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言語行為理論與敘事轉向

言語行為理論由語言哲學家奧斯汀于20世紀50年代末提出,經由塞爾、格賴斯等人的發(fā)展,逐漸形成一種語言哲學理論,在語言學、哲學、文學、文化研究等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文學研究領域,從接受美學到解構主義文論,言語行為理論都有廣泛的應用,伊塞爾、米勒、卡勒、德里達等理論家都從中吸收了理論養(yǎng)分。在敘事學領域,尤其是后經典敘事學,言語行為理論也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熱奈特、羅蘭·巴特、卡恩斯、米克·巴爾、華萊士·馬丁等人的敘事理論都借鑒了言語行為理論。

20世紀80年代,隨著經典敘事學到后經典敘事學的轉變,敘事研究的方法、模式,以及核心范疇都發(fā)生了改變。與經典敘事學相比,后經典敘事學并沒有發(fā)生所謂的斷裂,也不是前者的繼續(xù),而是研究方法和思維模式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如,馬克·柯里所說,是敘事研究的一次“積極轉折”。那么,敘事轉向的原因何在?關于敘事轉向有各種不同的說法,如,語境轉向、接受轉向、空間轉向、修辭轉向、反本轉向等,這些“轉向”將轉向的原因主要歸于社會轉型,或社會思潮的轉變——如解構主義、后結構主義、后現代主義等。筆者在此將這種診斷稱為社會診斷,即從社會及其思潮的轉變來看待敘事轉向。這種社會診斷模式有其合理性,也道出了敘事轉向的重要原因。但這只是原因的一個方面,即外部原因,它不能從敘事理論內部來透視敘事研究的轉變。或者說,社會診斷能夠充分說明敘事轉向前后的“不同”,但不能很好地說明轉向前后的“聯系”。因此,有必要從敘事理論內部對敘事轉向進行探討,以揭示轉向前后的有機聯系。

本章試圖從言語行為理論出發(fā),探討敘事轉向的“內部原因”,并由此說明敘事研究的嬗變過程。文學敘事從根本上說是一種言語活動,因此,本書的意圖在于從語言學理論內部觀照敘事轉向的原因。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乾安县| 项城市| 平果县| 松原市| 昌平区| 吉木萨尔县| 行唐县| 芷江| 甘南县| 泰和县| 玛多县| 金门县| 阳高县| 鞍山市| 镇安县| 萝北县| 万全县| 壶关县| 柳州市| 武清区| 固阳县| 秦皇岛市| 河南省| 津南区| 黄陵县| 合水县| 平南县| 沭阳县| 桑植县| 定襄县| 隆化县| 沾益县| 博爱县| 乐东| 台中县| 呼和浩特市| 团风县| 都兰县| 南宁市| 靖宇县| 年辖:市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