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后燕史
  • 田立坤
  • 25086字
  • 2025-04-24 20:41:28

二 逐鹿中原

慕容垂以太元十年十二月丙申(廿三,公元386年2月8日)都中山,隆安元年(397) 三月壬子(十四,4月27日) 夜,慕容寶與太子慕容策、遼西王慕容農、高陽王慕容隆、長樂王慕容盛等萬余騎出中山赴慕容會軍,中山作為后燕的都城約十一年又三個月。中山時期,討滅丁零、吞并西燕,后燕的勢力達到全盛。但是隨著拓跋鮮卑的重新崛起,燕魏交惡,后燕被逐出中原,敗退龍城。

1.收復關東地區

驅逐前秦殘余勢力 太元八年(383) 十一月的淝水之戰,以前秦大敗告終。苻堅調集的八十七萬大軍在東晉降將朱序“秦軍敗矣” 的大呼聲中頃刻間土崩瓦解,敗逃中七零八落,潰不成軍,苻堅逃至洛陽時,方招集殘部十余萬。慕容垂以“北鄙之民,聞王師不利,輕相扇動” 為由,向苻堅請求:“臣請奉詔書以鎮慰安集之,因過謁陵廟”,[48]借機脫離繼續撤回長安的苻堅大隊人馬,與諸子奔往鄴城。隨后苻堅又命其去解洛陽之圍,給慕容垂提供了招募兵員,建立自己隊伍,進而稱王建國的機會。

淝水之戰前秦雖然大敗,但是關東地區還在其有效控制之下。慕容垂在河內起兵后,欲襲洛陽,被苻暉拒之門外,遂放棄攻打洛陽,而改取鄴城。太元九年(384) 正月庚戌(廿六),慕容垂率大軍趕到鄴城,隨后慕容農從列人,遼東鮮卑可足渾潭從上黨,平幼、平叡兄弟從薊城也各帶所部前來會合,一時數十萬大軍云集鄴城。鄴城是曹魏、后趙、冉魏、前燕的都城。前秦滅前燕后,苻堅以王猛為使持節、都督關東六州諸軍事、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冀州牧,鎮鄴城,可見鄴城在關東地區的戰略地位非同一般。前秦鎮守鄴城的長樂公苻丕遣姜讓出城面見慕容垂,勸其撤兵;慕容垂則要求苻丕撤回長安,讓出鄴城,雙方互不相讓。慕容垂身邊的親信都要求殺了姜讓,慕容垂不許,禮送姜讓回鄴城,并寫信分別給苻堅、苻丕父子,要求他們歸還鄴城,再次遭到苻氏父子的責罵。

正月壬子(廿八),慕容垂對鄴城發起進攻,與秦長樂公苻丕展開激烈的爭奪戰。燕軍雖然很快占領了鄴城外郭,但是中城城池堅固,苻丕堅守中城,二十余萬丁零、烏桓為飛梯、地道都不能攻克。于是燕王慕容垂將老弱人員安置在肥鄉,另筑新興城存儲軍資糧草,做長期圍攻鄴城的準備。四月,燕王慕容垂右司馬封衡建議引漳水灌鄴城,仍難以奏效。八月,鄴城中糧草俱盡,不得不削松木以飼馬。燕王慕容垂為討丁零翟真,決定暫時放棄圍攻鄴城,撤往新城。太元九年十月,苻丕趁機派宦者冗從仆射清河光祚率兵數百出城去中山,與丁零翟真聯系,派陽平太守邵興率數千騎串聯冀州各郡縣反燕。趙郡人趙栗等起兵響應邵興。冀州各郡縣見燕軍久攻鄴城不克,已疲憊不堪,開始觀望成敗,形勢已明顯對后燕不利。慕容垂果斷分兵出擊,擒獲邵興,光祚逃回鄴城,冀州各郡縣復從屬后燕。代北的劉庫仁發雁門、上谷、代郡三郡兵南下救鄴城,流落在劉庫仁部的燕遺民慕輿文、慕輿常知三郡民不愿遠行,在繁峙殺劉庫仁后,逃歸慕容垂,劉庫仁妻兄公孫希逃奔翟真。苻丕又遣光祚與參軍封孚去晉陽召驃騎將軍張蠔、并州刺史王騰,張蠔、王騰兵少也無力相救。

信都、中山等已為后燕所有,苻丕孤城無援,進退無路。司馬楊膺建議主動歸降東晉,苻丕不許,但又別無良策,于是只好遣從弟苻就、參軍焦逵為使求救于東晉。苻丕致書謝玄稱:“欲假途求糧,西赴國難,須援軍既接,以鄴與之。若西路不通,長安陷沒,請帥所領保守鄴城。” 焦逵與參軍姜讓看后找到楊膺說:“今喪敗如此,長安阻絕,存亡不可知。屈節竭誠以求糧援,猶懼不獲;而公豪氣不除,方設兩端,事必無成。宜正書為表,許以王師之至,當致身南歸;如其不從,可逼縛與之。”[49]楊膺自以為是苻丕之妻兄,遂不經苻丕而擅自將內容做了修改,并改書為表,遣焦逵送往建康。

十二月,燕王慕容垂見苻丕不僅不撤離鄴城,還向東晉求援,遂再次引兵包圍鄴城,但還是為苻丕留出了西歸之路,希望他能撤回長安。

焦逵送表到建康,謝玄要求苻丕送質子到建康,然后才能出兵相救。經焦逵再三說明苻丕之誠意,謝玄方遣劉牢之、滕恬之率眾兩萬救鄴城,還應苻丕之要求,水陸運米兩千斛給鄴城。

太元十年(385) 二月,劉牢之率軍到達枋頭,聞知鄴城中生變,楊膺、姜讓擅改苻丕給謝玄書事泄露,被殺,遂觀望不進。時燕黎陽太守劉撫駐守孫就柵,劉牢之改攻劉撫。燕王慕容垂留慕容農率眾圍鄴城,親自引兵救劉撫。秦長樂公苻丕聞知,乘虛出城夜襲燕軍營,被慕容農擊敗。慕容垂擊敗劉牢之,返回繼續圍攻鄴城;劉牢之則退屯黎陽。

四月,劉牢之進兵至鄴城,大敗燕王慕容垂,燕軍遂撤鄴城之圍北走。劉牢之取勝心切,獨自引兵追擊。苻丕聞之,亦發兵跟進。慕容垂對部下說:“秦、晉瓦合,相待為強,一勝則俱豪,一失則俱潰,非同心也。今兩軍相繼,勢既未合,宜急擊之。”[50]劉牢之率軍疾趨二百里,至五橋澤,爭搶燕軍的輜重,被燕軍邀擊,大敗。燕軍斬首數千級,劉牢之單馬逃出,后面的秦軍追至方獲救。鄴城中糧草已盡,晉運米二千斛至枋頭,苻丕率眾到枋頭就食。劉牢之入屯鄴城,收集亡散。因軍敗被征還建康。

燕、秦兩軍長期相持不下,幽、冀兩州饑荒日益嚴重,人相食,邑落蕭條。燕軍士多餓死,燕王慕容垂禁止民間養蠶,以桑椹代為軍糧。

七月,苻丕率眾三萬自枋頭欲回歸鄴城,與晉龍驤將軍檀玄戰于谷口,檀玄兵敗,苻丕復入鄴城繼續據守。八月,苻丕欲撤退回長安,時秦幽州刺史王永在壺關,遣使者請苻丕,苻丕乃率鄴城男女六萬余口西去潞川,驃騎將軍張蠔、并州刺史王騰迎接苻丕入晉陽。王永留平州刺史苻沖守壺關,自率騎一萬與苻丕會于晉陽。至此苻丕始知長安已于六月被慕容沖攻占,苻堅也被后秦姚萇所殺,于是發喪,即皇帝位。追謚苻堅曰宣昭皇帝,廟號世祖,大赦,改元大安。

燕王慕容垂以魯陽王慕容和為南中郎將,鎮鄴城。

太元十一年(386),慕容垂遣太原王慕容楷、趙王慕容麟、陳留王慕容紹、章武王慕容宙攻秦苻定、苻紹、苻謨、苻亮等。慕容楷先禮后兵,遣使修書陳說禍福利害,苻定等人皆降。慕容垂為酬謝秦王苻堅之德,封苻定等人為侯。

十月,燕寺人吳深據清河反,慕容垂攻之不克。十二月,燕軍攻下吳深壘,吳深獨自逃走。慕容垂進屯聊城之逢關陂。遣慕容德、慕容隆攻降晉的燕太子洗馬、晉濟北太守溫詳于東阿。第二年(387) 正月,慕容垂觀兵河上,高陽王慕容隆曰:“溫詳之徒,皆白面儒生,烏合為群,徒恃長河以自固,若大軍濟河,必望旗震壞,不待戰也。”[51]慕容垂從之。戊午,慕容垂遣鎮北將軍蘭汗、護軍將軍平幼大破溫詳。溫詳連夜帶著妻子奔往彭城,其眾三萬余戶皆降于燕。慕容垂以太原王慕容楷為兗州刺史,鎮東阿。

魏郡太守安次人齊涉據新柵叛燕,張愿率萬余流民進屯祝阿之甕口,聯合翟遼一起響應齊涉。慕容垂遣慕容德、慕容紹、龍驤將軍張崇率步騎二萬與慕容隆會擊張愿,斬首七千八百級。燕軍進據歷城,青、兗、徐州郡縣壁壘多降。慕容垂以慕容紹為青州刺史,鎮歷城。新柵人冬鸞為燕擒獲齊涉,慕容垂誅齊涉父子,其余部眾皆予赦免。

三月,上谷人王敏殺上谷太守封戢,代郡人許謙驅逐代郡太守賈閏,各以郡降附劉顯。

吳深殺清河太守丁國,章武人王祖殺章武太守白欽,渤海人張申據高城以叛;慕容垂命慕容溫討之。慕容麟斬王敏于上谷。

經過三年多的征戰,關東地區除丁零之外,其他各方勢力都被慕容垂擊敗。

剿滅丁零 丁零是北狄的后裔,春秋時北狄分布在今山西、河北以北地區,漢時已進入中原[52]。慕容燕入主中原時,有丁零翟鼠率所部歸降,被封為歸義王。[53]前秦滅前燕之后,苻堅將丁零翟斌安置在新安、澠池一帶。太元八年(383) 十一月,淝水之戰秦王苻堅大敗,各地民心浮動,有罪逃匿之徒和想趁機作亂的人更是不在少數。丁零翟斌也乘機起兵反秦,幾日之內就聚集了數千人,積極準備攻打洛陽。

