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表現特點

這一時期南方民族文學話語建構總體上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一是多元并存。這一時期,南方民族文學話語建構的一個突出特點便是多元并存,這便是啟蒙話語、民族話語、傳統話語、階級話語與救亡話語等不同類型甚至不同性質的話語同時并存。最明顯的情況是,“五四”運動之后,在南方民族文學中,既有以自由主義思潮為歸趨的啟蒙話語,也有推崇馬克思主義學說的階級話語,二者雖然性質迥異,立場對立,相互爭奪話語權,但卻都開辟了自己的發展道路,獲得了各自發展的空間。比如,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以后,以苗族作家沈從文為代表的自由主義作家,追尋的是以胡適為代表的自由主義學說與英美資本主義道路,不能接受馬克思主義學說,不認同階級話語,營造的主要是以自由、平等、民主、人權為核心內容的啟蒙話語。而以彝族作家李喬、白族作家馬子華為代表的左翼作家,通過接受普羅文學運動與“左聯”的影響,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學說,追求蘇聯社會主義道路,他們在作品中生產的是以階級斗爭、以推翻剝削階級、剝削制度、建立新的社會制度為核心的階級話語。啟蒙話語與階級話語一左一右,同時并進,表征了這一時期南方民族作家對中國前途的不同思考,并形成了彼此之間的對話與碰撞。

二是相互混雜。這一時期南方民族文學話語建構的另一個特點是相互混雜,即許多不同類型的話語同時存在于南方民族文學作品中,或者出現兩種話語交叉的情形。比如,在苗族作家沈從文1928年推出的長篇小說《阿麗思中國游記》中,啟蒙話語、民族話語、傳統話語如同三個聲部一齊發出聲響。就啟蒙話語而言,它在作品中表現為對中國國民劣根性或文化劣根性的批判與對統治者暴政的譴責。就民族話語而言,它在作品中表現為對苗族同胞遭受大漢族主義政策壓迫而形成的悲苦生存命運的深切同情,及對苗族文化的由衷禮贊。就傳統話語而言,它在作品中表現為對苗族同胞純樸、自然、善良的人性的謳歌,并貫穿著古代道家的哲學思想與倫理訴求。而在彝族作家李喬、壯族作家華山的作品中,救亡話語與階級話語往往緊密地交織在一起,或者說在救亡話語中往往摻雜著階級話語。比如,在李喬的短篇小說《饑寒襤褸的一群》中,既有描寫國民黨地方政府為了抗戰而征兵的救亡話語,又有揭露國民黨下層軍官營私舞弊、中飽私囊、消解國民黨政權歷史合法性的階級話語,前者是鋪墊,后者是重心。在華山的報告文學《碉堡線上》中,既有宣傳抗日救國的救亡話語,又有歌頌八路軍抗日政權人民性的階級話語,救亡話語是主導,階級話語是補充。

三是不斷嬗變。這一時期南方民族文學話語建構的第三個特點是不斷嬗變,即隨著時代主題的變化而變化,不同的話語出現此消彼長的情形。就“五四”以后中國現代思想史的演變來看,首先是“五四”運動開啟了啟蒙運動,促成了啟蒙話語的誕生。而隨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推進與馬克思主義學說在中國影響的擴大,階級話語在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開始登上中國歷史舞臺,并不斷發展壯大。“九·一八”事變之后,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救亡的時代主題最終壓倒了啟蒙的時代主題,啟蒙話語也讓位于救亡話語。在抗日戰爭結束之后,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的政治斗爭導致階級話語被凸顯為主導性時代話語,也使其在思想、文化領域取代了救亡話語與啟蒙話語的位置。受時代主題變化的直接影響,這一時期南方民族文學話語建構也發生了這樣的演變軌跡,即最早為啟蒙話語,而后興起階級話語,再后是救亡話語面世并取代啟蒙話語。伴隨著抗日戰爭的勝利,階級話語最終代替救亡話語與啟蒙話語成為主導性文學話語,并為下一時期階級話語在南方民族文學作品中占主導地位打下了基礎。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阳县| 贵溪市| 博野县| 寻甸| 孟连| 镇赉县| 青冈县| 浪卡子县| 瑞金市| 托克逊县| 五寨县| 临清市| 辽阳县| 牙克石市| 海阳市| 金华市| 青浦区| 隆化县| 星子县| 甘泉县| 杭州市| 秦皇岛市| 连南| 出国| 府谷县| 游戏| 文化| 樟树市| 视频| 涿鹿县| 东至县| 赤水市| 巧家县| 通河县| 崇礼县| 台南市| 馆陶县| 襄垣县| 凉山| 乐清市| 奇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