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天子召見,初步入眼
- 我教的學生都成了朝堂大佬
- 韓嶗山
- 2627字
- 2025-04-21 02:22:30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用這句話來形容蘇文此刻的心情,或許再恰當不過。
雖然沒有真的騎馬游街,但他心中那份年少得志的意氣風發,卻比那盛唐狀元郎,有過之而無不及!
誰能想到?
短短數月之前,他還只是個在清水衙門里苦苦掙扎、隨時可能被傾軋出局的從七品小官。
而現在,憑借著在漕運驚天大案中那力挽狂瀾、扳倒巨蠹的潑天功勞,他竟然……一步登天!
破格提拔!
就在蘇文的名字傳遍京城大街小巷,聲望達到頂峰之際,一份來自皇宮的詔書,打破了他暫時的平靜。
沒有繁瑣的儀仗,沒有冗長的鋪墊,只有一名內侍監的小太監,恭恭敬敬地將一卷明黃色的絹帛送到了蘇文手中。
詔書的內容很簡單:
“著禮部員外郎蘇文,即刻入宮覲見。”
短短一句話,卻蘊含著非同尋常的分量!
單獨召見!
這在大夏王朝,對于一個六品官員來說,是極高的殊榮,也意味著……天子對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蘇文的心,不可避免地加速跳動了幾下。
激動?榮幸?
或許有一點。
但更多的,是謹慎和……一絲難以言喻的緊張。
伴君如伴虎!
天心難測!
皇帝召見,既可能是潑天的富貴,也可能是……殺身之禍的前兆!
尤其是在他剛剛扳倒了戶部尚書何正源,風頭正勁,又身處奪嫡暗流洶涌的敏感時期。
這次召見,絕不僅僅是簡單的論功行賞那么簡單!
深吸一口氣,蘇文壓下心中翻騰的思緒,整理好衣冠,跟隨著小太監,踏上了前往皇宮的道路。
一路穿過層層宮門,走過冗長的宮道,最終,蘇文被帶到了皇帝日常處理政務的御書房外。
“陛下,禮部員外郎蘇文帶到。”小太監尖細的聲音在門外響起。
“宣。”一個威嚴而略帶磁性的聲音從里面傳來。
蘇文定了定神,邁步走入御書房。
御書房內陳設簡潔而不失威嚴,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龍涎香。
一位身著常服、面容看不出具體年齡、但雙目炯炯有神、不怒自威的中年男子,正端坐在書案之后,審視著走進來的蘇文。
正是大夏王朝的最高統治者——乾元帝!
“臣,禮部員外
外郎蘇文,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蘇文不敢怠慢,立刻跪倒在地,行三拜九叩大禮。
“平身。”乾元帝的聲音聽不出喜怒。
“謝陛下!”蘇文站起身,微微躬著身子,眼觀鼻鼻觀心,不敢直視天顏。
御書房內,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蘇文能感受到,一道銳利如鷹隼般的目光,正在自己身上來回掃視,仿佛要將他從里到外看個通透。
這無聲的審視,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蘇文努力保持著平靜,心中卻在飛速運轉,思考著應對之策。
片刻后,乾元帝終于開口了,聲音帶著一絲贊許:“蘇文,你這次……辦得很好。”
簡單的六個字,卻如同天籟之音,讓蘇文緊繃的心弦稍稍放松了一些。
“臣不敢居功,皆賴陛下天威浩蕩,諸位同僚鼎力相助。”蘇文立刻謙遜地回答。
“呵呵,”乾元帝發出一聲意味不明的輕笑,“不必過謙。以六品之身,扳倒一品尚書,揭開如此驚天大案,這份膽識,這份能力,朕……都看在眼里。”
他頓了頓,語氣變得溫和了些:“朕聽陳愛卿說,你在此案調查過程中,幾度身陷險境,甚至遭遇刺殺?”
“回陛下,確有此事。”蘇文如實回答,并未過多渲染自己的功勞和危險,只是平靜地陳述事實。
乾元帝點點頭,眼神中閃過一絲寒芒:“那些膽大包天的賊子,朕已下令嚴查!你放心,在大夏,還輪不到這些魑魅魍魎橫行霸道!”