前燕遺民慕容鳳、燕郡王騰、遼西段延等得知翟斌已經起兵,各率部屬投奔翟斌參與反秦。鎮守洛陽的秦平原公豫州牧苻暉得知翟斌起兵并欲攻打洛陽后,遂先發制人,派遣大將武平侯毛當率軍前去鎮壓。兩軍接戰,慕容鳳向翟斌主動請纓,率丁零兵眾出擊,秦兵大敗,主帥毛當被斬。隨后翟斌又攻克了陵云臺,繳獲萬余人的甲仗。

慕容垂受秦王苻堅之命,從鄴城出發到洛陽討丁零翟斌,行至河內,遂停下招募兵馬,打出反秦的大旗。慕容垂為燕之宗室,是燕遺民心目中反秦復國的旗幟,其威望更非翟斌等所能比。所以慕容鳳等都建議翟斌與慕容垂聯合起來,推舉慕容垂為盟主,共同反秦,得到翟斌的認可。但是慕容垂不知翟斌的虛實真偽,拒絕了翟斌的結盟要求。翟斌不得不再派長史郭通去說服慕容垂,才得到慕容垂的應允。太元九年(384) 正月,翟斌率部眾與慕容垂會合于洛陽。翟斌勸慕容垂即皇帝位,慕容垂因故燕皇帝慕容暐尚羈留在秦,所以自稱燕王、大將軍、大都督,承制行事,翟斌被授予建義大將軍,封河南王。

翟斌雖然推舉慕容垂為盟主,但是自恃部屬眾多,有功于慕容垂,所以十分驕縱,屢屢要求封賞,引起慕容宗室的強烈不滿。太子慕容寶建議慕容垂盡快除掉翟斌,以免留下后患。但是慕容垂卻說:“河南之盟,不可負也;若其為難,罪由于斌。今事未有形而殺之,人必謂我忌憚其功能;吾方收攬豪杰以隆大業,不可示人以狹,失天下之望也。藉彼有謀,吾以智防之,無能為也。” 慕容德、慕容紹、慕容農也都認為,“翟斌兄弟恃功而驕,必為國患”。慕容垂則堅持“驕則速敗,焉能為患!彼有大功,當聽其自斃耳”。[54]對翟斌兄弟禮遇更加周全。

翟斌則不知禍之將至,愈加貪得無厭。唆使其族黨向慕容垂為其請求尚書令的職務。慕容垂回應說:“翟王之功,宜居上輔;但臺既未建,此官不可遽置耳。”[55]翟斌得知慕容垂不同意授予他尚書令之職后,大怒,遂暗中與困守鄴城的秦長樂公苻丕通謀,欲派人決漳河之堤,泄漳河水以淹燕軍。翟斌與苻丕暗中勾結,很快就被慕容垂發現,與其弟翟檀、翟敏二人一起被處死。對其余丁零部眾,慕容垂則沒有追究。翟斌之兄子翟真被赦免后,連夜帶領丁零部眾逃往邯鄲,隨后又回頭南下鄴城,欲與苻丕內外相呼應。慕容垂派慕容寶和慕容隆率部迎擊,翟真大敗,再退守邯鄲。如何對待丁零余眾,慕容楷、慕容紹兩人認為,翟斌等并無大志,因為過于放縱了他們,所以才會發生此次叛亂。現在翟真退守邯鄲,如果我們馬上緊追不舍,他們就會聚集在一起拼命抵抗,如果暫緩一下圍攻,他們就會逐漸散去,那時再出兵擊之,沒有不勝之理。慕容垂采納了他們的意見,結果正如慕容楷、慕容紹所預料的那樣,太元九年(384) 八月,翟真即棄邯鄲向北逃竄,慕容垂派慕容楷和慕容農率部追擊,慕容楷因求勝心切,不聽慕容農的勸阻,貿然出戰,結果遭到翟真的伏擊而大敗。翟真北奔中山,屯于承營。十月,翟真又聯絡代北的劉庫仁妻兄公孫希、秦昌黎太守宋敞,遙相呼應,以對抗慕容垂。十一月,慕容農從信都出兵西擊盤踞在魯口的翟真之從兄翟遼。十二月,慕容麟、慕容農一起大破翟遼,翟遼奔承營投奔翟真。

太元十年(385) 二月,慕容農引兵會慕容麟于中山,一起攻打翟真。兩軍對陣,燕驍騎將軍慕容國率百余騎沖進翟真陣中,翟真先逃,部眾大潰,爭相奪路,在城門處自相踐踏,死者大半,燕軍占領了承營外城。四月,翟真等自承營徙往行唐,被其司馬鮮于乞所殺,鮮于乞自立為趙王。翟真余部很快又殺了鮮于乞,立翟真的從弟翟成為主。經此內亂,丁零部眾大多都歸降了慕容垂。

閏五月庚戌,慕容垂到常山,燕軍包圍了在行唐的翟成。七月癸酉,翟成的長史鮮于得斬翟成出城投降,慕容垂屠行唐,將所俘丁零人全部活埋。

翟遼在鮮于乞殺翟真時,從行唐逃出到滎陽,被晉滎陽太守滕恬之收留。因滕恬之喜歡狩獵,不愛士卒,翟遼遂以小恩小惠收買滕恬之的部下,趁滕恬之出城之機,竊取了滎陽。慕容垂視丁零為心腹之患,對其諸將說:翟遼以一城之眾,反復于三國之間,不可以不討。于是以章武王慕容宙監中外諸軍事,輔助太子慕容寶守中山,自己親率諸將南攻翟遼,以慕容楷為前鋒都督。翟遼部屬都是燕、趙人,多為前燕遺民,聞聽慕容楷來了,皆說:太原王慕容恪的兒子,是我們的父母啊!紛紛結伙歸附慕容楷。翟遼見此情景十分恐懼,遂遣使請求投降。慕容垂到滎陽后,以翟遼為徐州牧,封河南公,然后返回中山。這時井陘人賈鮑招引北山丁零翟遙等共五千余人,趁夜襲擊中山,占領了外城。守衛中山的慕容宙與慕容寶內外合擊,大破之,除翟遙和賈鮑逃脫外,余眾皆被俘虜。

太元十二年(387) 十月,翟遼在滎陽再次叛燕,遣兵與王祖、張申寇抄清河、平原。

太元十三年(388) 二月,翟遼派其司馬眭瓊向慕容垂認罪,慕容垂以翟遼反復無常,不能免罪,斬其使者,翟遼遂自稱魏天王,改元建光。五月,翟遼徙屯滑臺。

太元十四年(389) 四月,翟遼攻占滎陽,燕滎陽太守張卓被俘。十月,翟遼遣丁零故堤詐降于冀州刺史慕容溫,取得慕容溫的信任,尋機刺殺了慕容溫和其長史司馬驅,然后率守兵二百余戶投奔西燕,途經襄國時被慕容農攔截,除故堤逃走外,其余皆降。清河太守賀耕也在定陵聚眾叛燕,南與翟遼相呼應。慕容農斬賀耕,毀定陵城。慕容農進師入鄴城,因鄴城廣大難于防守,遂筑鳳陽門大道之東為隔城。

太元十六年(391) 十月,翟遼卒,子翟釗代立,改元為定鼎。翟釗率眾攻鄴城,被慕容農擊敗。

太元十七年(392) 二月,翟釗遣其將翟都侵館陶,屯蘇康壘。三月,慕容垂親自率軍攻打翟釗,進逼蘇康壘,翟都南走滑臺。翟釗求救西燕慕容永,慕容永眾議不決。六月,慕容垂軍駐黎陽,欲渡黃河。翟釗則在南岸布兵防御。慕容垂在百余艘牛皮船上虛列兵帳,溯流而上,至黎陽西四十里的西津。翟釗亦追至西津防御。這時慕容垂派桂林王慕容鎮趁夜偷渡黎陽津,在河南扎下營寨。翟釗得知燕軍已在黎陽津渡河后,知道中計,趕緊率軍返回黎陽,攻打已經扎營河南的慕容鎮。慕容鎮堅守不出,翟釗數攻不能奏效,遂退兵,慕容鎮尾隨追擊,慕容農則趁機從西津渡河,與慕容鎮兩面夾擊。翟釗大敗,逃回滑臺,接上其子,收拾殘余部眾,向北渡河,登白鹿山,欲憑險自守。慕容農知山上無糧,翟釗不能久住,于是只留少許人監視動靜,大軍撤退,以待其下山。不數日翟釗無糧,只好下山覓食,慕容農回軍擊之,盡俘其眾。翟釗單騎逃奔長子投奔西燕,所統七郡三萬余戶,皆按堵如故,歸屬燕王慕容垂。

慕容永以翟釗為車騎大將軍、兗州牧,封東郡王。一年后,翟釗謀反,被慕容永所殺。

郝晷、崔逞及清河崔宏,新興張卓、遼東夔騰、陽平路纂皆仕于秦,淝水之戰后避亂降晉,各將部曲屯于河南。后接受翟遼授予的官爵,翟釗敗亡,皆降于燕,慕容垂根據他們的才能都予以錄用。

兼并西燕 西燕最初是由慕容泓(?—384) 建立。慕容泓為前燕亡國之君慕容暐之弟、慕容儁之子。升平三年(359),慕容儁封慕容泓為濟北王,慕容沖(360—386) 為中山王。前燕滅亡后,慕容泓與慕容暐、慕容沖兄弟等慕容鮮卑王公貴族一起被遷到長安。慕容泓被苻堅任為北地長史,慕容沖為平陽太守。

太元九年(384) 三月,在長安的慕容泓聞知燕王慕容垂已經起兵復國,正在進攻鄴城,遂逃到關東,很快招集牧馬鮮卑燕遺民數千人,然后又返回關中占據華陰,擊敗秦王苻堅派來討伐的將軍強永,勢力很快強大起來。慕容泓于是自稱都督陜西諸軍事、大將軍、雍州牧、濟北王,推舉叔父慕容垂為丞相、都督陜東諸軍事、領大司馬、冀州牧、吳王。

