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狗東西們
書名: 從代遼開始到天可汗作者名: 清水魚魚本章字數: 2085字更新時間: 2025-04-25 08:00:00
“快快快,用石塊堵住。”
“樞密使事有令,堵死城門,決不能放一名遼兵進來。”
“絕不能放過一人入城!”
守城的將領掩飾心中恐懼,焦急下令。
宋國士兵鮮血在源源不斷的順著城門縫隙,向雄州城內流淌,令人感覺奇怪的是,城內宋軍也并未在意,只是認為是自己這邊地勢較低的關系。
城外,僥幸躲過箭陣的士兵們還在痛苦地哀號著,哭喊聲,凄厲的聲音如同來自地獄,或者說此時的雄州城墻外的開闊地已變成了地獄。
仿佛過了一個世紀那么長,箭陣終于停止。
天空沒有風,城墻上的宋軍卻覺得身體冷颼颼的,有人伸手摸摸身上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濕透了,好象剛剛讓雨淋過似的。
身體的力氣仿佛一下子被抽空,城墻上更多的士兵只感到有些頭暈眼花,站立不住,靠著墻壁緩緩坐了下去。
同胞在飽受遼軍屠殺,而他們盲目聽從上令,如同木偶坐視。
雄州城外的宋軍想緩口氣,歇一歇,但遼軍卻不給他們這個機會。
——轟
——轟
——轟
不遠處傳來整齊有節奏的巨響聲,連帶著,整個地面都為之震動顫抖著。
此時還活著的士兵臉上閃過一絲詫異,他們扭頭向聲音的來源處觀望,不看還好點,這一看,宋軍的心涼了半截。
只見遠處,大批身穿赭黃、灰綠或灰藍服飾的騎兵組成整齊的方隊,邁著統一的步伐,一步步壓過來。
那排列密集的方陣,讓人心生畏懼。
與此同時,一股無形的卻又真真實實存在的壓力撲面而來,壓的人心慌,也壓的人喘不上氣。
這是讓人望而生畏的壓力。
不用跑到近前去細數,只遠遠的觀望,聽著震人魂魄的腳步聲,就不難猜出對方的人數。
這個方陣,少說也有上千騎兵。
如此多騎兵,根本不需要不用動武器,只需策馬奔騰,已經遭受箭陣迫害的宋軍,在鐵蹄下也得變成肉醬。
不要說新兵,即便是常年戰斗的邊軍,面對這種情況,都無法保持沉穩和冷靜。
沒有人能夠面對死亡而面不改色。
人終究是血肉之軀。
“我不想死!”
“啊,快開城門!”
“求求放我們進去!”
“狗娘養的......快開城門。”
“狗東西們......”
無數士兵慌神了,而且慌的很徹底,因為眾人心里很清楚,以目前這種情況,是無論如何也沒有生還的可能。
從開始的求救,到后來的咒罵,緊接著便又是一輪哀嚎。
可惜雄州城大門緊閉,本該是逃生的希望,此刻卻成為埋葬宋軍的墳墓。
面對堅硬冰冷的城墻,眾人根本沒有退路。
城墻上,守城的宋軍舔舔干裂的嘴唇,豆大的汗珠子順著鬢角不斷的滴落,出于本能反應,癱坐在地上用屁股挪動后蹭。
誰又能想到,意氣風發的北伐軍分路北進,卻被日薄西山亡國在即的北遼軍連連戰敗。
剛剛蹂躪完國內民眾的宋國精銳,讓遼軍打得潰敗逃竄。
“自雄州之南,莫州之北,塘泊之間及雄州之西保州、真定一帶,死尸相枕藉不可勝記。”
大宋王師顏面盡失,讓久敗于金軍的遼軍大漲了士氣不說還看盡了笑話。
遼軍于雄州城下大勝后撤軍,未越界南侵。
......
遼軍大營。
此次大勝,遼軍繳獲宋國北伐士卒、民夫各種俘虜五萬余人。
其它輜重、糧草等物堆積如山。
張令徽心情大好,這仗打的太爽了。
常勝軍傷亡的人口可以忽略不計不說,自身還俘虜三萬人。
由于人數有點多,不得已他讓劉舜仁率領麾下精兵,協助蕭都統麾下騎兵看押,防止俘虜動亂。
俘虜對于勝利者一方來說,亦是一筆可觀的財富。
以往遼國對俘虜的宋軍,對拒不投降或反抗的俘虜,遼軍常處決后示眾,亦或者將俘虜的漢人、渤海人編入部族軍或漢軍。
俘虜的工匠、醫師、文書等專業人員被分配到宮帳或州縣,為遼國提供技術支持。
通常還要進行契丹化政策,強制俘虜學習契丹語言、習俗,部分精英可通過軍功晉升,例如韓德讓(漢人)官至遼國樞密使。
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會被當成奴隸進行販賣。
奴隸化后的普通宋軍士兵和百姓,多被充作奴隸(契丹語稱“生口”),分配給貴族、寺院或官營作坊。
例如,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在龍化州(今內蒙古奈曼旗)建立私城,安置大量被俘漢人從事農業和手工業。
也有邊境屯田,部分俘虜被遷徙至遼宋邊境(如南京道、西京道),參與軍事屯田,既補充勞動力,又鞏固邊防。
這種“以俘實邊”的政策在遼圣宗時期尤為常見。
耶律阿保機時代開創的“生口制“在圣宗朝臻于完善。
戶籍綁定:俘虜被編入“著帳戶“,世代為奴。南京道統計顯示,此類人口占當地總戶數的 17%。
技能分級:設置“工匠院“,將俘虜按技藝分為“天工“(鑄甲師)、“人巧“(弓匠)、“地技“(石匠),薪酬相差十倍。
文化清洗:建立“蕃學“,強迫俘虜子女學習契丹語與騎射。
張令徽背負雙手,細細回憶遼國對俘虜的政策。
不過,在他看來,遼國對宋軍俘虜的處理,大致可分為兩種方式。
大多是以內部消化(奴隸化、屯田)和政治交換(與北宋、西夏的外交妥協)為主。
此次常勝軍俘虜的人口,可以說是他張令徽的私人財產,如今大遼危亡旦夕,他這種行為,朝廷肯定會默許存在。
思慮間,身后傳來急促腳步聲。
“報——都監!“親衛策馬而來,甲胄上還沾著未干的血跡。
“都統讓您前往議事。”
“劉舜仁將軍押解俘虜至西大營,請示處置方略。“
張令徽望著暮色中蜿蜒如蟻的俘虜隊伍,五萬余宋卒被麻繩串成鎖鏈,衣甲破碎處滲著血漬。
他忽然想起契丹族中流傳的話:“契丹彎刀割不斷的,就用漢人的骨頭來填。“
張令徽愣了下,似想到了什么,沉聲道:“前邊帶路!”
“對了,讓劉將軍暫時安撫俘虜情緒,如非必要,不要殺戮,以免引起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