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萌芽期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的創作成就與嬗變軌跡

一 萌芽期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的創作成就

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的開拓者是專業作家鐘道新。

鐘道新的《股票市場的迷走神經》[3]是中國當代最早以股市生活為題材的中篇小說。小說描寫中國當代第一代散戶股民常銳曲折的成長道路,同時表現了中國股市這一“新生兒”艱難降生的歷程。中國當代股市在初創時期的發展過程及其特點是小說表現的重點,也是其突出價值。

畢淑敏的中篇小說《原始股》[4]是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第二部重要的作品。小說描寫股票剛剛出現在當代中國人生活中的時候大家對它不同的態度及其變化。它通過某國家機關內部一場購買原始股的風波,表現了人們對金錢的渴望,形象地表現了橫空出世的股市對中國當代社會、對當代中國人生活的沖擊和影響。

林堅于1994年推出的《股市大炒家》[5]是中國當代第一部股市長篇小說。小說塑造了當時的股市英雄形象——股市大炒家梁棟,表現了當時中國人炒股的特點,表現了初起的股市給人們生活帶來的變化,表現了具有時代特色的價值觀念。小說的價值和特色在于塑造了中國當代第一代股市莊家的雛形,在于準確表現了中國當代股市初起時的特點。

李其綱的《股潮》[6]塑造了中國當代股市初起時的第一代散戶股民形象。小說起名為《股潮》,股潮實際上是人潮,是由人的心靈構成的欲望之潮。小說勾勒出了一幅幅股市淘金者拼搏的圖畫,表現了當代中國人一種新的生活,一種新的欲望,一種新的念想。

瓜子是中國當代第一個出版系列股市長篇小說的作家。他分別于1997年6月和1998年3月在海天出版社出版了股市長篇小說《股城風流》及續篇《股市大梟》。

《股城風流》從股民這個角度表現了中國當代股市的成長。小說描寫郭維維炒股發家的歷史,塑造了中國當代股市小說中的第一批股市莊家形象。比《股市大炒家》中的股市莊家形象成熟一些,豐滿一些,但仍然是股市莊家的雛形。小說描寫股市新人的成長,描寫他們由非股民到股民的人生變化過程,描寫他們從不炒股到遨游股海的人生變化軌跡。打工女青年金鳳巧遇股票大王郭維維,涉足股市,又在券商孫妮娜和股評家華衛的幫助下,成長為深圳股評界一顆耀眼的新星。描寫股市新人的成長從此成為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的一個永恒的“主題”,一個悠久的傳統。小說表現了當代中國人在股市中的茁壯成長,從而表現了當代中國人生活的變化,表現了中國文化中出現的新觀念、新思想。小說描寫中國當代股市萌芽時的模樣,十分珍貴,表現股市對中國社會和百姓生活的影響,表現了當時股民對股市的認識和他們的炒股藝術。

《股市大梟》通過描寫一個公司上市的過程來反映1996年前后的中國當代股市生活。小說描寫中國當代股市初創時期的“股市強人”,表現他們如何在股市“興風作浪”,在他們身上可以發現后來中國當代股市小說中“股市高手”“股市英雄”的基因。小說表現了中國大陸股市萌芽期監管部門對股市的監管,這是中國當代股市小說中出現的第一代股市監管者形象。

沈喬生是中國當代第二位出版系列股市長篇小說的作家,也是目前中國當代股市小說創作時間跨度最長的作家之一。沈喬生1997年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股市長篇小說《股民日記》[7]。小說描寫股市里一些非常有特色的散戶股民形象,塑造了周歡這個股市莊家形象,表現股市在當時人們的生活中留下的濃重“烙印”。

應建中是中國當代第三位出版系列股市長篇小說的作家,也是描寫散戶股民的高手。1998年12月他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股市長篇小說《股海中的紅男綠女》,小說以描寫上海散戶股民為特色,塑造了一批比較成熟的散戶股民形象,是中國當代股市小說萌芽期股市小說創作藝術上最成熟的作家之一。

二 萌芽期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的嬗變軌跡

中國當代小說是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而產生的,它的發展可以大致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30年,1949年至1979年這一階段是現實主義一統天下,革命斗爭歷史小說、農村題材小說、工業題材小說的創作都得以興盛。第二階段是1979年至1989年,這10年間現實主義復歸、深化、升華與現實主義小說的崛起,形成了多元美學原則并立的局面。傷痕小說、反思小說、改革小說、軍事題材小說、歷史小說、鄉土小說與風俗畫小說都很有影響。同時,隨著西方現代主義文藝思潮的引進,先鋒派中青年作家群也紛紛興起探索性小說。第三階段是1990年至1999年,這一階段的小說出現了一種被文壇更為關注的“世紀末”現象。這一階段的小說創作,多以“新”吸引眼球,如新女性小說、新歷史小說、新現實主義沖擊波、新生代小說等,都產生過很大的影響。第四階段是2000年至今,這一階段的小說創作成為大眾傳媒時代的文化生產行為,小說傳播的網絡化、電子化、快餐化成為主要的特征,官場小說、后歷史小說、文化休閑小說極為暢銷,小說創作者隊伍年齡層次不一,水平相差很大,眾聲喧嘩,僅從表面的繁榮而言,這一時期可謂達到了空前盛況。

