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地上的中國史:藏在地理里的歷史
- 葛劍雄編著
- 717字
- 2025-04-14 13:40:35
一、秦時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秦王嬴政改稱)建立起統一的國家。在公元前222年至前221年,秦將王翦等人平定楚國的江南地區和越國舊地后,秦軍就進入今浙江南部和福建,征服了那里的越人政權,在這一地區設置閩中郡。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秦將蒙恬率30萬大軍驅逐河套一帶的匈奴人,收復了戰國時期趙國的舊地。第二年,在陰山以南、黃河以東設置了九原郡,管轄新設立的44個縣(一說33個縣)。大約在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秦將尉屠睢率30萬大軍分五路越過南嶺,但是用兵五年仍然未獲得勝利,尉屠睢卻遭到夜襲身亡。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史祿開鑿連接湘江上游與漓江的運河——靈渠,開通運糧的水路。秦軍再次南下,奪取今廣東、廣西和越南東北一帶,設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在西南,秦朝以成都平原為基礎,向西、北兩方向擴張到今大渡河以北和岷江上游,占據了邛(今四川滎經縣東一帶)、笮(今四川峨邊彝族自治縣東一帶)、冉(今四川松潘縣一帶)、駹(今四川茂縣北一帶)等部族地區,向南開通了一條“五尺道”(一說寬五尺,一說“五尺”系當地地名),從今四川宜賓延伸到云南曲靖,并在沿線控制了一些據點,設置若干行政機構。
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時,秦朝已經擁有北起河套、陰山山脈和遼河下游,南至今越南東北部和廣東大陸,西起隴山、川西高原和云貴高原,東至朝鮮半島北部的遼闊疆域,成為此后歷代中原王朝疆域的主體,成為中國統一的地理基礎。
在秦朝疆域之外,匈奴在陰山以北的蒙古高原崛起,河西走廊聚居著烏孫和月氏,今新疆及其以西地區(西漢以后稱為西域,狹義的西域僅指帕米爾高原以東,廣義的西域包括帕米爾高原以西各地)已經存在以綠洲城郭為中心而建立的數十個小國,青藏高原和云貴高原分布著一些羌人部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