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4章 歸隊抉擇

夜色如墨,潑灑在成都城頭,也籠罩在蜀軍大營的每一個角落。白日里那場關乎存亡的激戰(zhàn)雖已落幕,但殘存的硝煙、遍地的狼藉、傷兵痛苦的呻吟以及失去袍澤的哀慟,依舊彌漫在空氣中,揮之不去。更令人心悸的是,遠方隱約傳來的斥候回報——曹軍的先鋒部隊,已在數(shù)十里外扎營,虎視眈眈,隨時可能卷土重來。

中軍大帳之內,燈火通明,卻照不亮眾將心中的陰霾。劉備剛剛逝去,舉國哀慟,而強敵環(huán)伺,國祚維艱。原本看似穩(wěn)固的蜀漢基業(yè),一夜之間仿佛風雨飄搖中的孤舟,隨時可能傾覆。

趙云,這位一身是膽、忠勇冠絕的虎威將軍,此刻卻毫無平日的昂揚銳氣。他獨自一人坐在帳外的角落里,背靠著冰冷的柵欄,仰頭望著天邊那輪殘月。月光如水,灑在他線條剛毅的臉龐上,卻映不出絲毫往日的光彩,只有一片深沉的憂慮和掙扎。

他的腦海中,畫面不斷交織、閃回。

是先主劉備,三顧茅廬時的殷切期盼;是白帝托孤時,那雙充滿信任與重托的眼睛,以及那句沉甸甸的話語:“丞相之才,勝曹丕十倍,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蹦菚r的劉備,氣若游絲,卻將整個蜀漢的未來,將他趙云一生的信仰,都托付給了他。他承諾過,誓死捍衛(wèi)漢室,追隨劉備,至死不渝。

是五虎上將的并肩作戰(zhàn),是長坂坡單騎救主的豪情,是截江奪阿斗的奮不顧身,是漢水空營退敵的智勇……一幕幕輝煌的過往,如同烙印般刻在他的靈魂深處。他為漢室流盡了血,耗盡了力,從未有過半分猶豫。

可是……如今,漢室還存在嗎?

先主已逝,幼主劉禪年幼無知,難當大任。朝中雖有諸葛亮這樣的擎天柱,但人心思變,南中未平,北伐之路遙遙無期。更何況,曹魏勢大,占據(jù)中原沃土,兵強馬壯,糧草充足。孫吳雖稱盟友,實則各懷鬼胎,隨時可能背盟。漢室的疆土,只剩下益州這一隅之地,民生凋敝,百廢待興。這樣的“漢室”,與他心中那個“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的理想,早已相去甚遠。

他曾堅信,只要追隨劉備,浴血奮戰(zhàn),終有一日能實現(xiàn)復興??涩F(xiàn)在,劉備走了,留下的是一個爛攤子,和一個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繼續(xù)堅守,意味著無盡的犧牲,是將士們的熱血灑向這片貧瘠的土地,換來的可能只是茍延殘喘。這樣的犧牲,真的值得嗎?為了一個空洞的國號,為了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讓更多的人像他一樣,失去親人,失去家園,甚至失去生命?

他想起了那些在戰(zhàn)斗中倒下的同袍,想起了后方艱難維持生計的百姓。他們需要的,真的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漢”字旗嗎?還是更實際一點的,安穩(wěn)的生活,溫飽的日子?

葉玄的話語,如同魔咒,在他耳邊反復回響:“漢室已名存實亡,當以百姓為念?!?

是啊,百姓。這才是根本。當年高祖起義,不也是為了百姓不再受暴秦苛政之苦嗎?如果所謂的“漢室”已經(jīng)無法給百姓帶來福祉,反而成為戰(zhàn)亂的根源,那它的存在,又有什么意義?

他回想起這段時間在軍中的所見所聞。連年征戰(zhàn),蜀地百姓早已不堪重負。賦稅沉重,勞役繁雜,青壯年被征調一空,田地荒蕪。即便是在成都,也能看到許多面黃肌瘦、衣衫襤褸的流民。先主的治下,尚能休養(yǎng)生息,恢復元氣,可如今……他不敢再想下去。

如果繼續(xù)伐魏,與曹魏拼個兩敗俱傷,最終的受益者,只會是那些趁火打劫的野心家,以及那些早已厭倦了戰(zhàn)爭的百姓。他趙云,還能心安理得地高舉“興復漢室”的大旗,將更多的人拖入這無休止的戰(zhàn)火深淵嗎?

