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劉焉獻奇策
- 三國正說
- 祝老師
- 2342字
- 2025-04-10 19:06:46
洛陽,這座承載著大漢榮耀與滄桑的古都,在公元188年的這個夏日,被一層陰霾所籠罩。天空中,鉛云厚重地堆積著,壓得整座城市都透不過氣來。街頭巷尾,百姓們行色匆匆,臉上滿是惶惶不安的神情。街邊的店鋪,大多半掩著門,生意蕭條,偶爾傳來幾聲無力的叫賣聲,也瞬間被沉悶的空氣所吞噬。
皇宮內,太極殿莊嚴肅穆,飛檐斗拱,雕梁畫棟,盡顯皇家威嚴。然而,此刻殿內的氣氛卻異常壓抑。漢靈帝劉宏坐在龍椅之上,身形略顯佝僂,面容憔悴而蒼白,深陷的眼窩中,一雙眼睛滿是疲憊與無奈,呆呆地望著下方臣子。他身上那件明黃色的龍袍,雖然依舊華麗無比,繡著的五爪金龍栩栩如生,但卻無法掩蓋他身上散發出來的衰敗氣息。
殿下,一眾大臣們身著官服,神色各異。有的眉頭緊鎖,滿臉憂慮;有的則目光閃爍,暗自盤算著自己的心思。他們交頭接耳,低聲議論著,聲音雖小,卻在這寂靜的大殿中顯得格外清晰。
太常劉焉站在群臣之中,身形微微發福,體態卻不失端莊。他留著整齊的胡須,面容白皙,眼神中透著一股精明與狡黠。劉焉抬眼望向龍椅上的漢靈帝,又環顧了一圈周圍的同僚,心中暗自嘆了口氣。他深知,如今的大漢朝廷,早已是風雨飄搖,大廈將傾。
劉焉向前邁出一步,雙手抱拳,朗聲道:“陛下,臣有本奏。”他的聲音洪亮而沉穩,在大殿中回蕩開來。
漢靈帝聞言,微微抬起頭,有氣無力地說道:“劉愛卿,有何事但說無妨。”
劉焉清了清嗓子,神色變得凝重起來,說道:“陛下,如今天下大亂,黃巾余孽四處猖獗,西涼叛軍又虎視眈眈。各地太守雖握有軍權,卻兵力分散,各自為戰。在與黃巾軍交戰時,不僅不能集中優勢兵力,而且各郡之間互不協同,皆有意保存自身實力,不肯與賊軍決戰,只是一味地將黃巾軍趕出自己的管轄之地。如此一來,黃巾軍猶如野草一般,春風吹又生,始終難以被徹底剿滅。長此以往,我大漢江山危矣!”
此言一出,大殿內頓時一片嘩然。大臣們紛紛交頭接耳,議論紛紛。有的大臣點頭表示贊同,有的則面露疑惑之色,還有的人皺起眉頭,似乎在思考劉焉這番話背后的深意。
“劉大人所言極是!”一位年邁的大臣顫顫巍巍地站出來,附和道,“如今這局勢,確實令人擔憂。各地叛亂不斷,朝廷的兵力分散在各個郡縣,難以形成有效的戰斗力。若不采取有力措施,恐怕后果不堪設想啊!”
“哼!”另一位年輕氣盛的大臣卻不屑地冷哼一聲,說道,“劉大人,你說的這些,大家都心知肚明。可如今又有什么辦法呢?難道要將所有太守的兵權都收歸中央不成?這談何容易!”
劉焉微微一笑,并不在意眾人的反應。他緩緩抬起頭,目光堅定地望向漢靈帝,說道:“陛下,臣有一策,或許可解當前之困。”
漢靈帝聽聞,眼中閃過一絲光芒,急切地問道:“哦?劉愛卿有何良策,快快說來。”
劉焉深吸一口氣,一字一頓地說道:“臣建議,用宗室重臣為州牧,在地方上凌駕于刺史、太守之上,獨攬大權以安定百姓。如此一來,各州牧便可整合地方資源,集中兵力,統一指揮,對賊軍進行有力打擊。此乃史稱‘廢史立牧’之策。”
此言一出,大殿內瞬間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所有人都被劉焉這個大膽的建議震驚得說不出話來。過了許久,才有人打破了沉默。
“劉大人,這萬萬不可啊!”一位大臣滿臉驚恐地跳出來,大聲反對道,“一旦下放軍權,讓州牧獨攬大權,這與割據一方的諸侯有何區別?到時候,朝廷如何能掌控這些州牧?恐怕他們會尾大不掉,成為朝廷的心腹大患啊!”
“是啊是啊!”其他大臣也紛紛附和起來,“此舉風險太大,稍有不慎,大漢江山便會陷入萬劫不復之地啊!”
面對眾人的反對,劉焉卻不慌不忙。他神色鎮定,不緊不慢地說道:“諸位大人所言,并非沒有道理。然而,如今朝廷面臨的困境,大家也都看得清清楚楚。若不采取非常手段,又如何能挽救大漢于危難之中?下放軍權固然有風險,但只要朝廷能夠妥善安排,加以制衡,未必不能成功。況且,如今的局勢,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若再墨守成規,恐怕只能坐以待斃了。”
劉焉的這番話,讓大臣們陷入了沉思。一時間,大殿內議論聲此起彼伏,有人支持,有人反對,雙方各執一詞,爭論得面紅耳赤。
漢靈帝坐在龍椅上,靜靜地聽著大臣們的爭論,臉上的神情變幻不定。他心中十分清楚,劉焉提出的這個“廢史立牧”之策,確實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或許能夠解決當前地方兵力分散、難以剿滅叛軍的問題;另一方面,一旦州牧權力過大,失去控制,后果將不堪設想。然而,除了這個辦法,他又實在想不出其他更好的對策。繼續從中央派兵圍剿起義軍,不僅消耗巨大,而且收效甚微,只會加速朝廷的滅亡。
想到這里,漢靈帝不禁長嘆一聲,心中暗自權衡著利弊。他的目光緩緩掃過下方的大臣們,最后落在了劉焉的身上。
“劉愛卿,”漢靈帝開口說道,聲音中帶著一絲疲憊與無奈,“你自請為交州牧,愿意為朝廷守衛邊疆。此事,你可考慮清楚了?”
劉焉心中一喜,連忙跪地叩首,說道:“陛下圣明!臣愿為朝廷效犬馬之勞,雖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實際上,劉焉心里明白,交州地處偏遠,遠離中原戰亂,自己去交州名為守衛邊疆,實則是為了躲避世亂,尋求一處安身立命之所。
漢靈帝微微點頭,說道:“既然如此,此事便暫且定下。待眾愛卿商議出一個妥善的實施方案后,再行頒布。”
“陛下英明!”劉焉再次叩首謝恩,臉上露出了一絲不易察覺的得意之色。
退朝之后,大臣們紛紛散去。劉焉獨自一人走在皇宮的長廊上,心中暗自思忖著自己的計劃。他深知,此次“廢史立牧”之策的提出,雖然冒著極大的風險,但也是自己在亂世中崛起的絕佳機會。只要能夠成功出任州牧,掌握一方大權,日后定能在這亂世之中占據一席之地。
此時,夕陽的余暉透過長廊的窗戶,灑在劉焉的身上,將他的影子拉得長長的。劉焉望著遠處的宮殿,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卻也隱隱感到一絲不安。他知道,自己即將踏上一條充滿荊棘與挑戰的道路,而等待他的,將是無數未知的風險與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