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四時泰岱煙霞,并錦簇花團,歷歷誰堪圖畫;登十里天衢臺榭,沐燈光月色,翩翩我亦神仙。
泰山郡郡守府內(nèi),一位老者端坐案前。他頭戴烏紗帽,眼瞼微垂,神色疲憊,眼角密布的皺紋刻滿歲月滄桑,瘦削的面龐上散布著點點老人斑。
老者身旁侍立著一名身材修長的捕快。此人滿臉胡茬,腰懸橫刀,此刻正垂首肅立。
老者滿面愁容地翻閱著堆積如山的案卷,頹然嘆息:“老夫出任郡守四十余載,怎會出這等事!”
此人正是泰山郡郡守李云杉,年逾八旬,治郡四十余年,使郡內(nèi)百姓安居樂業(yè),深孚眾望。
李云杉揉著額角,聲音沉重:“小姜啊,短短七日,竟有二十三人離奇失蹤,至今毫無頭緒,失蹤人數(shù)仍在攀升,老夫……老夫該如何是好?”
那胡茬捕快躬身道:
“大人,此案透著蹊蹺,恐非尋常衙役所能偵破。依卑職之見,或需尋些江湖中人相助。”
此人名喚姜峰,統(tǒng)領(lǐng)泰山郡所有捕快,武藝高強,性情豪邁,堪稱李云杉的左膀右臂,曾屢破奇案,年方三十二。
李云杉抬眼問道:“這等地方,何處去尋江湖中人?”
姜峰篤定道:“大人放心,此事交由卑職。江湖路遠,總有能人異士可尋。”
……
朱順與溫奎二人踏入泰山郡街頭。市集喧囂,叫賣聲此起彼伏,茶館、客棧、樓臺、酒肆鱗次櫛比,一派繁華。
朱順駐足,仰望泰山。山勢連綿,雄渾磅礴。滿山蒼翠,郁郁蔥蔥。山頂云霧繚繞,恍若仙境。
街心搭著一座戲臺,朱順將毛驢拴在一旁,與溫奎擠入人群。臺上,一位戴著悟空面具的青年正要開演《西游記》中的美猴王。
青年甫一亮相,便是十幾個利落的空翻,緊接著手中金箍棒舞得密不透風(fēng),令人眼花繚亂。稍頃,又穩(wěn)穩(wěn)扎了個金雞獨立,引得臺下喝彩連連:“好功夫!”
“了不得!”
“精彩!”
…………
青年收勢,抱拳環(huán)禮:
“諸位看官,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好戲,還在后頭!”
臺下喧嘩掌聲四起,銅錢叮當(dāng)落入臺中。
此時,一只猴子從后臺踱步而出,竟如人般直立行走,煞有介事。它捧起一個刻著“招財進寶”的大碗,靈巧地將散落地上的銅錢一一拾起放入碗中。
臺下,一名黑衣青年對身旁身著靛藍長衫的同伴低語:
“老許,這哥們功夫著實不弱。換作我,能翻一個跟頭就算老天開眼了。”
黑衣青年腰懸長劍,劍眉星目,一身勁裝。
靛藍長衫青年同樣佩劍,濃密的灰白眉毛下,一雙小眼銳利如鷹,透著生人勿近的冷峻。
靛藍長衫青年應(yīng)道:
“臺上一瞬,臺下十年功。”
黑衣青年笑道:
“又拽文了,老許。”
靛藍長衫青年正欲掏錢:
“演得不易,多少打賞些吧。”
黑衣青年按住他手臂,勸道:
“老許,咱們在外漂泊兩月,囊中羞澀,常是饑一頓飽一頓。這錢……還是留著吧。”
他頓了頓,又道:
“顧念他人是好,可咱也得顧著自己。”
靛藍長衫青年聞言,動作一頓,默默點了點頭。
……
街道遠處,一隊衙門捕快整齊行來。
“行人避讓!”
“泰山郡近日有重大案件!七日之內(nèi),二十三人神秘失蹤!”
“報案不斷!”
“官府急需江湖武夫協(xié)助破案,此案非同小可!”
