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透過斑駁的窗欞,灑在涼州刺史府的書房內,光影交錯。左昌因貪污軍費一事被朝廷查實,灰溜溜地卸任離去,新上任的刺史宋梟端坐在書房的太師椅上,他身形略顯單薄,一襲嶄新的官服穿在身上,卻因他習慣性的佝僂姿態,顯得有些拖沓褶皺。面龐消瘦,顴骨微微凸起,一對小眼睛藏在低垂的眼瞼下,時常閃爍著捉摸不定的光,給人一種精明又狡黠的感覺。
宋梟到任已有幾日,整日將自己關在書房內,翻閱著堆積如山的公文卷宗,試圖從這些發黃的紙張中找到治理涼州的訣竅。然而,幾日下來,面對涼州復雜混亂的局勢,他不僅毫無頭緒,反而愈發焦慮。
這日,蓋勛因公務前來拜見宋梟。他走進書房,只見宋梟正眉頭緊鎖,對著面前的一堆文書唉聲嘆氣。蓋勛上前一步,拱手行禮道:“刺史大人,蓋勛前來復命?!?
宋梟聞聲抬起頭,臉上擠出一絲笑容,說道:“蓋長史來了,快請坐。我正有一事,想與你商議?!?
蓋勛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目光平靜地看著宋梟,等待他開口。
宋梟清了清嗓子,緩緩說道:“我來涼州已有些時日,仔細研究了這里的情況。我發現,涼州人很少學習儒學經典,民風彪悍,這或許就是他們總是發動叛亂的根源所在啊?!?
蓋勛心中微微一怔,臉上露出疑惑的神情,但他并未打斷宋梟,繼續聽他說下去。
“所以,我有個想法,”宋梟眼中閃過一絲自得,“如今我想讓涼州人每家每戶都來抄寫《孝經》,讓他們在抄寫的過程中,懂得道義之理,如此一來,叛亂或許就能平息了。蓋長史,你覺得此計如何?”
蓋勛聽后,心中不禁感到荒謬,但他還是強忍著情緒,恭敬地說道:“大人,恕蓋勛直言。當初齊國崔杼弒君,魯國的慶父篡位,此二國難道沒有讀書人嗎?可見,學習儒學經典并非是杜絕叛亂的根本方法。如今叛軍還未徹底平定,百姓生活困苦,當務之急是籌劃消除災難的方法,穩定局勢,安撫百姓,而不是推行這種看似高深卻不切實際的舉措。這不但會讓涼州人感到怨恨,還會被朝廷和天下人取笑,實在是得不償失啊。”
宋梟的臉色微微一變,他沒想到蓋勛會如此直接地反駁他的提議。他心中有些不悅,但還是故作鎮定地說道:“蓋長史所言雖有幾分道理,但我認為,教化百姓乃是長久之計。只要百姓懂得了道義,這叛亂自然就會減少。此事我已深思熟慮,你不必再勸?!?
蓋勛見宋梟如此固執,心中暗自嘆息。他知道,再勸說下去也是徒勞,便不再言語。
宋梟見蓋勛不再說話,以為他已經默認了自己的想法,心中頗為得意。他說道:“此事就這么定了。我這就上書朝廷,請求批準?!?
幾日后,宋梟的上書送到了朝廷。朝廷之上,大臣們傳閱著宋梟的奏章,一時間議論紛紛。靈帝坐在龍椅上,看著下面議論不休的大臣們,心中也有些疑惑。
“眾愛卿,對于宋梟的這個提議,你們有何看法?”靈帝開口問道。
一位老臣站出來,拱手說道:“陛下,臣以為宋梟此舉實在荒謬。如今涼州局勢危急,當務之急是派兵平叛,安撫百姓,而不是搞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若推行此事,恐怕會激起涼州百姓的不滿,引發更大的亂子?!?
其他大臣也紛紛點頭表示贊同。靈帝聽后,微微皺眉,說道:“既然如此,那就下詔責問宋梟,讓他重新考慮此事?!?
