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齒輪迷局

永徽三年秋分,國子監的演武場被晨霧籠罩,青銅鑄就的渾天儀在霧中若隱若現,十二根蟠龍柱上的齒輪紋與神機監的標志遙相呼應。明工科的首次殿試即將在此舉行,三十六名來自天下的匠人考生已在丹墀下列隊,腰間統一佩戴著青銅齒輪形的準考證,在晨光中泛著冷光。

林硯之站在觀禮臺上,手中捧著李治親賜的“格物致知”玉圭,目光掃過考生們攜帶的各式器械:有人背著竹制的龍骨水車模型,有人抱著裹著橡膠膜的青銅紡輪,最顯眼的是來自杭州的年輕匠人沈括,他的木車上載著一臺半人高的織布機,齒輪組在晨風中輕輕轉動,發出細碎的“咔嗒”聲。

“諸位考生,”他的聲音通過青銅傳聲筒傳遍全場,“今日殿試分兩輪:首輪考‘器用之實’,需現場改良國子監的舊織機;次輪考‘格物之思’,論‘科技與民生之辨’。”他抬手示意,八名宮娥推出現場準備的老舊織機,木架上的經線早已糾纏如麻,“開始吧。”

沈括是第一個動手的。他繞著織機踱步,忽然蹲下身,從袖中取出片薄如蟬翼的橡膠墊,墊在齒輪咬合處:“舊織機的噪聲源自齒輪間隙過大,橡膠可緩沖震動。”他又取出微型銅錘,在齒輪邊緣敲出細密的齒紋,“每寸十六齒,與長安城的標準齒輪同徑,日后更換無需定制。”

其他考生紛紛效仿,有人用硝石溶液淬火加固木軸,有人用琉璃鏡反射陽光照亮經線。林硯之注意到一名來自嶺南的陶匠,竟在織機的踏板處安裝了小型的“神火加熱器”,用微量火劑保持踏板干燥,防止南方潮氣導致的木材變形。

“好個‘防潮踏’!”韋弘機在旁贊嘆,“若推廣至江南,織戶每年可省三成損帛。”他忽然壓低聲音,“不過洛陽傳來消息,長孫祥買通了三名監考博士,試圖在論辯環節刁難考生。”

與此同時,洛陽的關隴貴族府邸內,長孫祥正對著銅鏡整理衣冠,袖口藏著的毒針在晨光中泛著青芒。桌上擺著偽造的“考生密信”,信中用墨門古字寫著“九月初九,炸毀太極宮”,落款處蓋著沈括的私印——那是他花高價從黑市購得的匠人印記。

“大人,”管家低聲稟報,“已買通國子監的直講官,他們會在論辯時提出‘匠人亂政’之問。”長孫祥點頭,目光落在墻上的地圖,隴右道的地道入口被紅筆圈住,“告訴突厥狼衛,只要明工科停擺,地道工程便可重啟。”

長安演武場,首輪考核接近尾聲。沈括的織機已能流暢運轉,改良后的齒輪組將織布效率提升了一倍,更妙的是他在機尾安裝了“誤差校正器”——用磁石與銅球制成的平衡裝置,能自動調整緯線的松緊。

“沈括,”林硯之親自檢查織機,“為何不用全青銅齒輪,卻保留木架?”

“回監丞,”沈括抱拳,袖口露出繡著“工”字的內襯,“木架取松木之輕,青銅齒輪取堅韌,橡膠墊取緩沖,三者結合方為‘器用之道’。”他忽然從懷中掏出小冊,“小人還記了《織機改良十則》,愿獻與神機監。”

林硯之翻開冊子,工整的小楷記錄著齒輪模數、橡膠配比、應力計算,其中“以齒輪定尺寸,以模數通天下”的觀點讓他眼前一亮:“此乃‘標準化’雛形,可記于《天工開物補遺》。”

次輪論辯在正午開始。當沈括面對“匠人入仕是否亂了四民之序”的詰問時,他指向演武場角落的神火路燈:“昔年大禹治水,鑿龍門、疏九河,何嘗不是匠人之事?如今明工科考生,不過是繼大禹之術,解百姓之難。”他舉起手中的橡膠水囊,“此物能讓長安百姓雨季不濕鞋,難道不是比空談義理更有裨益?”

場下傳來掌聲,卻被突然闖入的金吾衛打斷。一名校尉跪地稟報:“監丞,東市發現考生密信,欲在重陽佳節行刺陛下!”林硯之接過密信,掃過內容便知是偽造,卻在看到落款時心中一沉——沈括的印鑒雖真,字跡卻帶著西北狼毫的剛硬,與他江南軟筆的文風迥異。

“沈括,你可知罪?”直講官孔穎達趁機發難,“私通突厥,圖謀不軌!”

