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古文尋[97]

《儀禮·有司徹》:“乃燅尸俎。”注:“燅,溫也。古文 ‘燅’皆作‘尋’。《記》或作 ‘燖’。《春秋傳》曰:‘若可尋監(jiān)本、鍾本皆作“燖”,今據(jù)賈疏改正。也,亦可寒也。'”賈疏曰:“《論語》及《左傳》與此古文皆作 ‘尋’,《論語》不破,至此疊古文不從者,彼 ‘尋’,《論語》古文通用,[98]至此見有人[99]作 ‘燅’有火義,故從今文也。引《春秋傳》者,哀十二年[100]《左傳》: ‘今吾子曰必尋盟。若可尋也,亦可寒也。’服注云:‘尋之言重也,溫也;寒,歇也。’ 亦可寒而歇之。鄭引之者,證 ‘燅尸俎’ 是重、溫之義。”

案:《論語》經(jīng)無“尋”字。賈言《論語》作“尋”,鄭不破作“燅”者,必是鄭注《論語》“溫故而知新”訓(xùn)“溫”爲(wèi)“尋”也。《禮記·中庸》:“溫故而知新。”注:“溫讀如燖溫之溫,謂故學(xué)之孰[101]矣,後時(shí)習(xí)之,謂之溫。”正義亦引哀十二年《左傳》以證,又引賈逵注云:“尋,溫也。”考《說文·寸部》:“尋,繹理也。從工,從口,從又,從寸。”《炎部》:“燅,於湯中爚肉。從炎,從熱省。”則燅溫之義,正作“燅”,其作“尋”者,爲(wèi)繹理字。但古文多假借,故雖是“燅溫”之“燅”,亦通用“尋繹”之“尋”。《禮》古經(jīng)、《左氏 [春秋]》皆古文也,故“燅”俱作“尋”。賈景伯多識(shí)古文,故注《內(nèi)傳》訓(xùn)爲(wèi)“溫”,服氏《解誼》亦承用之。鄭公校定《儀禮》,欲學(xué)者易曉,見有“尋”“燅”二本,因從今文,使無作“燅”之本,鄭必仍從古文矣。何晏《論語集解》云:“溫,尋也。尋繹故者,又知新者。”皇侃疏經(jīng)云:“溫,溫燖也。所學(xué)已得者,則溫燖之,不使失。”又疏注云:“溫是尋繹之義,亦是燖煖[102]之義也。”

案:何解“溫,尋也”句,此襲用鄭注。賈公彥所云“《論語》作尋”,是也。“溫”“尋”,展轉(zhuǎn)相訓(xùn)。此注與賈、服《左傳》及《儀禮》注並同。何葢未解此義,故先用“溫?zé)瘛敝?xùn),繼以“尋繹”之言,離其本根,曾未自知,不免續(xù)貂之誚[103]。梁之皇氏夙疏《禮記》,葢是鑽研鄭學(xué)者,故解經(jīng)“溫”字無誤,至疏注,欲曲通何說,反失之矣。朱子《集注》云“溫,尋繹也”,葢本邢疏。抑知“溫”爲(wèi)一義,“尋繹”又爲(wèi)一義,斷難強(qiáng)合乎?吾因何平叔、朱元晦不知古文“尋”而誤解,因識(shí)鄭康成校定《儀禮》必從今文之苦心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滨海县| 福州市| 繁昌县| 安徽省| 泾川县| 嘉义市| 房产| 富锦市| 项城市| 滕州市| 奉新县| 白河县| 环江| 和静县| 南开区| 精河县| 万盛区| 高唐县| 侯马市| 隆德县| 土默特左旗| 剑阁县| 方正县| 甘肃省| 汤原县| 司法| 阳江市| 武清区| 马鞍山市| 成都市| 赤峰市| 无棣县| 子长县| 佳木斯市| 宁远县| 浏阳市| 盐池县| 巴林右旗| 新田县| 纳雍县| 清水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