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鶯”錄像廳震耳欲聾的槍炮聲和魏紅星忘情的喝彩,仿佛還在耳邊嗡嗡作響。第二天是周日,楊旭在宿舍里整理筆記。窗外陽光透過玻璃窗照進來,在桌面上投下明亮的光斑,但室內(nèi)的寒意依舊盤桓不去,呵氣成霜。他對著《文學概論》教材上吳教授留下的關于“審美意識形態(tài)”的思考題,手指無意識地捻著筆桿,眼神專注,像是在林間雪地中仔細分辨狍子留下的蹤跡。宿舍里很安靜,只有鋼筆尖劃過稿紙發(fā)出的沙沙聲,以及王海對著個小本子核對自己那份糖葫蘆的銷售和分成時偶爾發(fā)出的嘆息聲。王海眉頭微蹙,顯得比平日更加沉寂些——他的“業(yè)務”顯然也遇到了瓶頸,糖葫蘆并不如想象中好賣。
正當楊旭沉浸在思考中時,一陣急促而有力的敲門聲突然響起,節(jié)奏輕快而帶著不容置疑的力度,打破了宿舍的寧靜。
“楊旭!開門!好事兒!”魏紅星那洪亮的大嗓門穿透門板,帶著一股子熱氣騰騰的勁頭,仿佛能將門外的寒氣都驅(qū)散幾分。
楊旭放下筆,起身開門。只見魏紅星紅光滿面地站在門口,精神頭十足,像是剛加滿油的拖拉機,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他手里拎著兩個鼓鼓囊囊的舊帆布書包,肩上一個軍綠色的挎包也塞得滿滿當當,勒得帶子緊繃繃的,仿佛下一秒就要斷裂。
“紅星?你怎么來了?快進來。”楊旭側(cè)身讓開,目光掃過那沉甸甸的書包輪廓,心里已有了八九分猜測。當年蹬三輪時拉過各種貨,這分量和棱角,加上魏紅星昨天流露出的“搞點營生”的意圖,八成是書或者紙制品,也可能是文具。
魏紅星熟門熟路地進屋,帶來一股室外的凜冽寒氣。他“咚”地一聲把兩個沉重的書包撂在地上,激起一小片浮塵。他用力搓了搓凍得通紅的雙手,又跺了跺腳上的積雪,這才咧嘴一笑,露出兩排白牙,帶著跑江湖的爽利勁兒:“楊旭,昨天光顧著敘舊喝酒看錄像了,正事兒都給忘了!哥們兒現(xiàn)在搞點小營生,貼補一下學費生活費,自立更生,你懂的!”他眼神坦蕩,沒有絲毫遮掩或不好意思,生存的壓力和自食其力的驕傲在他身上渾然一體,形成一種粗糲而蓬勃的活力。
“哦?什么營生?搞得這么神秘。”楊旭拉過一把椅子給他,自己則靠坐在書桌邊緣,神色平靜地問道。進廠打工時幫工友捎帶過香煙,幫廚時在后門跟菜販子打過交道,他對“營生”二字天然熟悉,甚至帶著一種下意識的審視眼光。
魏紅星嘿嘿一笑,也不坐,直接蹲下身,動作麻利得像當年在磚廠碼磚一樣。“瞧好吧!保證是緊俏貨!”他說著,刷拉一下拉開一個書包的拉鏈。果然,一疊疊花花綠綠的掛歷露了出來,色彩飽和得幾乎要溢出紙面:《宰相劉羅鍋》里李保田笑得一臉褶子,桂林山水風景印得綠油油一片,港臺明星穿著鮮艷奪目的服飾搔首弄姿……印刷不算十分精良,帶著點這個年代特有的油墨粗糙感,但勝在顏色鮮艷,喜慶十足。
“掛歷?快到年根兒了,這確實是個好東西。”楊旭點點頭,語氣像是在評估一批新到的食材,平靜而客觀。他順手拿起一本印著“招財進寶”字樣的,封面是碩大的金元寶圖案。手指捻過紙頁邊緣,感受著紙張的厚度和裝訂的結實程度,又湊近聞了聞,一股新印刷品特有的油墨味混合著紙張的微塵氣息撲面而來。
“對頭!家家戶戶都得換新!這就是年味兒!”魏紅星見他這反應,更來勁了,話匣子徹底打開,“這玩意兒,你別說,過了農(nóng)歷年就是廢紙一堆,可年前這幾天它就是金疙瘩!不愁賣!”他又刷地一下拉開另一個包,里面赫然是碼放得整整齊齊的塑料盒裝磁帶!花花綠綠的封面,大多是港臺流行歌星:張學友的《吻別》、劉德華的《忘情水》、周華健的《花心》、孟庭葦?shù)摹讹L中有朵雨做的云》……還有幾張印著“勁歌金曲”、“寶麗金精選”字樣的合集。“還有這個!學生宿舍里的寶貝疙瘩!比掛歷還走俏!”魏紅星眼睛發(fā)亮,拿起一盒張學友的《吻別》晃了晃,塑料盒發(fā)出咔噠的輕響,“聽聽歌,解解悶,搞對象寫情書都得靠它烘托氣氛!絕對的硬通貨!我認識個音像店管事的哥們兒,批發(fā)價拿的,比外面正規(guī)音像店便宜好幾塊呢!”
