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一聲驚鑼,學子們魚貫而入,匆匆忙忙從各處的早課院落趕來考場。
而明久比他們都快上一步,繞著竹席座位,來到了第32號。
徐徐坐下。
不遠處監考的幾名夫子中,有人松了一口氣。
沒人發現端倪,許多學子已經就坐,可就是這時,一老者帶領一隊披甲士兵匆匆趕來,看見這場景,眾多學子止步,就是端坐在席位上的人也紛紛起身。
“司業安好。”
司業,從四品官,僅位于國子監祭酒之下。
“不知司業趕來,是為何事?”
太學小考,每個進士科的考場,都有博士一人為主考官,位正七品,可此刻卻也因為司業的到來,略顯慌亂。
在第四考場的太學博士,也是一位老者。
他上前對司業一禮,目光飄忽了一瞬,又穩住了心神。
司業看了他一眼,不動聲色地微微搖首,轉而嚴厲呵道:“圣人有令,今年升做大考之年,一切從嚴,包括縣試、學院大小考在內,皆由官中將領帶隊,為監考武官,由監考武官親自發放圣人欽定的大小考題。”
“權博士,您且配合……咱們太學第四考場來的官中將領是李小將。”
司業低聲道:“是衛國公李靖的次孫。”
權博士目光一轉,表示明白,但又想到這突如其來的變化,一時間也難以言喻,他看向那些學子們,無奈搖頭。
這一場考試,倒是公正咯。
等司業之后,一名身材魁梧,相貌英俊的年輕將領踏著羽靴而來,其面若朗月,不茍言笑,只是對權博士等一眾太學夫子一禮,就恪守職位,盯著明久一行學子。
一群學子后背一寒。
只因為在這名小將手中的長劍已拔,好似懸在他們的頭頂。
一時間,不少學子都面色大變。
明久默默注視,方才關于大考之年的事情他也聽到。
何為大考?
就是大辦科舉,嚴辦科舉,這一次的考題會很難,同時也會給這一屆及第的學子們更好的官位,大開方便之門。
也是,明久記得,正月里,唐王李世民就親自撰寫了《帝范》一書。
書成之際,天地異相,大唐氣運顯現,化作十二條金龍穿梭在天,最終凝結為十二篇帝王的法則。
這十二篇帝王法則就是李世民贈給太子李治的為帝之法。
同時在朝堂上又告訴太子應當以古之哲王以為師,戒奢去驕,為大唐而不辭辛勞。
這不假遮掩的告知全天下人,太子李治就是他的繼承人,一時間太子府人滿為患,朝廷內一些別樣的聲音都不再有。
而新君需新臣,這是歷朝歷代的不變之勢。
這一場科舉大考,恐怕就是為了給太子李治尋班底,鋪路的。
明久默默搖頭。
上施下效啊,哪來的公正,不過是需要這樣的公正罷了。
明久默默將桌面上第三張白紙,放到最下方,這東西沒用了,圣人欽定的考題,還是由與文官集團不對付的武官來派送……也不知道明大人安排的那位夫子,心中慌不慌。
也不去看那位夫子。
沒等多久,那李家的小將就來到席位最前列,而眾多的士兵將他們圍在圈內。
“開始作考,圣人欽定學院進士科小考之題!”
“不寫貼經,以經史子集為重。”
“諸考子在四書五經中自選其一,加之‘熒惑’為題,作考文,其文氣升三寸者,可交卷,由國子監統一批改,其文氣升六寸者,交由大儒斧正,文氣升九寸者,送達天聽,由圣人親自批閱!”
什么!
無貼經!
才是小考就寫考文……還要有文氣者才能批閱,若是沒有達到最低標準,豈不是說連批改的機會都沒有?
文氣可不是那么好孕養的。
腦海中的才華若不加以文氣孕養,可沒有一步登天,文氣爆發的可能。
即使寫出驚天文章,可心中無文氣,都無法驚起注視。
照搬無用,還需自己領悟。
這是真的絕了作弊的可能!
“平時…即使是科舉都不要求文氣,怎么……”一些學子呆愕癡語。
畢竟文氣可不是好孕養的,只讀書始終淺薄,唯有行萬里路,去親身體驗書中的道理,才能孕育文氣。
他們這些青年人能有多少文氣?
而這也是文人科舉的原因,唯有科舉后做官,才能‘行萬里路’,不然他們心中再有抱負,也不能去施展心中的思想、志向、政策,不然就是造反。
詩詞歌賦只是小道,治國策論才是大道!
除非有驚人天資,如老莊那般達到天人合一,不然……難有結果,光靠讀書,能讀出個什么來?
“寂靜!”
“擾亂考場,一律革出,三年內不允許科舉!”
那小將眉目一厲,年紀雖小,但已經有了一層血煞之氣,可見殺過不少人。
這一聲下來,整個考場都沒了聲響。
“沙沙沙…”
只聽磨墨之聲,明久在小將說了考題之后,就開始做題,他的心思已經沉入考題當中,而心中藏匿的文心也不知不覺中冒起。
諦聽曾觀他心胸,有見文心。
若是沒有這一遭,他自己都不知道原來他還有這份天賦。
文氣、文心、文界。
這可是文道必備的三個東西——
文氣充盈,可施展文字術法。
文心堅韌,可以文載道,回看圣人之相,領悟圣人之道。
文界誕育,可創造心中世界,讓世界中的有道之物降臨現實。
文心……
熒惑為題……
九寸文氣圣人親自批閱……
哈哈!
他有文心,又因為母親被‘熒惑’按上了災星的名頭,對熒惑多有感悟,此刻果真是天時地利皆在我!
想要官途比明大人高,就在此舉了!
他必要一舉入圣人目!
……
“還不快作題!”
小將示意點燃記時用的木香,這些學子也紛紛坐定。
那小將瞥過明久,緩步上前。
此刻,明久已經磨了墨,取白紙鋪平,用狼毫筆蘸取墨水,等那小將走近之時,白紙上已經寫著碩大的三個大字——須菩提!
小將蹙眉。
這人是做什么?
但他也沒出聲,對于文道之事他并不清楚,而既然圣人言說文氣,那自然也下達讓這些學子各憑本事,施展文道來爭鋒的口諭。
文道千奇百怪,只要不是作弊,一切都合規矩。
小將看向權博士。
博士微微搖頭,并無異樣。
如此,小將呵笑一聲,轉身出了席位間,站在考場外注視。
考場內的考生們才松了口氣,但緊接著就是苦思冥想,這題如何做?
“嗡!”
文氣冒出?
眾人目光紛紛望向明久的位置,只可惜有竹簾遮擋,他們只能感受到文氣,而無法看見竹簾后面的光景。
只見竹簾后,明久在那須菩提三字上,一縷文氣升起,而須菩提三字下,一行小字散發螢火紅光——斜月三星洞,靈臺方寸山,熒惑起,心猿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