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民國年間新版古籍叢書的政治經濟因素分析

一 社會政治因素

劉國鈞在其《書史簡編》中曾表述過如下觀點:“一定歷史時期的圖書必然有一定的內容與一定的形式,圖書的內容與形式反映出一定社會一定時期的生活狀況和意識形態,社會生活的實踐決定了圖書的內容與形式,同時圖書的內容與形式又成為影響社會進一步發展的有利因素。圖書是社會生活的產物,同時又是推動社會生活的一股巨大力量,圖書的社會意義、圖書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就在于此。”[1]說明了圖書與社會關系之密切。同樣,考察民國時期的古籍叢書,也離不開對其所處時代和社會背景的分析。

道光以后,在清朝封建政權日漸衰落的同時,西方某些資本主義國家經過工業革命而日益強盛,憑著相對先進的現代工業設備開始向外進行掠奪和殖民擴張。經過中英鴉片戰爭的較量,中國敗下陣來。接下來的中法戰爭、中日戰爭、八國聯軍入侵,帶給中國的是接連不斷的戰亂與割地賠款、農民起義引起的動亂等,使得清末的中國已是遍體鱗傷。內憂外患相繼,國家積貧積弱,成為當時社會發展的主基調和主旋律。這種動亂的社會政治現實對中國傳統古籍的毀壞和流失是致命的。隋朝牛弘就曾提出書有“五厄”:第一次劫厄是秦始皇焚書坑儒;第二次劫厄是西漢末年赤眉入關;第三次劫厄是東漢末年董卓移都;第四次劫厄是西晉末年的劉石亂華;第五次劫厄是南梁周師入郢。明朝胡應麟又把隋以后明以前發生的書的災劫總結為“五厄”:第一次劫厄是隋末煬帝被殺,圖書被燒;第二次劫厄是安祿山入關;第三次劫厄是黃巢攻陷長安;第四次劫厄是北宋末年金人入汴;第五次劫厄是南宋德祐二年(1276)伯顏南下。明代以前中國典籍所遭遇的“十厄”之中,幾乎都和社會政治動亂和昏庸的政策相關。

1912年中華民國的建立雖然推翻了幾千年封建帝制,但并未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社會性質及物質經濟狀況,隨之而起的是國內各軍閥混戰、日本的入侵、國共內戰等,依舊成為民國時期社會政治狀況的主旋律。這種動蕩的社會政治現實,使古籍遭受重大破壞和流失,大量古籍在戰火中被毀。僅以日本侵華戰爭對中國古籍的毀壞為例就可窺見一斑。九一八事變時,日軍炮火擊中沈陽東北大學圖書館,僅東北大學教授王華隆一家即損失私人藏書8900冊,日軍趁火打劫,掠奪沈陽清故宮中的文溯閣正本《四庫全書》準備運往日本,抗戰勝利后始被收回。七七事變后,隨著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華北、華東、華中及華南大片國土淪入敵手,日本對我國文獻典籍的掠毀也向全國蔓延。據不完全統計,淪陷地區及戰區內之圖書館有2500余所,受損圖書當在1000萬冊以上。特別是沿海各重要都市之精美大圖書館諸如南京國立中央圖書館及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北平之國立北平圖書館及清華大學圖書館、杭州之浙江省立圖書館等均陷入敵手,這些圖書館大多收藏豐富,且多善本名抄,均遭損毀劫奪。戰亂對私家藏書的破壞也是致命的,吳興劉氏嘉業堂,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蘇州潘氏滂喜齋,天津李氏木犀軒等著名藏書樓,藏書之精美為全國之冠,許多珍本為公共圖書館所無,但也逃不出遭戰亂毀壞的厄運。同時,大批古籍也在戰亂中流失海外。一些外國侵略者乘機大肆搶掠,或乘國困民窮之機廉價搶購中國古籍,然后將這些珍貴典籍文獻搶運回國,導致珍貴文獻的大量外流。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繼俄國人奧勃魯切夫、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法國人伯希和之后,日本人對中國典籍的劫掠。據嚴紹璗統計,20世紀三四十年代日本劫掠中國文獻典籍共計23675種,2742180冊。[2]其中又以1937—1945年的8年侵華戰爭中所劫中國公私藏書最為集中、數量最多。[3]

