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元刊雜劇三十種》版本流傳及語料價值

第一節 版本流傳

《元刊雜劇三十種》是現存最早的也是唯一的一部元代刊刻的雜劇劇本。從書的版式和字體來看,《元刊》實為元代書坊間雜湊而成的劇本輯,原書也并無定名。關于該書的版本淵源,最早對該書進行介紹和研究的王國維在《序錄》[1]中記載:“元刊雜劇三十種,今藏上虞羅氏,舊在吳縣黃蕘圃丕烈家”,“上虞羅氏”即著名的收藏家、甲骨文研究家羅振玉,“黃蕘圃丕烈”即清代中期蘇州著名藏書家黃丕烈。自元代至清代,中間歷經二三百年的歷史,這段時間《元刊》又流于何處呢?臺灣戲劇研究家鄭騫認為,“黃氏以前書藏同郡何氏,何氏以前則為明朝大文人兼藏書家李開先的舊藏”[2]。李氏是明代中期人,去元末仍有一百多年的時間,《元刊》在這段時間藏于何處今天已經不得而知,或許這一百多年里還有同批次印行的刊本在民間流傳,而該書也并非善本,所以并未引起收藏者們的注意。李氏之后,該書輾轉至清代人何煌手中。何煌曾根據元刊本校明代趙琦美的抄藏曲,在他的校勘記中有這樣的記載[3]

抄本單刀會跋 雍正乙巳(三年)八月十日 用元刊本校

新安徐氏刊本魔合羅跋 用李中麓藏元刊物本校訖了。

新安徐氏刊本王粲登樓跋 雍正三年乙巳八月十八日,用李中麓抄本校,改正數百字……

從何氏的校記中可以印證《元刊》曾是李中麓的藏書的事實,同時何氏還得到了曾為李中麓藏書的該書的抄本,抄本中錄有《王粲登樓》一劇,但今天抄本已不可見,現存的元刊本也不見此劇目。

根據鄭序中的記載,《元刊》一書似直接轉由黃丕烈收藏,其實未必。今本《古今雜劇》第一冊有黃丕烈跋云:“余不喜詞曲,而所蓄詞極富。曲本略有一二種,未可云富。今年始從試飲堂購得元刊明刊舊刊名校等種……甲子冬十一月二十有八日,讀未見書齋主人黃丕烈識于百宋一廛之北窗。”[4]甲子年即嘉慶九年(1804年)。上文所記乃這一年黃氏從顧氏試飲堂購書之事,據丁祖蔭撰《黃蕘圃題跋續記》中錄有黃氏嘉慶九年購書總目[5]

元刊本《古今雜劇》三十種

《琵琶記》一種

明刊本《古名家雜劇》

《元人雜劇選》

清常抄補,小山手校《古今雜劇》也是園藏明刊本

由此可知,今所謂《元刊雜劇三十種》在何煌之后又曾藏于顧氏試飲堂,1804年(嘉慶九年)才為黃丕烈所購得。黃氏“在乾嘉間,藏書之富為東南巨擘”[6],《元刊》即為其藏書之一種,然而書經顧氏之后,抄本已無,刊本也沒有曾為明代李開先藏書的標志,黃氏將其題名為《元刻古今雜劇》,另配一書匣,匣上刻有楷書十二個字:“元刻古今雜劇,乙編,士禮居藏”,另有隸書兩個字:“集部”。正因為如此,王國維在《序錄》中只談及上虞羅氏和吳縣黃丕烈。黃氏晚年因火災家力貧乏,嘉慶道光年間,藏書多已散去。“此元刊雜劇丕烈目載其劇三十種,不知以何時散出,亦不知歸何人。唯光緒中里人顧麟士曾得其書。今所傳《顧鶴逸藏書目》宋元舊刊類有《古今雜劇》。注云:‘士禮居舊藏,一楠木匣。已去。’知所藏即丕烈書。此書旋歸羅振玉。”[7]民國元年即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羅振玉為避時事與王國維、劉大紳三家東渡日本。羅將多年收藏的古董和書籍幾乎全部帶上,因為日本的居處狹小,暫時把書籍寄存在日本京都大學圖書館,也正是在此期間,王國維完成了《宋元戲曲考》,書中首次采用了羅振玉收藏的元刊本雜劇作為研究資料。1914年,日本京都帝國大學從羅振玉手中借得此書,請著名湖北刻書人陶子麟加以覆刻,即以《覆元槧本古今雜劇三十種》之名出版。1919年羅振玉歸國后,此書也一同返回中國并被國立北平圖書館購得,今原書藏于北京的中國國家圖書館。

綜上所述,《元刊雜劇三十種》的幾種主要刊行版本如下:

1.士禮居藏本:即清代黃丕烈所藏《元刊雜劇三十種》的原本——《元刻古今雜劇》,因書匣上刻有“士禮居藏”而得名。

2.覆刻本:1914年,日本京都帝國大學請陶子麟覆刻的少量版本,題名為《覆元槧本古今雜劇三十種》。刻工陶子麟將原書的筆畫模仿得惟妙惟肖,具有一定程度的藝術價值。但是刻本存在著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或是仿刻過程中出現一些誤刻、脫漏,或是原本殘缺模糊導致無法仿刻,這些都必然對研究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另外,由于此次發行的數量很少,這本書仍然不為大多數人所知曉。

3.石印本:1924年,上海中國書店將日本的覆刻本照相石印,以《元刻古今雜劇三十種》之名出版。由于石印本發行量比較大,這本書才為多數國人所了解、知道,成為通行讀物。但是,日本的覆刻本在刻書時候有錯誤,石印本也就不可避免地跟著錯誤。

4.影印本:新中國成立后(1958年),鄭振鐸在主編《古本戲曲叢刊》過程中,根據原書進行影印,并以《元刊雜劇三十種》為名編入《叢刊》的第4輯中,此即該書的影印本,臺灣稱為珂羅版。

比較而言,影印本全面、真實地反映了原書的面貌,學術研究價值最大,本書也以此為底本。雖然其他一些版本字體更清晰、內容更完整,但是遵照“文本可靠性”原則,我們盡力克服識辨上的困難,寧缺毋濫,研究語料直接來源于鄭振鐸主編的《古本戲曲叢刊》(第4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光山县| 临汾市| 阿拉尔市| 泸水县| 瑞安市| 西乡县| 西城区| 大石桥市| 沈丘县| 南华县| 凤山县| 青神县| 郯城县| 社旗县| 黑河市| 邓州市| 龙海市| 乌审旗| 永和县| 泾川县| 屏东县| 华阴市| 枞阳县| 台南县| 蒲江县| 彝良县| 治多县| 麻江县| 威远县| 通山县| 同德县| 光泽县| 贞丰县| 米脂县| 读书| 泰安市| 宜昌市| 武隆县| 大安市| 聊城市| 抚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