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處,似乎傳來腳步聲和低語聲,越來越近。陸沉深吸一口氣,右手緊緊握住腰間的匕首,葬雪手也蓄勢待發。
就在這時,拍賣場角落傳來一陣微弱的求救聲,打破了短暫的平靜。黑暗中,未知的危機和更多線索,正等待著陸沉去探尋,他即將踏入一個更為復雜、危險的謎團深處……
陸沉瞳孔一縮,匕首在掌心悄然轉了個方向,刃尖朝著聲源方向微微前傾。他的葬雪手泛起幽藍光芒,在黑暗中勾勒出若有若無的輪廓。拍賣場的應急燈突然閃爍起來,昏黃的光斑在墻壁上跳躍,將那些慌亂逃竄留下的雜物影子拉得奇長。
“救……救命……”求救聲愈發微弱,帶著顫音從擺滿拍品的展臺后方傳來。陸沉貼著墻根移動,腳步極輕,靴底幾乎不與地面接觸。當他靠近展臺時,一股濃烈的鐵銹味撲面而來,借著應急燈的光亮,他看到一只蒼白的手從展臺邊緣無力垂下,指尖還在微微抽搐。
就在陸沉準備伸手觸碰那只手時,一道熟悉的身影穿過混亂的人群,林晚抱著檔案袋,身姿輕盈地出現在陸沉視野中。應急燈的光暈為她栗色的發絲鍍上了一層光邊。
林晚身為考古學博士,參與過諸多重大古墓發掘項目,對青銅器研究造詣頗深。在之前調查離奇失蹤案時,就與陸沉并肩作戰,兩人默契十足。
“陸沉!”林晚壓低聲音,快步走到他身旁,目光迅速掃過周圍慘狀,“人牲鼎是商周時期用于祭祀的重器,傳說它被注入邪力,一旦現世,會引發血光之災。”
陸沉正要回應,拍賣會現場突然被燈光照亮。鎏金吊燈重新亮起,刺得人睜不開眼。待適應光線后,他們看到整個拍賣場陷入一片死寂。
人牲鼎穩穩立于拍賣臺中央,血布被掀至一旁,三百顆青銅眼珠在鼎身睜開,幽綠光芒像無數條毒蛇游走在空氣中。拍賣師的尸體被青銅鎖鏈貫穿,高高吊起,鮮血順著鎖鏈蜿蜒而下,在地面匯聚成詭異的圖案。
離鼎最近的五名買家,七竅涌動著青銅溶液,身體扭曲變形,皮膚表面泛起青銅銹斑。
“3000萬美金一次!”拍賣臺上的電子報價器突兀發聲,打破了沉默。陸沉瞬間反應過來,自己拍下的人牲鼎正在引發可怕異變。鎖鏈末端的西周鈴鐺開始瘋狂搖晃,發出的聲波猶如實質,所到之處,玻璃展柜紛紛炸裂,碎片如暗器般橫飛。
陸沉猛地矮身,匕首在身前劃出一道防御弧,同時一把將林晚拽到身后,為她擋住飛濺的碎片。
“我有辦法切斷鎖鏈!”陸沉掏出東漢銅鏡,向林晚簡短說明計劃。林晚推了推眼鏡,指著鼎身的紋路急促說道:“這些刻痕記錄了古老的祭祀儀式,或許鈴鐺聲波就是啟動機關的鑰匙。”緊接著,她迅速掃視周圍光源,“左邊第三盞吊燈角度最佳,我幫你吸引注意力。”
林晚抓起一旁的金屬擺件,朝著右側扔去,碰撞聲吸引了部分人的目光。陸沉趁機調整銅鏡角度,一道反光在鎖鏈上跳躍,每一次接觸,鈴鐺的聲音便會短暫卡頓。
陸沉精準計算角度,當反光鎖定鎖鏈節點時,猛地發力固定銅鏡。強烈反光如同激光束切割青銅鎖鏈,金屬融化的滋滋聲傳來,鎖鏈劇烈晃動,鈴鐺聲音紊亂。
就在鎖鏈即將被切斷的瞬間,一股強大反震力從銅鏡傳來,陸沉虎口被震得開裂,鮮血順著銅鏡邊緣滴落。林晚見狀,立刻從口袋里掏出繃帶,“先簡單包扎,防止影響行動。”
終于,“咔嚓”一聲,青銅鎖鏈被成功切斷。鈴鐺墜地,聲波消失。然而,從鼎內涌出的青銅溶液在地面迅速蔓延,形成一個巨大的鐘表盤模樣。
林晚蹲下身,仔細辨認溶液中的符號,“這是失傳的古祭祀文字,記載著與時間有關的禁忌儀式,指針轉動或許預示著更大危機。”
正當兩人交流時,拍賣會現場的燈光再次熄滅。黑暗中,有人低聲哭泣,有人慌亂摸索,隱隱約約的腳步聲向他們靠近。陸沉迅速將銅鏡收好,匕首重新握在手中,葬雪手再次蓄勢待發。
“誰?”陸沉厲聲喝道,聲音在空曠的會場中回蕩。沒有人回應,只有腳步聲越來越近。陸沉憑借記憶,朝著聲音來源扔出一枚硬幣。硬幣落地的清脆聲響后,傳來一聲悶哼。
燈光再次亮起的瞬間,刺目的光芒驅散了黑暗中的陰霾,卻將眼前驚悚的場景毫無保留地展現在陸沉和林晚面前。
一個戴著黑色面罩的人直挺挺地倒在距離他們不到五米遠的地方,那人右手死死地握著一把匕首,刀刃在鎏金燈光下泛著森冷的光,匕首尖端還殘留著暗紅色的血跡,似乎剛剛從某個受害者身上抽離。
陸沉迅速掃視了一圈周圍的環境,確定暫時沒有其他潛在威脅后,快步走到尸體旁,謹慎地蹲下身子。他注意到死者的手指關節因為用力而泛白,顯然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試圖發動攻擊。林晚緊跟其后,從口袋里掏出一副手套遞給他,兩人眼神交匯,無需言語,多年的默契讓彼此都清楚當下的形勢。
陸沉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揭開面罩。一張扭曲的臉映入眼簾,死者的雙眼圓睜,充滿恐懼與不甘,嘴角微微抽搐,似乎在臨終前遭受了極大的痛苦。更為詭異的是,他的脖頸處有一道青黑色的勒痕,在蒼白的皮膚映襯下顯得格外醒目,與匕首上的血跡似乎并無關聯。
“這人是誰?”林晚低聲問道,聲音中帶著一絲疑惑和不安。她蹲下身子,仔細觀察死者身上的衣物,試圖尋找一些能證明身份的線索。
陸沉沒有立刻回答,他的目光被死者手腕上的一塊青銅色懷表吸引。懷表的表蓋已經打開,表盤上的指針停在七點十七分,而表蓋上刻著的精致紋路,竟與鼎身上的某些圖案如出一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