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章 浙江省依法對各種類文物事件進行處理

新中國成立初期,由于社會歷史等諸原因,文物破壞事件在全國各地時有所聞。尤其1953年后,隨著國家“一五”計劃的開展實施,大規模的經濟建設與文物保護工作之間矛盾凸顯。有鑒于此,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相繼發布一系列文物保護命令,并通令各級政府貫徹執行。

1950年5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布命令,“規定古跡、珍貴文物、圖書及稀有生物保護辦法”共4點。其中第1點規定:“各地原有或偶然發現的一切具有革命、歷史、藝術價值之建筑、文物、圖書等,應由各該地方人民政府文教部門及公安機關妥為保護,嚴禁破壞、損毀及散佚;并詳細登記(孤本、珍品并應照相)呈報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第2點規定:“在反惡霸斗爭和土地改革期間,應沒收之地主、惡霸所有的上項文化遺產,不得聽任損壞、散佚,或隨意分掉;應一律由當地人民政府負責保管,并呈報上級政府轉報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決定處理辦法。”第4點規定:“對古跡、珍貴文物、圖書及稀有生物保護有功者,經當地人民政府查明后,應報請大行政區或省(市)人民政府予以適當之獎勵并轉報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備案。如有盜賣及破壞事情,當地人民政府應及時加以制止,其情節嚴重者應拘送當地人民法院予以處分;并報請大行政區或省(市)級人民政府,轉報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備案。”

同日,政務院還頒布了《古文化遺址及古墓葬群之調查發掘暫行辦法》共21條。其中第2條規定:“各大行政區人民政府或軍政委員會及省市人民政府,應調查所轄境內有重點歷史價值的公共或私人所有之古文化遺址及古墓葬,予以保護,并呈報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登記。”第3條規定:“凡因浚河、筑路及進行其他建筑工程而發現有古文化遺址、古墓葬或古物時,應即時報告當地人民政府。當地人民政府應一面按照原狀合理保管,一面報告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在未得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指示前,不得擅自發掘。其已出土可移動之古物,應由當地人民政府移往安全地帶妥為保管。”第15條規定:“凡地下埋藏及發掘所得之古物、標本概為國有,由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及當地之大行政區人民政府或軍政委員會文教部協商處理。”第17條規定:“凡發掘所得古物,有不能移動或暫時不易移動者,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得委托當地人民政府加以保護管理。”[1]上述國家有關文物保護法令法規的頒布為同時期全國各地各種類文物事件的處理提供了法律依據。

新中國成立初期,浙江省人民政府及各級相關職能機構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文物保護各項法令法規,對本省各地發生的各種類文物事件進行妥善處理,既依法辦事,更違法必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津市| 徐州市| 平远县| 平原县| 景东| 大余县| 冕宁县| 海晏县| 方山县| 汝南县| 瑞安市| 兖州市| 十堰市| 嵊泗县| 南木林县| 道真| 大方县| 兴宁市| 高安市| 承德县| 和政县| 洛宁县| 祁门县| 高陵县| 新安县| 新巴尔虎左旗| 西平县| 探索| 怀宁县| 峨山| 襄垣县| 乐业县| 镇巴县| 屏东市| 珠海市| 临沧市| 萨嘎县| 巴马| 广河县| 建水县| 义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