忠誠,到底是對一個人的承諾,還是對天下蒼生的責任?先主的囑托固然重要,但那是否建立在對天下大勢的清醒認知之上?如果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那是對先主的辜負,還是對自己內心的背叛?

趙云的心,如同被放在油鍋里煎熬。一邊是數(shù)十年的信仰、承諾和袍澤情誼,是“忠義”二字刻入骨髓的準則;另一邊,是殘酷的現(xiàn)實、黎民的苦難和對未來的迷茫,是“仁愛”之心發(fā)出的詰問。

他想起了葉玄。那個比他年輕許多的將軍,平日里總是一副溫和儒雅的樣子,卻有著洞察時局的銳利眼光和一顆悲天憫人的仁者之心。在眾人還沉浸在悲痛和復仇的情緒中時,葉玄是第一個站出來,冷靜分析局勢,提出“止戈息兵,休養(yǎng)生息”主張的人。他并非怯懦,而是看得更遠。他看到了連年戰(zhàn)亂給國家和百姓帶來的巨大創(chuàng)傷,他知道,此時與強大的曹魏硬碰硬,無異于以卵擊石。

葉玄曾私下找到他,沒有慷慨激昂的陳詞,也沒有指責質問,只是平靜地、語重心長地與他探討。他沒有否定趙云的忠誠,也沒有貶低劉備的功績,只是擺事實,講道理。

“子龍兄,”葉玄的聲音溫和卻有力,“我知道你對玄德公忠心耿耿,我也敬佩玄德公的仁德。但我們不能為了一個已經(jīng)逝去的理想,而犧牲現(xiàn)在還活著的萬千生靈。如今的漢室,更需要的是休養(yǎng)生息,是恢復國力,而不是再去爭奪那虛無縹緲的‘正統(tǒng)’之名。”

“曹魏勢大,非一朝一夕可圖。孫吳虎視江東,亦非唇齒相依之盟。我們蜀漢,地狹人稀,國力疲敝。若執(zhí)意北伐,只會加速我們的滅亡。一旦國滅,不僅先主的基業(yè)毀于一旦,更有無數(shù)百姓要流離失所,死于非命。這,難道就是玄德公想要看到的結局嗎?難道就是你我誓死效忠的‘漢室’所追求的嗎?”

“‘匡扶漢室’,其核心究竟是什么?是那一塊牌子,還是天下百姓的安居樂業(yè)?如果漢室的存在,已經(jīng)無法帶來和平與安寧,反而成為戰(zhàn)亂的借口,那我們是否應該有勇氣,去尋求一條新的道路?一條能讓百姓真正受益的道路?”

葉玄的話,每一個字都像錘子一樣,敲打在趙云的心坎上。他無法反駁,因為葉玄說的是事實。他一直引以為傲的忠誠,在殘酷的現(xiàn)實面前,顯得如此蒼白無力。他所堅守的信念,似乎正將他和整個國家拖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他想起了那些跟隨他南征北戰(zhàn)的士兵們。他們中的許多人,早已厭倦了戰(zhàn)爭。他們渴望解甲歸田,與家人團聚,過平靜的生活。如果繼續(xù)無休止的征伐,他們還會像以前那樣義無反顧地追隨自己嗎?他們的家人,還在后方苦苦等待,期盼著他們能夠活著回來。

趙云的心中,天平開始傾斜。忠誠固然重要,但那應該是建立在正確的道路上的忠誠。如果這條路已經(jīng)通向懸崖,那盲目的忠誠,豈不是一種愚蠢?甚至是一種罪過?

他想起了自己的誓言——“匡扶漢室”。如果“漢室”已經(jīng)變成了壓在百姓頭上的大山,變成了阻礙和平的障礙,那他所謂的“匡扶”,豈不是變成了助紂為虐?真正的“匡扶”,難道不應該是讓天下太平,百姓安樂嗎?無論這個天下姓劉,還是姓別的什么。

葉玄看出了他的動搖,繼續(xù)說道:“子龍兄,我知道這很難。放棄多年的信仰,違背先主的遺命,這需要巨大的勇氣。但是,真正的勇氣,并非一味地向前沖,而是在明知前方是懸崖時,能夠懸崖勒馬。真正的忠義,并非對某一個人的愚忠,而是對天下蒼生的大忠大義?!?

“我知道你在擔心什么。你擔心違背誓言,會遭到后世唾罵,會愧對玄德公。但是,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曹魏鐵蹄南下,蜀地化為焦土,百姓生靈涂炭,到那時,后人又會如何評價我們?他們會稱贊我們‘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忠勇,還是會痛惜我們未能審時度勢,導致了更大的災難?”

