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邦風”問題再探:從上博簡《孔子詩論》看《風》詩的早期形態

一 引言

近年來,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以下簡稱上博簡)《孔子詩論》[1]受到了學界的高度關注,其中“邦風”一說尤為引人注目。據整理者的說法,邦風“就是《毛詩》的《國風》,《邦風》是初名,漢因避劉邦諱而改為《國風》”[2]。這一概念的出現及論述在第3、第4簡中,現征引如下:

邦風,其內(納)物也専(博),觀人谷(俗)焉,大僉(斂)財焉。其言文,其聲善。(簡3)

曰:詩其猶平門與?戔(賤)民而谷兔(逸)之,其用心將何如?曰:邦風是也。(簡4)[3]

眾所周知,“國風”乃所謂《詩經》“三體”之一,沿承數千年而不改,此前“邦風”一詞聞所未聞。它的出現,迫使我們不得不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來重新審視《風》詩與《詩經》學,以及由此而來的一系列經學及傳統文化問題。特別需要提出的是,在學界,認為“邦風”為初名,“國風”乃漢代避諱所致,已基本成為通識,雖也有少數學者對此表示過異議,但由于在論證上尚待深化,加之出土文獻的權威性,遂使得“國風”避諱說不僅深入人心,而且很多研究者更由此認為,“邦風”之名優于“國風”,如有學者這樣評說道:

《風》,《詩論》謂《邦風》,較《國風》合理得多。馬承源解釋為“《邦風》是初名,漢因避劉邦諱而改為《國風》”。無論馬氏解釋是否準確,“國風”肯定是后起的,而且發生在“邦”“國”概念混同使用之后。[4]

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筆者以為,其間需細加思量者頗多。就論證所需的邏輯和事實來說,“邦風”避諱說要得以成立,至少在證據鏈上還需補足更多的核心缺環,很難說已成鐵案。再進一步言之,既可以有“邦風”之名,何以就不能同時有“國風”之名呢?為何它們就一定是替換而不是并立關系呢?尤為重要的是,如果“邦風”為初名,何以自漢以來二千年間竟無人發覺與更正?十五“國”風之“國”置換為十五“邦”,在語義和事實上能完全成立,且妥帖無誤嗎?這些問題并非可有可無,而是每一位研究者必須認真面對與思考的課題。由此向前推演,筆者以為,至少還有以下一些問題必須加以解決:(1)對漢代的避諱問題作出更有針對性的討論,尤其需要探明的是,它與經學文本的關系如何,只有這樣,相關討論才能建立起堅實的知識基礎。(2)“邦風”“國風”在語義及歷史流變中有何異同?(3)將“邦風”“國風”的稱名問題放至早期《詩經》結集的歷史進程中加以考察。(4)“邦風”“國風”與宗周禮樂文化的關系如何?

這些問題以“邦風”為生發點,直接關聯著《風》詩的早期形態,對于《詩經》文本及結集狀況的研究也極為關鍵。[5]總之,對“邦風”及相關問題再作全面、整體的歷史審視十分必要,有鑒于此,筆者不揣淺陋,略陳管見,以就正于同道。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远县| 汨罗市| 丰台区| 本溪市| 陕西省| 奉新县| 西盟| 东兰县| 教育| 茌平县| 喀喇沁旗| 茶陵县| 中山市| 肇州县| 南川市| 正阳县| 玉龙| 九江市| 阿瓦提县| 洛宁县| 墨脱县| 永泰县| 石棉县| 阜宁县| 胶州市| 卢湾区| 保山市| 江口县| 通河县| 丹东市| 浪卡子县| 大洼县| 宁夏| 汨罗市| 祁阳县| 肇源县| 柞水县| 通海县| 五台县| 松潘县| 吉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