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枯枝
- 從靈植夫開始證道飛升
- 黑洞模板
- 2026字
- 2025-07-01 21:00:00
那層粘稠堅韌、如同附骨之疽的邪氣屏障,在這狂暴的力量面前,亦是發出了不堪重負的哀鳴!
只見那污穢的熒藍斑點,在水渦的沖刷中,開始大片大片地剝離分解,變成細密的竹屑碎片。
這些碎片一脫離竹身,便被狂暴的水流卷入漩渦深處,在靈力的作用下,發出“滋滋”的湮滅聲,化作縷縷藍煙,徹底消散于無形。
邪氣被強行剝離的地方,露出了節結竹原本的墨綠竹皮,只是這層看似健康的外皮,卻并無正常靈植應有的溫潤生機,反倒是透出一股令人心悸的灰敗。
隨著最后一點熒光,在水渦的反復打磨下熄滅,節結竹表面的所有邪氣痕跡,終于被清除干凈。
侵邪癥,治愈了。
田偉中身后那恐怖的漩渦虛影停止旋轉,化作點點靈光消散,潮聲漸息,他緩緩收回劍指,周身鼓蕩的衣袍也平息下來。
然而,他臉上卻沒有任何喜色,反而眉頭緊鎖,目光凝重地看向那株節結竹。
竹,依舊筆直挺立,只是了無生機。
就在邪氣被徹底剝離的同一刻,那原本堅韌光滑,充滿生機的墨綠竹皮,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失去了所有光澤,迅速變得干枯灰暗,如同蒙上了一層厚厚的死灰。
竹節內部,那原本蘊藏著的草木靈氣飛速消散,如同被戳破的氣泡,沒有為現場眾人留下任何的反應時間。
整株竹子仿佛在一剎那被抽干了所有水分與精華,變成了一根脆弱不堪的枯枝。
微風拂過,幾片原本就沾染了些許灰敗之色的竹葉,無聲無息地飄落下來,尚未觸地,便在空中碎裂成了齏粉。
治愈成功的代價,便是徹底的煙消云散,這株感染了侵邪癥的節結竹,終究沒能承受住清江凈水決這劑過于猛烈的“重藥”。
它就像一個久病纏身,極度虛弱的病人,在邪氣被強行拔除的瞬間,也耗盡了最后一絲支撐生命的元氣。
田偉中沉默地看著眼前這根失去所有生機,徒具其形的枯竹,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復雜情緒。
他緩緩吐出一口濁氣,低聲自語道:“藥石罔效,生機已絕……”
面對這個結果,秦管事和宋客卿的神色變得格外嚴肅,眼前的事態,顯然遠遠超出了他們二人最初的預料范圍。
在他們的概念里,侵邪癥雖名列“十大奇癥”之一,以詭異難纏著稱,但對于專精治療、手段繁多的上品靈植夫而言,只是對付一株感染程度較淺的靈植,理應不算無法逾越的難關。
畢竟,“奇癥”更多是在于傳播方式的獨特,真論及對靈植的致命程度,通常遠遜于那些徹底無解的“絕癥”。
更何況田偉中方才展現的清江凈水決,還是上品靈植夫中頂尖的凈化手段,橫跨兩階的手段,竟也落得個同歸于盡的下場。
只能說這傳聞中的侵邪癥,比在場眾人預估的,還要歹毒頑固得多。
秦管事眉頭緊鎖,眼底精光閃爍,他不再猶豫,單手迅速一拍腰間儲物袋,一張繪制著繁雜靈紋的符篆,便出現在他手中。
伴隨著靈力激發,符篆無風自燃,化作一道刺眼的橙紅流光,向著洞府深處飛去。
施完傳訊符后,他閃身來到道兵旁邊,緊接又是一張冰藍色的符篆出手,喚出數縷寒光,精準命中那株已然徹底枯死的節結竹。
寒氣彌漫,瞬間在其表面凝結出一層晶瑩剔透的冰晶,將其完全冰封起來,形成一座小巧的冰棺。
秦管事之所以這樣做,不僅是為了保存這重要的治愈樣本,好向峰主匯報,更是為了封存邪氣,延緩邪修的感知。
待他處理完畢,同樣面色凝重的宋客卿邁步上前,目光掃過場上沉默的眾人,最終停留在田偉中的身上。
“田道友,且聽老夫一言。”
宋客卿的聲音頓了頓,語氣平緩的勸慰道。
“靈竹生機斷絕,誠然令人惋惜,但此絕非道友之過,無需過多掛懷。”
“剛才蕩清邪氣的全過程,皆在我等見證下發生,盡管出現意外,但治愈侵邪癥的試煉要求,總歸是達成了的,道友且先退下休息,莫要亂了心性,影響日后修行。”
田偉中沉默地聽著,臉上并無喜色,只是那緊鎖的眉頭略微放松。
他對著宋客卿的方向抱拳一禮,算是接受了這個結果。
隨即,他身形微動,悄無聲息地退回了人群之中。
試煉并未因這意外的插曲而終止,叫一旁的道兵搬走這株節結竹后,秦管事深吸一口氣,壓下心頭的震動,揚聲宣布道。
“下一位!”
接下來,其余的幾位參與者依次上場,然而,本就無心試煉的他們,在有田偉中這位“愈后即死”的前車之鑒下,紛紛草草了事,走完過場便直接退出。
連續四位參與者的失敗,讓場中的氣氛壓抑到了極點,場地中央,秦管事和宋客卿的眉頭越皺越緊,互相交換的眼神中充滿了憂慮。
就在這令人窒息的低潮中,秦管事的聲音再次響起,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
“第六位,蘇安!”
隨著名字被點到,蘇安緩步走出人群,來到最后那株靈植跟前。
見識過那些前輩們的仙藝術法后,他那顆原本躍躍欲試的心,如今也沉寂下來。
修行少有捷徑,哪怕是天縱奇才,也需要漫長歲月的積累。
環顧四周,在場的這些修士,哪位不是入道數十載的老手,尋常仙藝于他們而言,可謂是手到擒來,即使其中有人并不擅長療愈,可一階中品的仙藝水準打底,亦足以讓他們勝過蘇安一籌。
清晰的認知如同一盆冷水,讓他迅速冷靜下來,他停留在原地,不斷思索對策。
他很清楚,自己與其他修士之間,仙藝技術上的差距,絕不可能靠短時間內的學習和模仿來彌補,單憑常規的療愈術法,根本不可能解決侵邪癥的問題。
要想在這些前輩當中爭出成績的話,唯有另辟蹊徑,方存一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