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練膽練力,人主氣度
- 人在大宋:忽悠慕容復替我打工
- 文氓不穿長山
- 2045字
- 2025-06-15 10:42:52
……
楓落吳江冷,冬來日日寒。
自從初雪降后,橫塘兩岸的紅楓凋零極快,氣溫也一日低過一日。
晨起的霜花掛滿枝頭,小院中不時傳來趙令甫練拳的“哼”“哈”之聲。
半個多月下來,饒是以他的進度,也已將三十二式拳招學了個全。
眼下在練的,乃是“膽”、“力”、“功”這三樣,也是習練太祖長拳的重中之重!
“再大點聲!要用丹田發力!”
楊叔對他的要求也是越來越嚴格,動作稍有不規范,或是出拳發聲不達標,都得重頭再來。
“哼!哈!”
趙令甫每打一拳,便得喊上一聲。
按楊叔的話說,這叫“眼隨手動,聲隨招發”,練成習慣,膽氣也就壯了,久而久之便自成威勢。
其實很多拳法都有類似的修煉方式,不信且看歷史上那些號稱“萬人敵”的名將,十之八九都是大嗓門。
兩軍陣前自報名號,若聲音小了,誰能聽清?
最典型的就是那燕人張翼德,話本故事中都說,此人在長坂坡前一聲斷喝,嚇退曹操百萬大軍!
這就是“聲勢”!
此外便是練“力”,太祖長拳的力,非指蠻力,而是要練“巧力”與“寸勁”。
例如,崩拳發力時,需借轉腰、順肩的整勁催動拳鋒,而非單純手臂用力,最終做到“以小力破大力”。
也就是后世武學中常說的“腰馬合一”,與“四兩撥千斤”。
趙令甫在學到這一節的時候,不小心讓這兩個詞脫口而出,楊懷義聽完頓時兩眼放光,連連稱贊他領悟了太祖長拳的精髓,而且總結得十分精妙。
再之后,就給他加大了訓練量和訓練難度……
至于最后的“功”,指的則是最基本的樁功、腿功和腰功了。
這個沒什么好說的,就是扎馬步和踢腿,只有靠日積月累的水磨功夫才能練出真東西。
雷打不動一個時辰練完,趙令甫早已饑腸轆轆、腹鼓雷鳴。
旁的且不說,自從練拳以來,他這飯量可是日漸增長,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能吃是福!
用過早飯,照例來到舅父房間。
“三郎來了!”
王晟這會兒剛喝完湯藥,氣色比前幾日已好了很多,咳得也沒那么厲害了。
“舅父今日感覺如何?安老可來看過?”,趙令甫近到榻前,先問一聲。
王晟是能感覺出自己正在一天天好轉的,驚嘆于那位安神醫醫術高明的同時,也對眼前的外甥更加喜愛。
若非三郎請來這等神醫,自己如今還不知是個什么境地呢!
“身子骨已松快很多,安神醫一早來給我施了針,前腳剛走,你便到了。”
舅甥二人說笑幾句后,趙令甫忽然轉了話題問道:“舅父這些日子,可派人去查探了那王管事的底細?”
這件事已經擱了這么久,再拖下去也不像話。
再者說,太祖長拳他已學了七七八八,楊叔只怕也待不了多久。
須得趁著自己這邊人手足夠,把這些隱患通通剪除才好。
王晟有些意外,但通過進喜打聽回的情報來看,只能說三郎的擔憂不無道理。
于是略覺傷感地點了點頭,道:“他在此地確實做的稍微過了些!”
查了就好!
“那舅父準備如何處置?”,趙令甫又問。
王晟還未想好,他本就不是個行事果決的人,而且極為念舊重情。
李青蘿如此待他,他都狠不下心來真的做些什么。
王管事也是跟了他十多年的老人兒,眼下雖有行事出格的地方,但在他看來略施薄懲以作警醒即可,不必大動干戈。
“小懲大誡吧!罰他兩個月的例錢,敲打敲打!”
趙令甫沒想到竟得了這么個說法,很明顯,舅父還沒真正認識到此人心中的不軌與險惡。
心念一轉,忙道:“舅父怎能如此輕易放過?他可是給舅父下了毒,要害舅父性命的惡賊啊!”
王晟不解問道:“三郎怎會以為是他給我下的毒?”
趙令甫故作不忿:“除了他還能有誰?”
他故意裝作不知李青蘿之事,舅父也不可能自己主動提及,所以這個鍋總要先給那王管事扣上的。
王晟不知道自家這個小外甥怎么就看那王管事不順眼,但親疏遠近他還是分得清的,于是哄道:“你既不喜歡他,那咱們明日就回蘇州城去,不叫他跟在身邊礙眼,可好?”
趙令甫聞言一滯,這可不是他希望看到的結果!
不過他腦子轉的也快,當即撫掌贊道:“舅父此計甚妙!外甥這就放出風去,只說舅父得安神醫醫治,病情現已有所好轉,準備明日回城安心靜養!”
“若舅父脾胃之毒真是那王管事所下,那他定不甘心,說不得今晚便會有所動作,到那時,就讓楊叔和魏叔將其擒下,看他還有何話說!”
王晟一陣錯愕,自己是這個意思么?
也不知道三郎那小腦袋瓜里,一天天都在想些什么,真叫人哭笑不得。
“那倘若他今夜老老實實,確認他并無害我之心呢?”
“那便說明此人雖有不軌之念,但有心無膽,成不了什么氣候,舅父肯用,那就用著便是!”,趙令甫理所當然道。
世事如此,說是“一次不忠,終身不用”,但世上忠心不二者能有幾人?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文韜武略如魏武,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擊敗袁紹,從敵方大營里搜出大量己方官員與袁本初往來的信件。
這些信件多是曹操勢薄力弱時,麾下官員為自保而寫。
面對這種情況,曹操并未追究,而是下令將信件全部燒毀。
他有一言,趙令甫看書時便記在心里,“當紹之強,孤猶不能自保,而況眾人乎?”
這句話,展現的是人主氣度,同時也是對人性的最好剖析。
貪生怕死、追名逐利,本就是人性使然!
若那王管事狼子野心,當真敢弒主悖君,自然十惡不赦,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條。
反之,若對方只是無膽鼠輩,抱著熬死主家侵吞財貨的念頭,暫且饒他一條狗命也未嘗不可。
只待來日,再慢慢尋機發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