楊旭拿起一盒磁帶,仔細看了看塑料盒的封裝是否嚴實,沒有裂縫;捏了捏里面的磁帶輪,確認沒有松動;又看了看封面印刷的清晰度,動作帶著一種在工廠質(zhì)檢車間或是后廚驗收食材時養(yǎng)成的習慣,冷靜而挑剔。“嗯,封裝還行,看起來是正經(jīng)廠子的貨,帶子看著也沒受潮。價格呢?怎么算?”他抬眼看向魏紅星,眼神里是純粹的詢問,沒有驚訝,也沒有鄙夷,像是在討論一批零件的公差范圍或者肉的肥瘦比例。
魏紅星被他這“專業(yè)”的審視弄得一愣,隨即爆發(fā)出一陣洪亮的大笑:“哈哈,楊旭!可以啊!還是你懂行!真是在哪行都能磨出眼力見兒!”他伸出兩根手指比劃著,“一本掛歷,我拿貨成本九毛左右;一盤磁帶,成本兩塊五到三塊五,看是不是最新流行的。我往外批,掛歷一般兩塊五,磁帶四塊五到五塊!要是零賣,價格還能再往上走走!”他壓低聲音,身體微微前傾,帶著點江湖氣的親昵和信任,“師大這邊,地盤大,學生多,我一個人實在跑不過來,就想找個靠譜的、信得過的兄弟搭把手!咋樣?有財一起發(fā)!你也賺點零花錢!”
他目光灼灼地看著楊旭,像是在推銷一個觸手可及的光明前景:“你在師大人頭熟,人緣好,宿舍樓、教學樓、食堂門口…哪兒都是潛在的市場!不用你像我似的擺攤吆喝,那也掉價!你就當…嗯,就當是幫同學朋友帶點實惠的年貨和精神食糧!誰想要,你就在這本子上登記下來,姓名、宿舍號、要啥、要多少。我按我的進價給你供貨,你加上你的辛苦費賣出去就行!一本掛歷你至少能掙五毛到一塊,一盤磁帶穩(wěn)穩(wěn)掙一塊!積少成多,一個月下來,夠你買好幾本好書、好幾沓稿紙了!”他用力指了指楊旭桌上攤開的筆記和那本厚如磚頭的《現(xiàn)代漢語詞典》,仿佛那就是最有力最直接的廣告。
楊旭沉默了幾秒,手指在粗糙的掛歷封面上無意識地摩挲著,那略帶澀感的觸感異常真實。錢,他確實需要。到了大學,除了每周兩次的家教收入,他沒有別的穩(wěn)定經(jīng)濟來源,食堂的飯菜、必要的書本、日常的開銷,讓兜里那點錢像陽光下的雪一樣消融得飛快。魏紅星的提議,路子正,東西是實在的年貨和娛樂消費品,利潤空間也合理,沒什么見不得光的。這和他過去蹬三輪送貨、在后廚幫工一樣,是憑力氣、眼力和信譽換飯吃,干凈坦蕩,沒什么高低貴賤之分。
“行。”楊旭干脆地點頭,沒有絲毫扭捏猶豫,語氣干脆得像菜刀切在案板上,“東西先放我這兒。具體怎么個章程?你這登記本準備好了嗎?”他問得直接而高效,像在問食堂大師傅明天需要預備多少斤面粉。
魏紅星沒想到他答應得如此爽快利落,準備好的一肚子“曉之以情動之以利”的說辭都憋了回去,愣了一下才喜笑顏開,用力一拍大腿:“痛快!旭子!就知道你靠得住!跟明白人辦事就是他娘的敞亮!”他趕緊從那個軍綠色的舊挎包里掏出一個簇新的硬皮筆記本和一支筆帽有些磨損的圓珠筆,“給!早就備好了!登記就用這個!品名、數(shù)量、買家姓名宿舍號,收了多少錢定金,都記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貨我保證按登記單準時給你送到!絕不耽誤你事兒!”