關中為前秦之根本所在,慕容泓在華陰起兵,對前秦的威脅之大不言而喻。秦王苻堅聞知非常后悔地問權翼道:“吾不從卿言,鮮卑至是。關東之地,吾不復與之爭,將若泓何?” 權翼說:“寇不可長。慕容垂正可據山東為亂,不暇近逼。今暐及宗族種類盡在京師,鮮卑之眾布于畿甸,實社稷之元憂,宜遣重將討之。”[56]于是苻堅乃以子廣平公苻熙為使持節、都督雍州雜戎諸軍事、鎮東大將軍、雍州刺史,鎮蒲坂,加強對東部的控制。任命子苻睿為都督諸軍事、衛大將軍、司隸校尉、錄尚書事,配兵五萬,以左將軍竇沖為苻睿長史,龍驤將軍姚萇為司馬,協助苻睿討慕容泓于華澤。秦平陽太守、故燕中山王慕容沖這時也趁機起兵于河東,有部眾二萬,向蒲坂進攻。苻堅又命左將軍竇沖分兵去拒河東的慕容沖,苻睿與司馬姚萇一起攻打慕容泓。慕容泓聞知苻睿率大軍來攻,十分恐懼,欲率眾奔回關東。姚萇建議苻睿說:鮮卑叛亂,就是要想回到關東,所以我們最好不要攔截,而是驅趕他們盡快出關。這就像抓老鼠的尾巴,它會回頭咬你一樣,如果我們不讓其出關,他們自知無路可走,必然與我們拼死相搏,一旦我們失利,悔之何及。所以,我們只要在他們后面擊鼓驅趕,他們就會倉惶奔逃。苻睿有勇無謀,不聽姚萇的建議,親自率眾前去攔截,與慕容泓戰于華澤,結果大敗,為慕容泓所殺。苻堅聞聽愛子苻睿陣亡的消息大怒,一氣之下殺了姚萇派回請罪的龍驤將軍長史趙都、參軍姜協。姚萇大懼,怕苻堅加罪自己,遂叛秦,被眾羌豪推為盟主,稱大將軍、大單于、萬年秦王,建立后秦。

慕容沖在河東被竇沖所率之軍打敗,率騎八千入關投奔慕容泓。慕容泓敗苻睿,接收慕容沖殘部,很快部眾就達到十余萬。

慕容暐與慕容垂淝水之戰時屯于鄖城,聞聽苻堅大敗后,慕容暐棄城獨自逃到滎陽,與苻堅等會合。慕容德勸慕容垂殺苻堅不成后,又勸慕容暐乘機起兵復國,慕容暐拒絕了慕容德的建議,隨苻堅撤回長安。慕容暐雖然是亡國之君,但是在前燕遺民中還是被視為燕的正統君主,所以不論是慕容垂還是慕容泓,都不能無視慕容暐的存在而自立為皇帝。尤其是慕容泓,更要打著慕容暐的旗號,于是遣使苻堅要求釋放慕容暐回關東:“秦為無道,滅我社稷。今天誘其衰[57],使秦師傾敗,將欲興復大燕。吳王已定關東,可速資備大駕,奉送家兄皇帝并宗室功臣之家。泓當率關中燕人,翼衛皇帝,還返鄴都,與秦以武牢為界,分王天下,永為鄰好,不復為秦之患也。鉅鹿公輕戇銳進,為亂兵所害,非泓之意。” 苻堅大怒,馬上召來慕容暐怒斥道:“卿父子干紀僭亂,乖逆人神,朕應天行罰,盡兵勢而得卿。卿非改迷歸善,而合宗蒙宥,兄弟布列上將、納言,雖曰破滅,其實若歸。奈何因王師小敗,便猖悖若此!垂為長蛇于關東,泓、沖稱兵內侮。泓書如此,卿欲去者,朕當相資。卿之宗族,可謂人面獸心,殆不可以國士期也。” 慕容暐嚇得連連叩頭,以致額頭流血,痛哭流涕,感恩戴德,謝苻堅不殺之恩。苻堅也被慕容暐的表現所感動,沉吟一會說:“ 《書》 云,父子兄弟無相及也。卿之忠誠,實簡朕心,此自三豎之罪,非卿之過。”命慕容暐起來,待之如初。當即命慕容暐寫信給慕容垂、慕容泓、慕容沖三人,命他們罷兵回長安,不再追究他們的反叛之罪。慕容暐回家后,馬上秘密遣使者找慕容泓交代后事:“今秦數已終,長安怪異特甚,當不復能久立。吾既籠中之人,必無還理。昔不能保守宗廟,致令傾喪若斯,吾罪人也,不足復顧吾之存亡。社稷不輕,勉建大業,以興復為務。可以吳王為相國,中山王為太宰、領大司馬,汝可為大將軍、領司徒,承制封拜。聽吾死問,汝便即尊位。”[58]慕容泓于是向長安進軍,改秦苻堅建元二十年為燕興元年。

在燕遺民中,慕容泓的德行威望不如其弟慕容沖,又執法苛刻嚴峻,于是屬下謀臣高蓋與宿勤崇等謀殺慕容泓,立慕容沖為皇太弟,承制行事,置百官。慕容沖以高蓋為尚書令。后秦姚萇知慕容鮮卑都急于東歸,不會久留關中,對燕、秦之爭欲作壁上觀,等待苻秦疲敝、慕容鮮卑撤回關東,再坐收漁利。遂遣使通好慕容沖,以子姚嵩[59]為質子,自己率部西上進屯北地,厲兵積粟,以觀時變。

慕容沖、姚萇相繼反秦,而且慕容沖的燕軍距長安僅有二百里路,讓苻堅應接不暇,于是將鎮守洛陽的平原公苻暉召回長安,任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中外諸軍事、車騎大將軍、司隸校尉、錄尚書,配兵五萬阻擊慕容沖。結果苻暉、尚書姜宇先后戰敗,慕容沖攻占阿房城,進逼長安。秦王苻堅登城看到城下的慕容沖,嘆息曰:“此虜何從出也?其強若斯!” 隨后大聲斥責慕容沖:“爾輩群奴正可牧牛羊,何為送死!” 慕容沖回答說:“奴則奴矣,既厭奴苦,復欲取爾見代。” 苻堅隨即遣使者奉詔書賜給慕容沖一領錦袍,詔曰:“古人兵交,使在其間。卿遠來草創,得無勞乎?今送一袍,以明本懷。朕于卿恩分如何,而于一朝忽為此變!” 慕容沖命詹事答復,“皇太弟有令:孤今心在天下,豈顧一袍小惠。茍能知命,便可君臣束手,早送皇帝,自當寬貸苻氏,以酬曩好,終不使既往之施獨美于前。” 苻堅大怒曰:“吾不用王景略、陽平公之言,使白虜敢至于此。”[60]慕容沖與其姐清河公主均有姿色,被徙長安后,同為苻堅所專寵。長安有民謠曰:“一雌復一雄,雙飛入紫宮。”[61]王猛等懼生變亂,極力勸諫,苻堅才放慕容沖出宮,任為平陽太守。故苻堅欲以舊情感化慕容沖。

慕容沖兵臨長安城,城中的慕容暐與前燕太宰、太原王慕容恪之子慕容肅等鮮卑暗中策劃殺掉秦王苻堅,以應慕容沖。事情敗露,苻堅遂先殺慕容肅,隨后又殺慕容暐及其宗族和城內鮮卑無論老幼男女一千余人。慕容垂幼子慕容柔和慕容寶之子慕容盛皆在城中,得以僥幸逃出,投奔了慕容沖。

慕容暐被苻堅殺死后,慕容沖遂于太元十年(385) 正月在阿房即皇帝位,改元曰更始[62]。慕容沖一面攻打長安,一面縱兵四處搶掠,致使關中士民流散,道路斷絕,千里無煙,引起關中民眾的強烈反抗,有的冒死為前秦苻堅資助糧草,有被掠入燕軍營中者冒死縱火為秦軍內應。燕秦相持不下,互有勝負。慕容沖尚書令高蓋曾一度夜襲長安,攻入南城,被秦左將軍竇沖、前禁將軍李辯等擊退。五月,慕容沖擒獲秦之驍將衛將軍楊定。苻堅大懼,走投無路,于是相信讖書“帝出五將久長得”[63]之言,留下太子苻宏堅守長安,自率騎數百與張夫人等出奔五將山。閏五月,秦太子苻宏不能守長安,帶領數千騎與母、妻、宗室西奔下辨,百官逃散,司隸校尉權翼等數百人奔后秦。慕容沖進據長安,縱兵大掠,死者不可勝計。秦王苻堅至五將山,為后秦驍騎將軍吳忠所俘。八月,苻堅被后秦姚萇遣人縊死于新平佛寺。十月,慕容沖遣尚書令高蓋率眾五萬攻打后秦,戰于新平南,高蓋大敗,降于后秦。

慕容沖從苻堅手中奪得長安后,有些樂不思蜀,再加畏懼占據關東的慕容垂,無心回歸關東,于是在長安發展農業,修筑宮室,準備長住下來,由此引起不愿留在關中、一心想東歸故土的鮮卑部眾的怨恨。太元十一年(后燕建興元年,386)二月,左將軍韓延利用鮮卑部眾的不滿情緒,殺慕容沖,立慕容沖的部將段隨為燕王,改元昌平。韓延立段隨為燕王,顯然是慕容鮮卑貴族所不能接受的。三月,左仆射慕容恒、尚書慕容永襲殺段隨,再立宜都王慕容桓之子慕容為燕王,改元建明,率領關中的四十余萬口鮮卑男女放棄長安,踏上返回關東的征途。途中慕容恒之弟護軍將軍慕容韜在臨晉(今陜西省大荔)殺慕容,慕容恒不顧眾鮮卑的反對,立慕容沖之子慕容瑤為皇帝,改元建平。眾鮮卑皆棄慕容瑤歸慕容永,得到眾鮮卑支持的慕容永隨即又殺慕容瑤,再立慕容泓之子慕容忠為帝,改元建武。慕容忠以慕容永為太尉,守尚書令,封河東公。慕容永執法寬松公平,眾鮮卑都樂于接受,穩住了西燕的局勢,繼續向東進軍。到達聞喜時,聞聽慕容垂也已經在中山自稱皇帝,慕容忠遂不敢再繼續東進,修筑燕熙城而居住下來。六月,西燕的大將刁云等殺慕容忠,推舉實際掌握西燕權柄的慕容永為使持節,大都督中外諸軍事,大將軍,大單于,雍、秦、梁、涼四州牧,錄尚書事,河東王。

慕容鮮卑發展到慕容廆之子慕容皝時始在遼西大棘城稱燕王,慕容皝之子慕容儁在薊城稱皇帝。從宗法上說,慕容鮮卑是以慕容廆、慕容皝、慕容儁、慕容暐一支為嫡系。慕容永的祖父為慕容廆之弟慕容運,相對嫡系的慕容廆一支來說,慕容運一支是為疏屬。慕容垂盡管為慕容皝的庶子,但是對慕容永來說仍屬嫡系,而且慕容垂在燕遺民中的威望也是慕容永所難以企及的,所以刁云等推舉慕容永為河東王,派遣使者到中山稱藩,承認慕容垂為燕室皇帝。十月,慕容永派遣使者去晉陽,向秦王苻丕請求借道東歸。苻丕不許,與慕容永戰于襄陵,秦兵大敗,左丞相王永、衛大將軍俱石子皆陣亡,苻丕率領數千騎南奔東垣,欲襲取晉之洛陽,被晉揚威將軍馮該邀擊所殺。慕容永遂進據長子,即皇帝位,改元中興。慕容永擊敗苻丕,自稱皇帝,不再繼續東歸。不久,慕容永將留在西燕的慕容儁及慕容垂子孫無論男女長幼全部處死,與慕容垂徹底決裂。

