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辯證性的文學守望:中國現當代文學在德語世界
- 顧文艷
- 886字
- 2025-04-27 18:07:50
摘要
本書以德語世界接受視域中的中國現當代文學為研究對象,采取多角度全景闡述的方法,考察中國現當代文學在德語地區傳播與接受的形態與歷程。全篇包括導論、四章正文和結語共六個部分。導論對20世紀中國現當代文學在德語世界的傳播歷史進行概括性梳理,概述現有的相關研究,闡明具體研究的問題和方法。第一章以冷戰后期東西德知識分子為線索,勾勒1989年兩德統一以前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分叉而相似的中國文學接受道路:西德知識界在1968年革命狂熱的余溫下產生了對中國文學政治異域化的接受傾向,東德漢學家在政策的影響下主導中國現當代文學的譯介與研究,雙方同時出現了在文學中尋找“真實”中國和本土社會現實的訴求;第二章著眼于同時期東西德兩位具有代表性的著名作家對魯迅作品的改寫,以文本比照細讀為主要方法,展開兩組德語文本與中國文學藍本的互文研究;第三章關注匯入德語文學機制的中國文學,在既充滿偶然性又遵循運作規律的文學機制和整體文學接受環境的視野下,探討中國文學在德語文學機制各參與方作用下生產、分發和接受的形態特征;第四章聚焦德語文學接受視域中具體的文學人物,選取在譯介作品數量和作家身份上都具有代表性的北島和莫言,考察中國當代作家在德語世界的傳播路徑和身份構建。結語總結以上四個方面下的現象分析和歷史溯因,提出德語地區的接受主體基于本土而放眼異域,政治化和反政治化范式交互更替的辯證性文學守望貫穿了中國現當代文學在德語世界的傳播與接受。
本書通過史料梳理、文學文本分析、歷史敘述、現象剖析歸納,在文學社會學的整體方法論導向下,采用多角度全景闡述的方法,從跨文化文學傳播過程中各環節不同參與方的角度出發,盡可能全面地勾畫出中國現當代文學在德語世界傳播與接受的歷史與現實面貌。本書最后從中國現當代文學在德語世界的接受歷程中找出一條兼具主觀個人審美和客觀政治參照、本土傳統守衛和異域文化瞭望的辯證性特征主線。這條延續至今的特征主線也體現于當下共時的文學交流實踐,對中國文學在德語地區的進一步傳播與接受,也具有文化戰略層面上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中國現當代文學德譯;跨文化文學交流;文學機制;文學海外傳播;中德文學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