“歷史的評價,從來不是由一塊國號決定的,而是由千千萬萬百姓的福祉決定的。如果我們能放下仇恨和執(zhí)念,與曹魏暫時和解,爭取寶貴的和平時間,讓蜀地得以休養(yǎng)生息,百姓得以安居樂業(yè),等到國力充盈之時,再做計較,未嘗不是一條更好的出路?!?

“至于玄德公的囑托,”葉玄的語氣變得更加懇切,“‘匡扶漢室’是宗旨,但‘以民為本’才是根基。玄德公一生仁德,他所期望的,難道是看到百姓為他殉葬嗎?我相信,如果玄德公泉下有知,看到如今的情形,他也一定會做出最有利于百姓的選擇?!?

葉玄的話語,如同涓涓細流,慢慢浸潤了趙云干涸的心田。他那顆被忠誠和誓言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心,開始出現(xiàn)裂痕。他看到了另一種可能,一種更為艱難,卻可能更為正確的道路。

他不再去想那些虛無縹緲的“正統(tǒng)”和“遺命”,而是將目光投向了更廣闊的天地,投向了那些在戰(zhàn)火中掙扎的普通百姓。他想起了自己年少時在家鄉(xiāng)常山看到的景象,百姓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雖然清貧,卻也安穩(wěn)。那樣的生活,才是他真正想要守護的。

“漢室……”他喃喃自語,眼中充滿了痛苦和掙扎,“或許……真的已經(jīng)名存實亡了……”

他抬起頭,望向中軍大帳的方向,那里依舊燈火通明,商議著戰(zhàn)事。他能想象到諸葛亮丞相緊鎖的眉頭,能聽到眾將慷慨激昂的請戰(zhàn)聲。他們都想繼承先主的遺志,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這份心意,他懂。但他更清楚,現(xiàn)實是何等的殘酷。

“以百姓為念……”趙云咀嚼著這句話,心中某個堅硬的角落,開始慢慢融化。是啊,無論國號如何,皇帝是誰,百姓的苦難,才是最真切的痛。如果連百姓都活不下去了,那所謂的“漢室”,又有什么存在的意義?

他想起了葉玄的承諾。葉玄說,如果他愿意放下過去的執(zhí)念,葉玄愿意與他和所有不愿再戰(zhàn)的將士們一起,守護這片土地,保護這里的百姓,尋找一條真正能讓蜀漢長治久安的道路。葉玄還說,他會向諸葛亮丞相進言,爭取和平的機會。

葉玄……這個比他年輕,卻有著非凡遠見的將軍。趙云一直覺得,葉玄身上有一種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的氣質,一種更加包容、更加務實的氣質。或許,跟著他,真的能走出一條不同的路?

不!他猛地搖了搖頭,試圖驅散這個念頭。他是趙云,是劉備的托孤重臣,是蜀漢的五虎上將。他怎么能……怎么能就這樣放棄?

可是,不放棄又能怎樣?繼續(xù)伐魏,前景黯淡,犧牲慘重。難道真要帶領著這些疲憊之師,去重復當年關羽、張飛那樣的悲劇嗎?

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和無助。往日的豪情壯志,仿佛一夜之間被抽空。他覺得自己像一個迷路的孩子,站在十字路口,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子龍將軍……”

一個溫和的聲音自身后響起。趙云回頭,看到葉玄不知何時已經(jīng)站在了他身后不遠處,正靜靜地看著他,眼神中充滿了理解和一絲不易察覺的鼓勵。

趙云張了張嘴,想說什么,卻發(fā)現(xiàn)喉嚨干澀,發(fā)不出任何聲音。千言萬語,此刻都堵在了心頭。

葉玄緩緩走上前,遞過來一個水囊。趙云接過,默默地喝了一口,甘冽的清水滋潤了他干渴的喉嚨,也讓他混亂的思緒稍稍平靜了一些。

“我知道,這對你來說很難。”葉玄的聲音很輕,仿佛怕驚擾了這夜的寧靜,“放棄信仰,違背誓言,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但是,子龍將軍,真正的英雄,不僅僅在于勇武,更在于能夠認清形勢,做出最正確的選擇,哪怕這個選擇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你守護了漢室一輩子,已經(jīng)做得夠多了?,F(xiàn)在,是時候換一種方式來守護了。守護那些還在受苦受難的百姓,守護這片飽經(jīng)戰(zhàn)亂的土地。這,或許才是對你心中那份忠誠和誓言的最好延續(xù)?!?

