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在仁善堂的生活(一)
- 在古代生活
- 作家1xwHgn
- 2535字
- 2025-04-08 15:09:20
白繁把背簍放在庭院的角落里,撈起袖子,加入到洗衣服的活當中,衣物大多是更小的孩童的,看大小,約七歲大,還有床單、被套,和管事的衣服等。
柳雪用桶從井里打水,又將桶里的水倒在盆上,泡了一會后,把衣服拿到搗衣砧,用棒槌不停地敲打,后清洗一道水,就完成了。
柳雪看到白繁看著自己,笑著道:“洗衣服用不起皂角,少有的皂角是用來洗澡和洗頭的。”
白繁看了一遍怎么洗,便如法炮制。四人終于在晚飯前洗好了。
以防晚上下雨,四人又將晾曬的衣物移到屋檐下,把井邊的東西拿回洗凈房放好。
蔣棋和楊明重,把劈好的柴搬到柴房去。
晚飯是在一個大廳里,長桌長凳,李叔在大廳中間,負責打菜和分饃饃。
大廳的右邊是女孩用飯的地方,左邊是男孩用飯的地方,靠近大廳中間的則是幼小孩童用飯的地方,楊奶奶看顧孩童吃飯,不允許爭搶的事發生。
白繁跟在王絮后面,拿著一個大木碗,排著隊,等候。
“今晚有雞肉屯土豆白菜,白繁姐,你聞到了嗎,好香,以后我要多繡帕子,賣出去了,就又有肉吃了。”
“我也好久沒吃肉了,每天都想有肉吃。”白繁看著桌上的大盆菜咽了咽口水。
每人一塊雞肉,三塊土豆,半勺菜,一碗野菜粥,一個黑饃饃。
白繁和王絮拿好飯菜,往右走去;柳雪和王欣旁邊已經有人了,只好往其他位置去。
飯后把碗筷放到簍子里,由今日專門洗碗的組洗。
白繁沒有換洗的衣服,楊管事回來后拿走她的文書登記后,給她分了兩套內外的換洗衣物,兩張帕子,一個木盆。
并告知第一天來的,必須連續洗三天澡,后面是七天洗一次。
女孩的洗凈房共三間,一間用來放東西,一間用來洗澡,一間用來洗貼身衣物的。
白繁領著干凈的衣服往洗凈房去,柳雪和王欣去熱水房拎熱水。
王絮心有戚戚的說著“白繁姐,你不知道,三個月前,我和我姐剛來,女孩子多,錢管事看第一個女孩子洗不干凈,就動手給大家洗,好多女孩子都哭了,太痛了。”
“那等會我也使勁搓洗,不會讓錢管事說的。”白繁進去,放好衣物。
柳雪和王欣拎的桶就進來了。白繁看著三雙大眼睛盯著自己看:“柳雪姐和兩個妹妹都出去,我保證自己可以洗干凈,不會讓大家被錢管事罵的。”
柳雪看著白繁抗拒的樣子,便道:“那你自己來,我們在庭院里等著你。”
白繁看著三人退了出去,關好門,松了一口氣。先倒一桶熱水進澡盆里,再從旁邊的水缸里舀了三瓢水加進去,拿了皂角開始洗。
洗好澡又把衣物洗干凈后,已經過去了半個時辰。
吹滅了火燭,落鎖,拿著自己的盆出去。
王絮拿著白繁的背簍,坐在石凳上打哈欠,柳雪和王欣借著燈籠發出的光亮,打著絡子。
“洗好了,走吧。”
王絮看著白繁包著頭發的布,新奇道:“白繁姐這樣包著洗好的濕發,水就不容易滴下來了,還不冷。”
“下次王絮也可以這樣試著包看,背簍我來背吧。”
白繁和三人走在巷子里,身邊時不時就有人三三兩兩的經過,不過女孩和男孩是不同方向的,男孩往巷口方向走,女孩往巷尾的方向走。
過了六道門,到第七道門,柳雪推開門進去,先是一個小院,院里有晾衣桿,屋檐也弄了晾衣桿,然后是堂屋和左右兩耳房,小院的右邊是廂房外加一個茅房,左邊是廂房和廚房。