他把幾本不同花色的掛歷樣品和幾盒最熱門的磁帶推到楊旭面前:“這些你先放著!給李昊、王海他們看看也行,自己當樣品也行!定價你靈活掌握,零賣的話,掛歷三塊左右,磁帶五塊到五塊五一盤,都行!看人下菜碟兒,關系好的便宜點,不熟的按行情來!”他興致勃勃地傳授著自己的生意經(jīng),儼然一個老練的小商人。
一旁的王海一直默默聽著,這時抬起頭,目光在那堆花花綠綠的掛歷和磁帶上掃了幾個來回,臉上疲憊的神色里透出慣有的精明。他合上自己記錄糖葫蘆銷售的小本子,走過來,也隨手拿起一本掛歷掂量了一下,又瞥了眼那盒《吻別》磁帶,嘴角扯出一個復雜的笑,帶著點羨慕,又有點看透似的調(diào)侃。
“行啊楊旭,路子越來越活泛了。這玩意兒…年根兒下,確實好賣。”他問得直接,毫不掩飾對利潤的興趣,“一本能掙多少?一盤呢?”仿佛在心底快速評估著另一場“牌局”的底注和收益率。
“掙個辛苦錢,跑腿費。”楊旭答道,同樣直接,沒有隱瞞,“掛歷掙五毛到一塊,磁帶掙一塊左右。薄利多銷。”
王海“嘖”了一聲,搖搖頭,帶著點過來人的口吻和經(jīng)驗:“利薄了點,還壓本錢吧?不過…要是走量大,細水長流,倒也是個穩(wěn)當進項。”他拿起那本“招財進寶”的掛歷,嗤笑一聲,笑容里有些復雜的意味,“這玩意兒,信則有,不信則無。圖個心理安慰。我爸當年要是能靠這玩意兒發(fā)財,也不至于…”他話沒說完,似乎覺得這虛無的象征意義遠不如實實在在的現(xiàn)金來得可靠,便把掛歷扔回桌上。“我那邊糖葫蘆攤兒還一堆事兒呢,本兒還沒回來,這買賣…你們先弄著看吧。”他對這種需要耐心零賣、利潤又不算暴利的生意興趣缺缺,更惦記著怎么盡快把手頭那點成本收回來。
這時,宿舍門被推開,周文清也回來了,手里拿著個小本子和一沓零錢,顯然剛?cè)ソY了印刷廠那邊他妻子這周的工錢,或者剛?cè)バW接了孩子順道買了菜。他看到屋里攤開的一堆掛歷磁帶和聚在一起的幾人,眉頭習慣性地微蹙,不是反感,而是下意識地計算這會不會影響宿舍本就狹小的空間,以及可能帶來的紛擾和影響。
“文清哥,”楊旭看向他,語氣平常自然,像是推薦一件再普通不過的東西,“快過年了,進點掛歷,價格便宜。還有流行磁帶,五塊一盤。需要嗎?給家里添點年味,或者給孩子聽聽兒歌什么的?”他知道周文清凡事精打細算,直接點出實用性和高性價比。
周文清的目光在那堆東西上快速掃過,像在心里飛快地撥了一遍算盤珠子。他拿起一本印著胖娃娃抱鯉魚圖案的“年年有余”掛歷,摸了摸紙張的厚度,又仔細看了看印刷和裝訂,然后問道:“這一本…賣多少錢?”
