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標山支脈
三標山也叫作標山,是嶗山在西北側延伸的一大支脈,分為干脊、東北、西南三個分支。三標山地處嶗山東北部,不其山以東,劈石口以北,惜福鎮街道辦事處以東八公里處,是嶗山主峰嶗頂以北的分支,以山巔為界限,一側是城陽區惜福鎮街道辦事處,另一側是嶗山區王哥莊街道辦事處,山脊東側地屬嶗山區,山脊西側地屬城陽區,與惜福鎮棉花村北相距2公里。
三標山山脈是嶗山山脈的始脈,從即墨市南側的鶴山,向南延伸進入城陽區,依次是三標山、二標山、大標山,再向南延伸進入嶗山主峰境內,在蜿蜒的海平面西側突兀矗立。三標山主峰挺拔,山體怪石嶙峋,山峰層巒疊嶂,南、北方向山勢峭拔,東、西方向坡度較緩,較為低矮,山中天然峽谷較多,山腳下的水場村的東北側,有天然泉水,匯聚巖石表層裂隙的地下水,是墨水河的源頭。在古代,由于三座山峰峻峭秀美,直入云霄,在南中北三個方向并列,從遠處看像三個梭標直入云霄,所以稱為三標山。
三標山,面積大約有25平方公里,植被覆蓋面積很廣,高達40%。由南向北分別為大標山,海拔660米;二標山,海拔650米;主峰三標山,海拔683米,三座尖峰相連,座座險上加險。
明朝嘉靖年間有一名進士藍田,曾寫下一首七律詩《三標山》:“三峰海上接云平,洞里丹經不識名。東望仙舟悲漢武,西鄰書舍憶康成。崎嶇百轉泉流繞,蒼翠千重夜氣生。多病年來忘百慮,獨立林壑未忘情。”
干脊分支:從三標山開始,向南側延伸為肥兒崮、中華崮,東側路過劈石口,南側為錐兒崮、大勞崮,轉南為土塹嶺,又南為柱后高、滑溜口,再南則為巨峰。白沙河北岸,峪河以東,外九水以北,都屬于三標山支脈干脊。
東北分支:此支脈北側為土寨河,南側至曉望河,從三標山向東北方向,分別是二標山、大標山。由錐兒崮分出之支脈東止于海,其盡處為小蓬萊。
西南分支:自白沙河以北、山色峪河以西,惜福鎮河北側及西側,分南支和北支。北支是石城山,余脈向西北延伸,進入即墨市南。南支為紅石壁、王喬崮,南為老君山、黃石山,東側是瓦屋山,西為鳳凰峰、慧虎山、黃連澗,又西轉為神堂口,南與石門北支之張浦山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