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要進入帥帳的曹操聽到他們的對話頓了頓腳步,疑惑道:“對了,你們的軍卒為何沒有甲胄?莫非不是官軍?”
“睜大你的眼睛看看,我們乃是鄉勇義軍,殺敵不比官軍少。”張飛梗著脖子道,“再說,我們很快便會甲胄齊全。”
“原來是鄉勇,呵呵……”曹操冷笑一聲,掀起帳簾跨步入內。
“嘿……休要小瞧鄉勇,可敢與俺這鄉勇比個高低?”張飛瞪著眼珠子大聲道。
“走吧,先回營地。”劉備拍了拍張飛的肩膀道,“別看這小黑胖子現在神氣,早晚有他苦吃。”
雖然沒能薅來鐵甲,能用皮甲把手下兄弟武裝齊全也是件值得高興之事。
此時的官軍已經普遍配備了鐵制札甲,而此類軍甲是不允許民間私藏的,因而皇甫嵩說不便給他們官制札甲。
“不是自己的交情,當然不會全力相助。”劉備心中暗自感嘆,“還是盧植老師好,初次見面就給了一百具札甲。”
這種事就要看從哪個角度去論了,盧植的觀點也有道理:你們不是私人部曲,而是幫助朝廷打擊賊寇的義軍,配備一些軍械也是理所應當。
所以劉備去投盧植的當天,盧老師就撥給他一百具札甲、二百具皮甲。
但在皇甫嵩這里,劉備只能見好就收,畢竟沒有什么交情,自己是什么定位,他還是清楚的。
黃巾賊大多數沒有甲胄,個別人員才會有少量皮甲,因而官軍手中的皮甲都是從黃巾賊處繳獲而來。
“這個原主劉備也太過老實慫包,一路殺敵立功,竟然從來沒有主動要過軍需輜重。”劉備暗自嘲諷這具身體的原主人,“這般人活該被打得到處逃竄,不過最后他竟能做到皇帝,也真是個奇跡。”
此時鄉勇已經打掃完戰場,在主營旁邊扎了一座小型偏營,造飯的炊煙裊裊升起。
難得的平和時光。
劉、關、張三人剛剛回到營地,就有十多輛大車拉著皮甲送入營中。
“約莫三百多具皮甲,有好有壞,懶得分揀,你們自行將就著用吧。”卸下皮甲后,軍需官扔下一句話,頭也不回地帶著空車離去。
這些甲胄對官軍或許是可有可無的破爛玩意兒,但對鄉勇而言卻是保命的寶貝。
營地里頓時沸騰起來,鄉勇們紛紛聚攏過來,一個個面露喜色。
“劉將軍當真厲害,一下子搞來這么多甲胄。”
“有了這些護具,我們就多了活下去的機會。”
“劉將軍果真把我等視作兄弟啊。”
……
鄉勇們喜笑顏開,都在盛贊劉備之仁德。
“不要亂,人人都有份。”劉備大聲道,“尚缺甲胄者,皆到此處集合,依軍功大小確定挑選皮甲的先后順序,軍功最高者先選,憲和(簡雍字),拿軍功簿來。”
簡雍遞過一卷邊緣殘留火燎痕跡的竹簡,劉備打開大聲念了起來:“張飛,斬首三十級,對了,翼德已經有了鎧甲,關羽,斬首二十八級,嗯,云長也有了……”
劉備抬起頭微微一笑,眾鄉勇也跟著笑起來。
此刻西門慶能夠感覺到,這劉備雖然統兵練兵水平不怎么樣,但是對于下層士卒卻很是隨和,甚至會經常開一些玩笑。
真是貓行蛇竄,各有盤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行事方法。
“傅士仁,斬首五人,在尚無甲胄的弟兄中軍功最高,可率先挑選皮甲。”
劉備翻到還沒有甲胄的鄉勇名單念道,突然面露驚訝之色,“你叫傅士仁?”
這時,一個十七歲左右的削瘦年輕人擠出人群,大聲道:“回稟將軍,小人正是傅士仁,幽州廣陽郡人,將軍募兵時小人正在涿郡乞討流浪,為求一飽,便加入鄉勇義軍。”
劉備心里咯噔一下,側頭看了看旁邊的關羽。
關羽雙眼微瞇,不知在想什么,一副神游天外的模樣。
可劉備知道,這傅士仁是關羽大意失荊州中的重要人物,若不是他竄掇糜芳一起投吳,荊州也未必就能那么輕易失去。
只是沒想到傅士仁竟然是從涿郡起兵時就跟著劉備的元老級人物,怪不得日后會被委以重任。
“看來以后得多留意此子,若有異常,便先行除之。”劉備下定決心,卻不露神色。
“不錯,年紀雖輕,然而殺敵本領不凡,挑一件合身的皮甲吧。”劉備鼓勵道,“有皮甲護體,下次戰場上多殺幾個賊人,再立戰功。”
“定然不負將軍栽培。”傅士仁開心地笑著,挑了一件與自己身高相配的皮甲。
劉備繼續根據軍功順序往下念名單,被念到名字的全都上前興高采烈地挑選合適的皮甲。
勉強挑出二百具尚可使用的皮甲,余者皆破爛不堪,無法再用,劉備便讓他們廢物利用,制作一些皮帶、馬鞭之類的物品。
至此這支涿郡鄉勇總算是武裝齊全。
這邊偏營里按軍功分發皮甲,臨近的一座大營里,十多個休息的士卒靠著營柵往這邊觀瞧,口無遮攔地大聲嘲諷。
“鄉野村夫,果真是沒見過世面,幾件破舊皮甲,便讓他們歡喜成這般模樣。”
“是啊,此等破甲,不過是黃巾賊所用之物,這些鄉巴佬還得憑軍功才能挑選。”
“我等標配的札甲,他們這輩子都難以企及吧。”
“聽聞他們也是來穎川助戰的,就這副裝扮,還來助戰?莫不是來逃難的吧,哈哈哈哈……”
“對對對,說不定還得求咱們庇護他們,哈哈哈哈……”
士卒們全都哄笑起來。
這是曹操統帥的大營,此次他來穎川帶來馬步軍五千,而且是直接從雒陽帶來的精銳,這可是負責護衛京都的兵馬,其精良程度甚至還要超過皇甫嵩和朱儁的部屬。
他們看到衣衫破敗的鄉勇歡天喜地領取皮甲,感覺就像看到一場笑話。雖然在同一個戰場打仗,但是,他們不是同一個階層的人。
官軍們嘲諷的聲音很大,傳到偏營之中,引得不少鄉勇怒目而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