證券交易是一種買賣行為,股民實際上是商人的一種。自從人類社會出現了私有制和社會分工之后,人類的商品交換和買賣活動就成了人類社會的基本活動。進行買賣活動的“市場”本應是一個蘊含著巨大言說價值和豐富言說可能的話語場,然而反映市場生活的小說創作卻長期被邊緣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存在著重義輕利、重農輕商的思想觀念;文人墨客往往以言義為榮、言利為恥;塑造商人形象的小說作品無法登上大雅之堂。

中國當代股市小說是中國當代小說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萌芽成長與中國當代小說有密切的聯系。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當代小說受當時政治轉型期的時代精神和現實主義文學主潮的影響,其內容和主題大多是表現政治與道德層面的內容,如“傷痕文學”、“反思文學”、“改革文學”、“知青文學”等覆蓋文壇的文學現象,都反映了政治和道德的主題。進入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當代小說有一個重要變化,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繼續成為中國社會發展的主潮,同時精神文明建設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成為社會綜合發展的一部分。作為社會生活的形象反映,20世紀90年代中國當代小說最突出的變化是更多地表現經濟、文化方面的內容和主題。以市場經濟及其狀態下的人生和社會變化為內容的經濟小說空前增多。中國當代股市小說正是在中國當代小說的歷史變化中橫空出世的。

20世紀90年代,中國思想文化界呈現出“去政治化”的趨勢,知識分子對社會、文化問題的熱情逐漸冷卻下來,宏大敘事和公共生活開始淡出新一代作家的視野,對個人感受、個體欲望的強調逐漸成為主流,于是真切、潑辣的個人化生存和日常生活便浮出水面,為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的出現做了思想準備。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出現和初步形成,中國當代小說正在經歷著位移與嬗變,以市場生活為題材的小說正在迅速發展,是中國當代小說作家在社會的轉型過程中試圖尋找一種詮釋人自身存在的意義與價值的最根本的人本主義精神的反映。伴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孕育、建立和發展,在全新的社會文化價值體系下,商人形象得到社會前所未有的關注。商人、商業及商業文化成為中國當代小說獨立的審美對象,塑造了一大批豐滿鮮活的崇尚財富、敢于逐利的商人形象,充分肯定并熱情贊揚人們的商業抉擇和財富欲望,詩性弘揚了現代商業精神和經濟理念。商業文明成為當代中國最活躍、最重要的人文景觀,商業中國成為當代小說無法回避的現實存在。與社會轉型和股民群體的崛起相伴隨,中國當代股市小說創作萌芽生長。中國當代股市小說是中國當代小說的一個組成部分,作為一種文化現象,與社會文化變遷密切相關,更與商業社會里小說自身的發展變化脈息相連。文化精神成為20世紀90年代中國當代小說新的生長點。

在中國當代小說發展的這種背景中,中國當代股市小說在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萌芽,與中國當代股市相伴而生。但它的誕生和發展不可能與中國當代股市的誕生和發展完全同步,待中國當代股市有了一定的規模和社會影響之后,待中國當代股市有了一定的文化積淀之后,待股市參與者對中國股市、對自己的股市生活有了一定的審美認識之后,以股市參與者為主人公、以股市生活為主要表現內容的中國當代股市小說才有可能萌芽、生長。

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的萌芽期時間跨度比較長,從1991年到1998年,經歷了將近10年時間,說明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的萌芽生長比較艱難。

中國當代股市小說萌芽期作品數量相對較少,越早作品越稀少,越往后發展越快,創作越繁榮。1991年出現了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的開山之作——專業作家鐘道新的中篇小說《股票市場的迷走神經》,1992年沒有出現股市中篇、長篇小說,1993年和1994年每年都只出現了一部股市小說,一直到1997年,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的創作才有一些變化,一年出現了兩部股市小說,這種現象在萌芽期后的中國當代股市小說中已經不再存在。在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的成熟期,一年創作出版的股市長篇小說有十余部。

