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知識分子與鄉村文化建設
- 雷家軍
- 1870字
- 2025-04-24 18:00:58
前言
進入新世紀,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文化事業開始加速發展,文化人才開始快速成長,文化在鄉村社會進步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文化人與文化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如何認識新時期鄉村知識分子和鄉村文化建設及其關系,成為農村和農民問題研究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我們試圖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學科的思想、理論和方法,結合近些年來鄉村文化建設研究課題組的調研,就新時期鄉村知識分子和鄉村文化建設及其關系問題展開較為系統的偏于宏觀層面的專題式研究。
十幾個相對獨立的專題,按其討論的主題和內容,可以在邏輯上分為五部分。
第一部分的兩個專題,《關于新時期中國鄉村知識分子問題的幾點思考》和《20世紀中國鄉村文化中堅力量變遷問題論綱》,討論的是新時期鄉村知識分子發展中所面臨的多種基本問題,以及以鄉村知識分子為核心的鄉村文化中堅力量在百年歷史進程中的變遷。這主要是從內涵和演變兩個角度展開的關于鄉村知識分子問題的研究。
第二部分的三個專題,《關于新時期中國鄉村文化建設問題的幾點思考》《新時期中國鄉村文化建設的歷史進程》和《當代中國鄉村文化建設十大關系論綱》,討論的是新時期鄉村文化建設所面對的各種主要問題,鄉村文化建設在改革開放四十年里的變化歷程,新世紀以來鄉村文化建設內部復雜的理論和邏輯關系。這主要是從內涵、遷變和內部關系三個視角展開的關于鄉村文化建設問題的研究。
第三部分的兩個專題,《關于新時期鄉村知識分子與鄉村文化建設的關系》和《鄉村知識分子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問題論綱》,一個是直接討論新時期鄉村知識分子與鄉村文化建設所應有和實有的關系,并提出了二者關系的未來方向;一個是在更為廣闊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大背景下,來討論鄉村知識分子的地位、作用、困境和前景問題。這是在前兩部分單獨討論鄉村知識分子與鄉村文化建設的基礎上,集中分析二者的關系問題。
第四部分的三個專題,《習近平農村文化建設思想論析》《關于尊重勞動與實現中國夢的幾點思考》和《文化自信:歷史、理論與邏輯》,一是討論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中關于農村文化及人才建設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二是討論馬克思主義及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關于尊重勞動和實現民族復興關系的論述;三是討論新世紀中華文化自信的若干基本認識問題。這是我們分析鄉村知識分子和鄉村文化建設問題的思想理論根基,并試圖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指導問題的研究。
第五部分的四個專題,《建設文化禮堂構筑農民群眾精神家園——浙江臨安市村級文化禮堂建設的實踐與思考》《農村文化禮堂在鄉村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慈溪市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為重心的調查與思考》《“四自”:從經驗到目標——以浙江臨安村級文化禮堂建設為重心的調查與思考》和《從“送文化”“種文化”到“孵文化”——從浙江農村文化建設歷史和現實中引發的思考》,是我們參與浙江省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尤其是重點調研的臨安市和慈溪市的觀察和思考的成果,也可謂是我們在鄉村知識分子與鄉村文化建設問題理論研究基礎上的實際應用。最后附了一篇《馬克思恩格斯文化理論對當代農村文化建設的啟示》,作為我們思考問題的根本理論指導。
關于鄉村知識分子與鄉村文化建設的研究,在筆者這里,還大體屬于知識分子與先進文化和革命文化問題研究的延伸,材料和思想的積累不夠,觀察和思考的深度也不夠,如果從較為寬泛的創新的意義上說,借助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力量,主要探討了這樣幾個層面的問題。
第一,初步繪就三張圖譜。試圖在歷史變遷和現實呈現這樣縱橫交織的意義上,描繪出新時期鄉村知識分子、鄉村文化建設及其二者關系的三張宏觀的文化“圖譜”,為鄉村文化繁榮發展和鄉村文化人才培育問題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些基礎性的參照。
第二,重點強調兩個表述。一是激活“鄉村知識分子”概念,我們認為,在城鄉差別依舊存在、鄉村文化社會建設任務繁重的背景下,鄉村知識分子仍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價值;二是看重“孵文化”的實際蘊含,我們認為,以鄉村知識分子為核心的文化孵育活動,是聯結農民群眾的“種文化”和政府部門的“送文化”的樞紐。
第三,積極倡導一個理念。經過認真的研究和思考,我們覺得,未來的中國,需要努力建設人文鄉村。相對于現代科技支撐的城市,根植深厚的歷史文化傳統,基于良好生態和自然休閑的美麗鄉村,人文鄉村建設也許更加符合中國社會未來發展的需要。
書中的很多觀點和見解,都有鄉村文化研究課題組成員集體研討的思想貢獻,都有浙江農林大學中國農民發展研究中心的專家和資料的有力支撐。書中存在的材料不足、分析不深、觀點不準的問題,則是作者自身的水平能力不及所致。
2017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