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蹤跡(求追讀)
- 從強化器臟開始武道長生
- 鬼神不予
- 2059字
- 2025-04-16 23:20:26
“小兄弟,我這風雷刀法剛猛凌厲,你可得小心應對。”
擂臺之上,陸謙反手持刀,刀把緊握在手中,向趙匪示意讓其先出手。
趙匪也不扭捏,腳下猛地發力,大步向前,施展出六合拳中的虎撲勢。
剎那間,他整個人猶如一頭威風凜凜的下山猛虎,帶著駭人的氣勢,直朝陸謙撲殺過去。
陸謙見狀,不敢有絲毫懈怠。
左腿迅速后撤一步,同時順勢抽出大刀,朝著趙匪凌厲斬去。
“錚錚——”這一刀又快又準又狠,刀背與趙匪緊握的拳頭重重相撞,趙匪手上的鐵指虎與刀身劇烈摩擦,發出一陣刺耳的聲響。
趙匪身形微微一頓,卻絲毫沒有慌亂,瞬間變換招式,一記龍鞭腿如閃電般抽向陸謙的臂膀。
陸謙反應極快,立刻抽刀橫擋,堪堪擋住這凌厲一擊。
就這樣,兩人在擂臺上你來我往,拳來刀往,轉眼間便一連過了幾十招。
“小兄弟,暫且到此為止吧!”
陸謙被趙匪一拳逼退數步,連忙罷手叫停。
他心里清楚,再這樣與趙匪糾纏下去,自己遲遲無法取勝,后面還有好幾場比斗等著他。
要是在趙匪這兒消耗過多體力,反倒會影響自己在此次演武大會上的發揮。
“陸前輩好刀法。”趙匪適時恭維了一句。
陸謙擺了擺手,苦笑著說道:“你小小年紀,竟能與我斗得難解難分,我這把老臉都有些掛不住了。”
“不知以我如今的實力,在江湖中能算得上幾等武者?”
趙匪終于將心中一直疑惑的問題問了出來。
陸謙將刀背在身后,沉思片刻后,開口說道:“你修煉出一身銅皮鐵骨,又有如此精妙的六合拳法傍身,大致來說,實力不遜色于二流武者。”
二流武者,這與趙匪心中對自己實力的預估大致相符。
不過在和陸謙的那場較量中,他其實有所保留,只動用了部分莽牛勁的內勁。
如此看來,就算是面對一流高手,他也有一戰之力。
想到這兒,趙匪走下擂臺,朝著二小姐所在的方位走去。
“李叔。”在二小姐身旁,趙匪一眼便認出了老熟人李管事。
李管事笑著點頭,說道:“阿匪,好些日子沒見你了。”
“沒想到你如今武藝精進至此,竟能與陸武師打得旗鼓相當。”
“陸前輩與我切磋時只用刀背,多有受限,我算是占了不少便宜。”趙匪謙遜回應。
“前些日子,聽聞那血羅剎被縣衙追捕,逃進了斷脊嶺,你最近可遇到過這個賊人?”李管事問道。
趙匪搖了搖頭。
這些日子他一心撲在武院修煉和獵戶小屋的日常練習上,專注于鐵衣功和六合拳的提升,已經許久沒有踏入斷脊嶺了。
“哦,縣衙正打算進山抓捕此人。”
“你武藝高強,又是土生土長的獵戶,對斷脊嶺地形熟悉,何不為縣衙效力,幫忙尋找血羅剎的蹤跡?順手領一份豐厚賞錢。”李管事提議道。
此前,趙匪在城門處便看到了縣衙緝捕血羅剎的告示,賞銀頗為誘人,沒想到那賊人竟逃竄到斷脊嶺藏匿起來。
與李管事一番交談后,趙匪對血羅剎一事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你若有意,改日我便替你向縣衙引薦引薦。”李管事瞧出趙匪心動,順勢說道。
“那就有勞李叔了。”趙匪應道。
演武大會正式開始,趙匪站在臺下,專注觀戰。
此前聽王猛說起寧府高手眾多,今日親眼所見,果不其然。
就說那陸謙,一手風雷刀法使得爐火純青。
可在寧府護院之中,也并不是數一數二的頂級高手。
才進行了三場比試,陸謙便被一名中年武師以一手幻陰指點中胸膛,最終不敵,跌落擂臺。
他也因此止步八強。
“唉,這老曾的幻陰指越發厲害了。”陸謙朝這邊走來,一邊走一邊抱怨。
“陸前輩,您沒事吧?”趙匪關切地問道。
陸謙笑著擺擺手,說道:“無妨,若不是碰上這幻陰指高手曾明遠,我興許還能再進一步,擠進四強,實在是可惜啊。”
陸謙在寧府內院一眾武師里,本就實力不俗。
若真論起來,比他強的人屈指可數。
可偏偏冤家路窄,遇上了最強的曾明遠。
曾明遠的幻陰指出神入化,出招如鬼魅幻影般迅速。
一旦被他點中穴道,就如同陰毒入體,瞬間全身酸軟,喪失再戰之力。
這幻陰指可是實打實的中乘武學。
而曾明遠更是將這門功夫修煉到了極高的境界。
就算面對寧府的幾位供奉老爺,也絲毫不落下風。
趙匪早就留意到了曾明遠。
此人指法極為高深,似乎還精通一門獨特的步法。
趙匪暗自思量,就算自己使出渾身解數,與這人交手,也不敢說能占據多少上風。
“看來,我得練一門步法了。”
趙匪一邊在臺下觀戰,一邊在心中琢磨。
目前,他最大的短板就是身法欠佳。
雖說六合拳里有個猴形步,但那并非專門的身法,對付普通對手還行,可要是碰上真正難纏的高手,這一缺陷便會被無限放大。
在趙匪眼中,曾明遠憑借一手幻陰指,接連戰勝數名強敵,不單單是因為幻陰指的精妙。
更多得益于他那高超絕倫的身法。
這身法能讓他在避開敵人攻擊的同時,創造反擊的良機。
正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哪怕自身擁有千斤之力,若是打不到敵人,那也是徒勞無功。
這一點趙匪在以往的對戰中早已深有體會。
雖說他能借助隼目的優勢彌補一些不足,但身法始終是他的一塊短板。
“只可惜功法難尋。”趙匪嘆了口氣。
他又何嘗不想多學幾門精妙武藝傍身。
可這世間高深的武學,又怎會輕易落入他人之手。
就拿這昌平縣來說,像秦延那般肯傾囊相授的人,實在是少之又少。
大多數武師,都把自家武學視作命根子,當作壓箱底的絕技,絕不肯輕易外傳。
即便偶爾有外傳的情況,也如同沈龍那般,往往只會拿出殘缺不全的法門教給別人。
而將最精華、最關鍵的部分牢牢攥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