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千里送京娘 二
- 大宋風(fēng)云
- 洪劉華
- 3246字
- 2025-04-03 18:04:30
第12章 千里送京娘 二
卻說那逃走的嘍羅奔回報與張廣兒道:“大王,不好了!那清涼寺內(nèi)寄放的女子,被一個紅臉大漢挾著同行。方才周大王與紅臉大漢交戰(zhàn),如今不知死活,小的們特來報知大王。”張廣兒聽說即忙飛身上馬,拍馬加鞭如飛的趕來。
卻說匡胤正同京娘行走,已有十數(shù)里,只聽得后面吶喊而來,匡胤回頭一看,只見賊人又帶領(lǐng)嘍羅趕來。匡胤料是張廣兒,連忙手持棍棒迎將轉(zhuǎn)去,大喝一聲:“強賊看棍!”張廣兒舞雙刀來斗匡胤,匡胤騰步到空闊去處。兩個斗了十余合,匡胤賣個破綻,讓張廣兒一刀砍來,即便將身躲過,回手一棍,正中左手。廣兒負痛失刀于地,回馬便走。匡胤奮步趕來,看看較近,手起棍落,把張廣兒打于馬下。可憐兩個有名的響馬,雙雙死于一日之內(nèi)。正是:
三魂渺渺著地滾,
七魄悠悠滿天飛。
眾嘍羅見兩個大王都被紅臉大漢打死,正要逃走,卻被匡胤喝住道:“從今往后,你等必須改邪歸正,不可為非作歹。倘不聽俺的言語,后日相逢都是死數(shù)。”眾嘍羅聽了吩咐,磕了幾個響頭,俱各四散的去了。匡胤將毛驢換成張廣兒的戰(zhàn)馬讓京娘騎坐,自己仍然步行。
這時金烏西墜,玉免東升,遠遠望見前面有座客店。匡胤對京娘道:“賢妹,天色已暮,前路恐無宿店,不若在此權(quán)過一宵,明日早行何如?”京娘道:“任憑恩兄尊意。”匡胤遂扶京娘下馬,一齊進了店門。那店家將馬牽至后槽喂料,又整備晚膳進來用了,揀著一間潔凈房兒讓兩人安頓,。匡胤叫京娘閉上房門先睡,自己繞屋兒巡視一回。約莫有二更光景,才往外廂房打開行李安睡。
且說京娘想起匡胤之恩,無以為報,暗自尋思道:“想當初紅拂本一樂女,尚能選擇英雄;我今舍了這個豪杰,日后終身哪個可許?欲要自薦,又覺含羞,一時難以啟口;若待不說,他乃是個直性漢子,那知我一片報德之心?”左思右想,一夜不能合眼。不覺五更雞唱,匡胤起身整馬要行。京娘悶悶不悅,一路上只推腹痛,幾遍要出恭,匡胤扶她下馬,又攙她上馬。京娘將身偎倚,萬種風(fēng)流。夜宿之時,又嫌寒憎熱,央匡胤減被添衾。匡胤盡心服侍,不以為嫌。
又行了三四日,已過曲沃地方,其夜宿于荒村,京娘心中又想道:“如今將次到家了,只顧害羞不說,豈不錯過機會?若到家中,便已罷休,悔之何及?”滿腹躊躇,不覺長吁短嘆,流淚不已。匡胤不知所以,慌忙問道:“賢妹因何未睡?你滿眼流淚是何緣故?”京娘道:“小妹有一心腹之言難以啟齒,故此不樂。”匡胤道:“兄妹之間有何嫌疑?但說不妨。”京娘道:“小妹系深閨弱質(zhì),從未出門,因隨父進香,誤陷賊人之手。幸蒙恩人拔救脫離苦海,干里步行相送回鄉(xiāng);又為小妹報仇絕其后患。此恩此德沒世難忘。小妹常思無以報德,倘蒙恩兄不嫌貌丑,收做鋪床疊被之人,使小妹少報涓埃于心方安。不知恩兄允否?”匡胤呵呵大笑道:“賢妹之言差矣。俺與你萍水相逢挺身相救,不過路見不平少伸大義,豈似匪類心存茍且?況彼此俱系同姓,兄妹相稱豈容紊亂?這不經(jīng)之言休要污口。”京娘羞慚滿面半晌無言,沉吟了一會又說:“恩兄休怪小妹多言,小妹亦非淫賤之輩,因思弱體余生盡出恩兄所賜,此身之外別無報答,不敢望與恩兄婚配,但得納為妾婢之分,服侍恩兄一日,死亦瞑目。”匡胤勃然變色道:“俺不辭跋涉親送汝歸,豈知今日出此污蔑之言,視人以不肖?“匡胤聲色俱厲,唬得京娘不敢開口,半響乃道:“今日方見恩兄心事,炳若日月嚴如霜露。但小妹實非邪心相惑,乃欲以微軀報答大恩于萬一,故不惜羞恥有是污言。既恩兄以小妹為嫡親骨肉,妹安敢不以恩兄之心為心?望恩兄恕罪。”匡胤方才息怒,將手扶起京娘,道:“賢妹,我為義氣所激,故此千里相送,今日若有私情,與那兩個強人何異?把從前一片真情化為假意,豈不惹天下豪杰恥笑?”京娘道:“恩兄高見非尋常所比。妹今生不能補報,死當結(jié)草街環(huán)。”兩個說話直到天明。正是:
落花有意隨流水,
流水無情戀落花。
自此,京娘愈加敬重匡胤,匡胤愈加憐惜京娘。看看到了蒲州,京娘望見故鄉(xiāng)光景,好生傷感。
