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電子宮娥誤更漏
- 鳳棲廿一紀
- 冰天之
- 4358字
- 2025-04-24 09:06:57
秦岳教授那不動聲色的試探,如同投入平靜湖面的一顆石子,雖然表面恢復了平靜,卻在蕭玉甯(蘇瑾)的心湖深處激起了層層漣漪,久久不散。她意識到,僅僅依靠圖書館和有限的課堂知識來了解這個世界是遠遠不夠的,甚至可能讓自己暴露在更多的危險之下。她必須找到更高效、更隱蔽的方式來獲取信息,而那個被她揣在懷中、既讓她恐懼又讓她好奇的“攝魂匣”(智能手機),無疑是目前看來唯一的突破口。
于是,蕭玉甯開始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研究這方寸之間的“法器”上。她不再滿足于僅僅用它來查閱簡單的信息,而是鼓起勇氣,開始探索那些排列在屏幕上、五花八門的彩色小方塊(App圖標)背后所隱藏的“神通”。
這個過程,充滿了新奇、困惑,以及……層出不窮的笑話。
某日午后,圖書館查閱資料歸來,腹中空空。她想起林小滿似乎常常在不想去食堂的時候,用那個“攝魂匣”點一點,然后沒過多久,就會有穿著奇特服裝的人(外賣員)將熱騰騰的食物送到樓下。林小滿管這叫“點外賣”。
“點外賣”……聽起來倒像是宮里的“傳膳”。難道這“攝魂匣”竟有如此神通,能直接號令此地的“膳房”,將吃食送來?
蕭玉甯心中好奇,便也想嘗試一番。她學著林小滿的樣子,在手機屏幕上劃拉著,找到了一個圖標,上面畫著一個戴著黃色頭盔、騎著小摩托的卡通小人(某外賣App的logo,比如美團或餓了么)。這圖案古怪,但似乎與“送東西”有關?她猜測這大概就是林小滿說的那個“點外賣”的“法門”了。
她小心翼翼地點了進去。屏幕立刻跳轉,琳瑯滿目的食物圖片伴隨著各種誘人的文字描述(“麻辣鮮香”、“入口即化”、“限時特惠”)映入眼簾,讓她眼花繚亂。從米飯面條到糕點飲品,從家常小炒到異域風味,種類之繁多,遠超南梁皇宮的御膳房!
這……這簡直就是一個移動的、包羅萬象的“御膳單”!
蕭玉甯看得嘖嘖稱奇,同時也有些無所適從。她不認識大部分菜名,那些夸張的圖片也讓她將信將疑。她滑動著屏幕,目光被一張看起來頗為清淡的“香菇雞茸粥”的圖片吸引了。這幾日腸胃不適,正想吃些易克化的。
她點了那張圖片,屏幕又跳轉,出現了一些關于份量、口味選擇(雖然粥似乎沒什么可選的)以及一個她看不懂的、標著“¥”符號的數字(價格)。她猜測那大概是所需付出的“代價”?林小滿似乎說過,用這東西買東西是要“花錢”的,而錢似乎就存在那張叫“校園卡”或別的什么卡片里,或者……直接存在這“攝魂匣”之中?
她顧不上細究這復雜的“交易”方式,只想先試試這“傳膳令”是否靈驗。她看到屏幕下方有一個顯眼的、寫著“下單”或“去結算”的按鈕,猜測這大概就是確認的意思,便按了下去。
屏幕又是一變,似乎讓她確認送達的“地址”和“時間”。地址一欄默認顯示著“南都大學女生宿舍七棟302室”,這倒是沒錯。時間一欄則顯示著“盡快送達”。她確認無誤,又按下了最后一個寫著“確認支付”的按鈕。
手機屏幕上跳出一個小小的圓圈開始轉動(加載中),然后顯示“下單成功,美味即將送達”。
成功了?就這么簡單?
蕭玉甯將信將疑地放下手機,心里有些忐忑,又有些期待。她坐在桌前,豎起耳朵聽著窗外的動靜,想象著一會兒會不會有穿著黃色盔甲(外賣員服裝)的“御膳使者”捧著香噴噴的雞茸粥出現在樓下。
然而,左等右等,半個時辰過去了,窗外毫無動靜。一個時辰過去了,依舊杳無音信。
難道是……“傳膳令”失靈了?還是此地的“膳房”抗旨不尊?
她拿起手機,再次點開那個黃色小人的圖標,看到她的“訂單”狀態顯示為“騎手正在取餐”。騎手?是騎著馬的使者嗎?取餐?難道還要先去別處取了食物再送來?這效率也太慢了!比宮里的小太監跑腿還慢!
