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夢的預兆作用

在古代人眼中,夢為典型的預兆。此即所謂的“預兆夢”。占夢就是從夢的預兆作用中延伸出來的一種活動。因為有時夢并不會直接告訴夢者夢像具體預兆著什么,為了知道夢中的事項所預示的含義或兇吉禍福,古代人想出了占夢和卜夢等一系列的解夢活動。《漢書·藝文志》中甚至有記載,“眾占非一,而夢為大”[37],即與“占龜”[38]“易占”[39]等占卜方式相比,“夢占”是最重要的。出于對夢的預兆作用的絕對信任,中國周代設置了占夢官,占問政事吉兇。據《左傳》記載,春秋時代的諸侯們在戰事和祭祀前也會占夢。那么,夢在佛教與道教中承擔了怎樣的預兆作用呢?

一 道教中夢的預兆作用

隋代楊上善的《黃帝內經太素》是《黃帝內經》的注釋書。其中所載“人有吉兇,先見于夢,此為征夢也”[40],說的就是夢的預兆作用。但是,查閱道教典籍可知,與下面將要論述到的佛教“預兆夢”相比,道教并沒有那么大力宣揚夢在道教發展中的預兆作用。正如朱展炎所說:“道教典籍對于夢之吉兇的二分,從理論的細致角度而言,則略顯粗糙。”[41]或許是因為理論體系建構上的欠缺,道教中和道教本身相關的“預兆夢”事例有限。而且,此類夢不見于道經,多見于夢書以及和道教有關的占辭中。道教中的“預兆夢”反而在預兆疾病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首先,和道教本身有關的“預兆夢”。一般說來,夢見道教諸神仙等都是吉夢。與之相對,夢見損毀道教仙人或者典籍等為兇夢。《夢林玄解》[42]中記有吉夢和兇夢的例子。

夢見太上者,塵凡欲隔,仙骨將成。貴宦高遷,文人進業,常人得遇。

夢見老仙、真人、仙眾者,吉昌。

夢遇仙者,主有喜慶之事。功名顯貴,財利豐亨。修道之人,功成丹熟矣。

夢見道流,主亨吉。

夢仙圣來家。主事畢吉利。男婦福德,至老幼倍康泰,文人吉星高照,道人飛升,訟者有解,病人不祥。

夢新裝仙像。主佳音相繼,好事來臨。

夢毀侮諸像,兇。

夢仙佛嗔怒。大兇至。[43]

有意思的是,雖然道教在理論層面和典籍方面都欠缺和其本身有關的“預兆夢”,卻有很多辟除惡夢的道經。總體而言,道教典籍關于惡夢的治療主要有“藥物治療法、祝咒治療法和存神思過法”等三種方式[44]。《太素真人教始學者辟惡夢法》指出外游的靈魂被邪物侵犯和尸蟲等會讓人產生惡夢。“尸蟲致夢”是道教所特有的夢因說。這種夢說根植于道教的“三尸”信仰。據張君房的《云笈七簽》記載,人身中有三尸蟲,“上尸名彭倨,好寶物;中尸名彭質,好五味;下尸名彭矯,好色欲”[45]。“三尸”即代表人所具有的三種“惡欲”,分別為私欲、食欲和性欲。道教認為,“三尸”藏匿于人體,作祟于人體臟腑和神魂,使人意亂情迷而致惡夢。對于這種惡夢的消除方法,《太素真人教始學者辟惡夢法》寫道:“若夢覺,便起坐,以左手第二指,捻人中三七過,啄齒三七通,而微祝曰:“……”畢,又臥,必獲善應,向造為惡夢之炁,則受閉于三關之下也。”[46]即按摩身體相關部位和念咒可消除惡夢。針對尸蟲所致惡夢,《云笈七簽》第八十二卷也提出了種種治療方案,分別有“庚申夜祝尸蟲法”“用甲子日除三尸法”“祝去伏尸方”等等十八種方法。其中,除了上述念咒法之外,還有藥物治療的方法。“貫眾五分,白藜廬十二分,蜀漆三分,蕪荑五分,石蠡五分,厚樸三分,狼牙子四分,雷丸六分,以九味物焚令黃合篩之,煉蜜丸如梧桐子大,以粉漿服五丸,日三服之,漸加至十丸,十二日癥聚下。”[47]此外,如下文將要提到的《洞真太上八素真經占候入定妙訣》,它將九種夢像和身體器官聯系在一起,提出眼有疾則“急存眼神”、耳有疾則“急存耳神”、心有疾則“急思心神”,最后“首謝罪愆,則無患矣”[48]。這種方法便是所謂的“存神思過法”。從上述辟惡夢法來看,它們主要針對的是個人身體健康狀況,無關道教的存亡興衰。