慕容永自立為皇帝,占據長子與關東的慕容垂分庭抗禮,屠殺慕容儁、慕容垂子孫,與朔方的劉衛辰相呼應,并招降納叛,劉庫仁之子劉顯、丁零翟釗被慕容垂擊敗后,都先后逃奔長子,投靠西燕,慕容永還以翟釗為車騎大將軍、兗州牧,封東郡王,這些都為慕容垂所不能容忍。

滅丁零統一關東后,慕容垂于太元十八年(393) 十月,召集群臣商議出兵攻打長子。諸將都認為慕容永內部穩定,后燕連年征戰,士卒疲怠,不宜再馬上用兵。慕容德則認為:“永既國之枝葉,又僭舉位號,惑民視聽,宜先除之,以一民心。士卒雖疲,庸得已乎!” 此話頗合慕容垂的心意:“司徒意正與吾同。吾比老,叩囊底智,足以取之,終不復留此賊以累子孫也。”[64]十一月,慕容垂發中山步騎七萬,遣鎮西將軍丹陽王慕容瓚、龍驤將軍張崇出井陘,攻打西燕駐守晉陽的武鄉公慕容友,征東將軍平規攻打駐守沙亭的段平。慕容永遣尚書令刁云、車騎將軍慕容鐘率眾五萬守潞川。十二月,慕容垂親自從中山趕到鄴城督戰。

太元十九年(394) 二月,慕容垂留清河公慕容會留守鄴城,遣慕容楷出滏口,慕容農出壺關,自己出沙亭,率司、冀、青、兗四州兵,大舉進攻西燕。慕容永分兵各道拒守,遣從子征東將軍小逸豆歸、鎮東將軍王次多、右將軍勒馬駒率眾萬余人,戍守儲存糧草輜重的臺壁。慕容垂屯軍于鄴城西南,只是虛張聲勢,持續月余也不發動攻擊。慕容永誤以為慕容垂會不走大路,而抄軹關捷徑來攻,于是將除在臺壁守護糧草輜重的小逸豆歸等之外的軍隊都集中到軹關防守。四月甲戌,慕容垂率大軍從滏口入天井關,五月乙酉,大軍到臺壁。慕容永急遣大逸豆歸率精兵來救,被征東將軍平規擊破。駐守臺壁的小逸豆歸出戰,又敗于慕容農,勒馬駒陣亡,王次多被俘,臺壁被圍。慕容永親率從軹關調回的精兵來救,刁云、慕容鐘見大勢已去,率眾降慕容垂。慕容垂與慕容永大戰于臺壁之南,慕容永被誘入慕容國伏兵中,大敗,奔還長子。晉陽守軍聞聽慕容永已敗,棄城逃走,丹陽王慕容瓚順利進據晉陽。慕容垂繼續進軍圍長子,慕容永求救于東晉、拓跋魏,不待晉、魏軍到,大逸豆歸部將伐勤開門獻城降,慕容永等被俘,慕容垂入城,斬慕容永及其所署公卿刁云、大逸豆歸等三十余人。慕容永所統新舊八郡,戶七萬六千八百,及乘輿、服御、伎樂、珍寶皆為后燕所有。慕容垂留丹陽王慕容瓚為并州刺史,鎮晉陽,宜都王慕容鳳為雍州刺史,鎮長子。

西燕自太元九年(384)三月慕容泓起兵華陰,至太元十九年(394)八月慕容永長子被俘,首尾十年又五月,歷慕容泓、慕容沖、段隨、慕容、慕容瑤、慕容忠、慕容永七主而終。

鞏固遼海 晉太元九年(后燕元年,384) 七月,秦幽州刺史王永、平州刺史苻沖在慕容垂圍攻鄴城,無暇顧及北方之際,欲率幽、平二州之眾南下擊燕,以策應被圍困在鄴城的苻丕。燕王慕容垂遣寧朔將軍平規北上阻擊幽、平之兵,王永遣昌黎太守宋敞迎戰平規于范陽,宋敞敗于平規,平規遂乘勝進據薊城之南。秦幽州刺史王永求救于振威將軍劉庫仁,劉庫仁遣其妻兄公孫希率騎三千來救,大破平規于薊南,乘勝長驅,進據唐城,與慕容麟相持。太元十年(385) 正月,燕帶方王慕容佐北上增援寧朔將軍平規,共攻薊城,屢敗秦幽州刺史王永。二月,王永遣昌黎太守宋敞燒毀龍城及薊城宮室,放棄幽、平二州,率眾三萬奔壺關。慕容佐、平規進駐薊城。閏五月,燕王慕容垂命慕容佐駐守龍城,慕容鮮卑重新控制了遼海地區。

龍城所在的遼海地區盡管被前秦占據達十四年之久,但是因其偏居東北一隅,且為慕容鮮卑的龍興之地,故前秦所產生的影響極為有限。王永、苻沖等前秦殘余勢力撤出幽、平二州后,后燕重建遼海地區社會秩序,恢復生產,所面臨的最大威脅是來自東部高句麗的侵擾。

慕容鮮卑自進入遼西地區不久,即與高句麗沖突不斷,成為扼制高句麗西進的重要力量。咸康八年(342),燕王慕容皝曾親率大軍攻入高句麗腹地,虜男女五萬余口,燒其宮室,毀丸都城,發高句麗王釗之父乙弗利墓,載尸而還,迫使高句麗王釗納貢稱臣,[65]遼東地區得到暫時的安寧。前燕滅亡后,前秦勢力擴展到遼東地區,高句麗與前秦相安無事,得以休養生息。淝水之戰后,前秦勢力撤回中原,后燕又暫時對遼東鞭長莫及,使高句麗覬覦遼東之野心再次膨脹。太元十年(385) 六月,移鎮龍城的平州刺史慕容佐尚立足未穩,高句麗即趁機出兵入侵遼東,慕容佐遣司馬郝景率兵救援,結果為高句麗所敗,遼東、玄菟二郡遂陷于高句麗。

這時,被慕容鮮卑征服而強遷到中原的夫余人燕建節將軍余巖兄弟,也趁機發動叛亂。七月,余巖兄弟率部自武邑北上幽州。燕王慕容垂遣使疾馳,命駐守幽州的寧朔將軍平規,固守勿戰,待破丁零后將親自討之。平規不聽,擅自出戰,結果為余巖所敗。余巖遂率部入薊城,劫掠千余戶,然后東據令支。八月,慕容垂又遣遼西王慕容農率部討余巖。余巖所以劫掠薊城后又東據令支,是欲繼續東進,乘虛占據龍城,然后返回故國。[66]慕容農深知余巖的意圖,為防止余巖逃竄到龍城,遂不直接攻打令支,而是避開令支,出蠮螉塞,經凡城,急趨龍城,截斷余巖東逃之路。十月,慕容農部到龍城,余巖兄弟還在令支尚未出動,慕容農知余巖已成甕中之鱉,為避免行軍傷及農田,在龍城休整士馬十余日,待田地收割完畢,才率步騎三萬攻打令支。慕容農突然從龍城率軍來攻,使令支城中的叛軍十分惶恐,不知所措,多偷偷出城歸降慕容農。余巖兄弟自知無路可逃,出降后被斬。慕容農消滅余巖兄弟叛軍后,又乘勝進擊遼東,一舉收復被高句麗侵占的遼東、玄菟二郡,班師回龍城。

慕容農到遼海地區初戰告捷,燕王慕容垂遂以慕容農為使持節,都督幽、平二州、北狄諸軍事,幽州牧,鎮龍城,徙平州刺史帶方王慕容佐鎮遼東平郭。幽州牧由鎮薊城徙鎮龍城,提高了龍城的戰略地位;平州刺史由鎮龍城徙鎮遼東平郭,加強了遼東防御高句麗的力量,而且平郭地近海,西漢時就在此設有鐵官、鹽官,既得鹽、鐵之利,又可控制海路交通,可謂一舉多得,遼海地區局勢亦得以安然無虞。

慕容農持節幽州,鎮守龍城,下車伊始,表請繕修龍城陵、廟。龍城舊都,燕之陵、廟所在。咸和八年(333) 五月,慕容廆死于棘城,葬青山[67];永和四年(慕容皝十五年,348) 九月,慕容皝死于龍城,葬龍山[68];升平四年(前燕光壽四年,360) 正月,慕容儁死于鄴城,三月葬龍陵,亦在龍城[69]。咸康七年,慕容皝始建龍城,同時即建有宗廟[70];慕容儁時,又在昌黎、遼東二郡營建慕容廆廟[71]。陵、廟為埋葬、祭祀祖先之所,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慕容農此舉除懷念祖先,不忘創業之艱難外,更深層之用意還是在安撫前燕遺民。接著是招撫流民。遼海地區自東漢末年的軍閥割據起,歷西晉八王之亂、永嘉之亂,都是中原流民避難之所。淝水之戰后,中原再次陷入戰火頻仍的混亂局面,又有大批幽、冀流民避亂到遼海地區。與前所不同的是,這些流民多是前燕遺民,且成分十分復雜,其中有很多是被慕容鮮卑征服之后隨慕容燕南下中原的夫余、高句麗人,故有很多人趁機回到高句麗、夫余地區。[72]能否安撫好這些流民,事關重建遼海地區社會秩序、發展生產、恢復經濟,使遼海地區成為后燕穩固后方的大局。慕容農以驃騎司馬范陽龐淵為遼東太守,前往遼東招撫這些流民。同時,“創立法制,事從寬簡,清刑獄,省賦役,勸課農桑,居民富贍,四方流民前后至者數萬口”。[73]