她有些不耐煩,看到訂單頁面上有一個類似“話筒”的圖標,旁邊寫著“聯系騎手”。聯系?是能直接與那“騎手”通話嗎?
她按了下去。屏幕跳轉到一個撥號界面,自動撥打了一個她不認識的號碼。很快,聽筒里傳來一陣“嘟嘟”聲,然后一個略顯嘈雜的、帶著濃重口音的男聲響了起來:“喂?你好!是尾號xxxx的顧客嗎?你的餐……”
蕭玉甯被這突然響起的聲音嚇了一跳!這……這“攝魂匣”竟然真的能與那遠在天邊的“騎手”通話?!
她連忙將手機拿到嘴邊,模仿著這個時代人說話的腔調,盡量讓自己的語氣聽起來“正常”一些:“呃……請問,是給七棟302送粥的那位嗎?”
“對對對!是我!不好意思啊美女,前面那個單子有點耽誤了,你的粥剛拿到,馬上就給你送過去啊!再等我十分鐘!”電話那頭的聲音熱情而急促。
“十分鐘?”蕭玉甯蹙眉,“為何如此之慢?本……我……早已餓了!”她差點脫口而出“本宮”。
“哎呀,沒辦法,高峰期都這樣!單子多,路又堵!您多擔待啊!我這加速給您送!”對方似乎有些無奈。
聽著對方的解釋,蕭玉甯雖然依舊不滿這“傳膳”的效率,但也知道催促無用,只好悻悻地掛斷了通話。
果然,約莫一炷香(十多分鐘)后,她的手機響了起來,是那個“騎手”打來的,說他到樓下了。蕭玉甯連忙下樓,果然看到一個穿著黃色外套、戴著頭盔的男子,手里提著一個印著同樣Logo的袋子。男子核對了她的手機尾號和訂單信息,便將袋子遞給了她。
捧著那碗尚有余溫的香菇雞茸粥,蕭玉甯的心情頗為復雜。這“點外賣”的神通雖然神奇,能足不出戶就獲得食物,但這效率和過程……實在讓她不敢恭維。還是宮里的御膳房好,隨叫隨到,精致可口。
除了誤將“外賣App”當成“膳房傳膳令”,蕭玉甯在使用手機的其他“神通”時,也鬧出了不少笑話。
比如,她發現了手機里一個自帶的、可以與之對話的“智能助手”(如Siri或小愛同學)。她偶然間長按了某個按鈕,手機屏幕上出現了一個跳動的光暈,并傳來一個柔和的女聲:“您好,請問有什么可以幫您?”
蕭玉甯嚇了一跳!這“攝魂匣”里竟然還藏著一個會說話的女精靈?!
她試探著問道:“你是何人?為何藏身于此匣之中?”
“我是您的語音助手,一個人工智能程序,旨在為您提供信息和幫助。”那個女聲用一種毫無波瀾的、標準的“官話”(普通話)回答道。
語音助手?人工智能?程序?這些詞匯她完全不懂,但“提供信息和幫助”這幾個字她聽明白了。
一個能隨時聽候指令、解答疑問、還能提供幫助的……“人”?這不就是宮里的貼身宮女嗎?!只是這個宮女不住在掖庭,而是住在這小小的“攝魂匣”里!
蕭玉甯頓時來了興趣!這可比那些愚笨的人類宮女方便多了!還不用擔心她會嚼舌根、傳閑話!簡直是完美的“電子宮娥”!
于是,她開始一本正經地對這位“電子宮娥”發號施令:
“宮娥,今日天氣如何?可需添衣?”
“回稟主人,今日晴轉多云,最高氣溫25攝氏度,最低氣溫15攝氏度,微風,天氣舒適,無需過多添衣。”“電子宮娥”迅速而準確地回答。
“哦?攝氏度?那是何意?”