萌芽期中國當代股市小說中的股市人物形象不豐富,反映股市生活的面不廣。萌芽期的中國當代股市小說主要表現股市參與者之一——散戶股民——的生活,描寫得最多的是散戶股民生活,塑造得最好的也是散戶股民形象。萌芽期中國當代股市小說也描寫了股市另外一個重要的參與者——股市莊家,但相對于同一個時期的散戶股民形象來說,相對于萌芽期以后的股市莊家形象來說,這個時期的股市莊家形象不成熟,不豐滿,只是股市莊家形象的雛形。操盤手、股評家形象在萌芽期的中國當代股市小說中只是偶爾現身,不僅數量非常少,而且就形象的成熟程度來說只能說是雛形的雛形。股市的其他參與者諸如基金經理、資本運作高手、資本英雄等在中國股市的這個階段沒有出現,或者只是偶爾現身,因此在萌芽期中國當代股市小說中難覓其蹤影。

萌芽期中國當代股市小說注重表現股市新人的成長,而且作為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的一個優良傳統貫穿于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的始終。

中國當代股市的萌芽和成長在萌芽期的中國當代股市小說中得到了準確、全面的表現。中國當代股市初創時的模樣是萌芽期中國當代股市小說描寫的一個重點,在萌芽期后的中國當代股市小說中中國當代股市的發展變化一直受到關注和重視。

塑造當代中國第一代散戶股民形象,塑造當代中國第一代股市莊家的雛形,塑造當代中國第一代操盤手、股評家雛形的雛形,初步表現當代中國第一代股市新人的成長,表現中國股市萌芽生長的過程,是中國當代股市小說在萌芽期的開拓與創新。這些股市參與者形象在后來的中國當代股市小說中茁壯成長。

以散戶股民為自己的主要描寫對象,這是中國當代股市小說萌芽期的標志,是我們把這個時段的股市小說確定為萌芽期的依據。

萌芽期的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的開拓創新令人矚目。塑造當代中國第一代股民形象,主要是散戶股民形象。這是萌芽期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的主要內容和突出貢獻。中國當代股市小說中最早出現的股民形象就是散戶股民。當時這些并不很成熟的散戶股民成為萌芽期中國當代股市小說描寫的最主要對象,成為中國當代股市小說萌芽期的主角。鐘道新的《股票市場的迷走神經》中的常銳、劉科,李其綱的《股潮》中的董吉、關阿姨、國社平、成婷、黑蛋,都是形象生動的散戶股民形象。畢淑敏的《原始股》表現剛剛問世的股票對人們生活產生的沖擊,表現人們對股票這個新鮮玩意由陌生、好奇到逐漸接受的過程。這些散戶股民形象的世俗情懷和物質主義,表現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社會世俗化特征的顯豁、厚利主義的勃興。這些散戶股民形象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具有良好的成長性,在后來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的發展中綿延不絕,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深刻,貫穿在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發展的全過程。

塑造股市莊家形象是萌芽期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的又一個重要內容。

股市莊家是萌芽期中國當代股市小說表現的重要對象,這一時期出現了股市莊家形象的雛形。這些股市莊家雛形特色鮮明。首先,這些股市莊家在股市坐莊的能耐有限,與他們的后來者——成長期中國當代股市小說中的股市莊家形象相比較,中國當代股市小說中最早的所謂股市大炒家、股市大梟形象還只是一些股市的草莽英雄,是大巫面前的小巫;其次,與同時期的散戶股民形象相比較,萌芽期股市莊家形象數量少,《股市大炒家》中的作家梁棟,《股城風流》中的股票大王郭維維,《股市大梟》中的“股市強人”王小虎,《股民日記》中的周歡,是萌芽期中國當代股市小說中分量排在第二位的股市參與者群體;再次,萌芽期中國當代股市小說對這些股市莊家形象沒有精雕細刻,都只作了輪廓式的描寫。這是與這個階段中國股市發展的實際相吻合的。后來隨著股市莊家在中國股市的能耐日益增強,在社會上的影響日益擴大,股市莊家形象在中國當代股市小說中的分量越來越重。

中國當代股市小說中的股市莊家形象有非常好的成長性,有十分旺盛的生命力。它在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的成長期取代了散戶股民形象,成為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的主角,后來一部分股市莊家形象演變為股市資本運作高手,接著進一步演變為資本英雄,成為中國當代股市小說表現的最重要的角色。

操盤手、股評家等股市參與者形象登上了萌芽期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的舞臺。《股潮》中的楊慧是中國當代股市小說中第一個操盤手形象,《股市大梟》第一次描寫中國股市監管部門對股市的監管,《股城風流》中的華衛是中國當代股市小說中第一個股評家形象。這些形象在這個時期的股市小說中都顯得比較單薄,準確地說只能算是操盤手、監管者、股評家雛形的雛形,但他們在萌芽期中國當代股市小說中就能嶄露頭角,說明他們在中國股市所有參與者中間的重要性非同一般。在中國當代股市小說后來的發展中這些股市參與者的形象越來越豐滿。

