海絲文獻的任務與使命,還進行一些相關的文化學術研究。由于大中型圖書館一般擁有大量的地方海絲文獻信息資源并具有較高水平的地方文獻專業人員,有整理和開發利用海絲文獻的文獻資源和人力資源優勢,有些圖書館還設置了專門的相關研究部門,服務和研究同時開展。圖書館在海絲文獻整理方面,主要重點是本館的館藏文獻,以海絲文化相關主題匯集出版。在海絲文獻資源開發方面,主要重點是海絲文獻相關主題數據庫的建設、海絲文獻相關索引目錄等工具書編制、海絲文獻相關主題的宣傳、海絲文化相關的講座和展覽等活動的舉辦。如福建師范大學圖書館以館藏文獻為基礎編制的《福建地方文獻及閩人著述綜錄》一書,收錄了現存清代以前的3400余種典籍,并自建了《福建地方文獻及閩人著述綜錄》和《福建省九十六種地方志傳記藝文志索引及資料庫》,為讀者了解和研究福建地方歷史和海絲文化提供了準確的文獻信息,積極推動了本地區海絲歷史文化的研究和建設。

2.檔案館

檔案館是收集、保管檔案的機構,主要負責接收、征集、管理檔案和開展檔案利用等。檔案館擁有大量有價值的、與地方海絲文化有關的原始檔案資料,如歷史圖片、期刊報紙、文件資料、僑批、名人手跡、土地契約等,這些都是檔案館收藏的地方文獻主體。福建省檔案館和各地市級檔案館館藏資源極其豐富,擁有非常重要的海絲歷史文化史料,其中福建省檔案館和廈門市檔案館、泉州市檔案館都是國家一級檔案館。福建省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在全國扮演的獨特的政治、經濟角色,決定了福建省各級檔案館館藏都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如福建省檔案館館藏檔案福建地方文獻主要有四個部分的內容:第一部分是明清地方文獻,主要是明代末年及清代的房地契據、福建私立政法專門學校影集、福建法政學堂畢業文憑。第二部分是民國時期的地方文獻,如辛亥革命時期黃花崗之役閩籍烈士概況調查表、光復福建照片以及聞名中外的“福建事變”的珍貴史料。第三部分是革命歷史時期地方文獻,主要是反映福建省革命斗爭歷史所形成的文件、刊物、布告、傳單、筆記、信件等。第四部分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有關福建政治、文化、經濟、教育、衛生、工程技術、司法、民政、群眾團體等方面的各個歷史時期情況檔案資料[28]

檔案館是社會各方面利用檔案信息資源的中心,承擔著收集和保存各種載體的原始福建歷史檔案的職責,對社會開放并提供政府公開信息查閱和檔案利用服務,開展檔案資料研究開發和公布出版,推動檔案宣傳、社會教育及國際、地區間檔案學術和檔案文化合作交流,實施館藏檔案數字化及數字檔案保存、管理、交互、共享等。福建各級檔案館的收藏中擁有大量原始海絲檔案資料,是福建參加海絲文化活動的歷史見證。檔案館擁有一大批專業的研究人員,除了收集、保管檔案資料,同時進行歷史檔案的整理、開發和研究工作。如福州市檔案館為使檔案得到有效利用,積極挖掘館藏,利用檔案資料自編及外單位合編的各種資料30余種200余萬字。檔案館在海絲檔案整理方面發揮了主要作用,對館藏歷史檔案進行分類梳理、分主題匯集揭示,出版海絲文化相關主題檔案史料。在海絲檔案資源開發方面,主要重點是海絲檔案相關主題數據庫的建設、海絲檔案相關主題的宣傳、海絲文化相關的講座及展覽等活動的舉辦。

3.博物館

博物館是征集、典藏、陳列和研究物質文明及精神文化遺存以及自然標本的文化教育機構,其收藏特色是藏有大量的具有本土文化氣息的實體文物、特色器皿和字畫等,也收藏一些具有保存和研究價值的珍貴文獻資料。福建省內共有國家一級博物館5座、國家二級博物館7座、國家三級博物館13座。其中,國家一級博物館中的福建省博物院、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華僑博物院均收藏有大量各類型的福建海絲文獻史料和實物。泉州的中國閩臺緣博物館也收藏了一些實物、圖片、文獻等閩臺同胞一脈相承的歷史記錄,是民眾了解閩臺歷史淵源和閩臺關系的重要文化場所。此外,一些為紀念重大歷史事件或在歷史上有卓越貢獻的人而設置的紀念館和陳列館也收藏有相關的史料與實物,其館藏是針對某個專題廣泛收集實物和文獻資料深入細致地反映一定主題內容。涉及福建海絲文化的紀念館和陳列館有長樂鄭和航海館、長樂鄭和史跡陳列館、南安鄭成功紀念館等。

