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陽予也

《爾雅·釋詁》:“臺、朕、賚、畀、卜、陽,予也。”注:“賚、畀、卜,皆賜與也。與猶予也,因通其名耳。”魯《詩》云:“陽如之何?”今巴濮之人自呼“阿陽”。《釋文》:“陽音賜。又如字。本或作賜。”據影宋本。宋毛居正、近姜上均皆疑“陽”字當作“賜”。學士盧召弓《釋文考證》云:“疑注本作 ‘賚、卜、畀、賜,與也’,故下承明云:‘與猶予也,以陽爲賜,正與音合。此古人改字法。’”袁又愷云:據郭注引魯《詩》“陽如之何”,又時驗巴濮之人自呼“阿陽”,是經文斷作“陽”而不作“賜”。郭注:“賚、畀、卜,皆賜與也。”此專注“賚”“畀”“卜”三字,“臺”“朕”解已見上,故郭氏但釋“陽”義。“與猶予也”當作“予猶與也”。經作“予我”之“予”,而有賜與義,故郭舉經以通之。云此“予”字猶“與”字也,因通其名爲賜與之“與”,所以申上“賚”“畀”“卜”之皆爲賜與也。若經作“賜”,郭何云“因通其名”,且魯《詩》云云以下皆爲贅矣。《釋文》云“音賜”,“本或作賜”,則陸氏所見本已誤作“賜”。陸不能辨正,故反從誤本爲音。邢疏云“予即與也。皆謂賜與。臺者,遺與也,讀與 ‘貽’ 同。朕者,我與之也。”是未識“皆賜與也”句專爲“賚”“畀”“卜”之注,而誤解“予”字皆作“與”也。鄭漁仲注欲分“臺”“朕”“陽”與“賚”“畀”“卜”爲二,是不審郭氏“予猶與也,因通其名”二語也。而《釋文考證》之混“陽”“賜”爲一,歧作兩解,亦可顯見其非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聂荣县| 新兴县| 泊头市| 老河口市| 永康市| 凤冈县| 上杭县| 成都市| 龙江县| 蓝田县| 方山县| 常山县| 阳谷县| 潮安县| 武功县| 凉城县| 晋城| 沙洋县| 临颍县| 阿拉善右旗| 澄迈县| 从江县| 邵东县| 利川市| 乐清市| 阜平县| 普兰店市| 突泉县| 寿光市| 玉山县| 馆陶县| 凉山| 石泉县| 古田县| 西和县| 汕尾市| 平定县| 沅陵县| 苏尼特右旗| 鄂尔多斯市|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