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腐敗斗爭永遠在路上
- 姜衛平
- 2218字
- 2025-04-27 16:30:19
二 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是對政黨執政規律的科學把握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上一些大黨、老黨因為腐敗先后失去政權,有的甚至走向衰亡。這些政黨既有馬克思主義政黨,也有同宗異途的其他工人階級政黨,還有西方資產階級政黨。這說明,這些政黨興衰成敗背后蘊含著共性的東西。集中到一點,就是它們執政不合格,嚴重違背了執政規律,失去了民眾的信任和支持。如此看來,一個政黨對執政規律的把握與否關系著該黨的興衰存亡。無論什么性質的政黨,也無論政黨在歷史上曾經取得過多么輝煌的成就,只要不按執政規律辦事,都逃脫不了喪失執政地位的命運。因此,任何有志于在政治舞臺上有所作為的政黨都必須科學認識執政規律,正確把握執政規律,自覺遵守執政規律,完成政黨的歷史使命。
規律是物質運動過程中客觀存在的本質聯系和必然趨勢。規律由客觀條件、主客體及其他相關因素構成,是諸多因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結果。規律亦稱法則,表明這種互動的、內在的本質聯系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只要條件存在,規律總會以鐵的必然性起著作用。同樣,政黨執政規律也是一種客觀存在和客觀要求,它與政黨獲取、行使和控制權力緊密相關,集中反映政黨政治本質和發展必然性,是政黨在政治活動中必須遵循的法則。政黨是民主政治的產物,是由具有共同理念、遵守共同紀律約束、代表特定階級、階層或群體利益的政治中堅分子為了奪取或鞏固政權而組成的政治組織。顯然,政黨的政治目標和顯著特征就是參與政治、奪取和鞏固政治權力,那么,政黨執政本質上就是代表部分或者全體民眾對公共權力進行掌控和運用,進而實現社會治理和社會發展的目標。因此,執政黨的所有活動都是圍繞政治權力展開,包括權力的獲得、權力的實施、權力的監督、權力的分配等。政黨無論是進行利益表達、利益綜合,還是進行政治錄用、政治社會化,都要服從和服務于這個政治目標。據此,我們從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中國共產黨執政正反兩方面經驗、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實踐、國外政黨執政經驗教訓中,可以形成對政黨執政規律的基本認識。
執政黨必須始終防范來自權力的腐蝕。權力具有天然的腐蝕性。德國歷史學家弗里德里希有警醒名言:“腐敗是附著在權力上的咒語,哪里有權力,哪里就有腐敗的存在。”[8]腐敗是執政的大敵。執政黨掌握著公共權力,但是公共權力的非公共運用會削弱其對公共權力的控制。這是因為,權力實際上是人們在選擇以力量對比和力量制約方式作為實現和維護自己利益要求的過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種力量。這種力量是在特定的力量對比關系中,政治權力主體擁有的對其他社會和政治力量以及其他政治權力客體的制約力量。政治權力及其運行,實際上是人們基于共同利益的公共性而選擇的一種實現方式和機制,即以政治力量的強制和約束來實現和維護社會公共利益。[9]正如恩格斯所說的那樣,“政治權力不過是用來實現經濟利益的手段”。執政黨作為民眾控制公共權力的工具,對公共權力的構成和運作施加全面影響。當然,公共權力是執政黨用來兌現對民眾的承諾、為民眾謀取福利、增進民眾福祉、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絕不能用來為一黨謀取私利。但是,在一黨長期執政的條件下,由于執政黨控制著絕大多數資源,政黨之間的力量平衡容易被打破,特別是其他政黨無法對執政黨繼續進行有效監督和制約,權力的失衡出現并發展,從而使執政黨在治國理政的過程中有可能利用行政權來控制立法權和司法權。同時,由于地位相對穩定,權力越發鞏固,執政黨的外在壓力變小,自律動力不足,本來政黨就對監督和制約較為排斥,在一黨長期執政情況下,這種趨勢越發明顯,即使存在來自各方面的監督,這些監督在某些重要環節上也是低效或無效的。不受制約和監督的權力必然出現任性空間和真空地帶,極易滋生腐敗。無數事實已經證明,如果執政黨不能科學運用權力,有效防止權力的腐蝕,那么,無論它的地位看似多么固若金湯,都可能被其他政黨取而代之,甚至在一黨制條件下,也擺脫不了這種命運。從這個意義上說,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權才能贏得人心。任何執政黨都必須加強對權力的監督與制約,嚴厲懲治腐敗。
執政黨必須高度重視并處理好黨群關系。“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對于在野的選舉型政黨來說,處理好黨群關系是成為執政黨的唯一途徑;對于執政黨來說,處理好黨群關系亦是擴大執政資源、鞏固執政地位、爭取更長久執政的不二法寶。黨群關系,本質上就是政黨與社會的關系。具體來說,黨群關系存在于政黨與利益集團、政黨與公共輿論、政黨與人民群眾、政黨與自治型組織的錯綜復雜的網絡關系中。在現代西方政黨政治中,政黨與利益集團密不可分,甚至后者成為前者的后援組織,是政黨贏得選票的有力武器。今天,幾乎所有政黨都在學習如何與媒體打交道,從而掌握公共輿論的動向。有的政黨成立調查研究機構,制造對本黨有利的民意調查,從而達到自己生產輿論、引導輿論的目的。政黨與普通公民的關系是最重要的黨群關系,幾乎政黨都要求黨員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因為沒有民眾的支持,政黨是無法上臺執政的,即使成為執政黨,如果不能繼續得到民眾的擁護也會從政壇上跌落下來。自治型組織的大量出現,一定程度上對政黨的利益表達、利益綜合、政治錄用、政治社會化等功能造成極大沖擊,政黨只能通過這些自治型組織聯系相應的民眾,同時通過適當方式來影響自治型組織,以應對“政黨衰落”對政黨發展造成的困惑。[10]腐敗對黨群關系的傷害最大。對于任何政黨而言,處理好黨群關系都是永恒的考題。腐敗失去民心,失去民心必然垮臺,這是一條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