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光輝而耀眼的撞月
- 1979:從主導登月競賽開始
- 舊城坦克
- 2285字
- 2025-05-21 15:15:08
50千米。
30千米。
10千米……
沒有空氣阻力的干擾,蓋亞火箭的殘骸速度在重力作用下,進一步提升。
僅剩的那點液氫液氧燃料,以及氮氣瓶的高壓冷氣,全部噴射出來。
王志躍和方國俊二人,以及地球的天文學家們,屏住呼吸看著遙遠的一幕。
映入眼簾的,是一道紅里透出點藍光的高速飛行物,如流星般砸入月表!
火箭撞擊諾畢爾坑的瞬間,濺起了沖天高的煙塵。
撞擊能量相當于1噸TNT的爆炸。
緊接著這枚火箭由于巨大的沖擊力,從內到外的表面皸裂出一道道縫隙,然后解體、破碎,七零八落的飛濺。
無數的碎片被拋往撞擊坑的四面八方,并伴以密集的火光。
那是燃料箱、氣瓶造成的小型爆炸。
諾畢爾坑被砸出了一個直徑超過50米的新坑,濺起的月塵更是高達數萬米,厚厚的塵埃幾乎將整個撞擊坑給淹沒了。
整個過程中,沒有任何聲音可以描述撞擊的慘烈,只有寧靜到令人膽顫的死寂。
像一切都被縫住了嘴巴。
像車禍時耳畔出現的嗡鳴。
以南緯85度、東經53度為圓心,巨大的塵埃形成一道道長達千米的土龍,裹挾著殘骸碎片向四周翻滾。
直到兩個多小時后,遮天蔽日的塵埃才漸漸消散。
位于登月艙和瑪雅艙內的王志躍、方國俊,全程拍攝了蓋亞火箭撞擊月球的膠片。
38萬公里外的各地天文臺,一群科學家也用望遠鏡目睹了月球表面的劇烈‘閃光’,以及巨大的塵埃。
就這樣,蓋亞上面級以一種毅然決絕的悲壯方式,結束了漫長的旅途。
此次撞擊諾畢爾坑的數據,將幫助CNA確認月球南極附近的地殼厚度、月塵成分以及水冰資源的儲量等關鍵信息。
蓋亞A箭的殘骸將永遠留在月表,成為太空競賽時期的物理見證。
它把諾畢爾坑作為自己的墳墓,光輝而耀眼的謝幕了……
成功撞月后,孫老總走過來,對莊教授帶領的計算小組還有陸航提出了表揚,稱贊道:
“在你們鍥而不舍的求導方程后,這枚火箭落點的解析解,算是幾近完美的瞄準了諾畢爾坑啊。”
“這恐怕是月球有史以來最貴的一塊隕石了,造價上億的導彈,嗬嗬。”
“雖然沒能直接炸出水冰,不過你們的功勞也是有目共睹的,我會上報給三司和CNA,回頭給你們記個集體功的……”
陸航不知道這個集體功有什么含金量,但能得到孫希濟這樣的牛人夸獎,還是很有榮譽感的。
他跟莊國棟陪孫老閑聊了幾句,便準備收攤回宿舍休息了。
目前登月艙+瑪雅艙的組合體,已成功進入月球軌道,并在拍攝完撞月爆炸后進入了月背區域。
雷達信號短暫的丟失。
黎援朝亦步亦趨的跟在陸航身旁,好奇道:
“月背是不是很危險啊,他們要是沒看清路,一不小心撞毀在某座環形山上,釣魚臺豈不是永遠都不知道?”
陸航瞥他一眼,“黎長官,你該不會覺得月背和月黑是一碼事吧?”
看黎援朝的表情,似乎確實是這樣想的。
陸航搖了搖頭,“月球雖然繞著地球轉,可白天黑夜不是地球決定的。就拿月球正面來說,你知道為什么人類永遠只能看到正面,卻看不見背面嗎?”
黎援朝說不上來。
“簡而言之,月球是個詭異的公轉、自轉周期共同體,兩個周期都為27天。也就是說月球繞地球轉一圈回來時,它自轉也是一圈。所以在地球看來,月球似乎永遠不動。”
“原來如此。”
“但月亮也有新月、上弦月、滿月之分,這些月相才是月球的白天黑夜。因此月球的正背面跟白黑是毫無聯系的。”
“哦,原來月球背面也是有白天和黑天的……”
【T+100:00:00】
7月20日下午五點半。
“這里是釣魚臺控制中心。根據遙測參數,赫卡忒二號乘組已經第12次飛往月球正面,西班牙阿拉維站的雷達操作手成功捕獲到了飛船信號。”
“目前艙內壓力32.4千帕、溫度20.5℃,兩名宇航員心率均在40~50之間。”
“方國俊正在檢查登月宇航服的壓力,這套宇航服被命名為星俠,寓意是希望宇航員能像俠客一樣,自由的行走在月球土地上。”
“方國俊還將檢查瑪雅艙的反作用控制系統推進器、下降推進系統以及交匯雷達,為接下來的登月做準備……”
總臺的主持人正兢兢業業的向觀眾播報登月實況。
陸航看了眼墻上的掛鐘,預計等這一圈結束,兩艙就要在100km的近月點分離了。
從控制中心擺在攝影機前的小玩具看,瑪雅艙的造型要比登月艙更丑陋一些,或者說是不具備美感。
它由兩個艙段組成,分別是下降段、上升段。
顧名思義,落月的過程中,要依賴下降段反推減速;而撤離的時候,要依賴上升段點火起飛。
沒有對稱、沒有流線型,四條著陸腿像是螞蚱的腳丫。
各種復雜的天線、燃料管路被金箔粗糙的包裹著,怎么看也不協調。
陸航覺得這一定是工程師喝醉了酒設計出來的,反正能落月就行,什么流線型外殼、什么空氣動力學,在月球統統不需要考慮!
【T+102:00:00】
在王志躍、方國俊的默契配合下,登月艙和瑪雅艙之間的機械鎖,咔噠一聲打開了。
兩艙在近月點上空完成了分離。
王志躍駕駛的登月艙,與方國俊駕駛的瑪雅艙成為‘編隊飛行’的狀態,繼續環繞月球軌道進行第14圈飛行。
總指揮胡宗衍對兩人說道:
“第十四圈完成后,王志躍調整登月艙軌道,由100×300千米的橢圓軌道,圓化為100×100千米,隨時跟蹤觀察瑪雅艙的狀況。”
“一旦瑪雅艙落月失敗,方國俊立即啟動上升段、拋棄下降段,彈射逃離。”
“王志躍做好緊急對接的準備!”
兩人齊齊回復收到。
胡宗衍又對方國俊道:“新的下降軌道PDI數據,正在向你上傳。下一圈開始,你將進入15公里×100公里的新軌道,近月點在馬拉珀特高原以西500公里處。”
“收到,下降軌道代碼已更新!”
當方國俊乘坐的瑪雅艙,將軌道的近月點降低至15公里時,會在第十五圈進行第二次點火。
也會是最后一次點火。
那是一條平緩的拋物線軌道。
方國俊需要謹慎的操作控制桿,移動瑪雅艙由一萬五千米的高度,一點點降低為零。
這條軌道的X軸長度約為500公里,而瑪雅艙的發動機燃油只夠連續噴火900秒。
也就是說,倘若方國俊無法在15分鐘內,完成X軸=500公里、Y軸=15公里的拋物線著陸,就會耗盡燃油、任務失敗!
【T+104:40:00】
瑪雅著陸艙脫離編隊飛行,獨自進入拋物線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