太元十四年(389) 正月,慕容農駐守龍城已經五年,遼海地區得到有效的治理,社會穩定、百姓樂業、邊境安然。此時關東地區尚未統一,丁零翟遼占據滑臺自稱魏天王,慕容永占據長子稱帝,與后燕鼎足而立,還時有地方豪強起兵響應。慕容農于是上表曰:“臣頃因征即鎮,所統將士安逸積年,青、徐、荊、雍遺寇尚繁,愿時代還,展竭微效,生無余力,沒無遺恨,臣之志也!”[74]燕王慕容垂遂將慕容農召還中山,任侍中、司隸校尉,更以高陽王慕容隆為都督幽、平二州諸軍事,征北大將軍,幽州牧;建留臺于龍城,以慕容隆錄留臺尚書事。又以護軍將軍平幼為征北將軍府長史,散騎常侍封孚為司馬,并兼留臺尚書,協助慕容隆,一起赴任龍城。慕容農治理龍城成效顯著,慕容隆到任既因循舊章,蕭規曹隨,又與時俱進,修而廣之,遼海地區被治理得秩序井然,民安其業。

太元十五年(后燕建興五年,390) 九月,北平人吳柱聚眾千余,立沙門法長為天子,攻破北平郡,再轉攻廣都,進占白狼城。時值高陽王慕容隆的夫人去世,各郡縣守宰都到龍城參加葬禮。眾郡縣守宰聞知吳柱反,請慕容隆盡快回城,遣大兵討之。慕容隆則胸有成竹地告訴眾人:“今閭閻安業,民不思亂,柱等以詐謀惑愚夫,誘脅相聚,無能為也。”[75]待安葬完畢,慕容隆遣北平太守、廣都令二人先歸,繼而遣安昌侯進率百余騎殺向白狼城。吳柱等聞知燕軍將至,都四散奔逃。慕容隆窮追猛打,斬殺殆盡。

太元二十年(395) 五月,慕容寶率軍攻打代北的魏王拓跋珪,十一月,被魏軍大敗于參合陂。為報參合陂之仇,慕容垂決定再次出兵攻打魏王拓跋珪。十二月,以清河公慕容會錄龍城留臺事,領幽州刺史,代替高陽王慕容隆鎮守龍城,命慕容隆率領所屬精兵還中山待命。第二年二月,慕容垂親自率軍出征,四月病逝于上谷沮陽。八月,魏王拓跋珪趁機大舉攻燕。十一月,慕容會率龍城兵再赴中原參戰。

2.燕魏反目

拓跋珪復國 北魏開國皇帝拓跋珪為代王什翼犍之嫡孫,代王什翼犍建國三十四年(晉太和六年,371) 七月初七,出生于參合陂北,母賀氏,賀蘭部人,為東部大人賀野干之女。當年春,長孫斤在帳中欲刺殺代王什翼犍,拓跋珪的父親拓跋寔為保護父親什翼犍,與長孫斤格斗受傷,五月去世,拓跋珪為拓跋寔的遺腹子。什翼犍建國三十九年(晉太元元年,376) 十月,前秦苻堅派幽州牧苻洛率二十萬大軍分路出兵攻打代北,什翼犍正有病在身,代國不敵,部落潰散。什翼犍弟拓跋孤之子斤,教唆什翼犍的庶長子拓跋寔君為繼承王位而殺害什翼犍諸子。拓跋珪此時方六歲,跟隨其母賀氏。賀氏在代國面臨滅亡,內部又自相殺戮之際,綁縛代王什翼犍帶領拓跋珪投降了前秦,被遷往長安。苻堅以代王什翼犍生長在漠北,不懂中原禮教,將其留在長安太學學習。拓跋珪則因與其母賀氏綁縛什翼犍“執父不孝”,被遷徙到蜀地,以示懲罰。不久,什翼犍即客死長安,拓跋珪又被秦王苻堅遷回長安,依附于前燕滅亡前即因避禍而逃奔苻堅、任前秦京兆尹的慕容垂。前燕與代國分居東西,世為婚姻。代王什翼犍即位的第二年(339),即向前燕求婚,慕容皝將其妹妹嫁予什翼犍。晉咸康七年(341),慕容妃卒。晉建元元年(343),什翼犍再次向前燕求婚,娶慕容皝之女為妻。晉升平四年 (360) 六月,代王什翼犍妃慕容氏卒。晉隆和元年(362) 十一月,代王什翼犍納女于前燕,前燕亦以女妻什翼犍。拓跋珪之父拓跋寔即慕容皝之女所生,慕容垂系拓跋珪的舅爺,所以拓跋珪得到慕容垂的庇護。淝水之戰后,慕容垂在關東起兵復國,拓跋珪也隨到關東,不久就脫離慕容垂,回到代北的劉庫仁獨孤部,此時拓跋珪已十四歲。

代國滅亡,苻堅將什翼犍等遷到長安后,將原代國各部安置在云中、定襄、雁門、五原四郡,立尉、監行事,官僚領押。什翼犍死后,苻堅采納原代王什翼犍的左長史燕鳳的建議,以黃河為界,西歸原代國部落聯盟中的鐵弗部首領劉衛辰統領,東歸獨孤部首領劉庫仁統領。太元九年(后燕元年,384) 七月,秦幽州刺史王永、平州刺史苻沖率兩州之兵攻燕。慕容垂遣寧朔將軍平規擊幽州王永,王永遣昌黎太守宋敞迎戰平規于范陽,宋敞大敗,平規乘勝進據薊城之南。八月,王永遂向劉庫仁求救,劉庫仁遣其妻兄公孫希率騎三千救援,大破平規燕軍于薊南。十月,劉庫仁聞公孫希已破燕將平規,欲大舉發雁門、上谷、代郡兵以救被圍困在鄴城的秦長樂公苻丕。前燕滅亡后流落在劉庫仁處的故燕太子太保慕輿句之子慕輿文、零陵公慕輿虔之子慕輿常,利用三郡兵厭戰都不愿遠征的心理,在繁畤殺掉劉庫仁,竊其駿馬投奔燕王慕容垂。公孫希聞聽劉庫仁被殺后,投奔了丁零翟真。獨孤部遂由劉庫仁之弟劉頭眷代領。太元十年(后燕二年,385) 八月,為人兇狠殘忍的劉庫仁之子劉顯,殺其叔父劉頭眷取而代之。劉顯地廣兵強,跨有朔裔,欲稱霸代北,視拓跋珪為心腹大患,欲伺機加害。劉顯之弟劉亢埿之妻為什翼犍之女、拓跋珪的姑母,劉顯的謀主梁眷為什翼犍的外甥,他們得知劉顯的安排后,都密告拓跋珪之母賀氏。賀氏自己留下穩住劉顯,使長孫犍、元他、羅結護送拓跋珪秘密逃到母家賀蘭部,賀氏之兄賀訥十分驚喜,前來拜見說:“官家復國之后,當念老臣。” 拓跋珪笑著回答說:“誠如舅言,要不忘也。” 賀氏之弟賀染干妒忌拓跋珪之得人心,率兵包圍拓跋珪的住處,欲將其殺掉。賀氏氣憤地質問賀染干說:“汝等今安所置我,而欲殺吾子也?” 賀染干才慚愧而去[76]

拓跋珪重回代北后,得到原代國聯盟的諸部大人的支持。太元十一年(后燕建興元年,386) 正月戊申,賀訥與諸人勸進,拓跋珪在牛川登代王位,稱登國元年。二月,拓跋珪遷定襄之盛樂,定居下來,發展農業。四月,拓跋珪改稱魏王。

獨孤部首領劉顯沒能在其部內殺掉拓跋珪,讓其逃脫,仍不死心,又遣其弟劉亢泥將窟咄從西燕迎來,與拓跋珪爭奪代王之位。窟咄為什翼犍的少子,是拓跋珪的叔父,前秦苻堅滅代后,與什翼犍、拓跋珪一起被徙于長安,淝水之戰后跟隨了慕容永,慕容永以其為新興郡太守。拓跋部首領繼承原則是遵循兄終弟及的舊俗,所以,劉顯支持窟咄出來與拓跋珪爭代王之位,拓跋珪顯然不如窟咄具備優勢,于是諸部發生騷動,人心不穩,相互觀望。拓跋珪乃北逾陰山,再次投靠母家賀蘭部,同時遣遼東胡人安同、長孫賀為使者,向燕王慕容垂求援。慕容垂令其子慕容麟(賀麟) 率步騎隨安同等急來救援。太元十一年 (后燕建興元年、拓跋魏登國元年,386) 十月,拓跋珪與慕容麟會師于高柳,大破窟咄軍。窟咄逃奔劉衛辰,被劉衛辰所殺,窟咄的部眾都歸屬了拓跋珪。劉顯與拓跋珪之間結下不解之仇,拓跋珪也視劉顯為心腹大患,必欲除之,于是再次遣安同為使,請求燕軍一起擊劉顯。太元十二年(387) 七月,劉衛辰獻馬給后燕,被劉顯部劫掠,慕容垂大怒,遣慕容楷協助慕容麟擊劉顯,大破之。劉顯奔于馬邑西山,被慕容麟、拓跋珪聯合擊敗,逃往西燕慕容永。慕容麟盡俘劉顯部眾,獲馬牛羊以千萬數。慕容垂立劉顯弟劉可泥為烏桓王,以統其眾,徙八千余落于中山。太元十五年(390) 四月,燕、魏聯合又破賀蘭部等,太元十六年(391) 十一月,拓跋珪大破鐵弗部,劉衛辰被部下殺死,部屬皆歸拓跋珪所有,其子勃勃逃脫,投靠薛干部,后改姓赫連,建立夏國。

經過多年的征戰,拓跋珪將代北各部重新統一。

晉隆安二年(398) 六月丙子,魏王拓跋珪召集群臣議定國號。很多人都認為:“周、秦以前,皆自諸侯升為天子,因以其國為天下號。漢氏以來,皆無尺土之資。我國家百世相承,開基代北,遂撫有方夏,今宜以代為號。” 只有黃門侍郎崔宏不同意以代為國號:“昔商人不常厥居,故兩稱殷、商,代雖舊邦,其命維新,登國之初,已更曰魏。夫魏者,大名,神州之上國也,宜稱魏如故。”[77]拓跋珪采用了崔宏的建議,仍然以魏為國號。七月,拓跋珪遷都平城,開始營建宮室、宗廟,立社稷。分別于每年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和臘月在宗廟舉行祭祀。十二月己丑,拓跋珪即皇帝位,大赦,改元天興。

參合陂之戰 鮮卑是東胡的后裔,經東漢后期在北方草原上的分化、融合,形成多個互不統屬的分支,慕容部與拓跋部就是其中重要的兩支,慕容是部落大人的名字,其義有步搖音訛說,或慕二儀之德、繼三光之容說。慕容實為鮮卑語,其意不甚明了。拓跋是鮮卑父胡母之意,即拓跋鮮卑是鮮卑從大鮮卑山南下匈奴故地與當地的匈奴融合之后的名稱。慕容鮮卑在曹魏初年遷居遼西,晉咸康三年(337),慕容皝在棘城自稱燕王,史稱前燕,晉太和五年(370) 滅于前秦。拓跋鮮卑首領拓跋猗盧在晉永嘉四年(310) 被晉懷帝封為代公,晉建興三年(315),晉愍帝進封拓跋猗盧為代王,太元元年(376) 滅于前秦。