葉玄頓了頓,看著趙云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說道:“漢室已矣,但蒼生仍在。子龍將軍,你愿不愿意,與我一起,為了這蒼生,再搏一次?這一次,不再是為了虛無的國號,而是為了實實在在的民生。你愿意……隨我并肩作戰(zhàn)嗎?”

“為了百姓……”趙云的心臟猛地一顫。這話語,如同醍醐灌頂,瞬間擊潰了他心中最后一道防線。

是啊,為了百姓!這才是他當初投奔劉備的初衷,是他征戰(zhàn)沙場的意義所在!無論是姓劉的漢室,還是其他什么政權,只要能讓百姓過上好日子,那就是值得他去守護的!

先主的囑托,他從未忘記。但先主最希望看到的,難道不是百姓安樂嗎?如果繼續(xù)執(zhí)迷不悟,那才是真正對不起先主的在天之靈!

多年的忠誠和誓言,如同沉重的枷鎖,束縛了他太久。而現(xiàn)在,葉玄的話語,仿佛是一把鑰匙,打開了他心中的枷鎖。他終于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忠誠,什么才是真正的“匡扶漢室”。

他的內心,經(jīng)歷了劇烈的掙扎和痛苦的取舍。放棄過去的榮耀和信仰,無疑需要巨大的勇氣。但是,當他想到那些在戰(zhàn)火中逝去的生命,想到那些流離失所的百姓,想到未來可能發(fā)生的更大規(guī)模的災難,他覺得自己別無選擇。

長長地吸了一口氣,帶著濕潤的夜風,仿佛洗滌了他心中的塵埃。趙云緩緩站起身,挺直了脊梁。他的眼神不再迷茫,而是變得異常堅定,仿佛經(jīng)過了一場洗禮,褪去了鉛華,露出了金石般的本色。

他轉過身,面對著葉玄,月光下,他的身影顯得格外挺拔。

“葉將軍……”他的聲音有些沙啞,卻充滿了力量,“你說得對。大漢……或許真的已經(jīng)名存實亡了。但是,百姓還在,蒼生還在。我趙云……深受玄德公知遇之恩,也曾立誓為國效力。如今國事艱難,我豈能坐視不理?”

“只是,我之前的道路,或許……走偏了?!彼拐\地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釋然,也帶著一絲沉痛,“我被‘漢室’二字所困,忘了根本。今日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我明白了,真正的忠義,是為天下蒼生謀福祉,而非固守一個空洞的名號?!?

他抬起頭,目光灼灼地看著葉玄,一字一句,擲地有聲:“葉將軍,你以‘百姓為念’點醒了我。這份恩情,趙云沒齒難忘。你放心,從今往后,趙云愿隨你并肩作戰(zhàn)!不再是追隨劉備,不再僅僅是為了漢室,而是為了這天下蒼生,為了這片土地上的黎民百姓!只要能保境安民,休養(yǎng)生息,讓百姓不再受戰(zhàn)亂之苦,我趙云萬死不辭!”

說完這句話,趙云只覺得心中一塊巨石落地,整個人都輕松了許多。雖然心中依舊有對劉備的愧疚,對過去誓言的割舍之痛,但更多的是一種解脫和對未來的堅定信念。

葉玄看著眼前判若兩人的趙云,眼中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這位威震天下的虎威將軍,終于做出了正確的選擇。這不僅僅是對趙云個人的解脫,更是對蜀漢無數(shù)軍民的負責。

“好兄弟!”葉玄上前一步,用力拍了拍趙云的肩膀,“你能想通就好,想通就好?。∮心阆嘀瑢嵞松n生之幸,亦是蜀漢之幸!”

他緊緊握住趙云的手,感受著那份久經(jīng)沙場磨礪出的力量和此刻的堅定。

“不過,”趙云的眉頭并未完全舒展,他望向遠方曹軍的營地,眼中閃過一絲憂慮,“曹軍兵強馬壯,只怕不會輕易放棄。我軍新遭大喪,士氣低落,如何應對,還需從長計議?!?

葉玄點了點頭,神色也變得凝重起來:“子龍所慮極是。曹軍雖強,但我們并非毫無機會。當務之急,一是穩(wěn)定內部,安撫人心,整合力量;二是對外示弱,拖延時間,避免過早決戰(zhàn);三是……我們需要派人去聯(lián)絡東吳,曉以利害,爭取他們的支持,至少讓他們保持中立。”

“聯(lián)絡東吳?”趙云有些疑慮,“孫劉兩家,雖曾聯(lián)合抗曹,但猜忌之心從未斷絕。如今我們勢弱,他們真的會愿意伸出援手嗎?”

