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隨著歷史地理學的發展,介紹歷史地理學及其分支學科的進展、動態和研究現狀的論著頗多,除《中國史研究動態》每年刊載的年度動態之外,還有大量的多年度的研究綜述,較早的有黃盛璋、鈕仲勛合撰的《近年我國歷史地理研究的進展》[1],譚其驤、葛劍雄的《回顧與展望——中國歷史地理學四十年》[2]等,較為切近的則有葛劍雄與華林甫合著的《五十年來中國歷史地理學的發展》[3]《二十世紀的中國歷史地理研究》[4]等;各子學科的動態、綜述也頗為豐碩,如《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1年第3 輯組織的“2001—2010年中國歷史地理研究回顧與評論”專欄。不僅如此,華林甫曾將其撰寫的歷史地理的年度動態與其他一些學者撰寫的研究綜述合編為《中國歷史地理學五十年》[5];華林甫于2009年出版的《中國歷史地理學·綜述》[6]對清末至2003年間,我國歷史地理學及其分支學科的發展情況和取得的成果進行了全面的、高水平的綜述,且詳細介紹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論文;張偉然于2017年主編出版的《歷史與現代的對接——中國歷史地理學最新研究進展》[7]更是簡明扼要地介紹了歷史地理學以及下屬學科的發展脈絡,尤其強調了我國歷史地理學取得的眾多具有影響力的成果,且對今后的發展進行了展望。由于這些高水平的研究綜述的存在,因此如果本書仍以對歷史地理學及其分支學科的發展歷程以及重要觀點和成果的介紹為主題的話,已無太大學術價值。

我國的史學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有著自己的傳承和特點,與西方史學相比,雖然我國古代史學演進的背后也有著理論和方法的變化,但總體上缺乏對理論和方法自覺的深入探討和分析。近代以來,在西方學術的影響下,我國史學在逐漸近代化和與世界學術研究接軌的過程中,取得了頗為豐碩的成果,但依然缺乏真正意義上對理論和方法的深入研究,尤其是缺乏對涉及整個學科根本的理論的探討,且近年來頗有影響的一些理論、方法和學派其背后都能看到西方史學的身影,我國史學的繁榮更多地依然表現在具體成果上。

歷史地理也是如此,而且與歷史學的其他學科不同,歷史地理學實際上應屬地理學的分支學科[8],其中涉及的理論和方法除了歷史學的之外,更多的應當是地理學的,但由于我國歷史地理學的緣起及其后來的發展道路,使得我國的歷史地理學與地理學之間長期以來存在嚴重的隔閡,歷史地理學的研究中缺乏對地理學理論和方法的了解、吸收和運用。而且從目前的研究來看,雖然大多數歷史地理學者都認為在學科屬性上歷史地理學應當屬于地理學,但在實際研究中,我國的歷史地理學受到傳統史學的影響要遠遠大于受到地理學的影響。不僅如此,可能是受到自身學術背景的影響,以往我國歷史地理學中的大部分理論,缺乏真正的哲學思考,與西方那種能改變學科發展方向的理論相去甚遠,大多只能算是一種認知,或者只是對常識、經驗的歸納總結。由于缺乏對于理論和方法的探討,雖然近年來歷史地理學的研究隊伍迅速發展、學術成果日益豐富,但無論是學科整體還是各個分支學科已經長期未能產生出具有突破性、在歷史學或者地理學領域有著廣泛影響力的成果,而且存在的問題也越來越多、越來越突出,甚至某些分支學科的根基都受到了動搖。與此同時,無論是在史學中還是在地理學中,歷史地理學都有著被日益邊緣化的趨勢。

學科繁榮的背后,危機已經隱隱浮現。

基于此,本書試圖在以往學術綜述的基礎上,梳理當代歷史地理學及其各個分支學科研究方法的發展歷程,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對今后的發展方向進行思考。此外,為了敘述和討論的完整性,本書也會對一些有著重大影響力或者具有代表性的學術成果進行介紹和評價,同時為了彌補“廣博”上的缺陷和方便歷史地理學初學者的使用,在每章之后都會羅列相關領域的一些推薦書目以便查閱。

還需要說明的是,本人才疏學淺,難以對理論進行深入分析,因此主要的討論都集中在方法層面上,以指出問題為主。而且,本人主要從事城市歷史地理、古地圖的研究,對政區地理稍有涉及,無法對歷史地理的所有領域一一進行評述,無法做到面面俱到,因而本書的評述著重于歷史人文地理的某些領域,對于歷史自然地理則只能點到為止。

最后,作為具有很強主觀性的學術評述,本書中必然存在很多不當之處,對于這些不當之處,筆者應承擔全部責任,在此對讀者和被評論者表示真誠的歉意。


[1].黃盛璋、鈕仲勛:《近年我國歷史地理研究的進展》,《中國史研究動態》1979年第3期。

[2].譚其驤、葛劍雄:《回顧與展望——中國歷史地理學四十年》,肖黎主編:《中國歷史學四十年》,書目文獻出版社1989年版,第552頁。

[3].葛劍雄、華林甫:《五十年來中國歷史地理學的發展》,(臺灣)《漢學研究通訊》2002年第4期。

[4].葛劍雄、華林甫:《二十世紀的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歷史研究》2002年第3期。

[5].華林甫主編:《中國歷史地理學五十年》,學苑出版社2001年增訂版,2005年。

[6].華林甫:《中國歷史地理學·綜述》,山東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7].張偉然主編:《歷史與現代的對接——中國歷史地理學最新研究進展》,商務印書館2017年版。

[8].關于歷史地理學的學科屬性的討論,參見本書第一篇的討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贡觉县| 四平市| 曲麻莱县| 任丘市| 兰考县| 宜川县| 壶关县| 孟州市| 得荣县| 冀州市| 禄劝| 灵宝市| 蕉岭县| 旺苍县| 花垣县| 云浮市| 大冶市| 蒙阴县| 巢湖市| 廊坊市| 类乌齐县| 芜湖市| 达拉特旗| 平湖市| 城固县| 祁东县| 清流县| 石嘴山市| 盐源县| 象山县| 潼关县| 镇平县| 西安市| 咸宁市| 张家口市| 华坪县| 南涧| 刚察县| 荣昌县| 忻州市| 新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