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御筆三策的威力
- 從代遼開始到天可汗
- 清水魚魚
- 2035字
- 2025-04-22 08:00:00
一旦蕭干出現(xiàn)差池,對于燕京來說更是晴天霹靂。
張令徽面色微變,他沒有料到蕭干會有如此決定,一副托付后事,隱隱讓他統(tǒng)領溪族四軍的意思。
他緊盯著蕭干神情,可惜讓他失望了,從蕭干臉上并未看出任何端倪。
念及于此,張令徽上前一步,正色道:“還請都統(tǒng)三思,屬下從怨軍起便跟隨都統(tǒng),奮戰(zhàn)至今不敢懈怠,盡忠盡責!”
“如今新皇登基,好不容易開創(chuàng)新局面,該是我等盡力維護,攜手共度難關。如今強敵在側,如果宋軍逼迫,那便魚死網(wǎng)破又當如何?”
“屆時天下大亂,社稷崩塌,那也是天數(shù)使然。如今都統(tǒng)為一己私怨,而枉顧國家大義,非要與宋軍一爭長短,既然都統(tǒng)都不在乎,我們還在乎什么?”
蕭干聽聞此話,怒上心頭,幾乎便要忍耐不住了。
原本站在一旁的劉仲站起身來,趕忙勸解道:“都統(tǒng),都監(jiān)、諸位將軍,都是為我大遼大局,何必劍拔弩張?事情可以慢慢的商議,倒也不必如此。諸位都是我大遼砥柱,怎地都沖動起來了?宋軍還在對面呢?!?
張令徽:“都統(tǒng)……”
“不必再勸,我意已決!”
“你雖未為漢臣,但是對我大遼忠心耿耿,陛下看在眼里,不然也不會默認你募兵抗敵。”
“這天下哪有不死之人,不亡之國?若是老夫當真戰(zhàn)死,說明我大遼氣數(shù)已盡……江山易主,王朝更迭,此乃天數(shù)使然,爾等不必再勸!”
蕭干眼神睥睨帳眾人,一錘定音道。
眾人不敢觸其眉頭,欲言又止,無奈嘆息。
“既如此,屬下不再堅持!”
“都統(tǒng)已有必死之心,屬下豈能龜縮在此?當為都統(tǒng)壓陣才是?!睆埩罨諊@息。
事已至此,他還真不好說什么。
從宋國十五萬大軍北上時,燕京便陷入兩難之中。
贏,則宋國臉上無光,更無聯(lián)宋抗金可能。
輸,則幽燕易主!
……
宋軍大營。
連日來宋軍上下貫徹道君陛下‘御筆三策’方針。
樞密院事童貫還未到,但是命令已達,不得傷害遼軍一兵一騎,我宋軍上下一字排開,展現(xiàn)我大宋軍容。
種師道遭排擠,作壁上觀。
和詵上位,自然是全力貫徹童貫命令。
這一日宋軍依舊每日招降,近十萬大軍毫無陣形可言,突然,一股遼軍騎兵直接沖殺過來。
而宋國兵卒直接懵圈了。
打?還是不打?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御筆三策如同一座大山,壓在大宋官軍頭頂。
打?童貫三令五申,道君陛下的‘御筆三策’。
年已八旬的種老將軍,都因為此事去坐冷板凳了。
他們不過是一介小兵,又怎敢抵抗?
不打?這是個要命的問題。
因為,遼軍他是真的要殺人的。
這是你死我活的戰(zhàn)場,沒有法律、道德、價值等觀念,這里需要考慮的只有一點,那便是生與死的問題。
——踏踏踏
——踏踏踏
——踏踏踏
沉穩(wěn)而又厚重的馬蹄聲,由遠處至近呼嘯而來。
戰(zhàn)場上猶豫是會死人的。
而宋國官軍,猶豫了,代價便是淪為馬蹄下的一堆支離破碎的爛肉。
“啊?。。 ?
“遼軍殺人了!”
“兄弟們快跑??!”
“殺?。 ?
“哈哈哈,暢快,宋軍如牛羊……”
蕭干暢快大笑,策馬揚鞭,帶領麾下八百遼騎沖向宋國十萬大軍。
宋軍毫無陣形可言,面對遼軍沖殺一個個反應遲緩,直到八百輕騎沖進十萬大軍殺了個三進三出,這時反應遲緩的和詵才知道有數(shù)百遼騎殺來了。
他的第一反應不是阻擊,而是發(fā)出靈魂拷問“遼軍怎么會殺來?”“好好接受我大宋的招降不行嗎?”
而受制于“不得殺遼人”的禁令,種師道被迫采用“以棍代刀”的荒誕戰(zhàn)術,讓麾下士卒抵擋。
一邊是策馬奔騰的遼國騎兵,一邊手持棍棒的宋國士卒,其結果可想而知。
這不是宋、遼士卒之間你死我活的打仗,是遼軍單方面屠殺。
以弱勝強,局勢逆轉!
……
宋軍方面。
和詵面對蕭干八百輕騎橫沖直撞,大驚失色。
然而,更讓他色變的是種師閔。
“種師閔,你想要違抗陛下御筆三策命令嗎?”
種師閔置若罔聞,端坐在馬匹之上,看向麾下五千騎兵,沉聲道:“我種師閔寧可站著死,絕不跪著生!”
“反了,反了……”和詵怒吼。
另一邊。
張令徽時刻注意戰(zhàn)場動態(tài)。
他想過很多種局面,唯獨沒有料到會是這種情況。
蕭干會帶領八百輕騎沖進十萬大軍殺個三進三出。
“歷史終究是重演了一遍……”
張令徽心情復雜,蕭干的一次率性而為,直接將宋軍給打蒙圈了。
他本來是跟在蕭干騎兵身后壓陣的,壓下卻成了打掃戰(zhàn)場的。
而蕭干留下的幾位溪族將領,更是熱血上頭,想要一舉消滅宋軍主力。
“都監(jiān)請下令吧,成敗在此一舉?!?
“機不可失,眼下宋軍已被都統(tǒng)攪的天翻地覆,這這便是我等機會。”
“……”
張令徽沉吟,并沒有被勸進給沖昏了頭腦。
雖然蕭干僅憑麾下八百騎兵,便沖進十萬宋軍殺了個三進三出,但是,宋軍主力仍在,隨時可以反擊。
關鍵在于宋軍上下,是否真的能夠執(zhí)行趙佶的“御筆三策”!
他目光掠過甄五臣、劉舜任等,接著看向溪族將領,沉聲道:“諸位,本將自然知道機不可失,眼下宋軍的確被蕭干八百騎兵攪的天翻地覆,但是,諸位且冷靜,我們面對的是宋軍主力——十萬大軍。”
“一旦宋軍下層不再理會趙佶的“御筆三策”,即使只有兩三成力量與我等交戰(zhàn),我等亦是消耗不起?!?
“宋軍戰(zhàn)力的確不行,但是宋國隨時可以組織數(shù)十萬,甚至上百萬軍隊,如今我大遼內外交困,我等是如今大遼僅剩的力量的?!?
“宋國可以輸無數(shù)次,很快便可以卷土重來,但是我大遼輸不起!”
“金人不會給我們大遼機會!”
話落,即便想要反駁,眾人亦是吶吶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