這些辟除惡夢的方法和道教中將夢作為疾病的前兆的認識是一脈相承的。道經中有很多關于后者的論述。《黃帝內經》靈樞篇論述了夢境和疾病的對應關系。對于黃帝的發問,岐伯從邪氣侵入心則會夢見煙火充滿山丘講起,共講述了十五個邪氣入侵會引發的夢境[49]。岐伯總結道:凡是上面所提到的因為正氣不足和外邪的入侵所引發的疾病,均可通過夢境知道其癥結,用針刺補法可治愈之。可見,在該經中夢是人體的內臟和外部器官患病的一種前兆。孫思邈在《備急千金方》中繼承了《黃帝內經》的說法,論證了夢境和五臟之間的關系。此外,《洞真太上八素真經占候入定妙訣》從眼鼻口等五官出發論述了兩者之間的關系。其思想前提也是夢為疾病的先兆[50]。上述認識和道教的屬性有很大的關系。道教是中國的傳統宗教。它以“古代宗教和民間巫術”“神仙傳說和方士方術”“儒學與陰陽五行思想”和“古代醫學與體育衛生知識”等為根源而產生[51]。中國古代醫學中很早就強調人體五臟功能與夢的關系。而且,中國古代人體器官說從一開始就是和陰陽五行說聯系在一起的。所以,中醫學認為:“人體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物質,與世界上一切物質一樣,都是由陰陽二氣構成的。陰陽二氣的多少、盛衰,直接影響著人體五臟的活動,并進而影響著夢的生成及其特點。”[52]道教對夢與身體關系的認識明顯受到了中國古代醫學的影響。

據上可知,道教中的“預兆夢”和道教本身(如道教的發展存亡等)關系并不大,其主要是健康狀況出現問題的前兆。和這種觀念一脈相承,道教中出現了眾多的辟除惡夢的典籍。而辟除惡夢的目的自然也是為了保持健康的身體。這與佛教中的“預兆夢”有很大的不同。

二 佛教中夢的預兆作用

原始佛典中有很多關于“預兆夢”的論述。《大毘婆沙論》第三七卷中的“當有”就是有預兆作用的夢。所謂“當有”即當有吉相事或者不吉相事發生時,夢會提前在睡眠中給予預兆[53]。《大智度論》中將其表述為“天與夢欲令知未來事”[54]。《彌蘭王問經》中所說的“以夢為先兆者(見夢)”[55]也是論述了夢的預兆作用。佛經中也有很多“預兆夢”的例子。講述釋迦過去世時各種事跡的大乘經典《過去現在因果經》所記錄的佛于過去世身份尚為善慧仙人時所做的五個奇夢就是預兆性的。在遙遠的過去,善慧仙人為求智慧,進行各種修行。一日,仙人于山中做五個神奇夢境:一是自己身浮大海,二是頭枕須彌山,三是海中一切眾生投其身內,四是一手托日,五是一手托月。仙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于是去找普光如來解夢。普光如來告訴仙人:“此夢因緣,是汝將來成佛之相。”[56]釋迦的前身善慧仙人所做的這五個夢成為預示釋迦將來能成佛的征兆。那么,佛教中是如何劃分夢境內容所預兆的善惡的呢?

夢中所預兆的內容總體可分為吉、兇兩大類。一般說來,夢見佛菩薩或者佛經等為吉夢。《佛說出生菩提心經》中便記有四種,分別為:蓮花、傘蓋、月輪和佛像。這四種吉相還被分為了兩個不同的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夢見“蓮花、傘蓋、月輪”。夢見這三種東西表示能獲福、消罪、得解脫。第二個層次是夢見“佛形像”,各種瑞相具足莊嚴己身的情況。夢見它則為能成佛之相。這些意象之所以是吉相,和它們本身的屬性密不可分[57]。兇夢的話,諸如不拜佛菩薩僧人、毀佛像、不布施等都屬此列。同時,預兆末法的更是兇夢。《阿難七夢經》記述了釋迦牟尼佛弟子阿難所做的七個夢。阿難向釋迦詢問七個夢的寓意。釋迦解釋說這七個夢預言了佛教未來的命運。除了第五個夢外,其他都預示著佛法未來會遭到毀滅。尤其是第七個夢,“后見身中蟲出,然后食之”,預示著末法時期佛法衰退,佛弟子墮落,不依佛法、違背戒律、貪名求利、自毀佛法。

