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大勇心解《三國演義》
- 馬大勇
- 814字
- 2025-04-28 17:53:58
鄧艾艾艾
三國歷史本身就犬牙交錯,詭譎變幻,又有陳壽、裴松之這樣的史學家做出了這卓有成效、引人入勝的歷史書寫,所以到了隋唐時期,三國故事、人物就不僅為知識精英文化層所熟悉,而且逐步下移到了大眾通俗文化層,在市井農村蔓延開來。
隋朝史書記載,當時的大型娛樂活動有個名目叫作“水上百戲”。我們猜測,“百戲”應該包含了多種表演形式——雜技、魔術、戲劇小品,等等,其中就演出了三國故事。雖然什么情節、什么面貌我們并不知道,但已經可以說明“三國”進入了大眾娛樂視野。到了唐代,我們看到晚唐大詩人李商隱有一首《驕兒詩》。這個“驕”不是“嬌”的誤字,是“淘氣”的意思。在這首詩里,李商隱寫了自己四歲的兒子袞師,非常聰明,“門有長者來,造次請先出??颓皢査?,含意不吐實。歸來學客面,敗秉爺笏。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客人來了,他匆匆忙忙跑出來,送客后,袞師沖進門來,拿起父親的笏板,模仿客人的面相,或者嘲笑客人像張飛那樣粗魯,或者打趣客人像鄧艾一樣口吃。
張飛大家比較熟悉,性格莽撞,所以說他“胡”。鄧艾在“九伐中原”的橋段中也很重要。他和姜維對峙,屢占上風,最后率領數千士兵,用原始的空降兵作戰方式直抵成都,導致蜀國滅亡。鄧艾這個人很有才華,但有個生理缺陷:口吃。見了司馬昭,連自己名字都報不清楚,常說“臣……鄧……艾……艾……艾……”。有一次司馬昭跟他開玩笑:“你老說自己鄧艾艾艾,到底是幾個艾呀?”鄧艾嘴不利索,但腦瓜反應很快,他說:“《論語》提到,《楚狂接輿歌》有‘鳳兮鳳兮’之句,指的是一只鳳,我說自己鄧艾艾艾,就是一個艾呀!”不僅化解了口吃的尷尬,還把自己比成鳳凰。司馬昭大笑,很欣賞他的才思敏捷。
我們看到,盡管李商隱的兒子袞師屬于比較聰慧的,但晚唐時期畢竟連這樣的四歲小孩,都已經對某些三國人物的性格特點甚至生理缺陷了如指掌,如數家珍。這充分說明當時三國歷史已經達到了婦孺皆知、老幼咸聞的境地,它進入通俗文化層的程度顯然更進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