“有愿相助的江湖朋友,可徑至衙門!必有重酬!”
“郡守大人有令:凡民間百姓提供有效線索者,必有重賞!”
…………
眾人目光被吸引過去。捕快們在街邊張貼著尋人懸賞告示與失蹤者畫像,人群立刻圍攏上來,議論紛紛:
“都七天了,人還在丟!”
“衙門至今一點眉目都沒有。”
“李郡守急壞了,再查不出,怕是要丟官帽了。”
“愿他們平安無事……”
“唉,怕是兇多吉少……”
“未明真相,莫要妄言。”
…………
朱順與溫奎站在人群外圍。朱順低聲道:
“溫大哥,這渾水……咱們趟不趟?”
溫奎目光灼灼:
“正有此意!”
朱順嘆道:
“失蹤的多是家中頂梁的漢子。柱子一倒,家就塌了。”
另一邊,靛藍長衫青年與黑衣青年也擠到一張懸賞告示前。
黑衣青年眼睛一亮:
“老許,機會來了!餓這么多天,這樁買賣可不能錯過。”
靛藍長衫青年問:
“有把握?”
黑衣青年道:
“管他有沒有!咱們自稱江湖人,憑郡守如今火燒眉毛的處境,必得好酒好飯招待。”
他壓低聲音:
“不然,他那頂烏紗可就保不住了!”
恰在此時,靛藍長衫青年腹中“咕~”地一響。他按了按肚子,決然道:
“成!豁出臉面便是。”
黑衣青年拍拍他肩膀:
“走,老許,打聽衙門怎么走。”
兩人隨即沿街尋去。
另一頭,朱順牽著毛驢,溫奎相伴,也朝衙門方向行去。
朱順道:
“不知衙門所在,得找人問問路。”
溫奎道:
“不急,尋著便是。”
……
郡守衙門大門外,兩名腰挎佩刀的門衛(wèi)肅立左右,一者面容清秀,一者身形粗獷。
朱順、溫奎尋至門前,將毛驢拴好。朱順抱拳對門衛(wèi)道:
“在下朱順,瑯琊人士。聞知衙門有棘手案件,需江湖同道相助,特來自薦。”
清秀門衛(wèi)打量二人,抱拳回禮:
“二位大俠稍候,容我通稟姜捕頭。”言罷轉(zhuǎn)身快步入內(nèi)。
朱順拱手:
“有勞兄弟。”
……
衙門內(nèi)一間廂房,姜峰設(shè)了一桌酒菜。
桌旁已坐兩人:一位是獨眼禿頂?shù)臐h子,身披貂裘,眼神銳利如鷹,背插一柄厚背大刀,正自斟自飲;另一位則披散著頭發(fā),身著白衣,靜默端坐。
“報姜捕頭!門外有兩位江湖武人求見,候您示下。”清秀門衛(wèi)躬身稟報。
姜峰展顏笑道:
“莫要怠慢,快請進來!但凡江湖朋友,皆是我等貴客。”
“是!”門衛(wèi)領(lǐng)命,匆匆而出。
……
清秀門衛(wèi)引朱順、溫奎至廂房門口。姜峰見狀,連忙起身迎至門前:
“二位大俠,請!快請入座。”
朱順、溫奎抱拳行禮,姜峰還禮。席間二人亦起身抱拳見禮。眾人方落座。
此時,衙門大門處又走來兩位青年——黑衣與靛藍長衫。
黑衣青年抱拳:
“在下蘇成杰,瑯琊人士,特來助拳破案。”
靛藍長衫青年亦抱拳:
“許善超,同鄉(xiāng)。亦是為此而來。”
門衛(wèi)還禮。清秀門衛(wèi)道:“二位大俠請進,姜捕頭有令,江湖朋友可直接入內(nèi)。”
蘇、許二人遂至廂房門口。蘇成杰輕叩門扉。
姜峰朗聲道:
“大俠請進!”
