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臥佛寺的創建期—唐至金
一 唐代古剎兜率寺
臥佛寺位于北京市植物園內,創建于唐貞觀年間(627—649),是北京地區最古老的寺院之一。
寺廟始名“兜率寺”。《畿輔通志》載:“壽安寺在宛平縣壽安山,本唐兜率寺。”《春明夢馀錄》亦載:“唐兜率寺,今名‘永安’,俗呼‘臥佛寺’。”
所謂“兜率天”,梵名,又譯作睹史多天、兜駛多天等,意譯為妙足天、知足天、喜足天、喜樂天。為欲界六天的第四層天,為諸多菩薩往生之地。《佛本行集經》載:
或見無量諸菩薩等于諸佛邊修行梵行,后得生于兜率天宮,從兜率下,入于母胎……彼然燈佛作菩薩時,于末后身生兜率天,從兜率天降神來下。
《普曜經》則云:
我等今見護明菩薩如是功德具足之體,生兜率天。此兜率宮如是福聚、如是端正、如是微妙、如是莊嚴。護明菩薩舍離下生。
可見,護明菩薩、燃燈菩薩及無量菩薩皆曾住兜率天。
居兜率天者,最著名的當屬彌勒。
彌勒為佛弟子,一名阿逸多[1],釋迦牟尼佛時,生于波羅捺國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羅門家,其父為之起名為彌勒。[2]
其人雖然“具凡夫身,未斷諸漏……不修禪定,不斷煩惱”。然而,“佛記此人成佛無疑”。且佛“往昔于毗尼中及諸經藏說阿逸多次當作佛”,“從今十二年后命終,必得往生兜率陀天上”。[3]于釋迦牟尼佛涅槃五十六億萬歲后,彌勒復下世為佛。[4]
唐初,玄奘法師認為,兜率天宮分作內、外兩院。《大唐西域記》卷五“阿逾陀國”條載,城西南五六里有大庵沒羅林,“庵沒羅林西北百余步,有如來發爪窣堵波。其側故基是世親菩薩從睹史多天下見無著菩薩處”。
無著、世親為兄弟,師子覺為無著弟子。三人常說:“凡修行業愿覲慈氏(彌勒佛),若先舍壽、得遂宿心,當相報,語以知所至。”
后來,師子覺先亡,三年不報,不久,世親亦卒,經六月,亦無報命。
其后,無著菩薩于夜初分方為門人教授定法,燈光忽翳,空中大明,有一天仙乘虛下降,即進階庭,敬禮無著。無著曰:“爾來何暮,今名何謂?”對曰:“從此舍壽命,往睹史多天,(于)慈氏內眾蓮華中生。蓮華才開,慈氏贊曰:‘善來廣慧,善來廣慧。’旋繞才周,即來報命。”無著菩薩曰:“師子覺者,今何所在?”曰:“我旋繞時,見師子覺在外眾中耽著欲樂,無暇相顧,詎能來報?!”
可見,玄奘旅印時,當地教內已有兜率天“內眾”“外眾”的區別。
由于彌勒繼釋迦牟尼來世作佛,因此,往生兜率、為彌勒“內眾”成為玄奘法師的夙愿。《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十載玄奘法師往生前狀況云:
因從寺眾及翻經大德并門徒等乞歡喜辭別云:“玄奘此毒身,深可厭患,所作事畢,無宜久住。愿以所修福慧回施有情,共諸有情同生睹史多天彌勒內眷屬中,奉事慈尊。佛下生時,亦愿隨下廣作佛事,乃至無上菩提。”……復口說偈教傍人云:“南無彌勒如來應正等覺,愿與含識,速奉慈顏。南無彌勒如來所居內眾,愿舍命已,必生其中。”
貞觀年間,修造兜率寺時,玄奘法師剛剛由天竺回到中土(唐貞觀十九年玄奘法師回到唐都長安),帶回梵文佛經657部和各種佛像。
據說,幽州西山兜率寺內的臥佛像就是根據玄奘法師從天竺帶回的佛像樣式制造的。
二 金世宗、金章宗與櫻桃溝
唐朝的臥佛寺遠沒有如今的這種規模,只是從山門殿至三世佛殿的一路三進院落[5],現在的三世佛殿在當時是供奉“丈六金身旃檀臥佛”的地方。
唐朝末年,藩鎮割據,臥佛寺所在的幽州也被藩鎮占領。
后唐清泰三年(936),河東節度使石敬瑭起兵自立,約請契丹起兵相助,事成之后,割盧龍一道及雁門關以北諸州共十六州與契丹[6]。十一月,契丹國主耶律德光冊封石敬瑭為大晉皇帝,國號晉。石敬瑭如約割燕云十六州給契丹。從此,作為中原王朝北部天然屏障的燕云十六州被北方游牧政權所占據,直到元代統一中國。
遼代定都于中京(今內蒙古寧城),以幽州作為陪都,稱南京。
金貞元元年(1153),金朝第四代君主完顏亮遷都北京,更名為“中都”,北京由此成為中國北部的政治中心。
金朝第五代皇帝、號稱“小堯舜”的金世宗完顏雍在櫻桃溝內修建五華觀[7]。
金世宗修五華觀事,《大元一統志》有錄。據魏摶霄(字飛卿,應奉翰林文字,工詩)撰《十方大天長觀玄都寶藏碑銘》載,金世宗“于五花山置燒丹院,起玉華殿,俾隸于觀,以為方士飛煉之所。”
永樂《順天府志》載朱瀾《五華觀碑記》則云:
燕城西北有山曰“五華”,挺秀于(香山)、玉泉兩峰之間,山腹有平地可起道院,大定二十七年落成,命高道守先生與眾主持,為修煉之所。[8]
“大定”為金世宗完顏雍年號;大定二十七年,即1187年。
由以上文字記載可知,受漢文化影響極深的金世宗對道教燒丹成仙之說頗為信任,在櫻桃溝山嶺上修建五華觀,令道士在此為自己煉丹[9]。
完顏雍的孫子、金代第六代皇帝金章宗完顏璟則在櫻桃溝五華寺以上山嶺處修建了看花臺。據《春明夢馀錄》記載:“隆教寺西越澗有長嶺,嶺半為金章宗看花臺,臺畔有古松一株。”《嘉慶一統志》載:“看花臺,在宛平縣西,玉泉山隆教寺西長嶺之半,為金章宗故跡。”
京西一帶,山上自然生長的觀花植物以山桃花、山杏花為盛,章宗在這看花臺上觀賞的是漫山遍野開放的山桃、山杏。
看花臺距離臥佛寺一步之遙,想來,這位流淌著東北女真血液的中原皇帝,也曾在這巍巍古剎禮過佛、歇過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