表1—1 日本1937—1945年所劫中國公私藏書一覽表

從表1—1所示6省3市為日本侵略者所掠公私典籍數量,可以窺見日本軍國主義通過侵華戰爭對中國典籍文獻的劫掠和破壞程度。

總之,動亂的社會政治環境導致的古籍毀壞和流失,為民國時期古籍叢書大量刊刻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執政當局的統治政策和政治理念來看,儒家文化為根基的執政理念也是民國年間古籍叢書相對繁榮的重要社會基礎。因為重元典、求根源,是中華文化心態的一個重要特征,也是以儒家文化為主導因素的歷代統治者執政理念和相應文化政策的一個基本立足點。民國時期雖然政權更迭頻繁,歷屆政府對待傳統文化或國故的態度和依賴程度也各有差異,但尊重傳統、借古典裝點門面、從傳統中尋求正統和理據的實用理性心態卻并無二致,從民國歷屆政府對待影印《四庫全書》的態度上就可充分說明這一點。《四庫全書》自清代乾隆年間編纂完成后,歷經劫難,至 20 世紀初,僅存四部。為使《四庫全書》免遭《永樂大典》化作灰燼的厄運,如何傳播與保存這卷帙浩繁的鎮國奇珍,一直是近代有識之士夢縈魂牽的事業。19世紀末羅振玉等人就倡議將其遷入新創建的京師圖書館,讓其有永久無虞的安身之地。當然,要讓這東方文化的“金字塔”不遭淪滅,印行是最好的辦法。從1919葉恭卓等向徐世昌政府轉述歐美對印行《四庫全書》的興趣,北洋政府迅速決定在北京設立文化局,專門施行印行之事,到1936年《四庫全書珍本初集》選印完畢,其間經歷了四次倡議影印《四庫全書》之舉,雖然由于各種原因失敗,最后只是以選印《四庫全書珍本初集》而告終,但歷屆執政當局或明或暗的支持態度還是顯而易見的。而在武夫當道占多數的歷屆北洋政府中,徐世昌算是一個例外。其執政理念和成效雖也可圈可點,但其偃武修文的理念對近代文化的發展和傳承還是起了一定作用的,也是頗值世人稱道的。20世紀初的中國,新舊思想交鋒正酣,既發生了“打倒孔家店”的新文化運動,又發生了五四愛國運動,同時,西方各種思潮如杜威的實用主義、巴枯寧的無政府主義、馬克思的共產主義等一齊涌入中國,中國傳統的文化思想受到極大沖擊。在這種情況下,徐世昌大力提倡顏李之學,以“篤實學術,端正風會”,恢宏中國傳統的“周孔正學”。正是出于對傳統文化的尊崇,徐世昌不僅極力支持影印《四庫全書》,還專門組織設立編書處,親自主持編纂了大批古籍叢書。蔣介石雖系武人出身,但他所倡導的恢復固有道德和尊孔讀經活動,更是掀起了1934—1937年翻印古籍的風潮,其中就包含一些著名古籍叢書的刊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和县| 九台市| 葵青区| 桂林市| 临澧县| 宁武县| 辽源市| 宿松县| 海南省| 海南省| 拜泉县| 南丹县| 曲阜市| 二连浩特市| 游戏| 镶黄旗| 栖霞市| 广饶县| 开原市| 九龙坡区| 噶尔县| 莱芜市| 石棉县| 苍溪县| 基隆市| 池州市| 固阳县| 黎城县| 桃园县| 宁武县| 江西省| 平定县| 饶河县| 托里县| 永修县| 塔城市| 安溪县| 阿巴嘎旗| 深水埗区| 大兴区| 马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