這既是安撫,也是敲打,暗示皇帝掌控一切。
“謝陛下隆恩!”
“此次漕運大案,你居功至偉。”乾元帝話鋒一轉,進入了正題,“說吧,你想要什么賞賜?”
來了!
蘇文心中一凜,知道這既是賞賜,也是試探!
他若是獅子大開口,貪圖高官厚祿,必然會引起皇帝的警惕和反感。
但若是故作清高,什么都不要,又顯得虛偽,同樣不妥。
蘇文略一沉吟,再次躬身道:“陛下,臣查辦此案,乃是職責所在,不敢奢求賞賜。若陛下定要賞賜,臣……斗膽,有三個心愿。”
“哦?說來聽聽。”乾元帝似乎來了興趣。
“其一,”蘇文抬起頭,目光誠懇,“臣懇請陛下,徹查漕運積弊,完善相關法度,莫讓何正源之流,再有可乘之機,荼毒百姓,動搖國本!”
“其二,”蘇文繼續說道,“此次涉案官員眾多,不少職位空缺。臣懇請陛下,唯才是舉,選拔真正有能力、有擔當的賢臣來填補空缺,重整朝綱!”
“其三,”蘇文頓了頓,語氣變得有些低沉,“臣……出身寒門,深知百姓疾苦。若有可能,臣希望能為天下寒門學子,多爭取一些公平競爭的機會。”
這三個“心愿”,看似都是為國為民,實則暗藏玄機。
第一條,表明自己查案的初衷是為國除弊,提升格局。
第二條,看似舉賢薦能,實則暗示自己并無意趁機安插私人勢力,降低皇帝的猜忌。
第三條,點明自己寒門出身的立場,爭取皇帝和天下寒門的認同,同時也是他未來布局的重要一環。
乾元帝聽完蘇文的話,沉默了片刻,那雙深邃的眸子緊緊盯著蘇文,似乎在判斷他話語中的真偽。
御書房內,再次陷入了壓抑的寂靜。
蘇文的心,再次提到了嗓子眼。
許久,乾元帝才緩緩開口,聲音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好!好一個蘇文!不求金銀,不求高官,所求皆是國事!”
他站起身,踱了幾步:“你所奏三事,朕……準了!”
“至于對你的賞賜……”乾元帝沉吟道,“你此次功勞甚大,若不賞,難以服眾。”
他看向蘇文:“朕擢升你為……都察院左僉都御史!正四品!賜金百兩,錦緞十匹,御筆親書‘廉能勇毅’四字匾額一方!”
轟!
蘇文心中巨震!
都察院左僉都御史!正四品!
從禮部員外郎(從六品)直接連升數級,進入了掌管監察、彈劾百官的都察院,而且還是僅次于左右都御史和左右副都御史的堂官之一!
這權力,比他預想的還要大得多!
而且,都察院地位特殊,號稱“清流砥柱”,既有監察百官之權,又相對獨立于六部之外,不容易過早卷入派系核心爭斗,非常適合他目前“朝野矚目”但根基尚淺的狀況!
皇帝的這個安排,不可謂不高明!既是重賞,也是一種……制衡和觀察?
“臣……叩謝陛下隆恩!”蘇文立刻再次跪倒在地,心中激動難抑。
“起來吧。”乾元帝擺擺手,“都察院責任重大,望你日后,繼續秉持公心,整肅朝綱,莫要辜負了朕的期望。”
“臣!定不負陛下厚望!”
接下來,乾元帝又就漕運案的一些細節,以及蘇文對當前朝政的一些看法,隨意地問了幾個問題。
蘇文謹記“藏拙”二字,回答得體,既展現了自己的見識和能力,又沒有過分鋒芒畢露,引人忌憚。
整個召見過程,持續了約莫半個時辰。
當蘇文躬身退出御書房時,后背已經微微有些汗濕。
但他知道,自己今天……賭對了!
他成功地給這位深不可測的帝王,留下了一個“有能力、有膽識、懂進退、知感恩、且暫時沒有太大野心”的初步印象。
雖然只是“初步入眼”,但這對于他未來的發展,無疑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他的名字,終于……真正刻入了這位大夏最高統治者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