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加薪
- 女巫契約:領主與魔女的黎明紀元
- 點燃一盞燈火
- 2049字
- 2025-04-16 11:01:37
鹽場,在第一座鹽池改造完成后,后續的鹽池也在建設。沿著鹽岸鎮的海邊,一字排開都是工地。
事關鹽工們的改革,也在發生。
老巴這輩子從沒想過,自己還能遇到這種事。
漲薪。
漲到兩金隆一年。
這個消息,是鹽場的管事帶著契約文書,親自走到他面前時告訴他的。
“老巴,男爵大人的新規矩。”
“愿意干,就簽。年薪,兩金隆。”
那一刻,老巴耳朵嗡的一下,險些以為自己聽錯了。
兩金隆。
什么概念?
他在鹽灣鹽場干了二十年,從十幾歲曬鹽、挑水,到現在熬成了個老把式。
最好的年份,一年到手也就九百銅幣,不到一金隆。碰上天不晴,雨水多的年頭,八百銅幣都算不錯。
現在?
一口氣翻到兩金隆?
他第一反應,不是興奮。是害怕。
“干了二十年,頭一回聽說這么高的工錢。”
“這事,不對勁啊。”
他到處打聽,確認了消息。很快,他就明白了:新規矩,新活法。
契約上面寫得清清楚楚:
泄露鹽池工藝或者泄露風車工藝,賠償一百金隆。
老巴讀完,心臟狠狠跳了幾下。
狠!
可他是個老鹽工,老江湖。
他很快想明白了。
有規矩,有代價。有得有失。
不是白拿錢,要保守工藝。
當天下午,他回到鹽工聚居的老棚屋里,身邊一群老伙計都在議論紛紛。
有人心虛,有人擔心,有人忐忑。
老巴卻把手里的契約往桌上一拍,嘿嘿冷笑。
“怕個屁。男爵大人不是傻子。這年頭,給錢,給命,給活路。只讓你閉個嘴,這不是活見鬼,這是遇上好時候了。”
老巴這一拍桌子,倒真像是拍散了所有人的猶豫和忐忑。
那些原本在低聲嘀咕、皺著眉頭的老鹽工們,一個個抬起頭,看著老巴,又看看自己手里的契約,神色漸漸緩和了下來。
“對哦……”
“咱們又不是外人。”
“咱都是鹽灣人,祖祖輩輩住這的。”
“這玩意又不是讓咱去出賣家鄉,是讓咱守著鹽灣自己的活計。”
“原本一年七八百銅幣的死工資,現在一下翻到兩金隆,還是穩穩當當地干老本行……”
“要是連這個都要嫌棄,那還讓不讓人活了?”
有人忍不住罵道:“平時不也沒人找咱聊鹽池的事?除了工頭,誰知道這鹽怎么曬的?外頭那些商人,來鹽灣連路都不熟!”
“保密?這不是天經地義的事么?”
有人苦笑:“虧我剛才還擔心來著,仔細一想,這等于是憑空多了一年一金隆的死工資啊!”
“捂住嘴,漲一倍。”
“這買賣,干!”
一時間,原本壓抑的氣氛漸漸輕松了。
有人已經開始盤算:“我家那小子正學木匠呢,還不如回來學曬鹽,風車一修好,鹽池越來越多,說不定還缺人。”
老巴叼著根草,心里也徹底放松了。
他咧嘴一笑:“男爵大人這人,我是看明白了。”
“他要搞大事,咱只要不壞規矩,跟著干活,跟著掙錢。這日子啊,比以前可強多了。”
至于羅彥在這件事上的考慮……
雖然羅彥是鹽灣領的男爵,按王國的法律,理論上,這片土地上的所有領民,都是他特恩瓦爾家族的“私產”。
他甚至可以隨意處置自己的領民。
可羅彥并不打算這么干。
不是他心軟。
而是他清楚,真正能讓一個領地長久、有序、健康運轉的,從來都不是簡單粗暴的暴力。
是規矩。是制度。
他希望鹽灣,未來不是靠鞭子和恐嚇驅動的鹽場。
而是靠律法、契約、利益,乃至認同感,組成的一臺真正的機器。
契約,就是這套體系里最基礎、最正式的一環。
白紙黑字,愿打愿挨。薪酬翻倍,規矩上墻。
這樣一來,一旦真有人泄密,羅彥完全可以依法索賠。
配合上嚴苛日常巡查,再輔以考核制度與崗位責任制。
短期內,鹽灣的鹽池技術、風車工藝,乃至整個鹽場的運作秘密,基本不會輕易外泄。
即便有外人想探聽,也只能摸到最外圍的一些皮毛。
羅彥知道,這種事情,防不住一輩子。
總有一天,鹽灣的技術會被人學會、被人仿制,甚至被人破解。
但那是將來的事。
而現在,他要爭取的,是足夠的時間窗口。
只要這段時間夠長。只要他的布局夠快。
等到那些外頭的貴族鹽商反應過來、學會了、模仿了。
鹽灣,早已不是他們能隨便對付的小地方了。
他會擁有港口,艦船,民兵,鹽池,財富,武裝。
那時候,就不是技術之爭了。
……
無人知道。
在王國南部,那片人們口中貧瘠荒涼、只盛產鹽與風的海邊低地。
一個原本默默無聞的邊陲男爵領。
一場變革,正在悄悄萌芽。
鹽池,正在一座座被建造。沿著鹽岸鎮的海邊,一字排開,如同新生的脈絡,緩慢堅定地生長。
風車的葉片在海風中咯吱作響,宛如鹽灣低地心臟的跳動。
新的鹽池工藝,新的抽水系統,新的分層曬鹽流程。
而另一邊,位于山林邊界的那個小小貿易集市,也在悄然搭建。
最初,是洛塔人的獸皮、草藥,換取鹽。
然后,是木材、蜂蠟、山貨,一點點,順著這條渠道,流入鹽灣。
而鹽灣的鹽,也開始悄悄流出。穿過山林,流入部落,穿過商隊,進入東海沿岸的自由港。
鹽灣數十年的死水,開始被攪動了。
貧窮的鹽灣,開始出現更多的銅幣、銀隆在流通。
工匠有活干,鹽工拿高薪,漁夫的貨有人收,山里的獵人下山,外來的商隊越來越多。
經濟繁榮的本質不在于有多少金隆躺在貴族的倉庫發霉。
而在于貨幣在整個領地流通的速度,以及帶動的生產和消費活動。
這些東西,是羅彥穿越前世時,從現代經濟理論里學到的最直觀的道理。
可惜,在這個世界,大多數貴族并不明白。
大多數貴族只想把金隆鎖在自家的倉庫,生怕流出去一枚。
即使有聰明的貴族偶然有模模糊糊的感覺,也沒有人能夠點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