拓跋代與慕容燕相比,不論是國力還是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程度,都相差懸殊,這種狀況直至淝水之戰后慕容垂、拓跋珪分別復國時也沒有改變。拓跋珪雖然在牛川即代王位,但是其地位并不穩固,叔父窟咄在獨孤部劉顯支持下與其爭奪王位,隨后又有賀蘭部的叛亂,這些都需要燕王慕容垂的援助,所以與后燕保持著比較密切的關系,但是暗中卻積極準備進取中原,與后燕一爭雌雄。太元十三年(后燕建興三年、拓跋珪登國三年,388) 八月,拓跋珪派九原公拓跋儀出使中山,以探聽后燕的虛實。拓跋儀回國后告訴拓跋珪:“燕主衰老,太子暗弱。范陽王自負材氣,非少主臣也。燕主既沒,內難必作,于時乃可圖也。今則未可。”[78]拓跋珪十分贊同拓跋儀的這一判斷,耐心等待時機。

燕王慕容垂之子趙王慕容麟,曾多次率兵深入代北,援助拓跋珪擊獨孤部劉顯,平定賀蘭部叛亂,對拓跋珪欲與燕爭奪中原有所察覺,太元十六年(后燕建興六年、拓跋珪登國五年,391)六月,他建議慕容垂:“臣觀拓跋珪舉動,終為國患,不若攝之還朝,使其弟監國事。”[79]慕容垂不予采納。七月,拓跋珪又遣秦王拓跋觚到燕的都城中山進貢,朝見慕容垂。慕容垂年老不理事,慕容寶等子弟借機將拓跋觚扣留在中山,以此要挾拓跋珪送良馬換回拓跋觚,魏王拓跋珪斷然拒絕這一無理要求,于是燕、魏絕交。為制衡后燕慕容垂,魏王拓跋珪派其長史上谷張兗出使長子,結好西燕慕容永。慕容永遣其大鴻臚慕容鈞奉表到盛樂勸魏王拓跋珪進尊號。

燕王慕容垂此時還在專注于對丁零翟釗和西燕慕容永的作戰,太元十七年(392) 六月,慕容垂破丁零翟釗于黎陽津。翟釗投奔西燕慕容永,后因謀反被慕容永所殺。太元十九年(394) 六月,燕王慕容垂圍長子,慕容永求救于拓跋珪,不待魏軍到來,長子就被后燕軍攻破,西燕亡,形成燕、魏南北對峙的局面。

太元二十年(395),魏王拓跋珪開始侵擾后燕邊塞郡縣,為燕王慕容垂出兵攻打代北提供了口實。五月,燕王慕容垂以太子慕容寶為統帥,率領慕容農與慕容麟等共計八萬大軍為前軍,慕容德、慕容紹率領步騎一萬八千為后軍,大舉攻打拓跋魏。散騎常侍高湖提醒燕王慕容垂說:“魏與燕世為婚姻,彼有內難,燕實存之,其施德厚矣,結好久矣。間以求馬不獲而留其弟,曲在于我。奈何遽興兵擊之!拓跋涉珪沈勇有謀,幼歷艱難,兵精馬強,未易輕也。皇太子富于春秋,志果氣銳,今委之專任,必小魏而易之,萬一不如所欲,傷威毀重。愿陛下深圖之。” 慕容垂不僅不聽高湖的勸諫,盛怒之下,還免去了高湖散騎常侍的官職[80]

七月,魏王拓跋珪得知燕太子慕容寶率軍來攻,召集僚屬商議對策,長史張兗認為:“燕狃于滑臺、長子之捷,竭國之資力以來,有輕我之心,宜贏形以驕之,乃可克也。”[81]魏王拓跋珪按照張兗的計謀,將部落畜產都轉移到河西千里以外之地,堅壁清野,避開燕軍的鋒芒,等待燕軍的可乘之機。因魏軍已經西撤,所以慕容寶的八萬燕軍得以長驅直入,很順利就占領了五原,并俘獲三萬余家。燕軍兵臨黃海北岸,打造船只,準備渡河與魏軍決戰。魏王拓跋珪一面在黃海南岸各要津構筑工事,加強防御,一面派遣右司馬許謙去長安向后秦姚興求援,同時派兵埋伏在中山通往五原的必經之路上,將慕容寶與中山慕容垂之間的往來信使悉數抓獲,切斷慕容寶與慕容垂之間的聯系。九月,北岸的燕軍正準備渡河,突然河面狂風大作,將燕軍數十艘船只刮到南岸,所載三百余甲士皆成為魏軍的俘虜。慕容寶不敢再貿然行動,遂與魏軍隔河相持。魏王拓跋珪遣陳留公拓跋虔率領五萬兵屯河東,監視燕軍左翼;遣東平公拓跋儀率領十萬騎兵屯河北,威脅燕軍的后方;遣略陽公拓跋遵率領七萬騎兵屯于燕軍之南,截其歸路,各部以逸待勞,等待戰機。慕容寶所率的燕軍乃疲憊之師,長途奔襲,不能速戰,已犯兵家之大忌。魏軍又命被抓獲的燕軍信使隔河向北岸的慕容寶喊話:“若父已死,何不早歸!”[82]慕容寶五月離開中山時,慕容垂已經患病,到五原后就與中山失去聯系,慕容垂生死不得而知。魏軍這一無中生有的攻心之計很快奏效,引起慕容寶的恐懼,致使燕軍軍心動搖。燕軍中有術士靳安,認為此時天時不利于燕軍,建議慕容寶盡快撤軍,否則將要大敗,慕容寶不聽。慕容麟部將慕輿嵩等,對魏軍散布的慕容垂已死的謠言信以為真,欲趁機殺慕容寶,推舉慕容麟為主帥,結果陰謀泄露,慕輿嵩等都被慕容寶處死,導致慕容寶與慕容麟兄弟之間由此發生猜疑。

十月辛未(丁未朔,廿五),慕容寶命燕軍燒掉所有船只,決定連夜撤軍。因剛剛入冬,河水尚未封凍,慕容寶認為魏軍無法渡河來追,遂放心撤退,而不作防備。十一月己卯(丁丑朔,初三),天氣驟變,暴風降溫,河水封凍。拓跋珪馬上揮師踏冰濟河,選兩萬精銳騎兵星夜疾馳,追趕燕軍。燕軍行十余日至參合陂,背后忽起大風,翻滾的黑氣如同堤壩,直逼燕軍而來。沙門支曇猛對慕容寶說:“風氣暴迅,魏兵將至之候,宜遣兵御之。” 慕容寶以為早已經遠離魏軍,故對曇猛的警告不以為然,一笑了之。曇猛再三請求,惹怒慕容麟,呵斥曰:“以殿下神武,師徒之盛,足以橫行沙漠,索虜何敢遠來!而曇猛妄言驚眾,當斬以徇!” 曇猛哭泣著說:“苻氏以百萬之師,敗于淮南,正由恃眾輕敵,不信天道故也!”[83]慕容德覺得曇猛說的有道理,勸慕容寶聽從曇猛之言,以備非常。慕容寶遂命慕容麟率三萬騎兵殿后,防備魏軍來襲。慕容麟還是認為曇猛在胡言亂語,不作戒備,而只顧縱騎游獵。慕容寶所派返回偵查魏軍的騎兵,也只走了十余里,就解鞍睡覺去了。

十一月乙酉(初九) 的晚上,魏軍抵達參合陂西,魏王拓跋珪探知燕軍扎營于參合陂東的蟠羊山南河邊,遂命人銜枚、馬束口,秘密偷襲燕軍。第二天日出時,山下的燕軍剛要拔營繼續東撤,魏軍已經登上山頂,居高臨下,乘勢沖殺。燕軍猝不及防,頓時軍容大亂,爭相逃命,人馬踩踏溺水而死者以萬計。早已準備好的魏略陽公拓跋遵率領的騎兵又趕來攔住燕軍的退路,四五萬燕軍放下兵仗,束手就擒,僥幸逃脫者僅數千人。慕容寶、慕容德、慕容麟等單騎逃出,右仆射陳留悼王慕容紹死于亂軍中,魯陽王慕容倭奴、桂林王慕容道成、濟陰公尹國等文武將吏數千人被魏軍生擒。魏軍繳獲燕軍兵甲糧貨以萬萬計。

燕軍被俘文武將吏中,僅有極少數被魏王拓跋珪留用,如代郡太守賈潤,及其從兄賈彝、太史郎遼東晁崇,其他皆被魏軍活埋。

慕容寶逃回中山,對參合陂之敗懷恨在心,屢次向燕王慕容垂稱魏有可乘之機,要求再次出兵攻魏。慕容德也向慕容垂進言:“虜以參合之捷,有輕太子之心,宜及陛下神略以服之,不然,將為后患。”[84]在慕容寶、慕容德的一再鼓動下,慕容垂決定親自率軍再次攻打拓跋魏。遂以清河公慕容會錄留臺事,領幽州刺史,代替慕容隆鎮守龍城;以陽城王慕容蘭[85]為北中郎將,代替慕容盛鎮守薊城。命慕容隆、慕容盛率所屬精兵回中山,待命擊魏。

太元二十一年(后燕建興十一年,396) 正月,慕容隆率龍城兵回到中山。多年來龍城社會穩定,邊境安然,龍城兵得以休養生息,故軍容精整,使籠罩在參合陂之敗陰影下的中山燕軍略有生氣。三月庚子(乙亥朔,廿六),慕容垂留慕容德守中山,親自率軍秘密出發,翻越青嶺,經天門,一路鑿山開道,出其不意,直指云中。時魏陳留公拓跋虔率部落三萬余家鎮守平城。慕容垂至獵嶺,以慕容農、慕容隆為前鋒襲擊拓跋虔。是時,燕兵因剛剛在參合陂敗于魏軍,對魏軍都十分恐懼,只有慕容隆率領的龍城兵無所畏懼,勇銳爭先。拓跋虔素不設備,對燕軍的行動一無所知。閏三月乙卯(甲辰朔,十二),燕軍已兵臨平城,才被魏軍發覺,拓跋虔率部下倉促出戰,死于陣上,燕軍占領平城,盡收其部落。拓跋虔為代王什翼犍之孫,少年即以壯勇知名,是魏之名將,勇冠當時。拓跋虔之死,魏舉國震驚,諸部皆有叛魏之心;魏王拓跋珪十分害怕,不知所措,欲逃離盛樂。