“零賣三塊,咱們同學你要,就給批發(fā)價兩塊五。”楊旭說道。
“兩塊五…”周文清沉吟了一下,默默心算著,對比著外面合作社和商店的價格,“嗯…是比外面便宜一塊多。孩子她媽單位今年效益一般,估計不發(fā)這個了…來一本吧,就這個年年有余的,圖個吉利,過年貼家里喜慶。”他又看向那些磁帶,猶豫了一下,搖搖頭,“磁帶…就先算了,孩子還小,聽不明白這些流行歌,而且費電池。”他從外套內(nèi)側(cè)口袋里掏出那個熟悉的小布錢包,仔細數(shù)出兩張一塊和一張五毛的紙幣,遞給楊旭,“錢你拿好,要不…記我賬上也行。”他的動作謹慎而穩(wěn)妥,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透著養(yǎng)家男人的實在和周密考量。
魏紅星在一旁看得有點發(fā)愣。他預想過楊旭可能會答應,但沒想到整個接洽、展示、議價、成交的過程如此…順暢自然?如行云流水一般,沒有一絲一毫的尷尬和推諉,沒有半點象牙塔學子身上常見的清高扭捏,就像在完成一件再自然不過、理所應當?shù)氖虑椤钚裆砩夏枪勺觼碜陨钌钐幠サZ出的沉穩(wěn)、務實和對各種“營生”的坦然態(tài)度,以及那種高效的執(zhí)行力,讓他這個自詡已在社會大學里摸爬滾打過的“老江湖”都暗暗佩服。這哪像個剛上大一的新生?分明是個在生活戰(zhàn)場上早已驗豐富的老兵。
“行!楊旭!交給你我一百個放心!”魏紅星用力拍了拍楊旭的肩膀,力道大得讓楊旭身子微微晃了一下,“這批樣品你先留著!其他的貨我明后天就給你送過來!保證足斤足兩,都是好貨!我先撤了,吉大那邊還有好幾棟宿舍樓等著我去跑呢!回頭再碰頭,請你喝酒!”他風風火火地拎起那個已經(jīng)空了的舊挎包,像陣旋風一樣刮出了306宿舍。
宿舍里重新安靜下來。王海把楊旭找給他的零錢揣好,將那兩本嶄新的掛歷塞進自己的書包里,也起身準備去周文清那個租來的小家?guī)兔蕚涿魈斓奶呛J原料——他的“業(yè)務”據(jù)點早已轉(zhuǎn)移到了那里。周文清把新買的掛歷小心卷好收起來,又坐回床邊,拿起那個小算盤開始核對他自己家庭今天的收支細目,嘴里低聲念叨著數(shù)字。楊旭拿起那本簇新的硬皮登記本,看著上面王海和周文清的名字、采購記錄,以及手心里那還帶著體溫的幾塊錢,一種熟悉的、通過勞動解決問題并獲得回報的踏實感油然而生,就像當年蹬三輪準時把一車重貨完好無損地送到地方,就像在廚房里完美出一道客人稱贊的菜肴。沒有想象中的局促不安,沒有知識分子常有的那種關于“體面”的道德掙扎。賣東西?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營生”,和蹬三輪送貨、在灶臺炒菜、在流水線上擰螺絲、在土地上揮鋤頭沒什么本質(zhì)不同,都是靠自己的力氣、眼力、信譽換一口踏實飯吃。象牙塔里的清高,在生存的堅實底色面前,有時顯得如此蒼白無力,甚至有些矯情。他楊旭的根,從來就不在那虛無縹緲的清高里,而在腳下這片真實而有時堅硬的土地上。
他把登記本和錢仔細收好,鎖進自己書桌那個唯一帶鎖的抽屜里。然后坐回書桌前,重新拿起那支用得有些磨損的舊鋼筆。桌面上,稿紙那道關于“審美意識形態(tài)”的難題還在,吳教授用紅筆寫下的批注像一道深奧的符咒,等待著解讀。他擰開英雄牌藍黑墨水的瓶蓋,小心地給鋼筆吸滿墨水,再用紙邊仔細擦凈筆尖多余的墨跡。筆尖重新落在稿紙上,字跡沉穩(wěn)依舊,帶著一種歷經(jīng)生活磨礪而特有的筋骨。只是這一次,那字里行間,似乎也悄然滲入了一點來自生活最底層的、粗糲而堅韌的墨香——那是汗水的味道,是油墨的味道,是磁帶轉(zhuǎn)動時的細微韻律,是集市上討價還價的聲音,是生存本身豐富而復雜的味道。窗外的冬日陽光斜斜地照射進來,落在桌上那本剛剛成交的、印著胖娃娃抱鯉魚圖案的鮮艷掛歷上,反射出紅彤彤的光,映照著他沉靜的側(cè)臉,一半在明亮的光暈里,一半在安靜的陰影中。
獵人的眼睛,既能瞄準林間雪地最細微的蹤跡,也能看清市場上最實在的斤兩。筆,要緊緊握在手中,寫出錦繡文章;飯,也要一口一口吃,掙得踏實干凈。路,得一步一步地走,無論是攀登書山學海的險峰,還是穿行生活街巷的煙火。這腳下的泥濘與頭頂?shù)男强眨瑥膩砭筒皇欠谴思幢说倪x擇,而是構成完整人生的、同樣真實而重要的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