博物館是對人民群眾進行宣傳教育的文化陣地,在弘揚地方文化、宣傳地方人物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29],承擔著收集和保存各種載體的實物和珍貴史料的職責。福建省內各類綜合博物館和部分專門博物館都藏有見證海絲歷史文化的實物與資料,其主要任務是通過對社會開放的展覽形式開發利用海絲文化遺存,進行海絲文化宣傳、開展社會教育及國際、地區間文化合作交流,同時,也根據館藏或一定主題編輯出版相關資料,進行研究和史料整理。如泉州海交館研究人員在近60年來,編輯出版了許多海外交通史研究方面成果著作,或與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及其他學術單位、個人聯合編輯出版了相關書籍,主要有《泉州海外交通史料匯編》《泉州港與古代海外交通》《喧鬧的海市——閩東南港市興衰與海洋人文》《泉州伊斯蘭教石刻》《泉州伊斯蘭教研究論文選》《閩臺關系族譜資料匯編》《泉州灣宋代海船發掘與研究》《古刺桐港》《海上絲綢之路的著名港口——泉州》《泉州海外交通史略》《中國與海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研究:海上絲綢之路與伊斯蘭文化》《張士箱家族文件匯編》《海上絲綢之路研究:中國與東南亞》《中華海洋文化的縮影》《重返“光明之城”》《福建連江定海灣沉船考古》《中國古陶瓷標本——福建德化窯》《泉州海關志》《泉州港考古與海外交通史跡研究》《海外交通史跡研究》等。

二 以研究、整理、開發為主的海絲文獻研究和專門機構

以研究、整理與開發為主的海絲文獻研究和專門機構主要是各類文史機構、研究機構。這類整理機構的特點是以一定主題或文獻類型進行整理研究,人員素質高,專業能力強,整理有系統和規劃。

1.方志機構

福建省和省內各地市縣均設有方志機構,是專門編纂地方史志的部門。地方志書是地方文獻的一種載體形式,古稱地志、地記、圖經、方志等,是全面系統記述一個地區的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歷史與現狀的資料性文獻。我國編修地方志的歷史已有兩千多年,流傳下來很多古代方志,而福建古方志中含有豐富的海絲文化內容,是珍貴的歷史資料。地方文獻是方志機構編志修志和地情研究與服務的重要物質基礎,所以很多方志機構除藏有本地區各類地方志外,還收藏大量的地方文獻。因為編撰一部內容翔實豐富的志書,是建立在查閱大量的地方文獻的基礎上的。由于地方志是專設機構,編撰人員專業素質較強,編撰的志書和一般的地方文獻有一定區別。通常方志編訂都有一定的體例,編纂的內容不僅要求全面、系統,還要求具有豐富的資料性和嚴密的科學性,文獻價值比較高,地方特色突出。