卻說趙員外自從進香失了京娘,老夫妻每日相對啼哭。這日夜間睡到三更時候,員外得其一夢:夢見一條赤龍護著京娘,從東往西回到家中。員外一見大喜,接了女兒安頓進去。看那赤龍登時飛去,回到里邊忽又不見了女兒。即時說與夫人,夫人道:“此乃你的記心,不足為信。”趙員外憶女之情分外悲戚。至次日日午,忽有莊客來報:“小姐騎馬回來,有一紅臉大漢手執(zhí)棍棒跟隨而來,將次到門了。”員外聽報唬得魂飛魄散,大聲叫道:“不好了!響馬來討嫁妝了。”說猶未了京娘已進中堂,爹媽見了女兒相抱痛哭。哭罷,京娘便把始末根由細細說了一遍。又道:“恩人現(xiàn)在外邊,父親可出去款待,不可怠慢,他的性如烈火,須要小心。”趙員外慌忙出堂,拜謝匡胤道:“若非恩人相救,我女必遭賊人之手,今生焉得重逢?”遂叫夫人與女兒出來,一同拜謝。那員外有一個兒子名喚文正,在莊上料理那農(nóng)務(wù)之事,聽得妹子有一紅臉漢子送回,撇了眾人奔至家中,見了京娘抱頭大哭,然后向趙匡胤拜謝。
趙員外分付莊丁宰殺豬羊,大排筵席款待匡胤。夫人同了京娘來至里邊,悄悄說道:“我兒,自古道:‘男女授受不親。’他是孤男,你是寡女,千里同行豈無留情?我觀趙公子儀表非俗,后當大貴。你在路曾把終身許過他否?不妨對我明言。況你尚未許人,待我與你父親說知,把他招贅在家,與你結(jié)了百年姻事,你意若何?”京娘道:“母親,此事切不可提起,趙公子性如烈火真正無私,與孩兒結(jié)為兄妹并無戲言。今日到此,望爹媽留他在家款待十日半月,少盡兒心。招親之言斷斷不可提起。”夫人將京娘之言述與員外。員外不以為然,微微笑道:“夫人,這是女兒避嫌之詞,你想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等會兒席間我以言語動他,事必諧矣。”
不一會酒席完備。員外請匡胤坐于上席,老夫妻下席相陪,兒子、京娘坐于旁席。酒至數(shù)巡菜過五味,員外離席,親自執(zhí)壺把盞滿斟一杯,送與匡胤道:“公子請上此杯,老漢有一言奉告。”匡胤接過酒來一飲而盡,說道:“不知員外有何見教?愿賜明言。”員外賠著笑臉道:“小女余生皆出恩公所賜。老漢無以為報,幸小女尚未適人,意欲獻與公子為箕帚之婦,伏乞勿拒。”
員外話未說完,匡胤早已怒發(fā)!在酒店說好的救金翠蓮,結(jié)果秒變潘金蓮,我好端端的一個趙公子,卻要叫我西門大官人!趙公子跳起來,破口大罵道:“老匹夫!俺為義氣不憚千里之遙,送你女兒回家,你反將這無禮不法的話兒侮辱于我,我若貪戀你女兒之色,路上早已成親,何必至此?”說罷,將酒席踢翻,口中帶罵,跋步望外就走。
趙員外唬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兒子、媽媽都不敢言語。京娘心下甚是不安,急忙出席扯住匡胤衣襟道:“恩兄息怒,且看小妹之面留下,小妹即當賠罪。”匡胤盛怒之下還管什么兄妹之情?一手撒脫京娘,提了行李躍身上馬,一直如飛的去了。
京娘見匡胤不顧而去,哭倒在地。員外、媽媽再三相勸,扶進房中。京娘只是啼哭,飲食不沾,心中想道:“虧了趙公子救得性命回鄉(xiāng),不致失身于異地,爹媽反多猜疑,將他激怒而去。我這薄命,既不能托以終身,又不能別圖報答,空生何益?不如一死倒也干凈。”她真的不想活了。當夜,她題詩一首在閨房白壁上:
天付紅顏不遇時,
受人凌辱被人欺。
今宵一死酬公子,
彼此清名天地知。
隨后解下腰間的白汗巾,懸梁自縊。正是:
可憐香閣千金女,
化作南柯一夢人。
這年秋,趙匡胤投入郭威賬下,跟隨郭威父子南征北戰(zhàn),為郭威建立后周立下了汗馬功勞,成為后周禁軍大將。
960年,趙匡胤在將士們的擁戴下,于開封郊外的陳橋發(fā)動政變,取代后周建立北宋王朝,一舉成為趙宋王朝的太祖爺,從此江湖上再無“趙公子”,只有“趙官家”。
某天,趙匡胤突然想起義妹來,派御使去蒲州尋訪京娘,帶著他御賜的書信、珠寶,一個民間女子后半生的榮華富貴應(yīng)有盡有。
御史帶回來的,是她的死訊和絕命詩。趙匡胤得知此事后,甚是嗟嘆,專門為其敕封立祠。
這真是千古佳話。有人說趙匡胤是皇帝中的極品。其實人稱了帝,就難有極品了。小說中竭力渲染趙匡胤的大義,甚至“不欲蒙上不義之名拒絕而去”,那么,“陳橋兵變”欺負后周的孤兒寡母奪了老主子的江山,又算什么呢?即使裝神弄鬼弄出“黃袍加身”的把戲,也不能遮掩過去。