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農業時代(農業起源至1769年)

從農業起源至1769年蒸汽機在英國的使用,歷時數千年,這是人類文明史的第一個階段,諸多文明事物的源頭及其展開都在這一時期。

1.時代特征

有人分析,公元前10000年時全世界的人口數量,大約是400萬[3],散布在各大洲中低緯度地帶。由于馬、牛、羊的馴化和小麥、大麥的種植,近東地區首先出現了“新石器時代農業革命”,這場革命的意義在于人類從此有了新的衣食之源,可以走向穩定的、文明的定居生活。地處中緯度地帶的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印度和中國,因享有便利的河流灌溉之利,農牧業得到發展后,逐步成長為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國。

人類通過持續不斷的勞動,還將農業、牧業等勞動技能攜帶到遠方,在新舊大陸開辟了成片成片的農田和牧場,以及四處散布的村莊和城市。人類挑選和利用自然資源,制造生產及交通工具和生產物品,修造各式各樣的房屋建筑,促使自己的物質生活大為改善。

16和17世紀,近代科學在歐洲各國萌動,科學社團和實驗儀器紛紛問世,除自然科學之外各個學科都有新的進步,技術類的發明層出不窮,哥白尼、伽利略、牛頓的名字有若晨星般閃耀,就連社會科學和哲學方面也是人才輩出,文章燦然。[4]

2.人類與自然的關系

和自然中的其他物種一樣,人類擁有寄身于地球表面的一種生物本能,即必須從自然界獲取維持延續生命的食物。在漫長的進化史中,人類智慧逐步增長,在衣、食、住、行諸方面均取得了其他生物難以望其項背的進步。

相對于單純的采集、狩獵活動,牧業、農業、漁業、林業等生產形式陸續占據了歷史舞臺,意味著人類逐漸放棄直接依賴于自然界的做法,轉變為通過家畜繁殖、魚苗飼養和作物、樹木生長的方式,生產供給自己和社會所需要的物質資料,去滿足不計其數的新增人口對食物越來越多的需要。

然而,這是一組人類更加依賴自然界才能生存下去的關系式——農牧業的發明和發展,在客觀上保護了眾多的天然物種,維護了自然界的生物多樣性,卻由于人口自身的繁衍,在向千萬、萬萬(億)數量上增長,單位畝產量長期在較低水平上徘徊,迫使人類自己必須沿著平原河谷走向四方,開墾出更大面積的荒地,去種植和獲得更多的谷物,這就意味著又會影響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受到人類重視的生物物種就會大量繁殖發展,相反的話,就會出現物種遭遇困境乃至滅絕的狀態。

在世界各國,農業生產在大范圍內的開展,勢必會導致林木砍伐、水土流失、河道決徙、災害頻發等環境事件及問題。但我們又必須看到,傳統農業是依循自然節律展開的社會生產活動,具有明顯的自然特征,反映的是低能耗、基本無污染的生產特點,顯現的是地理性質的環境問題。在人類活動的合理調節中,這些環境問題可以得到一步步的改善。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丘县| 岳池县| 华安县| 西丰县| 樟树市| 光山县| 宜良县| 七台河市| 昌江| 东乡县| 三河市| 临猗县| 玛纳斯县| 凤山县| 中方县| 承德县| 镇巴县| 武定县| 梧州市| 峨眉山市| 文成县| 恩平市| 仪陇县| 绍兴县| 临澧县| 张家界市| 镇坪县| 桐城市| 陆良县| 罗城| 丰县| 郧西县| 万州区| 中宁县| 金门县| 乡城县| 清涧县| 昌平区| 定日县| 乌兰县| 麻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