福建省內各級別方志辦編撰任務和相關工作有一定區別。如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是省直屬全額撥款正廳級事業單位,隸屬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領導,是福建省方志工作的指導機構,同時每年都會編修一定量的大部頭地方志。內設秘書處、省志輔導處、市縣志輔導處、志書編輯處4個處。根據福建省《地方志工作條例》,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負責統籌管理全省的地方志工作,具體職責范圍包括指導、組織、檢查和監督福建省地方志相關工作。另外,該委員會還負責制訂福建省地方志的工作計劃和編纂方案,保存、整理地方志書、地方綜合年鑒和其他地區信息資料,收集方志文獻和文件資料,促進地方志理論研究,開發、利用方志資源,加強與地方志相關的公共服務功能。而市縣級方志辦的主要任務和職責就是編撰和修訂本地區市縣的方志,其文獻收藏也以本地區的地方文獻為主。如廈門市方志辦地方文獻的收藏多為志書,對廈門地區的志書收集比較齊全。現收藏有《廈門市翔安區志》、《同安縣志》、《集美區志》及《廈門志》(清道光版)、《廈門市志》(民國版)、1949年后編纂的5冊《廈門市志》、廈門年鑒和地情書,這些志書分別從地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詳細地介紹了廈門的歷史與現狀,是全面了解廈門市情的重要參考資料。此外,廈門市地方志辦公室網站——廈門地情網還通過廈門歷史影像、廈門圖經、廈門文史等板塊介紹了廈門的社會歷史變遷,其中有很多內容涉及海絲文化內容,如明清時期廈門歷代地圖的變化反映了廈門的地理變遷以及在對外貿易中的地位,這對研究廈門海上絲綢之路歷史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泉州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歷年均會編撰泉州年鑒,并負責搜集、整理泉州古方志和當前地情資料,其中也有不少與海絲相關的海絲文獻。莆田仙游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負責仙游縣地方志的撰寫及修改工作,其主要職責包括確定縣志編撰方案,指導各縣志中各專業志門類的編撰,并對專業志的編寫內容進行審核,做好該縣方志的發行和宣傳工作。此外,該機構還負責收集、整理舊方志,開展當地地情研究和地方志理論研究。目前仙游縣編寫、整理的方志包括《仙游縣志》《仙溪志》《九鯉湖志》,另有仙游族譜17種、地情文獻16種、仙游人物志37種、楓亭古代志書3種等。

2.研究機構

福建海絲文獻另一重要整理開發機構就是與海絲文化相關的各類型研究機構,這些研究機構專業性強,研究重點突出,編輯整理內容多為古代地方文獻,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地方文化建設。這些研究機構有獨立設置的,但多數歸屬高校和研究單位。這些研究機構人員的主要任務就是進行相關研究,科研能力強,具有深厚的學術功底,經常參與或承擔地方研究課題,具有特定的研究方向。其研究的范圍包括海絲文化內容,是重要的地方文獻編撰整理機構。如2017年獲得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庫立項建設的泉州師范學院海絲文化傳承發展研究院,其智庫以“泉州市桐江學者”王萬盈教授為首席專家,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廈門大學、寧波大學、文化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中國藝術研究院等單位,匯集各方創新要素和創新資源,致力于海絲文化遺產傳承與發展研究、海事法與海事立法文化研究、海絲歷史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研究、海上絲綢之路與華僑華人研究、海絲貿易與海疆問題研究、海絲文化與僑鄉體育經濟研究六大領域開展研究[30]

早期成立的海上絲綢之路學術研究機構主要有1991年福建社會科學院成立的“中國與海上絲綢之路研究中心”,這可以說是國內最早以“海上絲綢之路”研究冠名的學術機構。福建省自然和社會科學研究院每年都有大量研究成果問世,不僅其研究成果內容多涉及本省自然和社會概況,在其收集資料過程當中也會積累很多地方文獻信息資料。一些大學設置的研究院每年都有大量研究成果問世,如福州大學海絲核心區建設研究院、閩商文化研究學院整理出版的《閩商文化研究文庫·學者文叢》(8冊)、《海上絲綢之路與中國海洋強國戰略叢書》,福建師范大學教育部閩臺區域研究中心、海峽兩岸文化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編輯出版的《閩臺區域研究叢刊》《閩臺社會與文化研究專輯》等,福建工程學院福建地方文獻整理與研究中心整理出版的《福建文獻匯編叢書》等。相關研究機構還有閩江學院福州方言研究所和海洋研究院、福建農林大學海絲創業學院、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華僑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和海絲研究院、福建師范大學印度尼西亞研究中心、泉州師范學院海絲文化傳承發展研究院等,這些高校研究機構在為師生提供更完善的服務的同時,也強調了福建海絲文獻在見證海絲文化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福建各類高校與海絲相關的研究院中,影響較大的是華僑大學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院,該研究院擁有較為豐富的海絲文獻收藏,同時還承擔了國家級、省級相關研究課題,每年均有大量的海絲文獻研究成果產出。華僑大學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院于2014年3月20日揭牌成立,它是華僑大學的直屬科研機構。研究院由華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中國新聞社、福建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福建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福建社會科學院聯合共建,下設經濟戰略研究中心、國際政治研究中心、文化交流與傳播研究中心。研究院以“一帶一路”理論研究為中心,規劃和探索與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有著緊密關系的前沿性課題,同時整合國內外資源,提供面向戰略規劃的高級研討平臺,致力于構建面向我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學術前沿,形成為我國海絲戰略服務的高級智庫[31]