和道教一樣,佛教也有夢為身體疾病預兆的說法。《大毘婆沙論》中有“五由諸病,謂若諸大不調適時便隨所增夢見彼類”[58]的說法。這里的“諸大不調”和《善見律毗婆沙》中的“四大不和”同義。《善見律毗婆沙》中記載道:“四大不和夢者,眠時夢見山崩,或飛騰虛空,或見虎狼獅子賊逐。”[59]所謂“四大不和”即佛教所認為的構成人體四大要素的地、水、火、風之間不協調。病是夢的成因。反之,由夢境可以推斷身體狀況。唐朝時編撰的類書《法苑珠林》繼續援引了《善見律毗婆沙》中的說法[60]。《大智度論》中也有夢和疾病關系的論述。“若身中不調,若熱氣多則夢見火見黃見赤,若冷氣多則多見水見白,若風氣多則多見飛見黑。”[61]和道教不同,佛教中將夢視為疾病的認識來源于古印度的醫學觀,特別是關于氣脈的論點。即使如此,二者也算是殊途同歸。

無論在道教還是佛教中,夢都具有預兆之功能。但是,在具體的演繹過程中,兩者卻產生了很大的差別。首先,道教中沒有專門論述“預兆夢”的道經,而佛教中有,甚至有很多以夢為主題的夢經[62]。其次,道教中的“預兆夢”主要和身體狀況有關,而佛教中的夢則主要和佛教的未來發展息息相關。最后,道教中有眾多辟除惡夢的典籍,佛教則不然。作為宗教中的夢,其預兆的內容本應該和宗教本身密切相關。為什么道教沒有在夢的宗教預兆方面多加演繹,而是將重點放在了身體健康方面,并有大量的專門辟除惡夢的典籍呢?

造成上述現象的根本原因還要歸結于道教與佛教對“神”與“形”的不同認識。“形神統一”是道家生命觀的核心。道教中,“神”與“形”是相互依存的。莊子很早就提出了“形為神舍”的觀點,并提出“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乃可以長生。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汝神將守形,形乃長生”[63],以形神統一為基礎,提出清靜無為可長生。陶弘景也曾提出,“生者神之本,形者神之具”[64]。形神相依則為生,相離則為死。而道教的終極目標是成仙,實現這個目標的前提是長生不老。他們提出,“天地之性,萬二千物,人命最重”[65]、“夫稟氣含靈,唯人為貴。人所貴者,蓋貴為生”[66],主張“要當重生,生為第一”[67]。因為死是生命的終結,而道教恰恰拒絕死亡。所以,形體健康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他們服藥煉形,身心兼修,目的之一是努力維護神之舍。佛教教義的根本是緣起論。釋迦從緣起論出發,指出生命的各個要素也都是因緣和合。它們依它而起、依它而滅,自性本空。這便是眾所周知的“性空”。和這個概念同時還產生了“諸行無常”的觀點。所謂“諸行無常”就是指世間萬物瞬息萬變,沒有永恒不變的存在。為此,佛教主張“破除我執”,尋求解脫。非實有的肉體和生命便是佛教“破除我執”的重要對象之一。可以說,在對待肉體生命的態度上,道教和佛教理論上基本持完全相反的態度。后者尋求肉體生命的解脫,而前者力求肉體的永存。道教中的“預兆夢”基本上都和身體健康狀況密切相關,而且還涌現出了大量的專門論述辟除惡夢的典籍,蓋是道教重“形”與重“生”的產物。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郸城县| 丰原市| 藁城市| 北宁市| 潞城市| 灵台县| 璧山县| 南昌县| 浑源县| 深水埗区| 泽库县| 石河子市| 雷州市| 辉县市| 石嘴山市| 新宁县| 福清市| 福海县| 柳州市| 专栏| 固始县| 休宁县| 锡林浩特市| 曲松县| 商丘市| 满城县| 华亭县| 靖安县| 前郭尔| 乐平市| 兰溪市| 定南县| 万年县| 旺苍县| 呼伦贝尔市| 阳泉市| 通渭县| 大理市| 红河县| 靖西县| 龙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