燕軍繼續西征,途經參合陂,去年戰場上燕軍陣亡將士的尸骨堆積如山,慕容垂舉哀祭奠亡靈,燕軍將士皆放聲痛哭,聲震山谷。此情此景,使時已七十歲高齡,且有病在身的慕容垂羞愧憤恨,難以自已,遂嘔血發病,不能騎馬,只得改乘馬車,至平城西北三十里處安營住下。太子慕容寶等已到云中,聞慕容垂發病,都收兵一起趕回平城。燕軍中有叛逃到魏者稱,慕容垂已經死在軍中,魏王拓跋珪信以為真,率軍追擊,得知平城仍被燕軍占領,才退回陰山。

慕容垂在平城休養十日,病情轉重,乃筑燕昌城而還。四月癸未(甲戌朔,初十),慕容垂卒于上谷之沮陽。慕容寶秘不發喪,加快行軍速度。廿三日,回到中山,廿五日發喪,告示天下。廿九日,太子慕容寶在中山即皇帝位,大赦境內,改元永康。

五月辛亥(癸卯朔,初九),慕容寶以范陽王慕容德為都督冀、兗、青、徐、荊、豫六州諸軍事,車騎大將軍,冀州牧,鎮鄴城;遼西王慕容農為都督并、雍、益、梁、秦、涼六州諸軍事,并州牧,鎮晉陽。又以安定王庫傉官偉為太師,夫余王余蔚為太傅。十二日,以趙王慕容麟領尚書左仆射,高陽王慕容隆領右仆射,長樂公慕容盛為司隸校尉,宜都王慕容鳳為冀州刺史。

經過十多年的南征北戰,東擊西討,驅逐前秦關東殘余勢力、滅丁零、并西燕,慕容垂大體恢復了前燕的疆域,終于實現了他的復國夙愿。然燕、魏交惡,慕容寶參合陂之戰,損兵折將,大敗而歸;慕容垂再次親征,目睹參合陂積骸如山,陣亡將士父兄哭聲震天,羞愧憤恨,赍志而歿,馬革裹尸還,燕強魏弱的勢力格局發生逆轉,慕容燕逐鹿中原進入尾聲。

拓跋魏進取中原 慕容垂死,慕容燕可圖,這早已是拓跋魏君臣上下的共識。太元二十一年(后燕永康元年,396) 六月,拓跋珪即遣將軍王建擊后燕北邊的廣寧、上谷兩郡,斬廣寧太守劉亢泥,徙其民于平城,燕上谷郡太守開封公慕容詳棄城逃回中山,拓跋魏首戰告捷。七月,魏王拓跋珪經群臣勸進,在盛樂稱帝,改元皇始。參軍事上谷張恂勸拓跋珪乘機進取中原。八月己亥(壬申朔,廿八),拓跋魏開始大舉攻燕。

慕容農被慕容寶任命為都督并、雍、益、梁、秦、涼六州諸軍事,并州牧,鎮晉陽,率領部曲數萬口赴并州就任。多年戰亂,并州飽受其害,百姓失業,極度匱乏,加之當年早霜,致使并州民不聊生。慕容農為保障燕軍所需的軍資糧草,除正常征收郡縣的賦役之外,還遣各部護軍向諸胡部落征收,由此造成郡縣民與諸胡部落都怨聲載道,有的甚至暗中投靠魏軍。八月己亥,魏王拓跋珪親率步騎四十余萬,從盛樂出發,左將軍雁門李栗率五萬騎兵為前鋒,南出馬邑,逾句注,隊伍擂著戰鼓,快速行進,前后二千余里。另外遣將軍封真等從東道出軍都山,襲擊燕的幽州,圍攻薊城。

九月,拓跋珪兵臨并州晉陽城。慕容農親自率部出城迎敵,結果被魏軍大敗。守衛晉陽城的司馬慕輿嵩[86]叛變,不放慕容農入城,慕容農只好率數千騎兵向東逃走,到潞川即被魏中領將軍長孫肥率軍追上,燕軍全軍覆沒,慕容農受傷,僅與三騎隨從逃回中山,妻子、兒女都被魏軍俘虜。

拓跋珪占領并州后,馬上按照漢制建立中央臺、省機構,置刺史、太守、尚書郎等官,啟用儒生,吸引大批漢族士人前來投靠。拓跋珪任中書侍郎張恂等為諸郡太守,到各地招集安撫離散人員,恢復社會秩序,發展生產。同時遣冠軍將軍于栗磾、寧朔將軍公孫蘭率步騎兩萬秘密出井陘關,殺向后燕的都城中山;隨后,拓跋珪也率大軍出井陘。魏軍首先攻占了燕常山郡,生擒郡太守茍延,除中山、鄴城、信都三城外,常山以東郡縣的守宰或逃亡,或投降,郡縣都歸附了拓跋魏。

慕容農兵敗晉陽逃回中山后,慕容寶得知拓跋魏大軍將至,馬上召集群臣于東堂商議對策。中山尹苻謨建議:“今魏軍眾強,千里遠斗,乘勝氣銳,若縱之使入平土,不可敵也,宜杜險以拒之。” 中書令眭邃曰:“魏多騎兵,往來剽速,馬上赍糧,不過旬日;宜令郡縣聚民,千家為一堡,深溝高壘,清野以待之,彼至無所掠,不過六旬,食盡自退。” 尚書封懿反對:“今魏兵數十萬,天下之勍敵也,民雖筑堡,不足以自固,是聚兵及糧以資之也。且動搖民心,示之以弱,不如阻關拒戰,計之上也。” 趙王慕容麟認為:“魏今乘勝氣銳,其鋒不可當,宜完守中山,待其弊而乘之。”[87]眾說紛紜,慕容寶自無良策,慕容麟的主張遂占據上風,于是修補加固中山、鄴城、信都城池,積蓄糧草,準備與魏軍做持久之戰。慕容寶將中山的軍事防御大權授予慕容麟行使。晉陽一戰,遼西王慕容農部曲損失殆盡,徒有虛名,被慕容寶派去安喜駐守,離開都城中山決策中樞。

十一月,魏王拓跋珪兵分三路,命東平公拓跋儀率領五萬騎攻鄴城,冠軍將軍王建、左將軍李栗攻信都,親自攻燕的都城中山。戊午(庚子朔,十九),拓跋珪兵臨中山城下,第二天就開始攻城。高陽王慕容隆守衛中山的南門,率眾力戰,自早至晚,殺傷魏兵數千人,擊退魏軍。拓跋珪謂諸將曰:“中山城固,寶必不肯出戰,急攻則傷士,久圍則費糧,不如先取鄴、信都,然后圖之。”[88]丁卯(廿八),拓跋珪撤中山之圍,南下攻占博陵魯口,燕博陵太守申永棄城奔往河南,高陽太守崔宏逃往海島,被拓跋珪派兵追回,博陵令屈遵降魏,皆被拓跋珪委以重任。

章武王慕容宙九月護送慕容垂與成昭皇后段氏靈柩回龍城安葬,完畢后從龍城返回至薊城,聞魏軍來攻,遂留下與鎮北將軍陽城王慕容蘭共守薊城。

魏東平公拓跋儀攻打鄴城,被慕容德派南安王慕容青趁夜偷襲,拓跋儀退守新城。十二月,拓跋珪又派遼西公賀賴盧率騎兵兩萬配合拓跋儀一起攻打鄴城。

拓跋魏的別部大人沒根,有膽識勇力,深為拓跋珪所反感,沒根懼怕拓跋珪加罪于己,遂率親兵數十人投奔了后燕,慕容寶以其為鎮東大將軍,封雁門公。沒根向慕容寶請求讓他率軍返回魏營偷襲拓跋珪,但是,慕容寶只給他百余騎兵,沒根知悉魏軍口令,趁夜順利深入魏軍大營。拓跋珪直到沒根已經摸到其中軍大帳時才發覺有變,狼狽出逃。沒根偷襲得手,但因兵少,不敢戀戰,只有少量俘獲,即匆忙返回燕營。

魏遼西公賀賴盧與東平公拓跋儀合兵一處攻打鄴城,慕容德難以抵抗,遂于隆安元年(后燕永康二年,397) 正月,求救于后秦王姚興,姚興不能救,鄴城十分危急。但是,魏遼西公賀賴盧自以為是魏王拓跋珪之舅,不受東平公拓跋儀的節制,于是與拓跋儀之間產生矛盾。拓跋儀部下有司馬丁建,暗中投靠慕容德,從中離間賀賴盧與拓跋儀二人的關系,用箭射書給城中的慕容德通風報信。正月甲辰(乙亥朔,三十),大風刮得天昏地暗,賀賴盧軍營中突然出現火光,丁建遂對拓跋儀說,“賴盧燒營為變矣”[89],拓跋儀信以為真,馬上率兵撤退。賀賴盧得知拓跋儀撤軍,不知何故,也隨之撤退。丁建趁機率其部眾投奔慕容德,告知此時魏軍已十分疲憊,建議馬上追擊。慕容德遂遣桂陽王慕容鎮、南安王慕容青率騎兵七千追擊魏軍,大獲全勝。

中山的慕容寶也趁魏王拓跋珪為沒根所襲,軍心不穩,使左衛將軍慕輿騰攻打博陵,將魏所置的太守、縣令等全部殺掉。

魏軍在中山、鄴城、博陵先后失利,王建等六十余日也沒有攻克信都,士卒死傷甚多。魏王拓跋珪遂親自轉攻信都,鎮守信都的燕冀州刺史、宜都王慕容鳳自知不敵,趁夜越墻棄城逃回都城中山,信都官民降于拓跋魏。

慕容寶得知魏王拓跋珪攻打信都,一面派軍駐守深澤,一面遣慕容麟攻打楊城,殺魏楊城守兵三百。因缺乏兵源,慕容寶不得不出宮中珍寶及宮人為利誘,招募各郡縣群盜充軍以擊魏。