沈括卻不慌亂:“大人,此信墨色泛青,是用隴右道的石綠墨所寫,而小人所用墨錠,產自徽州松煙。”他取出自己的筆硯,“且信中‘器械’二字寫作‘器誡’,乃突厥語發音之誤,我大唐匠人,豈會犯此錯?”

林硯之暗自點頭,沈括的辯解暗合墨門“察色辨偽”之術。他轉向金吾衛:“去查隴右道的墨商,近期誰買過石綠墨。”又對孔穎達拱手,“諸位若疑考生,不妨考校他們的‘格物之思’——真匠人,必懂細節。”

論辯結束時,暮色已染透國子監的飛檐。林硯之剛要離場,卻見沈括被一群胡商圍住,他們指著他的織機模型,用粟特語興奮地交談。“沈先生,”一名波斯商人操著生硬的漢語,“我愿出百金,買這織機的圖紙。”

“不可。”林硯之出言阻止,卻見沈括搖頭:“圖紙可送,但有二愿:一愿此機傳入波斯,助織婦減輕辛勞;二愿波斯匠人回贈琉璃工坊的‘吹制七法’。”他的眼中閃爍著光芒,“匠人之道,本應互通有無。”

是夜,神機監的密道內,杜挽月正在分析密信的紙張纖維:“紙漿中混有胡麻纖維,是突厥狼衛慣用的造紙術。”她忽然抬頭,“更重要的是,信中提到的‘九月初九’,正是終南山地宮的‘地動儀重置日’,暗火同盟想趁核心調試時發動襲擊。”

林硯之望向墻上的《長安防御圖》,四門的聲波屏障、地宮的蒸汽核心、明工科的考場,構成一個精密的齒輪系統。他忽然想起沈括的“標準化”理念,取出青銅模具,開始設計“通用齒輪組”——這種齒輪可用于織機、弩炮、水車上,讓匠人無需重復制造。

“哥,”硯禮抱著新制的“應力感應甲”闖入,甲胄表面的青銅鱗片能隨震動頻率開合,“沈括幫我改良了感應裝置,現在能提前一刻察覺地下十米的挖掘聲。”少年的臉上帶著興奮,“他還說,想看看地宮的永動核心。”

洛陽,長孫祥的書房內,燭火突然被風吹滅。當他點燃油燈,發現書桌上多了封匿名信,牛皮紙上印著清晰的齒輪紋,內容只有一行小字:“九月初九,地道無水。”他臉色驟變,想起隴右道的地道依賴地下水冷卻,若無水,挖掘隊將被地熱蒸熟。

“大人,突厥傳來急報!”管家沖進房,“地道突然涌出沸水,三十名狼衛被燙死!”長孫祥握緊信紙,齒輪紋在油燈下泛著冷光,他忽然想起白天收到的密報——明工科考生中,有人改良了“地熱能引流術”。

九月初九,重陽節。長安太極宮的重陽宴上,李治舉起沈括改良的琉璃酒盞,酒液在齒輪形的盞底折射出七彩光芒。“沈卿,”皇帝笑道,“聽說你改良了織機,可曾想過改良朕的輿圖?”

沈括跪地,呈上一卷《天下水利圖》:“陛下,小人用齒輪聯動原理,制出‘自動測繪儀’,可隨馬車行進自動繪制地形圖,誤差不過半寸。”

宴后,林硯之帶沈括來到神機監的地下工坊,揭開覆蓋在“蒸汽測繪車”上的油布。青銅車身布滿齒輪與刻度,車頂的磁針隨方位轉動,帶動車內的羊皮紙自動展開。“此車若行于隴右,”林硯之輕聲道,“暗火同盟的地道將無所遁形。”

沈括的眼中閃過震撼,忽然從懷中掏出另一本冊子,封面寫著《夢溪筆談》:“監丞,小人愿將所見所聞記于此,讓后世匠人皆知,科技非奇技淫巧,乃強國之本。”

深夜,終南山地宮,林硯之獨自來到永動核心室。齒輪的轟鳴中,他忽然聽見細微的摩擦聲——那是應力感應甲的預警。他望向核心底部,那里靜靜躺著白天收到的禮物:沈括親手制作的“齒輪鎮紙”,底座刻著“格物致知,匠心永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岱山县| 孝义市| 西乌珠穆沁旗| 马鞍山市| 公主岭市| 合山市| 白朗县| 永安市| 安图县| 民权县| 新泰市| 灵台县| 云阳县| 美姑县| 华池县| 乌什县| 巴青县| 安塞县| 广汉市| 大理市| 肃北| 大田县| 巴林右旗| 岳阳市| 兴城市| 郴州市| 西林县| 沭阳县| 南木林县| 衡南县| 涟水县| 东明县| 宣武区| 藁城市| 柘荣县| 睢宁县| 天峻县| 美姑县| 张家界市| 华安县| 锡林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