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誅你十族
- 大明:天冷了,我穿黃袍很合理
- 小南梁
- 2000字
- 2025-06-30 22:00:00
他的好言相勸,反而讓這頭鐵的大臣情緒更加激動,不由一陣頭大。
他亂忙用手捂住那名頭鐵大臣的嘴,生怕他再說一點讓九族感謝的話,不然這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他好言相勸,反而搭上自己的九族,那自己不成怨種了嗎?
那名頭鐵的還想再說幾句,但由于被捂住嘴巴,最終也只能發出了嗚嗚的聲音。
就在這時。
“皇上駕到!”
那名皇上身邊服侍的太監,放大聲音喊道。
“吾皇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
諸位大臣對此情景并不見怪,也早已經習以為常,也是都裝裝樣子齊聲高喊道。
“想必諸位大臣,都已經知道黃山剿匪的事情了吧?”
坐在龍椅上的朱元璋,身上散發著令人窒息的龍威,他眼神掃視文武大臣。
就連平日里張揚跋扈的淮西勛貴,也都紛紛低下了頭沉默不語,畢竟他們也都知道,太子剛薨逝,朱元璋脾氣不好,自己要是說錯了話,往槍口上撞,怕是九族不保了。
因此他們只要不是腦殘頭鐵基本都會選擇沉默,畢竟沒幾個人嫌命長,想讓自己的九族在天上感謝自己。
“陛下依我看,此事實在是荒唐至極,陛下沒有經過我們文臣和武將的同意,便私自調走5000精兵去黃山剿滅土匪軍,還被土匪區區 1000軍隊給消滅了,此乃荒唐至極,此次行動不僅讓大明朝損失了5000兵甲,還讓我大明威名盡失。”
就在滿朝文武大臣寂寞不語,整個朝堂死一般寂靜,針落可聽時。
那名頭鐵的大臣,一步跨出拱手道,赫然是一副悍不畏死的架勢。
“臥槽,這是誰的部將,竟然如此勇猛頭鐵,他不知到皇上還沒從喪子之痛緩過來嗎,真乃我等楷模,只不過以后怕是再也見不到這名同事了,唉!”
基本上絕大部分大臣心中都是這樣的想法,畢竟朱元璋的那暴脾氣,整個朝堂誰人不知,誰人不曉,都為那名頭鐵的大臣嘆息一聲,毫無疑問,他的結局已經注定了。
“誰給你的膽子?敢對咱這樣說話?你們一群腐儒,整天只會讀書念經,沒有一點受苦受難的經歷!”
果然不出他們所料,下一刻朱元璋聽到這話直接怒了,他還正愁沒理由發泄自己的情緒,這還還直是瞌睡來了送枕頭。
他也可算是找到理由罵這些人了,他指著所有文臣罵道,絲毫不給他們一點面子,他自己好不容易找到罵的理由,這么可能放過。
他索性直接罵了起來,毫無一絲帝王,倒是像一個村頭潑婦罵街一樣,可卻無一文臣敢頂嘴。
若是平日還好,他們還敢稍微放個屁點的聲音,如今知道朱元璋心情不好,愣是連屁都不敢放。
與此同事,那些準備吃瓜看戲的文臣,也是不由紛紛在心中,問候氣那名頭鐵大臣的祖宗十八代。
如今他們被朱元璋找到把柄,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只能聽著朱元璋的罵聲。
“你們以為我當年是怎么從乞丐走到今天的?這個顧青我必將他剿滅,大明對土匪優勢在我!”
朱元璋一副勝券在握的模樣,眼中早已沒有了洪武大帝的光彩圣明,朱標的死對他的打擊太大了,讓他被仇恨蒙蔽了雙眼,只剩下了無知與迂腐。
“陛下,臣等知道您痛失5000精兵十分的生氣,但是也請陛下三思而后行,畢竟現在我們5000精兵連對方1000土匪都打不過,況且他也只是一股土匪,遠沒有北方的北元威脅大,我們應該先避其鋒芒。”
那名頭鐵的大臣沒有一絲退讓,依然是頭鐵的頂著朱元璋盛怒,繼續死諫道。
眼中沒有一絲對死亡的畏懼,只有置之死地的悍不畏死。
“你究竟還是不是大明的臣子,說的話竟如此無禮,大明朝對一個土匪軍避其鋒芒,你這些話分明就是在長別人威風,滅我軍士氣,想擾亂我軍軍心。”
朱元璋見這名頭鐵的大臣如此不識抬舉,還在繼續反駁他,也不管他說的有無道理,直接給那名大臣身上扣上一頂黑鍋。
他感覺自己的帝王威嚴被挑釁,被冒犯,氣的七竅生煙。
“來人,來人,把這個擾亂軍心的奸臣給我押進地牢,明日當街斬首示眾!”
朱元璋氣急敗壞,直接下令道。
守在大殿外的士卒,聽到朱元璋的吩咐,也紛紛走了進來,直接將那名頭鐵的大臣放倒,隨后像大殿外拖去。
“朱重八,你這個王八蛋,大明朝在你手里遲早要完!”
那名頭鐵的大臣,見自己好心勸諫卻被朱元璋如此對待,氣的破口大罵,直接叫起朱元璋最不愿意聽到的名字。
“等等,朕改主意了,誅其九族,明日當街腰斬!”
朱元璋也被這句話氣的不輕,他還是頭一次遇到這么頭鐵,敢觸犯他顏面的人,當著滿朝文武大臣的面罵他,讓他顏面盡失。
“朱重八,你就算誅我十族又如何你不敢,你是我孫子!”
那名頭鐵的大臣眼見自己也活不成了,索性就放開了罵了起來反正多這一句不多,少這一句不少,讓他在死前也能多拉些墊背的,不至于孤獨,順便還能爽一下。
“好好好,朕滿足你,朕今天就誅你十族,另外殺之前前凌遲刮上999刀,腰斬后,將剝皮萱草,將皮縫合起來,讓世人看看,違抗我朱元璋命令的下場。”
朱元璋見這人如此嘴硬,也是不由一愣,沒想到竟然有人有如此癖好,當然他也會盡力滿足,畢竟誰讓他這么心善。
畢竟死的又不是他的十族,就讓他來開創這個,前無古人的誅十族吧!
一眾大臣見此一慕,有的人心里哀聲嘆氣,嘆息這么一個好臣子,忠義之士,竟然因為勸諫而觸怒了朱元璋,遭到毒手,心中不由擔心起大明的未來。
經此一事,他們都是提心吊膽,生怕自己啥事做的不對,小命不保,行事戰戰兢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