此外,還有一些有影響的研究所和研究會,也以編輯、整理、研究海絲文化相關內容為主要任務之一,如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泉州歸國華僑聯合會、閩商研究所、閩臺關系研究所、閩都文化研究會等。這些機構通常從事相關的研究工作,并且刊發自己的刊物或文獻,有許多是與福建海絲相關的文獻。如閩都文化研究會就是經福州市委同意成立專門從事閩都文化研究工作的機構,并編輯出版自己的刊物《閩都文化》,該研究會收藏有最全面的閩都文化信息資源。

3.文史機構

福建專門的文史機構主要有福建省文史研究館、福州市政協文史館以及各地政協下設的專門文史機構和部門。這些文史機構主要負責當地的文史資料征編出版,搭建開發利用文史資料的平臺,成為專家學者了解福建歷史的窗口,海絲史料整理編輯也是文史機構的重要任務。

福建省文史研究館成立于1953年1月12日,是隸屬于福建省人民政府、兼具統戰性的文史研究事業單位。從1956年7月起,由省政府委托省政協代管。該館館員按照“文、老、名”的條件,由有關部門推薦,經中共福建省委統戰部綜合平衡并征求省文史研究館意見后,報請省政府批準,由省長簽署,授予聘書。現有館員42名,均為學有所長、藝有專精、年高德劭的文化名人,文獻整理開發整體實力較強,擁有文史文獻整理開發成果較多。該館創辦的文史綜合性刊物《福建文史》(季刊,1990年創刊,2014年改為僑刊鄉訊公開出版,2016年起改為雙月刊),是開展文史研究工作并同外界社會進行文化交流的窗口,內容著重地方特色和文化品位。1993年,該館與江蘇廣陵書社、福建師范大學、福建省圖書館等單位合作,編輯出版《福建叢書》,將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八閩文獻和閩人著述中的孤本、珍稀本、手稿本以及被“禁毀”的書籍進行整理、影印出版,其中就包括較多的福建海絲著作和史料。2005年,該館開始編輯出版《福建文史叢書》,對有影響的閩人名人著作和重要的地方文史資料進行整理,點校出版,其覆蓋面更廣,現實價值亦大。2008年該館受中央文史研究館委托,負責編纂《中國地域文化通覽·福建卷》并協助編纂《臺灣卷》。在編纂《福建卷》的基礎上,又編寫出版了《八閩文化綜覽》,囊括了福建文化的主要內容。該館還與臺盟福建省委等單位聯合舉辦了十屆海峽兩岸船政文化研討會。

福州市政協文史館成立于2018年9月,主要負責收集、整理和開發利用福州文史資料的任務,它的成立為學者專家和后人搭建了了解福州歷史文化的平臺。該館史料有兩大來源:一是從社科院、地方志辦、宗教局和文獻出版單位等機構處征集購買;二是來自社會捐贈。在該館收集的6000多種文獻資料中,包括大量海絲文化史料。該館設有約500平方米的文史資料陳列展館,并分為“全國各省市、福州市及各縣市區文史資料”“福州市歷史人文基本圖書”“福州近現代中西文化交流圖書文獻資料”等八大類別。展館四周開放式立柜中擺放著福州歷史文化名城、閩都文化、城市精神、福州城市形象等一系列相關主題書刊,展館中央5個玻璃展柜中陳列有由福州市政協文史委歷年征編出版的文獻整理開發成果,主要有“福州文史資料選輯”“福州史話”“福州文史”等系列書刊[32]

三 以開發為主的海絲文獻傳播機構

福建海絲文獻主要開發機構是指對海絲歷史文獻進行開發利用為主的各類宣傳與管理機構。這些機構利用福建豐富的歷史文獻資源,對福建文化和海絲歷史進行挖掘和傳承,擴大了福建文化影響,弘揚了海絲精神,促進了福建與海絲沿線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和教育等領域的交流,打造了福建海絲文化品牌。以開發為主的海絲文獻傳播機構眾多,開發方式多樣,影響廣泛。

