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熹美學研究:基于海外漢學的新視角
- 陳永寶
- 1007字
- 2025-04-28 17:49:45
推薦序
尤煌杰
輔仁大學哲學系退休教授
陳永寶教授在輔仁大學攻讀哲學博士學位時期,憑其勤奮好學,多聽、多讀、多問、多寫,廣泛涉獵,勇于嘗試,聚精以專一,以三年時間修畢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課程,并完成博士論文,獲得博士學位。這在近年輔大哲研所博士班的修業歷史上,已經寫下驚人的紀錄。本人很榮幸,在2018年開設的兩門研究所課程(知識論專題研究,中國古代美學研究),有永寶的選修,他的專心致志,在師長與同學間的好評都有目共睹;他也在課堂中發揮了鯰魚效應,激發其他同學更加勤奮。
陳永寶教授長期專注于朱熹哲學思想研究,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每一學期的學期報告無論是關于中國哲學主題或西洋哲學主題,他都善于利用這些上課獲得的新知添加在對朱熹哲學思想的擴充上,藉著這些異質的養分更加深化對朱熹哲學思想的詮釋與演繹。去年(2021),永寶教授出版了《朱熹的兒童哲學研究:蒙學思想的現代路徑》,這是在受到指導老師潘小慧教授兒童哲學領域的引領之后,得到啟發而產出的大著。今年(2022),永寶教授又即將出版《朱熹美學研究——基于海外漢學的新視角》,這也同樣是受到美學課程的啟發而產出的新作。所以當看到永寶教授一系列朱熹研究新方向的開拓,我一點也不意外。但不得不說,永寶教授三年內連續出版兩本以朱熹哲學為主軸的學術著作,這可不是一般人所能及,其致力學術研究的堅毅精神可見一斑。
傳統西方美學理論可以再細分成:美的本體論、審美學、藝術哲學三個部分。關于美的本體論的核心問題就是“美”如何成為“存有”的屬性。審美學的課題就是解釋作為一個鑒賞者,如何感受到美感的歷程。藝術哲學以哲學思辨的精神,探究“藝術”“作品”“藝術家”的特征。用這美學三支的分類,我們再來對照本書的各章結構,可以發現:第一章到第四章都可以歸類在廣義的美的本體論的范疇之下;第六章、第七章可以歸類為審美學的范疇;第五章以及第八章到第十章可以歸類為藝術哲學的范疇。第十一章論藝術與道德,第十二章論藝術與政治,可以視為廣義的藝術哲學,分別涉及藝術與倫理的關系,以及藝術與政治的關系;這是屬于跨領域的探究,作為“制作”的藝術與作為“行動”的倫理、政治,彼此的合宜關系應該如何是恰當的。
陳永寶教授治學勤奮,廣征博引,為舊學開拓新篇章,使傳統中國哲學思想在與當今西方哲學思潮相遇時,產出適應時代需要的新詮釋,讓悠久的中國思想得到新的擴充與發展,得以和西方哲學思想對比而觀。值此新著發表,致上誠摯的祝福。
2022/05/25于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