柳雪帶著三人去堂屋,于管事在火燭下看著書,看到新來的人,多看了一眼,便從柜子里拿住冊子。
“新來的女孩,叫什么名字。先說好了進了院里不可再出去,直到第二天早上才能出去,聽明白了嗎。”
“管事,聽明白了,我叫白繁。”于管事在冊子上寫下白繁的名字,在今日的日志上給三人記好了今日幾點回來的時間;就讓三人回屋。
柳雪三人住左廂房,現在加上了白繁。進來是一張大床,桌子有三個包袱,墻角里放著三個盆,盆里有帕子。
白繁把背簍放到門后,拿起盆里的濕衣服掛到屋檐下。王欣拿起燭臺,用火折子點燃,放到桌上。
四人到水缸旁舀水到盆里洗漱,桌上的燭光微微晃動,柳雪和王欣拿出針線,繡著帕子。王絮躺下,沒一會就睡著了。
白繁擦了擦頭發,還有點潤,但是在太困了,就將就睡了。
天微微亮,于管事便來敲門“今天是你們挑水,快點起來,晚了就沒早飯了。”
“于管事,這就起了。”柳雪應聲到。
白繁難得睡個安穩覺,伸了伸懶腰,穿好衣服,理好被子,也給自己梳了麻花辮,王絮、王欣也陸續起來。
巷尾有兩口井,再往外走五十米有條河,兩岸上是個小市集。
巷子里也有人拎著木桶來往,白繁拎著裝了三分之二水的木桶,有些吃力的往回走。
柳雪的力氣大些,三個回合下來,就柳雪喘氣沒那么急。
一刻鐘后,一缸的水挑滿了。四人才回屋拿了盆和帕子出來洗漱。
到仁善堂,早飯是野菜粥,吃完后。
張管事帶著二十六組、二十八組、二十九組,共十八人往城外的西林去。
白繁背著竹簍,拿著鐮刀,跟在后面。街道兩旁的商鋪沒有絲毫受到戰火的影響,開門迎客,街上來來往往的行人,各種吆喝聲淹沒在其中。
到城門口,依舊登記了,規定好返回的時辰才給放行。
城郊外,田地里耕作的,挑著柴的,扛著草的,各自忙活各自的。
張管事遠望著農忙的百姓,又看著近處的孩子們,又不自主的想起新君王說的話。
螞蟻可撼動大象,不要小瞧每天只為求溫飽的百姓。
百姓和懵懂的孩子一樣,都是未經雕琢的玉。
“孩子們,你們看到現在勞作的大人們,都是在做自己的田地里耕作的,是梁王從各大商賈和世家手上買來的,給百姓分了田地,讓他們不在居無定所,有所依靠;賦稅也是一減再減,讓百姓吃飽飯,所以我們要更加愛戴我們的君王。”
“那梁王可真好,以前在大吳國,爹娘從大戶人家的莊子租地來種,還要給很多的糧食,我都吃不飽。”白繁看著隊伍里最高的男孩說著話,臉上滿是感激和崇拜。
王絮拉了拉白繁的衣袖,悄聲道:“梁王很好的,楊管事每月十五這一天都會和我們說梁王為百姓做的事,很多管事都是識文斷字的。梁王不管出生,只要你品德良好和有才干,都可以在府衙登記,領了活就有錢和有糧。廣貼告示,這才有了仁善堂。”
白繁邊聽邊點頭:“王絮,你怎么知道這么多。”
“因為我記性很好的,每個管事說的話,我都能記個七八成,而且管事最喜歡這樣的孩子。”王絮有些自得的說。
“你真厲害,再和我說說其他的。”路上隨著王絮說的話,時間慢慢的流走,但對梁國有了更多的認識。
梁王驍勇善戰,足智多謀,手里有五大將,出身草莽的陳虎秋,出身商賈的陶翼海,出生世家的呂霄、沈軫、魏霜華。最厲害的謀士如今統領百官,出身耕讀之家的文懿范。
目前梁國形勢穩定且呈上升趨勢,這是一個較好的生活環境了,就決定暫居梁國,后續再慢慢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