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民國時期直豫晉魯交界地區地域互動關系研究
- 程森
- 1642字
- 2025-04-22 17:16:21
序
程森同志的這部著作是在他2011年同名博士畢業論文的基礎上修改而成的。畢業答辯時,該論文獲得了外審專家和答辯委員會的好評,被評為優秀等級。畢業后,程森同志到西安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工作,從事中國近現代史的教學,雖然專業方向發生了變化,但程森同志一直沒有停止對畢業論文的修改和完善,曾多次就評審專家和答辯委員會提出的問題和我討論。經過6年的修改和充實,論文的學術水平又有所提高,現在終于能夠出版,我深感欣慰。
區域歷史地理學是研究歷史時期某一特定地區地理環境的特征、結構、發展變化,以及區域分異和區際聯系的學科,是歷史地理學的重要分支學科之一。區域歷史地理學與歷史地理學其他分支學科的最大不同在于其研究的高度綜合性和系統性。區域歷史地理研究不僅要揭示歷史時期某一特定區域地理環境本身的自然特征,還要綜合考察其社會、經濟等各種人文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及其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梢哉f,區域歷史地理研究是歷史地理研究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最能體現歷史地理研究主要討論人地關系這個核心任務。
受自身研究目標和研究特點所限,區域歷史地理研究的難度很大,如何能夠較好地完成研究任務,達到研究目標,是許多研究者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過去的區域歷史地理研究主要關注區域的整體性,采用系列橫剖面方法,通過研究區域不同時間截面各種地理要素分布形態或景觀的復原,考察不同時間截面地理要素分布形態或景觀的變化,分析引起變化的綜合因素,闡述該區域歷史時期人地關系的發展過程、特點和動力機制。這種研究方法是一種比較實用而有效的區域歷史地理研究方法。但存在的不足也顯而易見,即:(1)剖面的選擇受研究者主觀影響嚴重,難以與每個地理要素的變化同步;(2)位于時間序列上的每一個剖面都是靜止的,難以完整、深入地體現研究區域歷史時期人地關系的發展過程和變化機制;(3)忽視了區域內部差異的存在及其對區域整體性的影響?;谝陨险J識,程森同志借鑒社會史的空間互動理論,選擇河北、山西、河南、山東四省交界地區這一在歷史上比較有典型性的交界區域,從交界地區政區設置與調整、動亂防護、水利開發、災害應對、交通設施管理、信仰文化擴散等方面來討論交界地區的互動關系,這就較好地展示了交界地區各種關系的發生形式和發生過程。這是一種很有意義的探索。相信本書的出版,會引發讀者的思考,不僅會促進區域歷史地理的研究,對于該地區的有效治理和區域和諧發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通過研究,作者認為,交界地區因政區歸屬和自然環境的不同形成空間互動,空間互動最終落實到交界各方所“聚合”的人群、社會,形成社會互動,二者互為表里,最終形成交界地區的地域互動。在此基礎上,作者進而對“界”或“區域”的變動性進行了反思,認為“區域”“界”并非一個如學者所說的變動不居和模糊的概念,在傳統社會,“界”的固有性不能含糊,交界各方恪守著此疆彼界,從而造就了界與區域之封閉性。同時,交界之處又是個活躍地帶,是“問題”多發的地方,是各方互動交流的地方,“界”并不能限制。于是交界地區產生了動亂防護、水利開發、災害調適、交通管理、文化擴散中的諸多互動行為,交界地區“界”之“封閉性”因地域互動而解體。因為這些結論和反思是建立在對前人相關研究成果的認真學習和思考、對歷史文獻資料的系統整理和歸納、對研究問題的細致復原和考察、對多學科區域理論的嚴謹分析和總結基礎之上,所以顯得很厚實,并不是一般的隔靴搔癢和泛泛而談。
程森同志自2005年9月至2011年6月一直隨我讀書。讀書期間,程森同志勤于思考、勇于創新,廣泛涉獵而又肯吃苦,已展露出做學術研究所必需的基本素質要求。博士畢業后,程森同志即以“清至民國時期關中地區水資源環境變遷與城鎮發展互動關系研究”為題申請獲得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支持。今年又以“中國共產黨華北根據地環境史研究(1935—1949)”為題申請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資助,學術研究發展勢頭良好。希望程森同志借此機會,再接再厲,更進一步。
王社教
2017年6月30日于西安陜西師范大學不悔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