描寫初創時期的中國當代股市。

中國當代股市的萌芽、生長是萌芽期中國當代股市小說表現的重要內容。描寫中國當代股市在初創時期的發展過程及特點,是萌芽期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的突出價值,非常珍貴。《股票市場的迷走神經》描寫中國當代股市的建立;《股市大炒家》準確表現中國當代股市初創時的特點,當時炒股有很多規矩和限制,干部炒股受到限制,股民不僅炒股,而且炒內部募集股的集資收據,這些都是后來的中國股市里見不到的現象。《股城風流》描寫中國當代股市萌芽時的模樣,十分鮮見,《股市大梟》表現股市對中國當代社會的影響。

上海是近現代以來中國商品經濟最為繁榮、商業文化最為發達的城市,20世紀90年代以來,其血脈深處潛隱的市場基因被市場經濟迅速激活。廣東深圳地處改革開放前沿,商業發達,也是對外交流最為頻繁、接受新思想最為快捷的地區之一。同時,上海、深圳是中國僅有的兩個證券交易所的開設地,萌芽期的中國當代股市小說主要出自生活在這兩個城市的作者之手。

萌芽期的中國股市小說數量不多,反映的股市生活內容涉及面不廣,但非常集中,而且具有非常好的成長性。

萌芽期的中國當代股市小說豐富了中國當代小說的人物形象畫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30年內的中國當代小說創作,多在軍人、農民、工人、知識分子、小市民等幾大類型的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努力,中國當代股市小說創作為中國當代小說創作開辟了新領域,貢獻了新內容和新形象。

萌芽期的中國當代股市小說推動和深化了新時期“改革小說”的創作,反映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所進行的社會改革,并且以這一改革對舊的社會結構、社會生活方式與社會心理所帶來的強烈沖擊為基本主題是改革小說的基本特征。它重在表現改革過程中進取與保守的矛盾,塑造改革英雄人物,高揚積極進取的戰斗精神,從歷史文化角度觀照社會現實。萌芽期中國當代股市小說在一定意義上有著“改革小說”的上述特征,所以,它也可以看作是新時期以來“改革小說”的推動者和深化者。

這個時期包括股民在內的商人階層作為新的社會群體迅速崛起并開始擁有較為強勢的社會話語權。對此,作家邱華棟指出:

中國社會變革進入到了“利益分化期”,因而,出現了快速的社會分層與貧富分化以及城市新人類、白領、新市民的崛起。中國社會現實的矛盾也將日益突出,而這一時期又是中國社會改革進程中較長的一段。如此紛繁復雜的、比巴爾扎克時代還豐富十倍的社會現實,已經讓越來越多的作家無法回避了。也就是說,我們的作家從來沒有面對過如此難以確定與認識的社會狀況和豐富的寫作資源。[8]

正是在這樣的社會文化語境中,原來在小說場域中處于邊緣位置的股市小說創作,因其與市場和市井的天然聯系,因其堅持講述“股民話語”的藝術自主原則,當然更因股民階層興起導致的經濟權力對社會“賤商心理”的轉向和小說表達“給力”的積極介入,從而前所未有地獲得了小說場域中的“行動者”本應擁有的自由、自主的話語權力和表征空間,作品出版盛況空前。評論家朱向前早在市場經濟建立之初的1993年就預言:

毫無疑問,全面走向市場的中國當代社會必將急遽改變我國的傳統文學生態環境和價值取向。質言之,文學作品的商品屬性將得到前所未有的正視、重視乃至一段時間內過分的夸大與強調。大部分文學生產力將逐漸從政治輻射下走出而卷入經濟軌道運作,其意識形態色彩會日漸淡化而商業氣息將愈加濃厚。[9]

萌芽期中國當代股市小說豐富了中國當代小說的文化內涵,對于當代中國人身處股市中的人性人情的書寫是豐富而深刻的。它關注市場經濟啟動后中國社會各階層的生存狀態,側重反映中國20世紀90年代面臨的經濟問題。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的現實主義有著自己獨特的風貌,表現的內容是新鮮的,是過去的生活中很少見的,表現當代中國人因為生活中有了股市這個新玩意而出現的新變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乡县| 图们市| 玛多县| 西华县| 油尖旺区| 曲阜市| 大荔县| 明水县| 通河县| 明光市| 柘荣县| 临清市| 望城县| 北碚区| 成都市| 韶关市| 龙游县| 河西区| 阿克苏市| 礼泉县| 苍溪县| 车致| 榕江县| 东安县| 明溪县| 汉阴县| 巫溪县| 鱼台县| 永济市| 富蕴县| 广水市| 子长县| 徐水县| 南丰县| 贵港市| 外汇| 修水县| 延津县| 凯里市| 屯门区| 安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