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改土歸流!
- 朕即大明:重生隆武橫掃天下!
- 麻貨
- 2003字
- 2025-07-16 23:36:42
“傳朕旨意,此次復蜀之戰,白桿兵能征善戰、表現優異,現擴軍至三萬。所需軍械錢糧不足之處,均由后勤部補足……”
“另,蜀中初定、民心不穩,仍需重臣坐鎮。”
“命忠貞護國公、太師秦良玉出任川陜總督,全權總掌川陜兩省一應軍政事務。”
隆武三年,元宵佳節剛過沒幾天,出征四川布政司的秦良玉凱旋回京。
之前被張獻忠占據,原歷史上此時已淪陷于建奴之手的四川,如今已是成了大明將來北征的西路軍基地。
因此,武英殿內,朱聿鍵在一番例行的封賞之后,女戰神隨即便被他任命為了這西路軍‘大總管’。
“老臣……老臣定不負陛下所望!”
聽到皇帝的任命,原本已經做好入朝任職準備的女戰神,頓時不由得感激涕零!
要知道,不同于京營軍這些直屬朝廷的‘官軍’,白桿兵乃是隸屬于石砫宣慰司的‘土兵’。
所謂土兵,說白了就是土司的私兵。
在如今各省整軍、地方軍都淪為二線守備部隊的情況下,白桿兵卻是反而得到了擴軍的許可,由此可見皇帝對秦、馬兩家的信任。
當然,讓白桿兵擴軍,朱聿鍵也不是完全沒有私心。
畢竟石砫宣慰司,可比不了當初的播州宣慰司。以馬、秦兩家的財力,那是根本養不起這三萬人馬的。
所以此次擴軍,除了彰顯朝廷對秦馬兩家的信任之外,他也是存了借機滲透、掌握白桿兵用意的。
畢竟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
雖然從女戰神到如今秦、馬兩家子侄,已經證明了他們對大明的忠誠,但他們之后呢,總要做些必要的防范吧?
“不過陛下,老臣還有一事,萬請陛下允準!”
女戰神打了一輩子仗、當了幾十年的土司,朱聿鍵擴軍白桿兵的用意,她自然也是心知肚明。
這不,在接下四川總督之職后,隨即也是第一次主動向皇帝提起了‘要求’來。
“太師年歲已高,有事直說便是,無須如此多禮!”
“來人,給太師賜坐……”
也許是因為‘老鄉’之間的默契,女戰神這‘要求’還沒提出來呢,朱聿鍵卻是已經大致猜到了她想說的話。
“老臣多謝陛下!”
“陛下,大明立國已近三百年。如今石砫土民與其它州縣百姓已并無二致,老臣伏請陛下于石砫改派流官……”
女戰神能夠以女子之身,在這封建男權時代的史書上單開一頁,那可不是沒原因的。
至少,這份取舍的魄力,就已經遠超不知多少男兒了。
在謝過皇帝的賜座后,這由土司主動提出的改土歸流的建議,隨即便傳入了殿內君臣耳中。
“太師公忠體國,實為百官之楷模、天下軍民之楷模也!”
朱聿鍵雖說在女戰神‘要求’提出之前,就已經隱隱猜到了,但在親耳聽到后,內心還是不由得一陣感動。
要知道,這改土歸流對于馬家這等土司家族來說,其損失之大,那都不能用割肉來形容了,幾乎就是直接斷根。
以往的改土歸流,基本都是用在那些造反做亂的土司身上,比如播州楊氏家族。
所以,別說是朱聿鍵這個皇帝了,即便是殿中一應文臣武將,此刻也同樣是心生敬佩不已。
“陛下過譽了!”
“老臣只是以為,時過境遷,如今‘蠻不出峒,漢不入境’之策,已不適于眼下之大明。”
“如今我大明江山社稷,仍有半壁為建奴韃子所據。老臣以為,朝廷當集中江南所有力量……”
面對皇帝由衷的夸贊,女戰神卻是絲毫沒有得意之色。
說起來,土司制度在誕生的初期,不可否認確實起到了維護國家統一、溝通邊疆與內地聯系等積極作用。
但究其根本,這個制度卻仍是中央王朝‘以夷制夷、分而制之’思想指導下,一種對南方民族的過渡性統治措施。
其制度的先進性,卻是遠不如內地政治制度。
尤其是在經過了大明三百年統治后,隨著南方‘蠻人’漢化的不斷加深,土司制度的負面消極影響,如今已是日趨明顯。
女戰神出身書香世家,深通兵史,自然深知改土歸流才是大勢所趨。
因此,為了馬、秦兩家的將來著想,借著皇帝‘滲透’白桿兵的打算,她也是干脆來了個主動出擊。
“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石砫土民向來心慕漢家,如今亦是我中國一份子!”
“既如此,那便從太師所請,自隆武四年元旦起,石砫宣慰司改設流官。具體事宜,由內閣會同兵、戶、吏三部,共同商議制定后報朕。”
“另外,自即日起,重慶府改為朝廷直轄,不再隸屬四川承宣布政使司。”
“還有湖廣承宣布政使司,自即日起,拆分為湖南、湖北兩承宣布政使司……”
朱聿鍵之前只是‘滲透’白桿兵,只是為防萬一而已。
改土歸流的事,原本他是準備放到國家一統之后再進行的。
但現在,既然女戰神主動提出了改土歸流,那他自然也不可能錯過這個大好的機會不是?
不僅如此,受此啟發,重慶府也被其舉一反三之下,提前數百年給直轄了出來。
畢竟飽含了重慶府的四川布政司,實在太容易形成地方割據的有利地形了。
而湖廣這個大明南方最大的行省,同樣也沒能逃過被分割的歷史宿命。
“直轄重慶、拆分湖廣?”
“陛下,改土歸流、拆分四川、湖廣,所需要官吏眾多。一時之間,怕是有些……”
改土歸流也就罷了,但朱聿鍵這突然拆分四川、湖廣之事,卻是讓眾臣有些措手不及起來。
畢竟這拆分行省的事,可不是在地圖上隨隨便便一劃就行了的。
“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人多得是。我大明養士三百年,找些當官兒的不是難事吧?”
“傳朕旨意,于今年四月開設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