沒根之兄子丑提,為魏并州監軍,得知其叔父已投降后燕,害怕受到株連,于隆安元年二月,率所部兵馬逃回盛樂,宣布起兵反拓跋珪。這一突發事變造成魏國的后方局勢不穩,對在中原征戰的魏軍威脅甚大,拓跋珪不敢繼續戀戰,決定北還平亂,遣其國相涉延向慕容寶求和罷兵,并承諾送其弟到中山做人質。慕容寶得知拓跋魏內部發生叛亂,想借此機會一舉消滅拓跋魏,遂不接受拓跋珪的和解請求,一面以冗從仆射蘭真為使,譴責拓跋珪忘恩負義,一面傾巢出動,步卒十二萬、騎兵三萬七千,屯于曲陽之柏肆,在滹沱水北岸安營扎寨,以狙擊欲北撤的魏軍。魏軍前軍剛到河南岸,慕容寶率軍趁夜渡河,招募萬余敢死之兵偷襲魏軍大營。募兵順風縱火,急擊魏軍,魏軍大亂,魏王拓跋珪毫無防備,驚恐慌亂中連鞋都沒顧得上穿,光腳逃出大營,其衣鞋被隨后趕到的燕將乞特真繳獲。燕之募兵偷營成功,勝利在望,但是這些募兵乃烏合之眾,缺乏約束,突然無故自驚,互相斫射。魏王拓跋珪在營外望見燕軍大亂,自相廝殺,遂命擊鼓集合兵眾,左右隨從及中軍將士很快集合起來。魏王拓跋珪命在營外多點火把,虛張聲勢,然后派騎兵沖擊燕軍,偷營的燕募兵大敗,慕容寶只得率軍退回北岸。第二天,拓跋珪的大軍趕到,與燕軍隔河相持。燕軍偷襲魏軍大營,先勝后敗,士氣低落,皆無斗志,慕容寶不得不撤軍返回中山。魏軍尾隨其后,緊追不舍,燕軍一敗再敗,潰不成軍。慕容寶則丟下大隊燕軍,帶二萬騎兵率先逃命,恐怕被魏軍追及,途中又命士卒將軍資兵器全都丟棄,最后手無寸刃逃回中山。時正值天降大風雪,凍死者相枕于途。沒能逃回的后燕朝臣將卒或主動降魏,或被魏軍俘虜者甚多。魏軍再次進圍中山。

慕容寶敗退中山后,尚書郎慕輿皓欲將其殺掉,擁立趙王慕容麟,被發覺沒能得逞,慕輿皓出奔拓跋魏。慕容麟由此因受到慕容寶的猜疑而恐懼不安。

三月初,奉命從龍城前來救援的清河王慕容會始率龍城之兵趕到薊城。

中山被魏軍圍困既久,城中將士都希望能出城與魏軍決戰。慕容隆對慕容寶說:“涉珪雖屢獲小利,然頓兵經年,兇勢沮屈,士馬死傷太半,人心思歸,諸部離解,正是可破之時也。加之舉城思奮,若因我之銳,乘彼之衰,往無不克。如其持重不決,將卒氣喪,日益困逼,事久變生,后雖欲用之,不可得也!”[90]慕容隆對當時燕、魏各自處境的分析是符合實情的,慕容寶也很以為然。但是掌管中山軍權的衛大將軍、趙王慕容麟卻反對出城決戰,慕容隆前后四次集合軍隊,整裝待發,都因被慕容麟阻止而不能成行。慕容寶被困無奈,遣使魏王拓跋珪,欲送還其弟拓跋觚,割讓常山以西之地以求和。魏王拓跋珪接受了慕容寶的和解要求,但是慕容寶又馬上反悔,魏王拓跋珪遂再圍中山。中山城中燕軍將士數千人都主動向慕容寶請求:“今坐守窮城,終于困弊,臣等愿得一出樂戰,而陛下每抑之,此為坐自摧敗也。且受圍歷時,無他奇變,徒望積久寇賊自退。今內外之勢,強弱懸絕,彼必不自退明矣,宜從眾一決。” 得到慕容寶的允許后,慕容隆馬上召集諸參佐并對他們說:“皇威不振,寇賊內侮,臣子同恥,義不顧生。今幸而破賊,吉還固善;若其不幸,亦使吾志節獲展。卿等有北見吾母者,為吾道此情也!”[91]乃披甲上馬,到宮門聽候慕容寶的出戰命令,結果又因慕容麟的阻止而沒能如愿,眾人極其憤恨,慕容隆無奈,涕泣而還。當夜,慕容麟劫持負責宿衛的左衛將軍、北地王慕容精,命其率宮中禁兵殺慕容寶。慕容精認為此乃犯上作亂,不從,慕容麟遂殺慕容精,然后率親信逃出中山,投奔丁零余眾。

宮中生變,致使人心惶惶。慕容寶也不知慕容麟的去向,擔心他逃往薊城,劫持清河王慕容會率領的龍城之兵,先占據龍城。于是召來慕容隆和慕容農商議,打算放棄中山,退守龍城。慕容隆曰:“先帝櫛風沐雨以成中興之業,崩未期年而天下大壞,豈得不謂之孤負邪!今外寇方盛而內難復起,骨肉乘離,百姓疑懼,誠不可以拒敵,北遷舊都,亦事之宜。然龍川地狹民貧,若以中國之意取足其中,復朝夕望有大功,此必不可。若節用愛民,務農訓兵,數年之中,公私充實,而趙、魏之間,厭苦寇暴,民思燕德,庶幾返旆,克復故業。如其未能,則憑險自固,猶足以優游養銳耳。”慕容寶曰:“卿言盡理,朕一從卿意耳。”[92]

隆安元年(后燕永康二年,397) 三月壬子(己亥朔,十四)夜,慕容寶留開封公慕容詳留守中山[93],與太子慕容策、慕容農、慕容隆、慕容盛等萬余騎奔向薊城投慕容會。河間王慕容熙、勃海王慕容朗、博陵王慕容鑒皆年幼,不能自己出城,慕容隆又回城將他們接出。樂浪王慕容惠、中書侍郎韓范、員外郎段宏、太史令劉起等率工伎三百奔鄴城投奔慕容德,將軍李沈、王次多、張超、賈歸等投降了拓跋魏。

燕開封公慕容詳率城中燕民關閉城門,繼續堅守中山。第二天,魏王拓跋珪出動所有人馬全力攻城,連日不克,使人登上巢車,居高臨下向城內喊話:“慕容寶已棄汝走,汝曹百姓空自取死,欲誰為乎?” 城內燕民皆曰:“群小無知,恐復如參合之眾,故茍延旬月之命耳。”[94]當年參合陂之戰結束后,魏王拓跋珪聽信王建之言,活埋燕軍俘虜數萬人,中山軍民銘記在心,不能忘懷,堅持抵抗魏軍,拒不投降,讓拓跋珪悔恨不已。

慕容寶逃到薊城與慕容會會合后,派西河公庫傉官驥率軍三千返回中山,協助留守中山的開封公慕容詳。庫傉官驥五月到中山,與慕容詳不能相容,連同族人都被慕容詳所殺。隨后,慕容詳又殺了中山尹苻謨,夷其族。中山城內慕容詳自相火并,讓百姓無所適從,恐魏兵乘虛而入,民眾不分男女,自相結盟,人自為戰,誓死抵抗魏軍。魏王拓跋珪長途遠征,攻中山不克,燕地又堅壁清野,曠日持久,軍食不給,只好罷中山之圍,就食河間,向諸郡征收糧草。

中山之圍既解,慕容詳自以為能夠擊退魏兵,威德已經樹立,于是即皇帝位,改元建始,置百官。以新平公可足渾潭為車騎大將軍、尚書令,并殺死此前出使中山而被扣留的魏王拓跋珪之弟拓跋觚,以堅定燕民抗魏之心。慕容詳不僅嗜酒奢淫、不體恤士民,而且還是個濫殺無度的暴君,被他誅殺的王公以下人等就達五百余。七月,又殺即皇帝位時任命的車騎大將軍、尚書令、新平公可足渾潭,致使上下離心,思亂者眾。時值盛夏,中山城中斷糧,慕容詳不允許城中饑民出外覓食,結果餓死者相枕,全城人都想迎趙王慕容麟入主中山。慕容詳為解城中缺糧之急,遣輔國將軍張驤率五千余人去常山催糧,時逃亡在丁零的慕容麟遂趁機混入張驤軍中,順利進中山城,襲殺慕容詳。慕容麟也在中山稱帝,允許城中饑民到城外覓食,采集野生稻谷充饑。但是,還是不允許與魏軍交戰。魏王拓跋珪遣長孫肥率騎兵七千襲擊中山,攻入外城,慕容麟反擊追至泒水,被魏軍所敗,退回中山。

八月,魏軍疾疫流行,人畜多死,存者十之四五,而且進入中原已經一年,將士皆厭戰思歸。但是,魏王拓跋珪拒不撤兵,還遣撫軍大將軍略陽公拓跋遵襲擊中山,再次攻進外城。九月,中山城中已無糧可食,慕容麟率兩萬余人出城到新市就食。十月甲戌(初十),拓跋珪大敗慕容麟于義臺塢,斬燕軍九千余人,慕容麟率數十騎偕妻子、兒女逃奔鄴城投慕容德。十月甲申(二十),魏軍攻克中山,燕公卿、尚書、將吏、士卒降者二萬余人;得燕璽綬,圖書、府庫珍寶以萬數。拓跋珪為給拓跋觚報仇,命掘慕容詳墓,斬其尸。殺拓跋觚的高霸、程同,皆夷五族。

慕容麟逃到鄴城,自去帝號,復稱趙王,勸范陽王慕容德曰:“魏既克中山,將乘勝攻鄴,鄴中雖有蓄積,然城大難固,且人心恇懼,不可守也。不如南趣滑臺,阻河以待魏,伺釁而動,河北庶可復也。”[95]時鎮守滑臺的魯陽王慕容和,也遣使鄴城迎慕容德,慕容德遂決定放棄鄴城,南遷滑臺。

隆安二年(后燕永康三年,398) 正月,慕容德率鄴城燕民四萬戶南遷滑臺。魏衛王拓跋儀率軍進駐鄴城,追趕慕容德至黃河,不及而返。

范陽王慕容德在鄴城時就有意稱帝,正值有自龍城來者,得知慕容寶猶在,乃止。到滑臺后,慕容麟上尊號于慕容德,慕容德遂依照其兄慕容垂當年故事,稱燕王,改永康三年為元年,以統府行帝制,置百官。以趙王慕容麟為司空、領尚書令,慕容法為中軍將軍,慕輿拔為尚書左仆射,丁通為右仆射。

不久,慕容德以謀反罪名殺慕容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丰市| 琼中| 临漳县| 拜泉县| 曲阜市| 石嘴山市| 治多县| 瓦房店市| 霍邱县| 蒙城县| 尤溪县| 武冈市| 湄潭县| 新化县| 新蔡县| 政和县| 安丘市| 白山市| 昌乐县| 高阳县| 迁西县| 资中县| 枣阳市| 福建省| 屏东县| 安龙县| 东平县| 肃北| 丹棱县| 定日县| 兖州市| 太白县| 兴城市| 瓮安县| 长宁区| 旺苍县| 个旧市| 涞源县| 垫江县| 巩留县|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