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 公共數據是高質量數據要素供給源

數據是數字時代的關鍵性生產要素,是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6]。近年來,我國數據產量快速增長,數字經濟規模不斷擴大。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大數據中心建設情況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數據產量為8.1ZB,同比增長22.7%,占全球數據總產量的10.5%,位居世界第二。如圖1-2所示,2023年我國數據產量達到約9.5ZB,預計2024年數據產量將增至10.6ZB。海量的數據資源奠定了數字經濟中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發展的基石[7]

圖1-2 2019—2024年中國數據產量趨勢圖

(資料來源: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雖然我國擁有豐富的數據資源,但仍然存在數據高質量、有效供給不足的問題。2022年12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即“數據二十條”)發布,提出要進一步完善數據要素供給制度。文件強調加快構建數據基礎制度的緊迫性,充分釋放中國海量數據的規模和應用潛力,激活數據要素潛能,強化數字經濟發展,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數據要素的高質量供給是數據價值釋放的源泉,也是完善數據要素供給制度的重要抓手。只有大規模、高質量的數據得以投入生產,在要素市場進行流通、使用、復用,才能實現從數據到數據要素的轉變。

公共數據是數據要素市場的核心基礎資源,也是高質量數據要素的關鍵供給源,具有無可替代性[8]。公共數據包括政府機構、公共服務機構和公共基礎設施等多種主體所產生的數據,這些數據不僅具有管理公共事務的職能,還涉及政務服務、教育、醫療、交通、能源等多個重要領域,呈現出總量大、種類多、形式多、來源主體多的特點,蘊含著巨大的經濟和社會價值[9]。公共數據來源于官方渠道,其采集、整理、發布等環節均受到政府部門或相關機構嚴格的監管和審核,是政府和公共服務機構的官方記錄和反映,具有真實性和準確性,在各個領域中均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2023年12月31日財政部印發的《關于加強數據資產管理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需要通過加強和規范公共數據資產的基礎管理,探索公共數據資產的應用機制,推動高質量公共數據資產的供給,從而有效釋放其價值。根據麥肯錫的估算,我國公共數據開放的潛在價值高達10萬億至15萬億元,相當于2020年全國財政收入的約55%~82%。另有研究表明,政府部門掌握的數據資源占全社會數據資源總量的約80%[10]

公共數據是國家資源的重要構成部分,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作為數字化轉型與變革的基石,它提供了高質量的數據供給,助力各行各業推動數字化進程,蘊含著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意義。在我國當前推動數字中國建設及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公共數據是不可或缺的基礎資源和生產要素[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州市| 深泽县| 抚远县| 株洲县| 平阴县| 海宁市| 柯坪县| 吉首市| 万安县| 涪陵区| 巨鹿县| 重庆市| 黄浦区| 平舆县| 彩票| 丹江口市| 青海省| 乐清市| 靖西县| 永州市| 壤塘县| 会宁县| 商都县| 怀安县| 六安市| 基隆市| 井陉县| 阳城县| 土默特右旗| 临桂县| 房山区| 博乐市| 南开区| 綦江县| 阳朔县| 桐城市| 宜阳县| 益阳市| 丹阳市| 吐鲁番市| 建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