沒過多久,詔書便送到了涼州。宋梟接到詔書時,正滿心歡喜地等待著朝廷的嘉獎,卻沒想到等來的是一頓斥責。他看著詔書,臉色變得十分難看,心中對蓋勛的怨恨又加深了幾分。
“哼,都怪那個蓋勛,若不是他當初阻攔,我豈會落得如此下場!”宋梟咬牙切齒地說道。
與此同時,蓋勛得知朝廷下詔責問宋梟的消息后,心中卻沒有絲毫的輕松。他知道,宋梟此人心胸狹隘,這次必定會對自己懷恨在心,日后恐怕會給自己帶來不少麻煩。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決定,在他心中,百姓的安危和涼州的穩定遠比個人的得失重要。
而此時的涼州,局勢并未因為宋梟的提議而有所好轉。叛軍雖然在冀縣之戰后暫時退去,但他們的勢力依然存在,時常在周邊地區燒殺搶掠,百姓苦不堪言。蓋勛看著受苦受難的百姓,心中十分焦急。他多次請求宋梟派兵圍剿叛軍,但宋梟卻總是以各種理由推脫。
“蓋長史,如今朝廷對我們頗多不滿,此時不宜輕舉妄動。還是先觀察觀察再說吧。”宋梟總是這樣敷衍蓋勛。
蓋勛無奈之下,只好自行組織一些兵力,在涼州各地巡邏,保護百姓的安全。他帶領著士兵們,風餐露宿,日夜奔波,不辭辛勞。百姓們對他十分感激,每當他經過村莊,百姓們都會紛紛出來迎接,送上食物和水。
“蓋將軍,多虧了您,我們才能過上幾天安穩日子。您真是我們的大恩人?。 币晃话装l蒼蒼的老者拉著蓋勛的手,眼中滿是感激的淚水。
蓋勛連忙說道:“老人家,這都是我應該做的。只要能讓百姓們過上太平日子,我做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
看著百姓們那樸實而又充滿信任的眼神,蓋勛心中更加堅定了要平息叛亂的決心。他知道,自己肩負著百姓的期望,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不能退縮。
然而,蓋勛的行動卻引起了宋梟的不滿。在宋梟看來,蓋勛這樣做是在搶他的風頭,是對他這個刺史的不尊重。他心中的嫉妒和怨恨如同野草般瘋長,開始暗中盤算著如何整治蓋勛。
一天,宋梟將蓋勛召到刺史府。蓋勛來到后,發現宋梟的臉色陰沉得可怕。
“蓋勛,你可知罪?”宋梟突然厲聲問道。
蓋勛心中一驚,但他依然鎮定自若地說道:“大人,蓋勛不知何罪之有?!?
“你擅自調動兵力,四處巡邏,卻從未向我匯報。你眼里還有沒有我這個刺史?”宋梟怒目圓睜,大聲質問道。
蓋勛心中明白,宋梟這是在故意找他的茬。他拱手說道:“大人,如今叛軍肆虐,百姓受苦。蓋勛身為涼州長史,職責所在,不得不自行組織兵力保護百姓。每次行動,我都有記錄,本想找個合適的時機向大人匯報,沒想到卻讓大人產生了誤會?!?
宋梟冷哼一聲:“哼,你少在這里狡辯!你分明就是目中無人,想要借此樹立自己的威望。我告訴你,以后沒有我的命令,你不許擅自行動!否則,休怪我不客氣!”
蓋勛心中十分氣憤,但他知道此刻與宋梟爭辯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他強忍著怒火,說道:“是,大人,蓋勛明白了?!?
從刺史府出來后,蓋勛望著外面的天空,心中滿是無奈和悲哀。他沒想到,在這亂世之中,自己一心為百姓著想,卻還要遭受如此的猜忌和刁難。但他并沒有被這些困難打倒,他心中依然燃燒著為百姓謀福祉、平息叛亂的火焰。
回到軍營后,蓋勛召集了自己的心腹將領。他看著這些與自己并肩作戰的兄弟們,說道:“兄弟們,如今我們面臨著內憂外患。宋刺史對我們百般刁難,但我們不能因此而放棄。叛軍還在威脅著百姓的安全,我們的責任還沒有完成。接下來,我們要更加小心謹慎,但也不能停止與叛軍的斗爭。大家可有信心?”
將領們紛紛點頭,齊聲說道:“愿聽將軍號令,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蓋勛看著這些忠誠的部下,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只要有這些兄弟們的支持,他就一定能夠堅持下去。
此后,蓋勛雖然受到宋梟的諸多限制,但他依然暗中關注著叛軍的動向,尋找著打擊叛軍的機會。他深知,這場與叛軍的斗爭將會十分漫長和艱難,但他毫不畏懼,因為他的身后,是無數期盼著太平的涼州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