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編 敘事理論與話語
第一章 敘事理論發展概述
西蒙·查特曼說過,敘事學的發展有兩個版本,其中一種可稱為“敘事學的興起與衰落”:以托多羅夫、格雷馬斯和羅蘭·巴特為起點,在熱奈特時期達到頂峰,繼而轉入衰落,其中包含“作者之死”與“敘事學之死”。但這種分段方式越來越不得人心,因為它難以概括目前的后經典敘事理論所煥發出來的生機和活力,也沒能衡量出它所放射出的巨大能量。赫斯德禮提出了三分法,即古敘事學階段、以結構主義模式為基礎的“經驗”敘事學階段和所謂的“批評性”敘事學階段。這種分法突出了敘事學是一個持續發展的學科,強調了為后來的結構主義敘事學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的小說理論,如英國小說理論家理查遜、菲爾丁、司各特、奧斯丁、劉易斯、愛倫·坡、亨利·詹姆斯和福斯特等人的小說理論,并且彰顯出后經典敘事理論的繼承與發展的特性。筆者贊同赫斯德禮的三分法,以之為基礎,概括地描述敘事理論的發展進程,側重各個階段的理論之間的區別與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