二人踏入房內(nèi),抱拳環(huán)禮。眾人起身還禮。二人亦尋位坐下。
眾人目光交匯,相互打量。那獨眼禿頂漢子率先起身,目光倨傲地掃過眾人,尤其在朱順身上停留片刻,抱拳道:
“在下劉一刀,本地人。刀法嘛,馬馬虎虎。”他盯著朱順,嘴角噙著一絲冷笑,語帶譏誚,“這位小兄弟,瞧著面嫩,也敢佩刀趟這渾水?初生牛犢不怕虎是好事,可別以為掛把刀就是大俠了,省得惹人笑話!”
朱順端起酒杯,淡然一笑:
“劉大哥說的是。小弟這點微末道行,怎敢與您相比?大哥您……想必是歷經(jīng)風(fēng)霜,活到今日委實不易吧?”
劉一刀臉色驟變,“唰”地拔出大刀,直指朱順:
“小子!你找死!”
溫奎反應(yīng)極快,亦拔刀相向,怒喝:
“放肆!怎敢對我兄弟如此說話!”
朱順不慌不忙道:
“劉兄弟,火氣太盛傷身,該讀讀《清心經(jīng)》了。”
話音未落,旁邊的許善超竟真從懷中掏出一本《清心經(jīng)》,一本正經(jīng)地遞向劉一刀。眾人一愣,隨即哄堂大笑。
劉一刀面紅耳赤,咬牙切齒瞪著許善超:
“你!你存心消遣老子?!”
許善超卻似渾然不覺,顧左右而言他,甚至還抬手摳了摳鼻子,含糊應(yīng)道:
“嗯?”
“夠了!”姜峰猛地一拍桌子,聲如洪鐘,“諸位!莫非連姜某這點薄面也不給?莫傷了和氣!”
溫奎與劉一刀互瞪一眼,各自冷哼一聲,悻悻收刀入鞘,憤然落座。
溫奎仍怒視劉一刀,沉聲道:
“在下溫奎,外鄉(xiāng)人。刀法尚可,專斬……不義之徒。劉兄弟,你說是不是?”他語中帶刺。
朱順輕拍溫奎肩頭:
“溫大哥,消消氣。”
朱順起身抱拳:
“在下朱順,瑯琊人士。”
蘇成杰笑道:
“巧了!兄弟,我叫蘇成杰,也是瑯琊人。”
許善超接口道:
“如此說來,咱們竟是同鄉(xiāng)。在下許善超,還請諸位多多關(guān)照。”
朱順聞言,臉上笑意更濃,連忙為蘇、許二人斟滿酒:
“蘇兄弟,許兄弟,真是有緣!我先干為敬!”說罷仰頭一飲而盡。
蘇成杰大喜:“痛快!”亦舉杯飲盡。許善超緊隨其后。
溫奎佯怒道:
“朱老弟,這就把哥哥我忘了?姜捕頭都還沒發(fā)話,你們倒先喝上了!”
姜峰爽朗一笑:
“無妨!年輕人意氣相投,好事。咱們還是先議正事。”
朱順撓頭,略帶歉意:
“是是,姜捕頭見諒。”忙為眾人重新斟酒,獨獨略過了劉一刀。劉一刀冷哼一聲,自己動手滿上。
那披發(fā)白衣青年也端起酒杯,向朱順微微頷首:
“多謝朱兄弟。在下王嶸,不過一介浪子,討口飯吃。能幫上忙處,自當(dāng)盡力。”
姜峰環(huán)視眾人,正色道:
“諸位兄弟,案情緊急。近日泰山郡接連發(fā)生人口失蹤奇案,已逾七日,竟無線索可循。”
他頓了頓,語氣凝重:
“此案詭異,絕非尋常。故請諸位江湖朋友鼎力相助,共破此案!”
朱順接口道:
“我等必當(dāng)盡力!敢問失蹤者多在何處失蹤?”
姜峰答道:
“朱兄弟問得好。案發(fā)之地,多在郡南的南部山區(qū)。”
朱順點頭:
“明白了。事不宜遲,咱們是否即刻動身?”
姜峰道:
“正合我意!待酒足飯飽,便啟程探查!”
姜峰舉杯,目光掃過眾人:
“諸位大俠,姜某在此,懇請諸位助我斷案!”
眾人紛紛舉杯。
“干!”
杯中酒,一飲而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