1.地方傳媒機構

地方傳媒機構包括報業集團、廣播電視媒體公司和期刊雜志社等,這些機構在海絲文獻開發利用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影響廣泛,但對海絲文獻開發后的成果形式有一定區別。報業集團以新聞報道為主,相關海絲文獻開發成果多為文字形式,包括與海絲相關的新聞報道、海絲歷史人物傳記和宣傳海絲歷史的文章等。廣播電視媒體公司不僅報道新聞,還可制作與海絲文化相關的專題節目,這些節目都是以大量海絲文獻揭示的史實為依據制作的,所開發的成果為海絲文化相關視頻資料和音頻資料。如莆田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和福建省圖書館合作共同制作的6集專題片《媽祖信俗》、10集專題片《莆仙文化》。海峽衛視與福建省圖書館聯合制作的百集紀錄片《絲路百工》等。期刊雜志社包括獨立和附屬兩種形式,但大多期刊雜志社都附屬于一些研究機構、學會、協會或社團,在海絲文化宣傳報道上更為系統、全面和深入,有專刊、專欄和零散刊登幾種形式。學術研究性期刊是海絲文獻開發成果中價值較高的類型,相關研究成果都是以海絲歷史文獻為依據論證的,其研究結果可信度高,具有說服力。如1980年創刊的《海交史研究》,就登載了大量海交史研究成果。此外,這些傳媒機構都設有網站,通過網站進行海絲文獻開發的成果展示也是它們的重要任務。

2.圖書出版和銷售機構

圖書出版機構在海絲文獻整理和開發過程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和作用,它們除了承擔海絲文獻的整理成果出版,也進行組織和籌劃海絲相關文獻整理出版項目。特別是福建地方出版機構很注重地方文史資料的出版,其出版的地方書籍是地方文獻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也蘊含豐富的海絲文化內容。這些機構由于長期的出版工作需要整理收集了大量的文獻素材,而出版成果的累積使海絲文獻不斷增加,它們出版發行成果多為與海絲相關的各領域專著、文集、叢書等。無論是出版福建海絲文獻整理的成果,還是利用海絲歷史文獻編輯出版的新成果,都是對海絲文化和精神的弘揚,也是21世紀海絲文化建設的成果。圖書銷售機構主要是各類書店,這些書店對海絲文獻的開發形式主要是進行相關書籍的銷售、宣傳,舉辦相關書籍的專題展銷等。

3.黨政機關及相關部門

黨政機關及相關部門是海絲文獻整理開發政策的制定、管理和宣傳機構,在日常工作中產生的大量法律、法規、指示、方法、請示、報告、會議紀要、統計數據等文件,對福建海絲文獻開發起著引導作用。各黨政機關及相關部門主辦的刊物報紙,也都是反映地方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概貌的珍貴地方文獻資料,包括“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規劃、相關政策、海絲歷史文化宣傳和海絲文化建設成果展示等。這類機構收藏的海絲文獻主要用于機構內部使用,較少向外開放,開發宣傳的方式主要是借助網絡媒介將機構內收藏、整理的福州海絲文獻信息上傳至門戶網站或者特色數據庫等平臺,供讀者查閱瀏覽。

4.其他機構

福建海絲文獻開發機構除了上述幾種主要類型,還有一些專業學會和相關社團及與海絲相關的遺址、景區等。一些專業的學會和社團為了促進學術交流,每年都要舉辦各類海絲研討會、海絲研究論壇,產生大量海絲主題的會議論文資料,在期刊或會議論文集上發表,促進了海絲文化研究。福建海絲相關遺址和景區也通過對外開放和舉辦相關活動進行宣傳和展示海絲歷史,以福建海絲歷史遺跡與海絲歷史文獻相互印證,挖掘海絲文獻價值。此外,一些相關的民間組織機構也是海絲文獻開發不容忽視的重要力量。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乡族自治县| 苍南县| 界首市| 土默特左旗| 永顺县| 香格里拉县| 太和县| 绥芬河市| 寿宁县| 金平| 天镇县| 彩票| 威远县| 晋宁县| 儋州市| 阳西县| 济南市| 江城| 谢通门县| 洛扎县| 增城市| 陈巴尔虎旗| 安吉县| 大化| 当阳市| 北辰区| 湘乡市| 枣阳市| 松潘县| 武乡县| 忻城县| 潞城市| 如皋市| 清远市| 金川县| 绥德县| 乌兰察布市| 商河县| 浏阳市| 大化| 扎兰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