“攝氏度是國際單位制中計量溫度的單位……”“電子宮娥”又開始了一長串她聽不懂的解釋。
蕭玉甯聽得云里霧里,但大概明白了是衡量冷暖的標尺。她又問道:
“宮娥,替我查查,南梁永寧二年,冬月十七,京中可有異動?”她想旁敲側擊地了解宮變當晚的情況。
“正在為您搜索南梁永寧二年冬月十七日相關信息……”“電子宮娥”的光暈跳動了幾下,然后回答,“抱歉,關于該日期的具體宮廷異動,公開資料庫中未能找到詳細記錄。相關歷史事件請參考‘永寧宮變’詞條。”
未能找到?蕭玉甯有些失望,但也在意料之中。看來,這“電子宮娥”雖然神通廣大,但其所知也僅限于這個時代公開的“史料”。
她又突發奇想,問道:“宮娥,可能為我……嗯……唱一曲《霓裳羽衣》?”她想聽聽這個時代的樂曲演繹。
“好的,正在為您查找樂曲《霓裳羽衣》……”光暈再次跳動,隨即,一陣悠揚的、用各種她不熟悉的樂器(電子合成器、交響樂團樂器)演奏的旋律從手機中傳出。
這旋律……與她記憶中的《霓裳羽衣曲》有幾分相似,但節奏更快,配器更復雜,少了幾分古樸空靈,多了幾分現代的華麗和……匠氣。
蕭玉甯聽著,微微蹙眉,談不上喜歡,但也算是一種新奇的體驗。
她越來越喜歡使喚這位隨叫隨到、任勞任怨、還博學多才(雖然有時答非所問)的“電子宮娥”了。她讓她報時(雖然她還是更習慣看日影或聽更漏)、讓她查找各種奇怪問題的答案(比如“電”是什么、“網絡”是什么)、甚至讓她講笑話(雖然那些笑話她一個也聽不懂)。
直到有一天,林小滿無意中聽到了她對著手機一本正經地吩咐:“宮娥,今夜月色尚可,為我吟誦一首李太白的《月下獨酌》。”
林小滿差點把嘴里的可樂噴出來!
“噗——!蘇瑾!你在跟誰說話呢?還宮娥?還吟詩?”林小滿笑得直不起腰,“你是在跟Siri玩嗎?”
“Siri?”蕭玉甯疑惑地看向她,“是那位‘電子宮娥’的名字嗎?”
“哈哈哈哈!Siri是蘋果手機語音助手的名字啦!它就是個程序,不是真人!你怎么還叫上‘宮娥’了?還讓它給你吟詩?你也太可愛了吧!”林小滿笑得眼淚都出來了。
蕭玉甯這才明白,原來那個聲音并非真的藏著一個精靈或宮女,而只是一個……機器程序?她鬧了個大烏龍!
臉上瞬間飛起兩朵紅霞,她有些惱羞成怒,卻又無從反駁。她默默地關掉了那個“語音助手”界面,決定以后再也不跟這個“假宮娥”說話了!
除了這些因為認知差異而產生的笑話,蕭玉甯在使用手機的過程中,也感受到了這個時代信息傳播的可怕與便捷。她學會了使用那個叫“微信”的“氣泡”圖標,不僅能與林小滿發文字,還能發送語音,甚至進行“視頻通話”——能直接在屏幕上看到對方的影像,聽到對方的聲音,簡直如同傳說中的“天涯若比鄰”!
她還發現了一個叫“新聞”的圖標,點開后是各種天下大事、奇聞異事的報道,圖文并茂,更新極快。這讓她得以更快地了解這個世界的方方面面,從國家政策到市井百態,信息量之大,遠超她過去通過邸報、奏折所能接觸的范圍。
當然,信息的爆炸也帶來了困擾。各種真假難辨的消息、聳人聽聞的標題、以及評論區里那些充滿戾氣和偏見的言論,都讓她感到心驚和不適。這個看似便捷高效的信息時代,似乎也隱藏著巨大的噪音和陷阱。
盡管磕磕絆絆,笑話百出,但蕭玉甯終究還是在一點點地掌握著這個名為“智能手機”的現代“法器”。它不再僅僅是讓她恐懼的“攝魂匣”,而是逐漸變成了她探索世界、獲取知識、甚至保護自己的有力武器。
她知道,要完全駕馭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每解開一項新的“神通”,都讓她在這個陌生世界生存下去的信心增加一分。
夜深人靜時,她會點開手機里那個儲存著圖片的圖標(相冊),看著里面寥寥幾張屬于“蘇瑾”的生活照——與同學的合影、校園的風景、甚至還有幾張模糊的自拍。她想象著這個與她面容相似的女孩,在這個時代過著怎樣的生活,有著怎樣的喜怒哀樂。
然后,她會切換到瀏覽器,輸入“南梁”、“永寧公主”、“蕭景琰”……看著屏幕上那些冰冷的文字和模糊的記載,眼神重新變得堅定而復雜。
無論這個世界如何光怪陸離,無論這個“攝魂匣”有多少神通,她都不能忘記自己是誰,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
掌握現代的工具,是為了更好地守護屬于過去的記憶與責任。
這便是她,蕭玉甯,也是蘇瑾,在這電子宮娥頻頻誤更漏的時代,必須堅守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