“事在人為?!比~玄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孫權此人,雖野心勃勃,但也并非全無理智。如今曹操勢大,統(tǒng)一北方后,下一個目標,必然是我們和江東。唇亡齒寒的道理,他不會不懂。我們可以派人去,陳說利害,曉以大義。同時,我們也要展現(xiàn)出足夠的誠意和抵抗的決心,讓他們知道,我們并非任人宰割的羔羊?!?

“至于內部……”葉玄看向趙云,“子龍將軍威望素著,深受軍民愛戴。有你我二人攜手,再加上丞相的支持,定能穩(wěn)定軍心。我們需要盡快恢復秩序,休整兵馬,囤積糧草。時間,是我們現(xiàn)在最需要的東西。”

趙云點了點頭,眼中充滿了信心:“葉將軍放心,趙云定當竭盡全力,輔佐你穩(wěn)定大局。只是……丞相那邊……”他有些擔憂諸葛亮的反應。諸葛亮是先主的托孤重臣,對先主忠心耿耿,對“興復漢室”的理念更是執(zhí)著。自己突然轉變立場,他會如何看待?

葉玄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微微一笑:“丞相乃國之柱石,智計無雙,胸襟寬廣。我相信,只要我們能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證明這條道路確實有利于國家百姓,丞相最終會理解的。更何況,以丞相的智慧,他難道看不出如今伐魏的艱難嗎?他只是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或者說,一個能讓更多人接受的契機。我們的轉變,或許正是他所期待的?!?

“我會親自去向丞相進言?!比~玄的語氣十分堅定,“子龍將軍,你只需安心養(yǎng)精蓄銳,做好準備。接下來的路,會很艱難,但只要我們兄弟同心,定能闖出一條生路!”

“好!”趙云猛地一握拳,眼中重新燃起了斗志,只是這一次,不再是為一姓之江山,而是為天下之蒼生,“葉將軍,從今往后,但憑差遣!”

兩人相視一笑,之前的沉重和疑慮,在這一刻仿佛都煙消云散。他們緊緊握手,這一握,不僅僅是兩個將領之間的同盟,更是一種信念的交匯,一種為了共同目標而奮斗的承諾。

夜風吹拂著軍帳,吹散了些許硝煙的氣息,也帶來了遠方曹軍營地隱約的號角聲。但這號角聲,此刻聽在趙云耳中,已不再是催命的符咒,而是一種鞭策,一種警醒。

他知道,前方的道路依舊布滿荊棘,與強大的曹魏周旋,爭取和平發(fā)展的空間,絕非易事。但他不再迷茫,不再動搖。他的心中,有了更清晰的目標,有了更堅定的信念——為了天下蒼生,守護這片飽經(jīng)滄桑的土地。

葉玄看著趙云眼中重新煥發(fā)的光彩,心中充滿了喜悅和感激。他知道,自己沒有看錯人。趙云的加入,不僅增強了自己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他帶來了一種寶貴的精神——那種歷經(jīng)考驗而不改其志的忠誠,那種為了更高目標而勇于自我革新的勇氣。

這對曾經(jīng)的君臣,如今的戰(zhàn)友,站在夜色深沉的成都城頭,相視一笑。他們知道,一個新的時代,或許就將從他們此刻的抉擇開始。一個不再僅僅依靠虛無的“漢室”名號,而是真正以民為本,尋求和平與發(fā)展道路的時代。

雖然前路漫漫,挑戰(zhàn)重重,但只要他們兄弟同心,攜手同行,就一定能為這片苦難的土地,帶來一絲和平的曙光。趙云緊了緊拳頭,感受著心中那份前所未有的堅定和力量。他不再是為了某一個人、某一個朝代而戰(zhàn),他是為了天下所有的黎民百姓,而戰(zhàn)!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楼县| 同心县| 衡南县| 樟树市| 汝南县| 莫力| 长治市| 鹤山市| 旺苍县| 玛多县| 义乌市| 和平县| 双流县| 新安县| 黄冈市| 新乡市| 岳西县| 资溪县| 平潭县| 塔城市| 岫岩| 汶川县| 辰溪县| 长葛市| 饶阳县| 德令哈市| 绥江县| 昆明市| 汤原县| 淳化县| 分宜县| 辽宁省| 斗六市| 抚松县| 麦盖提县| 郁南县| 常熟市| 南丰县| 临澧县| 钟山县| 库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